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军魂-第2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条道是往西域最好走的一条路,也比从焉耆经西州再过伊州到瓜州的路近,除有几座地势稍高的大山外,其他路段都是较平坦,且刚好都在大沙海及莫贺延碛这两个大沙漠的边缘过,沿途有许多个大小的湖泊,还有丰富的草场,十数万人马的饮水及草料都不会成问题。
大军返程,不需要太快的速度,只要在入冬前能抵达长安即可。而且带有数万的俘虏,还有许多西域原来小国的国王和部落的头人们,行进速度也快不起来。
为了方便管理,两部所获的俘虏,都集中到一道,看管押送的任务由侯君集所领、跟随归去的万余府兵负责;那些跟随大军一道往长安朝拜大唐皇帝李世民的西域诸小国国王和各部落头人们,也都跟随侯君集的交河道行军部一道行进。
李业诩是有些繁与这些原先的国王和部落头人们打交道,这些如今被新任命为各羁縻都督府都督及其他各种官职的国王及头人们,三天两头往李业诩的帅帐跑,套套近乎,或者问一些事儿,一些甚至要赠于李业诩一些贵重的礼物,弄得李业诩很心烦,所以把这个烦人的事儿都扔给侯君集,而侯君集对此却没一句推托,就接手了。
没有了这些烦人的事,李业诩也感觉清静多了,一路行来,宿营时间都可以抽空整理一些这次西北战事中多场战役的经过。这些战役的经过需要呈送给李世民,还有自己的祖父李靖过目,当然以后还可能在即将组建的军事学院当作战例典范来讲解。
李业诩自己也要从这些战役的经过中总结经验,一些有瑕疵的地方也待下次改进;也在一些时候召集手下的众将,一道讨论这些战役的经过,以使手下的将领们在用兵之道上相互学习而得到提高。
军中长史裴行俭在讨论这些战役经过时,常有不同于常人的言论,让其他将领们都有些吃惊,唯李业诩不以为然。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裴行俭有历史上那样的盛名,年轻时候肯定会有所表现的,只是李业诩不知道,因为他的到来,历史改变了,裴行俭还能否回安西来任这位都护府都护之职,在这片土地上成就威名。
一路行来,侯君集和李业诩也常会面,只是自焉耆后,侯君集没再讲关于所缴获战利品的事,李业诩也没将侯君集私取所缴获珍物的事传报给朝廷,他最终决定待回到长安后,找个机会和李世民当面说,并要李世民再次严令诸将,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军中纪律,不论是临时征召的府兵,还是经过系统训练的各卫军所属近卫师,在平日或者战时都不能违反纪律。
纪律问题是李业诩建议李世民进行军制改革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李业诩在后世解放军中,还有到唐后最初带领的特战队,及后来的特卫。改制后的第一卫军,无不把纪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只是李业诩不知道,李世民会如何处置这件事,也希望这事不要让侯君集记恨自己。
大军行进中之时,侯君集所领的交河道行军部属在左前方,李业诩所领的伊列道行军部下各近卫师在右后侧,两大军之间相距也只在几里,最多十几里的西北平坦之地上东行。
出征时所带的近五十万匹战马,在安西的几次战役中,也折损了近十万匹,还有留在安西驻军的十万多匹,回程的还有近三十万匹战马,同时大多的物资都可以以牲畜驼运,也使的大军的行进速度并不慢,一天基本可以在五十里左右行进。
十天后,凯旋的大军在银山近与来相送的安西大都护乔师望所领的大都护府各官员遇上。
乔师望带着朝廷新送达的一批物资,较交给班师的大军,以作从西州到沙州几百里路程间行进时之需,朝廷另有一大批物资已经囤积在沙州,供归程的大军所用。
安西大都护府治所暂时设在西州,乔师望还是兼职西州刺史的职务,也就是说,安西大都护府的军事民政最高长官都是乔师望,但从所属的人员设置上来看,乔师望主要还是负责民政,军事上由阿史那社尔和郭孝恪具体负责。
李业诩是第一次看到这位在历史上并无太大名气的安西大都护府首任大都护。
看外表,乔师望也才不到四十岁的年纪,生得儒雅有如书生,但言语和行为上给人的感觉。这是一个比较倔强和自信的人,李业诩对李世民所选之人,还是比较信任的。
李业诩唯一担心的是,乔师望并无在军中领兵的履历,如今安西一带还主要依靠军事力量维持统治,不知乔师望能否有效统御安西诸军,还有阿史那社尔和郭孝恪这两员部下。
只是这些都已经是在李业诩所能左右的范围之外,朝廷做出的决定,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李业诩,根本没有发表建议的机会。
距离过远,信息传递不方便,使的李业诩对朝中发生的事都太不知晓。
这一路归去,几个月后,这一片呆了近一年之久的西北,也将远隔数千里之遥,下次也不一定有机会再来,安西的情况,也只能在送呈朝廷的奏报和情报司的情报中得知了。
