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战国时代-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交易,为此不惜造假。2000年安然公司的营业额中与能源物质生产有关的部分居然只占3%,难怪有人说安然已经变成了一家投资银行。美国一家著名的汽车公司,其金融子公司原本的业务内容是进行汽车贷款业务,但就是这么个资本和人员只占全公司3%的单位,由于参与了证券市场业务,所创造的利润居然能占到通用公司的30%,以致公司的许多高层领导都在想“我们是否还应该继续造汽车”。
所以,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金融资本家又重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主体,国家利益也由此更集中表现为金融资本家的利益。美国在90年代初以来长期奉行“强势美元政策”,就是因为只有保持美元的强势,才能吸引世界各国的投资持续不断地流向美国,从而把美国的股票、债券和地产价格推高,从而符合美国金融垄断寡头的利益。至于产业资本家由于高价美元政策而导致产品出不去、进口又挡不住的恶劣形势,那只好是说声“对不起”了。
美国在整个90年代GDP总值增加了4万多亿美元,其中制造业所占的比重还不到10%,制造业在全部GDP中所占的比重也从90年代初期的24%掉到目前的18%,美国目前的商品进口已相当于国内制造业产出的40%。2000年美国的资产泡沫也开始破灭,但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并没有变,因此美国物质生产部门的困境不仅没有改善,还在经济衰退中更加恶化。2001年美国的制造业是35%的负增长,刚刚过去的2002年又下降了0。6%。根据美国商务部2003年1月份新公布的数字,在2002年12月美国又新增了101万失业人口,其中65万都是制造业工人。到2002年第四季度,美国的企业投资已经连续下降了七个季度,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回升迹象,因此今年美国的制造业仍然可能是下降局面。美国政府如此不顾本国物质产业生产部门的衰退而坚持强势美元,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是谁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催生“虚拟资本主义”(2)
…
乔良:我认为金融垄断寡头的利益也不能绝对地理解为只是极少数人的利益。因为即使这些极少数人更多地赚到了钱,造成了或者拉大了贫富差距,它们的钱袋子仍然是美国强大和富有的一部分,同时也会比它们的钱袋子干瘪时更能为美国带来就业机会和财富,这也是美国的政客们会更多倾听寡头们的声音的原因之一。就此意义上,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美国政客与寡头们的关系理解为只是因为这些人有钱操纵选票,所以政客们为了当选不得不言听计从。想想看,像微软这样的企业如果真被分拆进而跨掉,对美国有什么好处?受损失的难道仅仅是比尔·盖茨?正是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我们应更多地考虑到现代经济生活的复杂微妙性,而不能盲目地持一种批判态度,认为“强势美元政策”反映了美国政府只是在为少数人谋利。
王湘穗:关于“强势美元政策”不应该绝对化,现在美元汇率下降,美国经济领导人似乎并不太着急,有在实质上放弃“强势美元政策”的迹象,但放弃了这个政策,也改变不了美国经济进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的事实。我们应该把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的基本生存模式两者区分开。
王建:其次,“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更加寄生与腐朽。虚拟资产只是一张“纸”,或者是电脑硬盘中的一个记录信号,本来是再增值也不能当饭吃,为什么会成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狂热追求的目标呢?这是因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用债券、股票、外汇和地产等虚拟资产来与其他国家交换物质产品。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拥有“硬通货”,其他国家的政府、企业和居民则都需要借助这些“硬通货”来进行国际贸易的计价、结算和作为外汇储备与储蓄,因此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发行的货币会有相当一部分被国外持有,但这些货币往往不会停留在国外,而主要是以购买资产的形式流回货币发行国,以求生息,这些回流的货币就会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际收支的资本项下形成顺差,并被用于从国外进口产品的支付。资本主义国家的虚拟资产价格越高,就越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虽然也需要对国外的资产持有人支付利息或红利,但仍然是以货币形态支付,所以仍然是用虚拟资产与它国交换物质产品。所以,“虚拟资本主义”时代的资本主义更加寄生与腐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可以不事生产,仅凭创造货币资产的游戏就无偿地占有和剥削它国人民所创造的物质产品。
