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5997-西域往事   :新疆最后一个王公200年的家族记忆-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同做礼拜,这也是很了不起的。    
    每月初一和十五,按照惯例,爱玛特要上堂,要到乡衙门去办公。去的时候,他都是穿着一身清朝的官服,头戴顶戴花翎,脚穿朝靴,一点都不含糊。可是在平时,他都是按照我们穆斯林的习惯,头戴缠布,身着维吾尔族长袍。他很注意自己的穿戴,并且也要求他人穿戴必须符合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他对学者、宗教人士,都非常地尊重和爱护,平易待人。因此,克什米尔、巴达克山、印度、布哈拉等地宗教人士和王公伯克,都羡慕得很,慕名前来,到我们这边住上一阵,享受他的宴请和赏赐,为他祈祷祝福,然后很高兴地回去。    
    爱玛特王信奉属于伊斯兰教的卡迪林耶纳克希斑迪一苏菲派宗派。他每周一和周四,都要邀请毛拉和宗教学识渊博、品行高尚、虔诚的禁欲者以及一些隐士,到王府来从事宗教活动。他们按照苏菲派宗派的礼拜规则,组织诵经、讲经活动。被邀请来的这些宗教人士,不管有何要求,任何时候他都给予满足,进行赏赐。除此之外,爱玛特王还对客栈、宗教学校、经学院以及清真寺等,给与慷慨的施舍。组织祈年乃孜尔,布施乃孜尔。这些费用嘛,全都从祖先留下的财产,自己创造的财富、以及其他的一些个人收入中开支。    
    《礼仪书》评价说:“有史以来,艾米尔胡达依达特(但愿真主保佑他的灵魂)后裔中,至今还没有出现过像爱玛特王这样正派、熟悉教义教规、与宗教人士广交朋友、爱民如子的伟大郡王。他奉真主的旨意,为臣民所做的好事、做出的伟业以及贡献至今在民间传颂。”    
    米尔扎·爱玛特郡王生前,南方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也影响到新疆这边。后来就有库车起义。当时,爱玛特站在自己的立场,站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立场,也有一些举措。现在看嘛,要历史地看。    
    他这个人看得很开,一些委屈,受过也就过去了。比方说在很早的时候,还在1830年吧,他还没有承袭郡王爵位,被授予阿克苏阿奇木伯克,当时正是张格尔的哥哥玉素甫伙同浩罕入侵嘛,爱玛特就捐粮啊、捐马啊,帮助清军,被授了一等台吉,表现很突出。结果呢,因为他父亲的关系,受株连,爱玛特被罢了官,一年多啊,到第二年才平了反。他也不计较该咋的还咋的,没啥怨气。    
    爱玛特在担任叶尔羌阿奇木伯克期间,有人指控他摊派过多,庇护下属,对侍卫啊、阿訇啊这些人的一些暴行和贪婪行径没采取措施及时制止。咸丰三年(1853年),他被革掉了叶尔羌三品阿奇木伯克,不过郡王头衔还保留下来。回到库车,他又因为采办铜厂,出了力做了贡献,得到奖赏。这一年,南方的太平天国,已经定都南京,新疆这边的形势很不稳定。加上两年前,清政府被沙俄欺骗,正式和他们签订了近代中国新疆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叫《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老百姓很失望。清朝对新疆的统治,越来越没有力量了。因为政府发不起饷,清朝甚至停止陕甘两省往新疆调防官兵,并且规定,南疆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乌什、阿克苏、库车、喀喇沙尔八城,部署的兵力只能从伊犁和乌鲁木齐的绿营调拨。这样,新疆驻防的总兵力,一下子减少了很多,边防力量大大削弱。当官的奉禄少嘛,就拼命搜刮、贪污,俄国人也在这里为所欲为。矿工就起来反抗,农民也要反抗,社会乱得很。到了同治三年(1864年),库车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爱玛特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愿意与起义者合作。结果呢,他个人遭到灭顶的灾祸。    
    这个暴动始发于渭干河水利工地。暴动的头头有两个:一个是马什子阿訇,回族人;还有一个,是英吉沙尔阿奇木伯克的儿子,名字叫安拉雅尔,大家都叫他安拉雅尔伯克。他们在库车城里放了一把大火,杀了很多人,当然是汉族人和满族人,焚烧地方官员的房屋和衙门,又攻占了库车城堡,将库车城里的满族人,统统赶出城外,占领了库车老城,占了萨依博伊阿克店庄,情况搞得很严重。    
    以爱玛特郡王的身份看,这个样子,肯定看作是暴乱嘛。他当时估计,“暴乱分子”可能会找自己的麻烦,当天夜里就悄悄跑出去了。果然,第二天,起义军队的首领安拉雅尔伯克,还有马什子阿訇,就专程到库车王府来“拜访”,他们没有见到爱玛特王,就派人到处打听下落。后来,派出的两名骑兵,在科克拱拜孜王公的墓地那边,找到了他。爱玛特正在祖先陵墓上做乃玛孜,两名探子向他转达起义军的意愿,劝他一起回城。爱玛特王以礼相待,婉言谢绝,两名探子只好空着手回来了。没过多久,又来了四名骑兵,安拉雅尔伯克也来了。他对爱玛特王说:您是世代统辖乡里的王爷,熟通执政要领和朝廷禀性,因此,希望您为我们这些大小穆斯林做主,继续执政,发挥作用。听了这些话,爱玛特沉默不语。安拉雅尔伯克继续说:我们愿意全心全意为您效劳,执行您的政令。在所有行政管理事务中,以您为重、以您为首,继续拥戴您。    
    安拉雅尔伯克的这些话,根本不能打动。他说,知恩图报是做人的起码常识,是根本的要求。我家世代受朝廷恩惠,除此之外,我还多次进京觐见清朝皇帝,得到皇帝的恩典,如今你让我背叛大清,我做不到,否则天理难容。我现在年过古稀,已经享尽荣华富贵,最大的愿望,就是安度晚年,请求真主宽怒我的罪过,并接纳我的灵魂。因此,你们怎样,我管不着,但希望你们不要为难我,更不要打扰我。这些话嘛,在爱玛特那个地位,也是大实话。可是起义的人听了很不高兴,安拉雅尔伯克没有办法,只好走了。