望着远处都是皑皑白雪的天山诸峰,将归去,李业诩有些留连,无论上灵州北、青海畔、松州近,还有现在的安西,对这些战斗过的地方。李业诩都充满了感情,毕竟如今的交通太不方便,来一次太不容易,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们,很可能就天隔一方,再也见不了面。
李业诩也想起从伊列河畔启程时,阿史那社尔那有些不舍的神情。
李业诩和阿史那社尔都知道,被留在安西一带的将士们,在这片土地上驻守的时间都是个未知数,如今一别,再相见又不知何日。
此次大军从长安出发。一路行来,还有诸近卫师从高昌奔袭欲谷设所领的几大咄陆的过程中,李业诩与阿史那社尔接触也比较多,虽然对阿史那社尔还没如契苾何力和执失思力般熟稔,但对其的信任度还是比较高的,相信这位原突厥的王子能为大唐效力。
不过从另一方面讲,阿史那社尔即使也反叛,也没有太多的资本,手下的三员主要将领,右武侯将军梁建方、左领军卫将军刘伯英和右武卫将军孙贰朗,是各师的主要负责人,若阿史那社尔有不轨的举动,也肯定会被这几人查觉的,更别说昆陵都护府来了大批的汉人官吏,民政事务都将由新设的伊丽州刺史负责。
无论是从历史上阿史那社尔留下的名声,还有李业诩这段时间对他的了解,及李世民对军政事务的布置上来说,李业诩都相信有阿史那社尔在,这一片大唐新置的土地,一定会牢牢地统治下来的。
李业诩只期望,几年后,阿史那社尔完成他的使命,在这一片土地上做出成绩来,再交给继任的人,回长安任职,这样就可以再见面,或者再一道出征了。
乔师望及所属的官员对李业诩和侯君集还是充满了尊敬,大唐军中立下军功的将领们,都是很受人尊重的,正是这两道的主帅,带着数万大唐将士们,在这一片土地上征战数月,才得以设立安西大都护府。
把酒言欢,相互话别,乔师望以大都护的身份祝愿将士们一路平安。
大军在银山只驻留了一晚,第二天一日就起营继续下面的行程,与乔师望和他所领的安西大都护府众官员告别。
…
大军从银山近再次启程。又经过一个多月的行进,穿过大沙海、莫贺延碛的西缘抵达了沙州属下的玉门古关。
得到通报的玉门古关守军将军,带着所有驻守的军士,列队出城,以军中的最高礼仪迎接凯旋的大军经过他们所驻守的关卡。
因侯君集所领的交河道行军部下,大量的士卒都被留驻在安西,回程时所领的大军只有不到三万人马,而李业诩所领的伊列道行军部下,则有七万余人,人数比侯君集比了一倍,朝廷没有诏令将这两大行军部合并,行军时也只能按各自编制领军,驻营时也按各自序列。
沙州地界,多湖泊,近十万大军都在玉门古关近的几个较大湖泊边驻营。
还是按行军的队列,侯君集所领的三万余大军在沙州城北侧外几十里许的湖泊近扎营,李业诩部侧在沙州正西的一个大湖边驻扎。
沙州堆积了大量供大军班师途中所用的物资,以粮草为主,还有一些酒类、及其他能犒赏将士们的东西。
为了交接这些物资,归程的大军也将要在沙州附近停留近十天
第四卷 军魂 第六十四章 不能回家了(下)
因在前隋时在瓜州北新建玉门关。贞观时期伊州归附,往西域的商旅行者许多都往伊州方向过,玉门古关地位下降,守军也只有几百人,而且城池多年未修固,都有些破败了,李业诩经过时候都有些郁闷的感觉。
出征时经新玉门关,回程时又从老玉门关而返,面对这些常人古人感怀的高大关隘,李业诩也是颇多感慨。
因时空穿越,李业诩对历史上一切有名的东西都非常的有兴趣。
回望从焉耆一路行来到沙州的路上,沿途很是荒凉,没有任何城镇,只见到零散的一些牧民,若从阳关或者玉门古关出西域,确实有再也遇不上故人的感觉,“西出阳关无故人!”想到这,李业诩想去看看另外一座著名的关隘,那就是阳关。
王维的那首著名的《送元二使安西》,使的李业诩对阳关这个地方念念不忘,出征时都因不能临阳关一顾而遗憾。回程时,从阳关近路过,无论如何,李业诩都想去看看。
也是从这首诗上,李业诩知道,历史上的那个唐朝,官员们到安西都护府任职,都是从阳关过的,阳关的地位还是挺重要的。
李业诩安置好自己所领的诸军后,带着手下几位部将,契苾何力、执失思力、苏定芳、郑仁泰、李业嗣、尉迟宝琳、程处默等,带着几百人的护卫队,一道往所驻之地三十里外的阳关而去。
行进一段,一大片沙草地上,极远处,阳关城楼在望,在周围平坦的沙草地映衬下,显得极其雄伟。李业诩站在一山坡上,用望远镜看着周围的情况,阳关城头,大唐的龙旗在高高地飘扬,城头上,有不少的士兵在巡逻。
在远处看着沙草地界上那高大的雄关,还有两边绵延到远处的长城,李业诩徒然生出一种成就感来,因安西大都护府的设立,原西域一带都被纳入大唐的版图。阳关,这座著名的关隘,以后再也不是边关了,这一片地将成为大唐的腹地,看看周围的环境,水草丰美,还有一些大小的湖泊,可以生存不少的人,待一切安定下来后,这里也有可能会成为一座繁华的城镇,吸引百姓到此定居,大批的商者行人从此进安西,和伊州一道,成为进出安西的重要中转地。
诸将有些不解地看着不语的李业诩,最后程处默有些忍不住出声问道:“我说老弟李大总管,你在这里看半天做什么?都不是差不多的景色,有什么好看的?阳关就在前面,要不要去了?”