第三,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帝国主义霸权的内容也发生了改变。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以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争夺世界霸权,主要是为了独占生产物质产品的资源与市场,争夺的焦点则集中于控制国际贸易的流向。而在这个新阶段,争夺的内容则从物质产品转向国际资本,争夺的焦点也转移到控制国际资本的流向。因为并不是所有拥有“硬通货”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充分享受到虚拟经济带来的好处,而只有拥有“货币霸权”的国家才能做到,在当代,拥有货币霸权国家只有美国。有资料说明,美国一个国家自1996年以来,就通过国际资本的流入再转为支付进口,消耗掉了全球每年70%以上的剩余产品或净储蓄。美元在二战后就已经取得了“世界货币”的地位。直到目前,美元在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中仍然占有60%~70%的比重。然而在“虚拟资本主义”时代以前,更具体地说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虚拟经济疯狂发展以前,仅凭美元的特殊地位也不可能如此大规模地掠夺它国人民创造的剩余产品。因为在这一时期,美国只能从经常项下输出美元,还做不到从资本项下向国外大规模输出虚拟资产,而经常项下的逆差平均年份也就在200~300亿美元左右。美国从90年代中期开始才出现贸易逆差的急剧扩大,这与国际资本流入的急剧扩大和国内资产泡沫的膨胀是同时发生的,也是互为条件的。国际资本流入急剧扩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欧元统一过程中从欧洲流出了大量避险资金,根据有关资料,1996年~2000年,美国吸纳的国际资本大约有23万亿美元,其中70%是从欧洲流入的。这些从国外流入的国际资本,主要是在美国“新经济”概念的吸引下,流入证券市场购买美国资产,从而创造了美元的持续强势与美国股市的异常繁荣。
王湘穗:以前说“新经济”,主要从信息技术对实物经济的贡献角度看的,现在看起来更像是股市中的概念炒作,“通讯概念”、“生物概念”等等,就是要吸引投资者注入资金。欧元的出现,对美元在国际金融上的垄断地位构成了挑战,据最新统计,美元和欧元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比例已经分别是50%和30%了,这只是在贸易领域中的变化,估计在资本市场上,欧元对美元的比例恐怕也不会小。
王建:正是感到了欧元的威胁,一时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美国才采取了军事手段。世间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虚拟资本主义”也不例外,它在给美国带来经济繁荣和货币霸权好处的同时,也有其先天不足的病根,就是为了维持这种经济繁荣与货币霸权的地位,美国必须保持国际资本向美国的单向流动。强势美元与美国资产价格的上升实际也只是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果,一旦国际资本流出,经济繁荣就走到了尽头,美元势必疲软,股市势必崩溃,其他资产价格也会一落千丈,美国就无法再用虚拟资产确保锦衣玉食的生活。美国目前的商品进口已相当于国内消费的30%,进口的消费品更相当于国内消费的40%。2002年,美国的贸易逆差已接近5000亿美元,即美国必须保持每天净流入13亿美元左右的国际资本,才能够维持对进口账单的支付。所以失去货币霸权的结果就是美国的国民消费水平要猛降30%~40%,对美国经济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将相当于1929年~1933年的大危机,甚至更严重。
第四,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也出现了新形态,在这种运行状态下所形成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也已经不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过剩危机,而是证券、外汇、地产等虚拟资产的供应过剩危机,是资产泡沫破灭后引发金融系统崩溃,这个现象从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的资产泡沫破灭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般都具有周期的特征,即在爆发危机后总会出现复苏和繁荣,但日本自从90年代初期爆发金融危机开始,至今已经历了12个年头,不仅始终没有走出衰退,反而有危机深化的趋势,按现价计算,日本的GDP总值已经倒退到90年代中期的水平,证券市场的市值更是倒退到80年代中期的水平,说明虚拟经济危机所造成的衰退,可能使一个国家的经济在长期内都走不出来。
从全球范围看,90年代初期开始,在美、英等国的推动下,出现了金融全球化的浪潮,国际金融寡头裹挟长期以来用虚拟经济创造的庞大货币资本,像洪水猛兽一样在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上横冲直撞。90年代的10年中,世界接连不断地爆发了一场场金融与货币危机,先是1990年日本由资产泡沫破灭引起的金融危机,然后是1992年的英镑危机,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和2000年以来的阿根廷和委内瑞拉金融危机。从2000年4月开始,以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泡沫破灭为起点,美国主要资本市场的股票指数也出现狂泻,金融危机的风暴已经开始席卷到美国。
王湘穗:对这种危险前景美国人应该有觉察,也应该要采取一些措施防止金融泡沫破灭吧?