第八章 王者之风传百年米尔扎·爱玛特王(2)

    后来,起义军长期攻城不下,许多人死在清军刀枪下面。没有办法,他们又来找爱玛特王,还是要他出任首领,爱玛特王坚决拒绝,说:我可以上奏大清皇帝,为你们请求恕罪,愿真主饶恕你们的罪过。但我绝不会做背叛清朝的事。听到爱玛特最后的答复,大家都很绝望,纷纷骂爱玛特是民族的败类,说他背叛了民族,是伊斯兰的敌人,要让他下地狱。接着,就找来了四位大阿訇,让他们当宗教裁决人,从宗教上给爱玛特定罪。    
    最后的结果是很惨的。他们在荒凉的河滩中间,挖了一个行刑的大坑,让爱玛特王自己跳进坑里。那个坑很深的,可以没到爱玛特的肩膀。安拉雅伯克命令他的队伍,向米尔扎·爱玛特王扔土块和乱石。不一会儿工夫,爱玛特王就被活埋了,埋在在土石块里面。爱玛特王到死都没叫一声。这一天是伊斯兰教历1281年1月的第二个“主麻日”(1864年6月6日)。当地一些伊斯兰教人士,宣布爱玛特是“殉教者”,将他安葬在库车科克拱拜孜祖陵。    
    爱玛特王的儿子阿密特塔吉伯克,在慌乱中乔装打扮逃到焉耆,也被起义军追杀了。在这次起义事件当中被杀掉的,还有库车办事大臣萨灵阿,路过库车的乌什、叶尔羌帮办大臣,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以及包括爱玛特王在内的八个伯克。    
    爱玛特王被杀害后,安拉雅尔伯克、马什子阿訇两人,将热西丁和卓(?~1687年),拉出来当了“汗和卓”。这个热西丁也是库车人,维吾尔族,是伊斯兰教著名教士鄂西丁的后人,当时是个阿訇。    
    热西丁上了台之后,大肆鼓吹圣战,处心积虑地把库车的起义引到分裂国家的歧路上,自称“汗和卓”,挑起民族矛盾。他在位十七个月,攻占并统治东至哈密、巴里坤,北至伊犁、准噶尔,西至叶尔羌、巴楚,南至洛甫、且未等很大的一块地方。同治皇帝四年(1867年)的春天,浩罕那边的阿古柏带兵打过来了,入侵我们新疆,热西丁派兵抵抗。同治六年(1687年)的夏天,阿古柏攻占了库车。这个人一上来就很厉害,热西丁和卓在这次交战中,败给了阿古柏,他自己也被打死了。


