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唱;南戏则不限脚色,凡是上场的人物都可以唱。不同的人物可以唱一场,
也可以合唱一曲。这就使南戏的演唱灵活自如,给剧作家综合运用曲、白、
科、介等各种艺术手段,刻画人物、增强舞台演出效果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三,南戏剧本可短可长,不限场数。少则十几场,多则五十余场。剧
作者可以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去安排戏剧的结构。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自由灵活,不强求千篇一律。
第四,从音乐的角度看,南戏最初取材于当地流行的民歌,但也有很大
一部分来自宋代流行的词体歌曲,以及大曲、诸官调、唱赚等传统音乐。因
此,在一场戏里,不限使用同一宫调。每一宫调一般都唱两个以上的曲牌,
有时还可以换韵,比杂剧灵活自由得多。
第五,南戏的剧中人物在下场前照例都要唸下场诗。一方面总结一下本
场戏的内容,另一方面暗示一下下场戏的内容。
总之,宋元南戏无论是在体制、舞台艺术,还是各种艺术手段的综合运
用上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与革新,奠定了明清传奇剧本形式的基础,对中国戏
曲舞台艺术也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不过,宋元南戏的体制形式也有不少问题。
例如剧本太长,动不动就是数十场,往往在结构上流于松散,甚至产生一些
完全不必要的场面来;南戏中的白,多数为骈偶句子组成,往往与剧中人物
的身份、性格不太相称。不如杂剧中的白,多数是通俗易懂的口语或浅近的
文言。南戏的这些不足,在明代的传奇中,才逐渐得到了改进。
第三节 宋、元南戏的早期作品
一般认为,我国最早的南戏作品有《赵贞女蔡二郎》和《王魁》两种。
前者已全佚,后者也仅存残文。这两种南戏,都是描写男子发迹后负心的故
事,并对这种负心行为表现出极大的愤慨与鞭挞。《赵贞女蔡二郎》据《南
词叙录》的记载看,主要写东汉文人蔡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震死的故事。
后来高明根据这个故事的情节,改编创作成南戏名作《琵琶记》。《王魁》
则是写妓女桂英供给王魁读书、赴考。王魁中状元后,背弃前言,弃桂英另
娶。桂英愤而自杀,死后魂魄变作厉鬼,活捉了王魁。这两部戏是较早把富
贵易妻的社会问题搬上戏剧舞台的,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倾向和较强的批
判精神。这种面对现实的精神,虽然曾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但却为封建统
治者所不容。演出不久,即被禁止,剧本也因之失传。但它却奠定了南戏发
展的基础。
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是保存于《永乐大典》中的《小孙屠》、《张协
状元》和《宦门子弟错立身》三种戏文。
《小孙屠》,全名《遭盆吊没兴小孙屠》。一般认为是元人的作品,姓
名不详,题“古杭书会编撰”。写开封孙必达不听弟弟屠户孙必贵的劝告,
娶妓女李琼梅为妻。琼梅与开封府令史朱邦杰私通,杀死婢女,反诬必达杀
人。必达被囚禁后,朱又欲谋杀之。必贵探监,以已代兄,让必达逃走。朱
邦杰遂将必贵害死,弃尸荒郊。后经包拯审明,平反了这桩冤案。
《小孙屠》是一本公案戏。通过对昏官恶吏的刻画,揭示了元代社会的
黑暗和吏治的腐败。同时也反映了厂大人民盼望出现更多像包拯这样的廉洁
公正的官吏,为他们申冤雪恨的愿望。剧中对小市民屠户孙必贵的描写是较
成功的。他性格刚强,为人聪慧,用自己的劳动所得,瞻养老母;哥哥要娶
妓女为妻,他苦苦劝告。以后又暗中观察,发现奸情后,持刀追杀奸夫;哥
哥遭难后,他又弃却前嫌,甘愿为兄替罪。作者热情地歌颂了这个处于社会
底层的劳动小市民,对恶势力既能有所警惕,又能与之坚决斗争,具有一定
的社会意义。其它对妓女李琼梅复杂性格的刻画,对恶吏朱邦杰的歹毒凶狠、
居心叵测的描写也还具体、生动。
《宦门子弟错立身》也是元人的作品,姓名不详,原题“古杭才人新编”。
可见本剧也是出自接近市民阶层的书会才人之手。写金朝河南府同知之子完
颜延寿马。不顾父亲的坚决反对,与江湖女艺人王金榜相爱。因一次私会被
父亲撞见,延寿马被锁禁,金榜全家被驱逐出开封府境。后来延寿马出走,
巧遇金榜,二人终于成为眷属。延寿马加入剧团,浪迹江湖,以卖艺为生。
最后父子重逢,见儿子已与金榜结成丝萝,也就承认了既成的事实。
