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军魂-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臣当然支持出兵,!”李靖上前说道,“只是我朝从未曾在如此高寒之地人作战,也未与吐蕃人交过人,不知陛下想如何安排战事!”

“朕想听听爱卿的意见!”李世民听李靖如此说,知道他早已经对这场战事进行过研究了。

“老臣觉得,此战必须要将吐蕃军队大部歼灭,让其多年没有侵犯我边境的能力,而且出击的速度要快!”李靖说道。

一些人也听出了李靖的话里几重意思,那就是此战只是将吐蕃人的有生力量歼灭,并不是要将吐蕃国彻底击垮,这与当初出征吐谷浑时李靖所表述的大不相同。

这是为何,许多人在想!

李世民也皱了皱眉头,表示对李靖的话有些不解。

但还没等李世民开口相询,李靖继续说:“陛下,吐蕃地处极高之地,相比较青海,地势更高许多,大部地方都无人烟,许多地方终年积雪结冰,人畜无法生存。且吐蕃占地极广,东西南北各距千里。我大唐军中无太多有高原作战经验的士卒。也没有在如此极高之地进行作战的经验,我方的粮草供应都很是艰难,想一战而灭其国,显然是不太现实。因此,老臣以外,当以我精锐之兵力,消灭吐蕃这三十五万人马的大部,那吐蕃至少在十年内无力犯边,这十年,我大唐可以训练出数万能在高原上作战的军士,到时可一击而将其彻底制服。占其适合居住的逻些城近”

“吐蕃高原上冬长夏短,适合大规模军队作战的时间很短,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若严冬来临,我方士兵不要说作战,恐怕连自身生存都无法保证!因此战事必须在短时间解决,在高原上的寒冬来临前,我方军士必须全部撤离高原!回到青海或者多弥、白兰等地势稍低的诸羌之地,以免不必要的损失!”李靖宏亮的声音在太极殿内回响着。

“李老爱卿言之有理,那你觉得歼其大部,要用多少兵力?”李世民听了大喜,这低调的老狐狸果然早已经对此战进行过异常详细的研究,对那些地方的地形地势都已经很是了解了,这也正是李世民今日一定要召李靖来的理由。

“歼其大部,五万精兵足矣,!”李靖伸出五个指头说道。

“啊?!”朝臣们都被李靖此说惊呆了,连李世民心里都是一震,面对吐蕃大军三十五万人,李靖只要五万人就可将歼其大部,若是其他人口里说出来,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口出狂言,但从李靖嘴里说出来,自是不一般,没有人敢出来指责。

李靖哪次领兵不是以少胜多,对突厥颉利,李靖亲率三千兵马,在大雪天突袭颉利近十万大军,再遣苏定芳以二百骑偷袭颉利的牙帐,最终彻底击败颉利;青海之战,无论哪战也都是以少数兵力取胜的,奇兵加速度,这是李靖最擅长的用兵之道。

“你说说,对付吐蕃三十五万大军,为何只需五万兵力?”李世民很是有兴趣地问道。

“陛下,兵贵精不贵多,在那一片高原地带上,兵力更是不宜过多。不然不易展开,数量众多的军队汇集在那里,不说不能灵活出击,只是一个粮草的供给就是个异常重大的难题,而且许多地方连战马的草料都不能生长。因那片高地地势险要,各方侦探情报都不方便,更是可以突出一个奇兵的用处。吐蕃三十余万大军,不可能集结在一处,所以要以我方军队,快速、连续袭击吐蕃大军,在吐蕃人未掌握我军动向前,给予敌方一个毁灭性的打击,打掉吐蕃人的士气,歼灭其有生力量!”

“李老爱卿言之有理,你每次领兵,都是以少数的兵力战胜大量的敌人!朕同意你的意见!”李世民脸上露出笑容。

“但也得防吐蕃人分兵进击我边境其他地方,一定要严令各边州作好应战的准备!”

“李老爱卿智虑过人,朕甚慰,朕还想问你,你觉得何人领兵为佳!”

“陛下,臣本愿领兵出征,无奈身体欠佳,耐不住高寒,臣荐兵部尚书侯君集!”

“与朕想得不谋而合!哈哈,”李世民大笑两声,其实早已经和李靖谈过领兵将领的事了,如今只是两人一唱一和地在朝堂上提出来而已。

出征的事儿决定下来,主帅有着落,李世民和众臣双讨论了一番作战事宜。

第二日,朝廷发布出征的诏命,以吐蕃攻击归附大唐的多弥和白兰诸地为由,出兵反击吐蕃。

诏令以兵部尚书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特卫将军李业诩为副,并以李业诩为河源道行军总管,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刘简为洮河道行军总管,共率步骑六万击之。

兵力比李靖说的五万多了一万!