程处默在知道要去看一座城隘时,本不想跟着出来,但在听闻这一带可以打到一些野味后,也兴致很高地跟着李业诩一道出来了。
只是一路行来。也只打到几只小的动物,让程处默很不过瘾,想往远处去,但李业诩不允,让程处默很郁闷,又不敢发脾气,如今再看到李业诩呆着半天不说话,有些沉不住气,出声相询。
“走吧,我们去关内看看!”李业诩回身笑笑,对程处默不礼貌的行为也不介意,李业诩此番出来也想放松一下,所以身边都是亲近的将领,也免去了一些上下级的礼仪。
阳关的守军警惕性也很高的,看到李业诩一行几百人的队伍往关前奔去,如临大敌一般做好应对准备,在号角声中,城上聚集了大量的军士,所有将士的弓箭都上弦,接着有一队士兵在一名校尉模样的人带领下,迎了上来。
“伊列道行军大总管李大将军到此视察军务,你们休得无礼!”李业诩的护卫队长李成和李万带着人迎上去,大声地报上名号,连喊几遍。
领头的那名校尉听了大惊,也有些将信将疑,但还是喝令诸将在外等候,他回去通报,所领的那百多名士兵还是持着武器对着李业诩诸人。
李业诩喝止有些恼怒的诸将,在离从阳关出来的守军面前两百步左右停住。
一会。一名看似将军装束的人从关内快速出来,身后还带着一群兵,奔到李业诩面前,跳下马,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大声地报告道:“末将阳关守将高侃参见李大总管,还有诸位将军!”
“高将军,!”李业诩还了一礼,“本将率大军班师回朝,今日顺道想来看看阳关的情况!”
“李大总管请见谅,阳关乃边关重镇,即使有将领要视察,也要查验官凭文碟!”高侃不卑不亢地说道,“还请大总管出示官碟!”
“小小的一名郎将,敢如此无礼!”李业诩身边的程处默大怒,欲上前教训人。
“休得如此!”李业诩厉声地喝道,并令李成把自己的伊列河行军大总管的官碟呈给高侃过目,也对面前这位阳关的守将有了好感!
“李大总管请!”高侃也只是略瞄了一眼,即行礼致仪,并在前面领路。其实一看气势,高侃就知道这些人不会有假,他在几天前也得到过沙州刺史府的传报,说近些日子凯旋的大军可能会从阳关一带回京。如今见了面前的这些军人,也知道这些是班师大军中的高级将领,想不到还是李业诩这位大总管亲自来他所驻守的阳关视察。
高侃虽然有一些公事公办的样子,但还是满心的欢喜,立下卓著战功的行军大总管,要到这里来视察,对他们戍边的将士来说,是莫大的荣幸。
李业诩也没再说什么,带着手下一行进了阳关。
阳关的地理位置看似比玉门古关要重要,城隘也比玉门古关要高大,也要坚固。而且还刚刚修缮过,驻守的士兵也比玉门古关要多,有近千人。
身临其境了,李业诩那份走进历史的激动心情反而淡去了,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城楼,沙草地,还有身边的大唐将士们,自己不是旁观者,而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身边诸将及高侃的陪同下,李业诩略看了阳关守将的军务,即上了城楼,站在阳关城头,用望远镜看着周围的一切,除了茫茫的沙草地,还有大小不等的湖泊,没什么人踪。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