《宦门子弟错立身》虽是一部婚姻爱情戏,但却具有自己的特色。它成
功地塑造了一个封建正统思想叛逆者延寿马的形象。延寿马是开封府同知的
儿子,有钱有势有地位。而他却能抛弃封建的门第观念,跨越封建等级的鸿
沟,去与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地位低下,被人看不起的“下贱”女艺人相
恋。自主婚姻遭到破坏后,他不惜离家出走,浪迹江湖去寻找、追逐。并毅
然以宦门子弟的身份同金榜结成丝萝。自己也成了一名江湖艺人。延寿马和
王金榜的婚姻之所以取得成功,不是靠金榜题名,状元及第,奉旨完婚;也
不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由父母包办。而是全凭双方执着的追求,和对
封建正统思想、门第观念蔑视、斗争的结果。也是延寿马自愿投身戏曲艺术
的结果。单从结局这一点看,《宦门子弟错立身》与一般爱情剧的结尾也是
不一样的。另外,从剧中的一些零星描写中,我们能看到古代艺人走街串巷,
走北闯南的艰辛、苦难的生涯及独特的戏曲演出活动。为研究古代戏曲演出,
艺人的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张协状元》,一般认为是南宋时期的作品。作者姓名不详。题为温州
九山书会才人编撰。写四川富家子弟张协,赴京赶考,途经五鸡山时,被强
盗抢劫一空,并被打伤。在附近山神庙避难时,得到一位王姓的贫困女子的
救助,并与该女子结为夫妻。张协伤好以后,贫女又为他筹措路费盘缠,让
他进京赴考。
张协中状元后,嫌贫女家贫貌丑,决心抛弃她。贫女千里跋涉,进京寻
夫,却被张协赶出状元府大门。贫女沿途乞讨,回到五鸡山破庙中。不久,
张协被任命为梓州佥判,赴任时经过五鸡山,与贫女相遇。为铲除隐患,张
协竟用剑劈贫女,女子跌入深坑。后来贫女被王德用收为义女,并使夫妻得
以团圆。
《张协状元》是根据《状元张协传》改编而成。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
完整的一个戏曲剧本,和《赵贞女蔡二郎》、《王魁》一样,都是描写“婚
变”,批判男子负心这一主题的。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处于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南宋时期,大地主、大官僚把持朝政。为了统
治的需要,曾经大开仕进之门,使一些原来出身微贱、仕途无望的人,或通
过科举、或建立军功、或投身权贵、或因某种偶然的机遇,都有得到功名,
跻身上层统治集团的机会。特别是通过科举这一途径,使一些处于下层的文
人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
其中不少人,一旦功成名就,富贵到手,社会地位发生巨变以后,更把和王
公贵戚、权贵公卿联姻作为巩固已得地位的手段;而一些公卿大臣们,也往
往通过联姻的方式,笼络、利用那些新发迹变泰的贵人,以扩大或巩固自己
的势力。他们互相利用,狼狈为奸,制造出不少“结亲权门,富贵易妻”的
悲剧来。《张协状元》,就是把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较早搬上戏剧舞台的。
剧中的张协正是这类人中的典型代表。他一旦功名富贵到手后,就变得冷酷
无情,忘恩负义。不仅抛弃妻室,而且报贫女以刀剑,欲致之于死地。作者
对张协这种利欲熏心,阴险狠毒的丑恶咀脸的揭露和批判是十分深刻的。
《张协状元》中的贫女形象也很鲜明。她勤劳善良。张协遭难时,她尽
力相助,毫无所求。在封建社会,一个单身女子无原无故地去救助一个从不
相识的青年男子,而且又是同住在一个庙中,在声誉上是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的。可是贫女从不顾及。充分显示了她的高尚情操和坦荡的胸怀。张协上京
赴考,贫女为他千筹万措,不惜剪卖自己的头发,以换取进京的盘缠,对张
协可谓是一片至诚;千里寻夫至京,被张协吩咐下人乱棒打出,贫女对此虽
然十分气愤,但从未采取有损于张协的任何行动。她是“哑子吃黄柏,苦在
肚皮里”;张协重过五鸡山时,对她报之以刀剑,她仍未揭露他,而是谎说
自己不小心失脚跌伤的。这是贫女善良、温柔的一面。对贫女的柔中带刚的
性格也有所刻画。如剧中的贫女曾多次当面责备张协的负义行为;千里寻夫
至京遭拒绝后,毅然含恨而归等。然而作品中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也存在一定
局限。如张协中状元后,一方面不认贫女,另一方面又拒绝宰相王德用的招
赘。这不符合张协性格发展的逻辑;作者一面严厉批判张协的忘恩负义,富
贵易妻的行为,另一方面又给安上一个与贫女重新团圆的尾巴。对贫女也是