同时令青海李大亮部,段志玄部及其他边州做好迎击吐蕃进犯的准备。

李世民和李靖对大唐军队的自信由此可见一斑,吐蕃三十五万大军进犯,只是派遣了六万的兵力出击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一十五章 检校行军大总管

侯君集率本部约一万两千余人。比李业诩稍迟一些从长安出发,一路快马加鞭,也刚刚行至成州,离叠州还有近六天的路程。

过了凤州,一路上就看到往叠州方向运送粮草补给的队伍源源不断,一副大仗来临前的样子。自青海一战后,侯君集已经好几年没领兵打过仗了,心里都有些痒痒,眼前这样的景象,让他觉得很是舒畅。

天色将晚,侯君集率部在成州城外五里地方驻扎下来,万余军士并没进城,而是在城外一山坡附近驻营。士兵们正准备埋锅做饭,一天的快速行军下来,将士们都已经很是疲惫了,食物的香味飘来,许多人都忍不住直咽口水。

成州刺史得到消息,率领一些当地的官员来大军营中探望,正与侯君集在帐中聊着话儿。

“报告,将军,长安急报。”一名亲卫匆匆跑进侯君集的帐内,把一份刚刚接到的长安送来的加急军报交给侯君集。

与成州刺史心不在焉聊着话儿的侯君集,一听到长安急报,忙起身从亲卫手中接了过来。

一看,不禁心里一震,吩咐亲卫,“传我命令,马上拔营,连夜启程,往叠州急进!”

“是,将军,!”那名亲卫转身离去。

“侯尚书,你们马上就走?”一脸惊异的成州刺史也站起身,问道。

“军情紧急,必需连夜出发,刺史请回吧!”侯君集并不客套。

“来人,!”待成州刺史离去后,侯君集再唤人进来。

“再传令叠州李业诩,依原先的布置,让其率诸部先行,本帅会快速追赶上去的,!”侯君集差不多是吼道。收到的情报和朝廷的命令太出乎他的意外了,吐蕃人是三十五万大军,已方出动的才不过六万步骑,而且吐蕃人已经在快速行进中,侯君集这个主帅却还在途中,如何会不焦急。

正吃完热饭想好好休息一下的将士们。接到命令后也忙着把刚刚扎好的营帐收起,准备连夜的行军。

――――――――

叠州,特卫军营的主帐内,李业诩正与苏定芳和郑仁泰等人商量军情。

这些日子有持续不断的关于吐蕃的情报传回来,他们正在整理这些情报,进行综合分析。

从收集到的情报上看,吐蕃大军的行进速度并不慢,从原来苏毗部领地的牦牛河畔起营后,已经越过了诺矣江,正折向北偏东方向,准备从前面那座极高山中间几处较低的山谷间穿过,往叠州方向行进。

吐蕃人的形进方向基本探明,虽然情报有几天时间的延误,但数十万大军在高原上也不可能一下子转向,即使是久居高原吐蕃人,终年冰封的雪山也是不会去攀越的,肯定要找地势低的山谷间通过。

“将军,长安急报,!”帐外一名亲卫匆匆地跑了进来,把一份刚刚收到的情报交给迎上来的郑仁泰手中,还有一份给李业诩的密令。

郑仁泰接过军报一看。脸一下子白了,却没说什么,把手中的情报交给李业诩。

李业诩接过一看,脸色虽然没什么变化,但心里却在打着突儿。

朝廷下发的诏命里,出征的士兵只有他们这里集结在这里的约五万人,还有侯君集亲率的一万余人本部,与吐蕃三十五万大军相比,实力相差不是一般的悬殊。

“将军,我们要如何布置?”郑仁泰在一旁问道。

另外一些将校也满是疑惑地看着李业诩,看到几位主官脸色都有些异常,他们也猜着有大事儿发生。

李业诩又仔细地看了遍军报,确实没错,又拆开密令看了,待看到最后几句话,李业诩恍然明白过来。

这样的布置应该是自己祖父李靖的主意,以少数兵力,在快速运动战歼灭吐蕃人的有生力量,除了他老人家,还有谁敢有如此主意?想到这李业诩脸色恢复了轻松。

“各位,朝廷出征的诏命已经下达,战事很快就开始,马上去做准备,稍后即起营!”李业诩命令道。

“是,将军!”各将校都领命出去。

“妹夫,这也太悬了?”待其他将校都离去,只剩三人时,郑仁泰说道,“从地形上来讲吐蕃人更适应这种高地的环境。而且,面对吐蕃如此数量大军的进犯,这些地方的羌人,很有可能趁机叛乱,天时,地利,人和,都给吐蕃人占上了,我们用劣势兵力如何与之作战?”