王建:通过打伊拉克打击欧元,就是美国人的一个办法。到目前为止美国之所以还没有出现金融系统的崩溃,主要是因为美国的资产泡沫还没有彻底破掉,是房地产泡沫的兴起还在支持美国经济的繁荣。这与日本在股市泡沫破灭后出现的情况极为类似,日本在1990年2月股市崩盘后,从股市逃离出来的资金又进入了房地产,大约在两年后,房地产泡沫也破了,才进入以后长达10年的萧条。有资料说明,从2000年初以来,美国股市大约蒸发掉了7万亿美元市值,但房地产又出现了约3万亿美元的增值,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股市泡沫破灭的影响,使“财富效应”所产生的消费热潮仍能持续一段时间。但从2002年第三季度以来,住房投资已经出现了连续下降,在美国的许多主要城市,房屋租金的上涨已开始低于房产价格的上涨。此外,2002年11月美国个人消费信贷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当月的减少额度高达22亿美元,这些都是美国房地产泡沫也走到了尽头的标志,而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则预示着美国很可能和日本一样,进入一个难于确定其复苏期限的长衰退期。与美国不同的是,日本是一个储蓄率很高的国家,个人负债并不多,而美国的消费繁荣则几乎全部是建立在个人负债的基础上。此外,日本即便在资产泡沫极度膨胀的年代,其物质产业的发展状态也不错,泡沫破了还能靠物质产业的增长支撑国家经济,而美国在资产泡沫形成的过程中却伴随着本国物质产业的严重衰退。所以,美国如果爆发金融风暴,其程度与后续影响可能会比日本惨烈得多。
…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催生“虚拟资本主义”(3)
…
言至于此,我们已经可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所在作出一些概括:第一,在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美国的国家利益集中体现为用其所创造的庞大虚拟资产与其他国家交换物质产品,因此必须拥有世界货币霸权;第二,货币霸权的内容就是维持国际资本向美国的单向流动,美国如果不能维持其货币霸权,出现了国际资本转向外流,则庞大的虚拟资产不仅不会继续给美国经济带来好处,还会因资产泡沫的破灭引发金融风暴;第三,如果发生金融崩溃,则会使美国进入长期严重衰退。
王湘穗:美国不像日本,它可不会温顺地接受这个局面,肯定会利用各种手段,甚至包括军事手段,去扭转经济劣势。
乔良:王建谈到了虚拟经济时代与产品经济时代的主要不同是巨大的非物质消费。这难道不会成为继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之后新的财富增长点或者说是新的泡沫经济模式么?
李晓宁:我们现在回头看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一些主要原因,是有益的。王建能不能谈谈你的看法?
王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美国打越南战争经费太大了,发生很多赤字,为了弥补赤字就要多发货币,但是货币发多了,35美元对一个盎司的固定比率就没法维持,而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核心。还有就是美国因为二战以后取得了世界的货币霸权,每年都可以向外大量地输出美元,所以海外流通的美元相当于本土美元的60%,这样就在欧洲形成一个欧洲美元市场。在欧洲形成存贷款业务,等于是欧洲也在创造美元,欧洲所创造的信用美元流回美国,也增加了美国的货币供应,使美元与黄金的固定比率难以维持,就导致了原有的、与物质产品挂钩的货币体系的崩溃。
李晓宁:我觉得看欧洲的问题就应这样看。当时大家老看伦敦黄金市场跟美元比率,不是看美国交易所情况。从那时候起,欧洲经合组织已经对美元在使偏劲,不是正劲。
王建:欧洲从20世纪50年代就搞“煤钢联营”,六七十年代已经有了欧共体,所以欧洲人与美国人早就不是一个劲。但是一直到80年代,国际主要矛盾是意识形态的两霸之间的矛盾。所以大家为了让美国出人出枪给欧洲人保驾护航,大家听美国的,我不搞货币霸权,我搞统一市场。当时有一个准货币形态,就是欧洲货币结算单位,以马克为核心,上下浮动20%,大家都盯马克。布雷顿森林体系取消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