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战国时代-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乔良:这或许就是鲍威尔这种温和派也得扮演强硬派角色,声言要制裁法、德的原因。
王建:鲍威尔实际是主和派,他讲的都是经济制裁的话。但是经济制裁惩罚不了谁,你惩罚他,他也惩罚你,经济都是互相的。所以我认为,美国现在把战争停下来,是因为俄法德三国在圣彼得堡的会谈后给它们传递信息,你要动手,我们会怎么样,这种条件下,美国必须重新考虑怎么办,是往前走还是往后退,它的内部肯定发生了分歧,分歧原因不是传出来的那个事,是国防部还是国务院决定往伊拉克派管理人员,我觉得不是这样。一定是战和两派的斗争很激烈,现在是举棋不定。美国在4月8号已经进到巴格达城里,战争打完了,但美国当天的股市跌了102点。最近什么情况?美元对日元升,对其他主要货币升,但是对欧元跌,欧元前天已经上到11了。美国现在的问题更严重了,制造业掉下来,美国大企业联合会刚发了先行指标预测,指数都是跌,制造业指数低于50。
乔良:这是个非常技术的分析,从这种分析中我们可以窥到影响美国政府决策层权衡利弊、精打细算的多种因素和可能,美国国务院和五角大楼,它们之间肯定有不太一致的地方,甚至有很深的矛盾。但是从战略出发它们都不可能容忍法德俄轴心的形成,所以打击为首的法国是必然的,不管什么原因,一定会打击法国。
王建:我觉得不是打法国一个国家,因为法德不可能被打散,如果打散,它不可能跟美国狠斗。
乔良:打不散是法德俄的目标和追求的结果,但是这不妨碍美国必然要打,并且要争取打散,这是美国人的意图。
王建:你说打法国这是鲍威尔的想法,但是拉姆斯菲尔德还要在海湾动手,因为海湾战争之前促使美国打仗的那些因素,到现在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严重。你说他怎么办?美国现在需要决策的是,这场战争在法德俄清醒的条件下还打不打?他争论这个问题。如果打,就面临一场世界战争,美国敢不敢下这个决心?更重要的是,它要评估与欧洲的直接面对面冲突,对国际资本是什么影响,这个问题它可能还没有深入想过,缺少预案,因为美国本来是想像上次科索沃战争那样,把欧洲人蒙在鼓里,是想把打击欧元的目的隐藏在倒萨战争之后。但是现在欧洲人觉醒了,美国的战略佯动穿帮了,美国就要重新考虑如果是全面战争对美国是有好处还是有坏处,如果打了之后资本反而都往欧洲跑,美国就不敢打,因为这场战争本来就是打给国际资本持有人看的。
乔良:美国如果继续打下去,打到你说的美国实现它的目的为止,固然是它所愿,可是眼下的情况是,光靠打伊拉克一家,光靠一次倒萨战争是不够的,因为从现在的情况看美国人并未达到它打击欧元,维护美元霸权的目的。可如果继续向下打,连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种借口也找不到了,比如打叙利亚或伊朗,倒萨的借口就不足为凭,即使美国已强大到无需借口就开仗,别人又奈何它不得,但它真敢这么干么?
王建:继续打肯定会演变成它们之间直接面对面的对抗。我在想,美国往前走一步,当它们发生美欧冲突的时候,国际资本持有人怎么判断,美国人又有什么办法。那时候美国大概可以实现战争管制,就是不让在美国的国际资本流出,但战争总有个酝酿过程,不可能立即爆发,像日本偷袭珍珠港那样,而在美国的欧洲资本一旦感到不安全,马上就可以流走。那样美国的股市还是死,如果外国资金大规模撤出股市,美国的资本肯定也要从股市跑出来,美国股民的钱也很多,大家就抛。另外对像中国和日本这样的局外国家,它们怎么看在这场美欧冲突中,我的钱是放在美国还是欧洲,还是把这个钱收回来,这些问题在倒萨战争之前美国恐怕都没有认真考虑过,所以目前只能停下来,但大军又不撤,是进退两难。美国原来的想法是用战争手段影响市场机制,是战争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来控制国际资本流向,本质上还是“市场机制为主、军事机制为辅”,但如果是进入全面战争状态,国际资本在美欧间的市场流动机制就会受到彻底破坏,也没有什么市场机制了,只剩下了军事机制,对国际资本的影响如何,它一定会想这个问题。打科索沃战争的时候,欧洲还跟着去,根本不知道它的阴谋。现在就不同了。
…
美国是更加强大还是即将衰落?(3)
…
王湘穗:美国和英国会很快地恢复伊拉克石油生产,欧佩克估计石油会下降到25美元一桶,它们希望维持30美元的价格,现在看维持不住,没有想到战争这么快结束。伊拉克在战前最高产量一年450万桶,美英想争取在一年到两年达到年产600万桶,从这个情况看,石油价格只会跌,怎么通过石油影响欧洲经济?