“正是因为高原上地形险恶,朝廷才决定派少数兵力迎战吐蕃人,!”李业诩看着郑仁泰道,“吐蕃及多弥、白兰诸地多高山河谷,地势落差很大,不像平地上,能展开更多地军队出击,一些地方甚至只能一人一骑通过。而且粮草补给运输极其困难,若我方派出几十万军队出战,都挤在一块儿,如何出击?这几十万人军队所需的粮草,供应运输的人至少也要和军队数相仿才能保证。因地势险要,许多地方都要人扛手运,定是无法保证粮草的及时供应,正是此道。所以朝廷没有派更多的军队来!”

“再则,吐蕃人以为,我们还未侦知他们的形踪,无法做出及时反应,或者即使我们能侦知他们的形踪,也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集结大量兵力与他们对抗,但吐蕃人想不到的是,我们已经有数万精兵集结在边境一线,随时可以出击!出其不意,兵之上道也!”

“将军说得在理,我也如此认为。兵贵精不在多,吐蕃人我们虽然没有接触过,但我想定不会比突厥人更加有战力,我们若以快速的机动作战攻击吐蕃大军,必能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此正是恩师的用兵之道!”苏定芳也表示认同。

“嗯,我明白了,!”郑仁泰点头称是,又好奇地问道,“对了,妹夫,皇上在诏令中还有何吩咐?”

“皇上以我为副大总管,在侯大总管未抵叠州时,行检校大总管职,号令其他各部,!”李业诩说道,李世民密令中吩咐的事儿挺多,只有这一点他可以透露给诸将,“想必其他几部也应该同时收到朝廷的指令,定芳,马上传我军令,令执失思力部、牛进达部、刘简部不得休整,按所探明的路线,跟随我军越过沼泽地,待过了沼泽地后再集结休整!再令叠州刺史元雯派一部联络侯大总管!”

“是,末将领命,!”苏定芳匆忙跑出去,令候在帐外的亲卫去传命令。

执失思力部,还有牛进达部、刘简部,已经行进到离叠州不到百里处,和李业诩部联络上,几路大军可以齐头并进,一道出发。

李业诩所说的沼泽地就是后世人说起都有些色变的若尔盖湿地,也就是当年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那个草地。

从叠州方向入诸羌领地,再往西方向行进,要经过沼泽地的东北边缘,虽然时常有汉人和羌人在此地来往,但为防止意外。不让战马和士兵陷入沼泽地中,李业诩还是做好的准备。

李业诩深知沼泽地的危险性,在叠州刺史元雯的协助下,找了诸多熟悉沼泽地地形的汉人和羌人问询,结合特战队员和情报人员几次行进的路线,制定此次通过的计划。

向导还是由一些汉人担任,羌人只是被唤来对比着问询这附近的地形情况。此地的羌人反复无常,时常在归唐与叛唐间摇摆,李业诩和诸将都不敢用羌人作向导。

部分特战队员和情报人员虽然也曾从这些地方经过,但那只是少数人员的行走,几万人的大军行进,还是要做好万无一失。

李业诩站在帐内巨大的作战地图前,沉思起来,此次指挥诸多的军队行动还是第一次,虽然说侯君集也肯定会在几天后到达,但几天的时间对于整支大军的行动来讲,有时就是取胜的关键,他不能为了等侯君集,把这几天浪费掉,何况李世民也给了他临时指挥诸军的权利。

依李业诩的计划,大军快速通过这些地方后,即可行进到离吐蕃大军数百里处,若情况允许,就可以出其不意地对吐蕃人发动攻击,若是再停留几天,就有可能错失了时机,那就追悔莫及了。何况一路的行程如何都还是个未知数,吐蕃人在高原上的行动能力还是很出乎李业诩的意外。

也幸好上一年派出大量的情报人员和特战队员侦探这一带的情报,这些人员带回来的情报足够详细,特别是过了沼泽地后,几条可以大队人马通行的平坦地带都给有详细的标注出来,若没有这些人员之功,李业诩还不敢如此布置。

如此行动也一定要报告给侯君集,侯君集也肯定很快就会抵达,后续的行动,还是要和侯君集一道商量。只是李业诩希望,侯君集到达后,能认同他的观点和所布置的诸军行动。

李业诩知道历史上唐军在贞观年间没有对吐蕃发动过主动的攻击,这一切,都因为他的到来而改变了,李业诩现在要进一步改变的,那就是对吐蕃人进行毁灭性的打击,最好能将弃宗弄赞或者禄东赞杀死或者擒获,那吐蕃定会陷入内乱,再也没有能力对大唐构成威胁。

想到这,李业诩心中有着一种左右历史的快感

第三卷 兵锋 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何战?

通过这片让李业诩有些心悸的沼泽地。却是出奇的顺利。

从叠州出发,行至积石山北侧,原计划用二十天时间,却只用了十余天。

如此顺利还是赖那几名年轻的汉人向导,及那些特战队员和情报人员之功,没走弯路,没有人员伤亡,五万余人马从沼泽地的边缘,全部安全通过。

李业诩很是松了口气,由于历史上记载的红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