这样。作者既要保住她的贞节,又要使她得到好报。不惜违背生活实际,硬
要编造一个团圆的结局,让贫女去做几天状元夫人。这样的人物性格和剧情
发展,确实使人感到有些别扭,但却是作者苦心经营的结果。
从戏剧发展的角度看,《张协状元》的价值在于它是目前我国现存较早,
也最完整的一部宋代南戏剧本,而且未经明人改动,基本上完好地保存了它
的本来面目。同时它又是一个当时的演出脚本,从中更可以看到宋代剧本及
演出形式的概貌。
第四节 南戏四大本——荆、刘、拜、杀
从《张协状元》等早期的南戏剧本中,虽然可以看到我国古典戏剧剧本
的雏形,和曲、白、科三者溶为一体的基本格式。但总的说来,这些早期的
南戏结构还比较松散,语言芜杂粗糙,有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还有前后不
一致的地方。直到荆、刘、拜、杀四大传奇和《琵琶记》的出现,南戏才真
正趋于成熟,从而为明清传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荆、刘、拜、杀”出现后不久,就成了我国戏剧史上一个十分著名的
熟语。分别代表着元末明初的四本南戏,即过去所谓的“四大本”:《荆钗
记》、《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现在流传的这四大本南戏,
都是经过明人妄改过的。虽已不是原作的本来面貌,但它们仍然是宋元南戏
向明清传奇过渡的重要作品,在戏剧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荆钗记》,一般认为是宋、元间戏曲家柯丹邱所作。柯的生卒年及生
平事迹均不详。《荆钗记》写永嘉青年书生王十朋,家道贫寒而才情横溢,
被当地贡元钱流行看中,欲将爱女玉莲许配于他。王母无钱下聘礼,只将一
枚荆钗(一种用荆木制成的簪钗,古时贫穷妇女的用物)送去作为凭信。十
朋的同窗,本地富豪子弟孙汝权,也欲聘玉莲为妻。派人送去金钗一对,压
钗纹银四十两。玉莲鄙弃孙汝权的求婚,宁肯嫁给以荆钗为聘的穷书生王十
朋。王十朋中状元后,不忘结发妻子钱玉莲,拒绝了丞相的招赘,因之被派
往荒远的潮州做官。十朋修书一封,派人送往家中报信。孙汝权趁机将王十
朋的家书改为“休书”,哄骗玉莲。玉莲后母也借机逼迫玉莲改嫁孙汝权。
玉莲愤而投江自尽,幸被原温州太守钱载和救起,收为义女,带往福建任所。
十朋得知玉莲投江自尽的消息后,十分悲痛,誓不再娶;玉莲也把一位与十
朋同姓、同科、同职的官员的死讯当作了丈夫的死讯,悲痛欲绝,誓不再嫁。
经过种种折磨,一对饱经患难的夫妻,终于得以团聚。
《荆钗记》不仅赞扬了王十朋、钱玉莲不因富贵贫贱为转移的婚姻爱情,
批判了“富易交,贵易妻”的谬论。而且通过现实生活中一场常见的婚姻爱
情故事,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各种不同的婚姻观念和社会上不同人物的心态。
剧中的孙汝权,代表着金钱万能的婚姻观念。在这类人物的心目中,金钱是
万能的;只要有钱,就能买到他所需要的一切;土地、房屋、美味、佳肴、
古物、玩好;只要有钱,就能得到他想要得到的任何东西;娇妻、美妾、奴
仆、使女、声色狗马,以及高官厚禄,应有尽有。因此,他才不惜以金钗、
重金作聘礼,妄图以此买到玉莲的婚姻。万俟丞相代表的是以权势为基础的
婚姻观念和心态。这类人巧妙地通过与新贵联姻的办法来加强和巩固已得的
权势;这类人,往往是位高权大,把自己的想法作法强加于人,处处事事要
别人按照他们的意志或眼色行事。“富易交,贵易妻”,在他们看来乃人之
常情,理所当然。因此,万俟丞相要招王十朋为婿,就不管他是否已有妻室。
即使已有糟糠之妻,也要让你休妻再娶。王十朋、钱玉莲代表着“贫相守,
富相连,心不变”的婚姻观念。就是说婚姻爱情要不以地位的转变,升沉荣
辱为标准,而应该坚贞不贰,始终如一。为此,作者正面歌颂了王十朋富贵
不忘糟糠之妻,不屈服于权势压力的精神,从而否定了以万俟丞相为代表的
婚姻观念和心态。钱玉莲不贪恋富贵,宁可受屈赴死,也不向恶势低头,否
定了以孙汝权为代表的婚姻观念和心态。尽管剧中有不少地方宣扬了“三纲
五常”,封建说教意味也较浓厚,但仍不失为是一部较好的剧作,具有较深
刻的社会意义。
《荆钗记》以荆钗为线索展开故事,通过一系列的特殊组合、鲜明的对
照和关键性的选择,把人物推向矛盾冲突的焦点,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心态。
《荆钗记》结构完整紧凑,情节曲折,曲文本色、清新而又写得逼真。虽经
明人修改、润饰,已非原作旧貌,但仍保持着“倭巷俚语”的民间特色。
《白兔记》,全名《刘知远白兔记》。永嘉书会才人作,名姓不详。写
五代时期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