王建:这个战略佯动穿帮之后,美国如果继续用战争打欧元,它就会找个什么借口封锁海湾石油,逼欧洲就范。
王湘穗:这就涉及美国的作战对象和作战方式。
王建:你看现在有几个事情。一个是美国在指责伊朗派间谍,前边对叙利亚已经列出了很多罪状,屎盆子扣在它脑袋上,只是怎么惩罚它的问题。还有,美国在这场战争结束以后,突然发出一个反恐警报,就是说要防止本土和海外的使领馆和军事基地的恐怖袭击,它都打完萨达姆,拉登也搞掉了,哪儿有这种东西,它还要继续扣点屎盆子,可能进行海湾的军事封锁,过一艘船就查一次,我看你怎么办。
李晓宁:我们从长期预测回到中期预测。这次美国打伊打得不是很好看。下面很可能就要对欧佩克组织下刀子。石油输出国现在不受美国控制,不完全受美国控制。但是它们要看美国的脸色。美国现在只能控制伊拉克。你下一步必须要控制欧佩克组织,怎么控制?
王湘穗:美国完全可以让欧佩克组织瓦解,它只要让伊拉克不管限产规定,欧佩克就至少是名存实亡。对这种前景我们也不用怕,中国是石油买家集团的成员,欧佩克垮了石油只会跌,对我们利大于弊。
李晓宁:原来我不同意美国下一步会打伊朗的观点,主要从地形和宗教等各方面分析的。原来想的是美国会攻击叙利亚,解决以色列问题。现在看,伊朗更加重要。
王湘穗:对中东,美国也可以采取代理人战争的方式。打下伊拉克后,加上土耳其、以色列就形成一个亲美三角,可以夹击叙利亚;在伊朗方向,是伊拉克、阿富汗和阿塞拜疆,这又是一个三角。两个亲美三角,把叙利亚、伊朗两个国家都夹着了,这两个亲美三角又夹着海湾国家。美国都不用自己亲自出马,挑起点事端,把这块打成一锅粥也不费太大的劲。
李晓宁:不打的情况下,沙特、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除了伊朗控制不了之外,几个主要的产油国都在美国的掌控之中。
王建:阿拉伯国家凭什么对欧洲国家禁运呢?
李晓宁:欧佩克大幅增产和限产都会使这个世界产生大变化。
王湘穗:经营好两个亲美三角,美国就有可能把中东和中亚都控制起来,而且可能以极低的代价,获得极高的战略利益。
李晓宁:用石油打欧元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王建:封锁海湾,是借口叙利亚的问题,伊朗的问题,我不打了行不行?我对它经济制裁,我不让它出口石油,它90%的财政收入是靠石油,这样就把它逼服了。而且你注意到,美国是撤走了波斯湾的航母,地中海的航母没有动,那是主要通往欧洲的油路。这个恰恰是我们谈这个问题非常好的出发点,就从这儿开始。
王湘穗:从纯粹军事角度看,美国马上就打的准备还没有完成。
王建:我注意到两布在美国戴维营会谈后,布莱尔的脸色很难看,说明当时可能小布什向布莱尔摊底牌,要进一步搞欧洲,布莱尔是不愿意的。英国说到底是欧洲国家,如果美国进行海湾战争的目的是要打垮欧元,英国加入战争的目的只是想打软欧元,为自己在加入欧元前提高与德、法的谈判地位,这是美、英两国的根本不同之处。两布在爱尔兰的会谈之后,布莱尔的脸色好看了,说明美国的态度有变化,以后也没有扩大战争范围。而英国在那之后抓住时机争取提高在欧盟的地位,比如提出欧盟应设总统。有人说布莱尔可能出任第一任总统,还极力推动加入欧元的进程,惩罚他的财政大臣,就说明美、英的立场并不一致,这样,如果美国继续走下去,就是和欧洲人单挑了,英国会反对而不是继续和美国站在一起,那没有了盟国,甚至盟国也反水了美国还干不干?这就是主和派的依据。
李晓宁:它再打,俄罗斯可能介入。
王湘穗:你以这种理由封锁欧洲,也等于跟欧洲军事摊牌。因为按国际法,海上军事封锁就是一种战争行为。
王建:我这个摊牌,还有让你说不出来,我没有打你,我没有在你家门口打,我可以列出它们的罪状。跟打伊拉克一样。
乔良:你说的这种可能性存在,但是这种可能性仍然无法导致欧洲,比如法德俄轴心,跟美国兵戎相见,这种可能性很小。
王建:如果封锁海湾,法德得不到石油,这时候它会怎么办?