第八章 王者之风传百年米尔扎·阿密特

    米尔扎·阿密特是爱玛特王的第二个儿子,1878年到1895年期间,担任阿克苏、和阗两地的阿奇木伯克,前后干了十七年。这个时期,从背景上看,我们新疆主要受到阿古柏的影响。阿古柏这个人非常贪婪,他为了对付清朝,和俄国人、英国人、土耳其人以及印度人,勾结起来,根本不管本地的利益,只要保持自己的统治就行了。这些国家利用这个机会,拼命来新疆这边争夺。阿古柏自己更是拼命掠夺。《依米德史》上记载,他手下的那些阿奇木,每个人都有五六百名税吏。你想想,老百姓是个啥日子?骨头里面的油都被榨干啦!    
    朝廷这边呢,出来两种意见。一种嘛,主张要重视“海防”;一种嘛,主张重视陆地上的“塞防”。因为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朝刚想关注一下西北局势,突然就出来个大问题——日本吞并琉球,进而侵略台湾。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一个《中日北京专条》。日军倒是退出了台湾,可清政府要赔五十万两白银给人家,所以东南沿海的防务,显得比内地更重要。朝廷就有人提出,放弃新疆,让新疆维持现状,把有限的钱,花到海防上面。这就是所谓的“海防论”。    
    提这个意见的人,叫李鸿章,过去叫他卖国贼嘛。也有人反对这个意见,这个人就是左宗棠,是陕甘总督。他就主张赶快进兵新疆,把新疆从阿古柏手里收复过来,加强边塞的防务,就是所谓的“塞防论”嘛。两种看法,谁也说服不了谁。到了光绪手里,全国海防和塞防的局面,有重大的调整。1880年3月1日这天,光绪皇帝一天之内,就向军机处发了七道旨令。你想一想,他那个着急啊!当然,后来新疆很快就收复过来了,打阿古柏打了一年半,左宗棠都没想到这么快,他起了很大作用。把新疆建设成一个省,也是他提出来的。这个人对新疆的建设和发展,是有贡献的。    
    回来再说阿密特,他很早就出来做事,也是很能干的。还在道光六年,阿密特的祖父伊萨克,那时候刚刚晋封郡王,阿密特年龄还很小,就跟在后面督修河工,在工地上忙前跑后。后来,库车办事大臣保荐他,在皇帝那边说了许多好话,皇帝就赏给他五品顶戴花翎。    
    1841年吧,阿密特跟随着别人到北京给皇帝进贡,被引见给道光皇帝。结果,很被皇帝看重。见了一面后,皇帝就赐他为乾清门行走。第二年回到家乡,阿克苏办事大臣保奏,两年后加封了头等台吉。1846年,由于他督修河道有功劳,由五品台吉,晋升到四品台吉,规定遇缺即补。第二年又有七和卓之乱,阿密特跟随大军,征讨喀什噶尔,因为他作战比较勇敢,授了三品阿奇木伯克,也是遇缺即补。又过了两年,受到叶尔羌参赞大臣的提拔,当上阿克苏的阿奇木伯克,三品。在咸丰六年的七月,办事大臣保奏,他戴上了双眼顶戴花翎。同治三年,他的父亲爱玛特,被起义军处死了。阿密特到喀喇沙尔那边求救,也被起义军抓到,带到喀什噶尔那边,受了多年的罪。一直到光绪三年,清军大部队过来,平定了南疆,阿密特才得自由。接着,把父亲的遭遇,一一禀报上去。    
    光绪四年,在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关照下,理藩院出面找到爱玛特王的儿子阿密特,让他承袭父亲的郡王爵位,欠发十四年的“库蓝”——也就是津贴,也都给补发了。那时候,各地王公年饷很高,24个大元宝呢。亲王的夫人,也有12个大元宝,都是国库现拿出来的。光绪皇帝九年(1883年),圣旨下来了,阿密特晋升亲王的爵位。光绪二十年(1894年),皇帝赐给阿密特王“三眼顶戴花翎”。第二年,阿密特又去了京城,返回来的时候,走到兰州,突然发病,一下子就病得很重,治都没法治,结果就死在了兰州。


第八章 王者之风传百年米尔扎·马木提王和米尔扎·买买提明王

    米尔扎·阿密特王病故后,他的儿子米尔扎·马木提承袭了他的爵位。大概是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嘛,马木提被封为库车郡王。他被封的第三年,也就是1898年,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开始实行新政。这是六月份的事。又过了三个月,到9月21号,西太后——就是慈禧嘛,又发动政变,废掉了光绪。那个时候,伊犁将军是长庚,他对推行那个“新政”可卖力气了,当时到处设立“督办政务处”,检查“新政”搞得好不好,主要内容就是、练兵筹饷啊、兴办学校啊、废除科举啊、设立商部啊、承认民族工业合法啊等等,马木提也跟着忙乎了一阵子。三年后,他的台吉郡王爵位,也世袭继承下来。他是个很稳重的人,从这时候到民国前夕,都是他当库车阿奇木伯克。而这段时间里,上面来的新鲜事又特别多,他要一件一件应酬到,干得真是辛苦。宣统二年(1910年),他在库车去世了。第二年,也就是1911年的武昌起义,全国震撼,可了不得呢!接着嘛,就喊废除清朝皇帝的年号了,进入民国了。但是,地方上的王公制度还一直保持了下来。    
    马木提王病故后,接替他为库车王的,是他的儿子买买提明,也有的人称他穆罕默德伊敏协台。啥叫“协台”?就是“协防军台”也就是负责统领边防军的意思。他上任第三年,就到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那时候的人,都在谈论战场上的英雄。买买提明也是个很尚武的人,他也跟上形势,宣布赞助共和。经杨增新的荐举,中央政府晋封他为亲王,蒙藏院还颁发了一个很大的命令,叫啥——大总统册封库车亲王买买提明诰轴。这一年,也就是民国五年(1916年),由于巩固边防的需要,买买提明又被任命为乌什县左协台,也就是协防军台。所以他只好到乌什任职,当那个官。由于他是库车王公嘛,又兼任协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