乔良:俄罗斯和法德如果形成轴心,那俄罗斯就得负责供油,何况这对俄罗斯的石油出口也有好处。
王建:供不了,差的远。俄罗斯去年全部出口730万桶,欧洲一天进口1900多万桶,它怎么能够呢?而且俄罗斯有一部分从阿拉斯加到美国去了,美国从俄罗斯的进口在美国全部进口中占了10%,已经很大。
乔良:但如果作为盟国,俄罗斯应该能调整这种状况的。
王湘穗:除了资源的问题外,欧洲要想在经济上真正独立,关键是要摆脱美元体制,对这一点欧洲人实际认识并不算太晚。
王建:欧洲早就觉醒了。
王湘穗:苏东解体的时候,科尔时期的德意志银行总裁赫尔豪森就搞过一个计划,他提出以马克为基础,在波兰、东德这一块建立一个马克圈,他有过这方面的考虑。
王建:欧洲结算体系,就是以马克为核心的。
王湘穗:赫尔豪森他看到这一步,但他被暗杀了,说是被“赤军”暗杀的。但是也有人分析,暗杀的手段非常职业化,不像是业余杀手干的,是用绑在树上的冲击炸弹,把防弹奔驰车炸穿了,结果是人亡政息。
那时候法国密特朗总统的财经顾问阿达里也提出一个计划,当然是以法郎为主要结算单位,阿达里在伦敦搞筹备时爆发一个丑闻,说他在伦敦生活非常奢侈,银行把他开除了。一个被暗杀,一个被丑闻搞垮,两个金融家的背运导致欧洲金融统一步伐放缓。这次欧元启动,是国家行为,不再是个人计划,个人的命运已经不会阻止欧元流通,但欧元区还是有两大缺陷,一是没有统一财政政策,难以对经济局势变化做出步调一致的灵活反应;另一个是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欧元区的信用基础不牢固。从这两点看,欧元还没有脱离危险期。
李晓宁:工业革命在英国产生,在美国充分发展起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涌现了大量的工业发明,爱迪生、福特、贝尔……20世纪中期,当大量的技术成为成熟技术后,美国以输出制造业的方式,把这些技术甩出去作投资,真正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金融投资帝国。马歇尔计划,日本的崛起,产生了一大批拷贝美国技术的国家。但是最好的技术,最关键的技术,还是由美国人控制。比如航天技术,航天技术在世界上能够用于军事和控制的,还是美国数第一的。金融投资的本质是什么?就是通过选择,购买最好的技术投资,制造新产品,扩大市场,满足人们新需求。成熟技术可以甩出去,跨国公司就是把成熟技术甩出去获得更大利益。日本这样的国家,为什么容易受金融攻击,就因为他原始创新差。日本的投资没有多少立得住的新技术项目。
…
美国是更加强大还是即将衰落?(4)
…
美国这种挑战不只是欧元,欧洲跟美国现在在技术创新方面能否较量?中国人现在还不行,日本都不一定行。欧洲人只要他资本充足,他可以产生出很多的技术项目出来,这对美国来说很危险。所以美国要么控制住资源,控制住金融投资体制,再就是控制住技术创新。
美国有比尔·盖茨,美国的股市中间靠各种新技术支撑。欧洲有多少呢?有些方面欧洲也不错。欧洲人认为,空客跟波音公司的比较,欧洲空客采用的新技术比波音公司的新技术要多。美国人感觉到很大的威胁。科技文明的核心在这儿,一个资源,一个技术,再加上钱、金融投资体系。
王建:中国闹SARS,那么多人不来,法国总理拉法兰来了。中国南方航空买了20架空客。另外这次拉法兰来,带来了法国六大公司的头,包括标致、空客到这儿,就是跟中国谈生意。他讲我有点赴汤蹈火,关键的时候挺进中国,实际也是跟中国拉关系。
王湘穗:欧洲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社会民主党的玫瑰色,讲社会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哈贝马斯的社会合理性思想和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的影响很大,这与中国的意识形态来讲应该是更接近一些。
与美国更倾向于提高效率的政策相比,欧洲在道义上更有利一些,战国之争不光看力,而且要讲义。王道、霸道要兼修兼备,光靠一条你很难立住。
王建:在利益关系上,它们与美国有巨大分歧,而在对付美国的全球霸权上,它们与中国有共同利益。
李晓宁:我想强调技术的因素对国际关系的影响。许多搞国际关系,特别是搞世界经济的人,不懂自然科学,很难在自然科学里找到很有力的论据,不明白技术对这个世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