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伟人之间-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多久,邓小平病倒了。    
    他太累了。他这个总前委书记、华东局第一书记,实在太忙、太累了!    
    为此,中央批准他休假一个月。    
    1949年8月4日,邓小平奉命抵京参加开国大典时,以中共代表的身份向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代表作了一个《从渡江到占领上海》的工作报告。    
    邓小平在报告中,纵谈二野、三野“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南进战况,深得北平各界人士、社会贤达的赞赏。    
    邓小平说:“这次从上海到北平,应该向各位作一个工作报告。这个报告是要讲我们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从渡江到占领上海以及到上海后的情况和工作。”    
    随后,他在报告中讲了三层意思:    
    一是概述了从渡江到占领上海的战况。    
    邓小平说:渡江作战是从4月20日夜晚发起的。在漫长的一千多里的战线上,所有部队都无例外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我们发起渡江作战后遇到的抵抗可以说很小。国民党军队摆在湖口至上海段的有45万人。45万人不能阻挡人民解放军渡江。我们在任何地方都没有遭遇到大的抵抗。从4月20日夜里开始,24小时内大体上30万人全部过了江,先头船只最快的一刻钟。队伍一过江,敌人就乱了,他们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如何逃出我们的包围。他们一齐向南溃退,我们立即实行宽正面追击。在追击过程中,南京在4月23日占领。到5月初,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追击。从渡江到追击最远的地方,即福建的北部、江西的东北部,前进一千五百里。我军占领了杭州、温州、蒋介石的故乡奉化、宁波。此后,部队就准备进攻上海。上海有20万敌军据守,并且由蒋介石亲自指挥。经过一个星期的战斗,我们在5月27日占领上海。这次作战中央命名为“京沪杭战役”。从渡江到占领上海,总计用了一个月零七天,消灭敌人40余万。我方伤亡25000人,其中在占领上海时伤亡17000人,渡江遭敌机轰炸伤亡8000人。    
    二是阐明了突破长江天险、完成“京沪杭战役”的原因。    
    邓小平说:我们为什么能突破长江,迅速完成京沪杭作战任务,并把预计的时间缩短一半呢?原因是,除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毛泽东主席领导正确外,第一,我们军事准备充分,指战员英勇。举一个例子说,我们渡江需要船,而原有的船被国民党全部拉到江南去了。我们采取“掘渠”的办法,使用了2100万个人工,掘渠翻坝,把船从旱路拖出去,在一个半月内完成了这一巨大工程。渡江使用的船有一万只左右,所以我百万大军能够渡过长江。北方人怕水,曹操吃亏就在这个地方。为了在水中不发晕,能应付各种情况,我们在巢湖北部做了多方面的准备,白天夜晚进行演习。第二,群众支援,地下党和游击队之配合。掘渠翻坝有一半是人民的劳作。我们集结在芜湖至安庆的兵力,所需一亿五千万斤粮食,其中80%是沿江人民群众拿出来的。人民群众还无怨言地拆房子给我们当柴烧。其他的战勤工作都很重,如修路、运粮、找船工等。江南地下党、游击队配合了渡江作战。我们曾开过江去一支部队,埋伏了十天,敌人还不知道。第三,敌人的脆弱。这从渡江后的追击上就可以知道。    
    三是总结了从军事占领到城市接管三个月来工作顺利开展的原因。    
    邓小平说:所以顺利的原因有四条,第一,中共中央有一套明确的政策。这些政策在先解放地区的执行经验,对解放江南有很大的帮助,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第二,各界人民支持。如南京的工商界、文化界、科学界,自愿帮助接收上海,参加部队等。第三,大势所趋。谁都看到国民党反动派统治再也扶不起来了,即使对国民党曾有幻想的人,都觉得要重新考虑自己的事情了。第四,主观方面的努力工作。我们遵循毛主席“四面八方”的政策,特别是上海情况复杂,但主观上遵循这个方向同各界人士通力合作。    
    邓小平进京,是平生第一次。他在工作之余,带着家人去了颐和园,在秋水潋滟的昆明湖上畅游了一番。    
    在北京,邓小平参加了新中国的两大盛事:一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典。    
    这时,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邓小平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由毛泽东主持举行第一次会议,决定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为军委委员。    
    10月1日下午3时,作为开国元勋之一的邓小平,跟随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同首都30万军民一起,参加了盛大的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开国大典后,邓小平挥笔题词:    
    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    
    10月中旬,邓小平未及洗去仆仆征尘,又从北京奔赴南京,开始统兵投入新的战斗!


第四部分 决战决胜龙吟虎啸第39节 毛泽东电令:“小平准备入川”

    毛泽东电令:“小平准备入川”,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战事并未结束。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西南、华南等地负隅顽抗。蒋介石不甘失败,困兽犹斗,决计与人民解放军作最后的较量。他于1949年8月亲自飞到重庆,披挂上阵,精心部署了一条以四川为防御重点,起于岷山,经秦岭、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延至五岭山脉的“西南防御战略”,妄图以此作为反攻基地。蒋介石在重庆机场狂言:    
    “今日之重庆,要成为反共产主义之中心!”    
    为了全面、彻底、干净地消灭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中国,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早在1949年6月2日,就电示第二野战军:“小平准备入川。”    
    当时,邓小平正在上海,全面主持华东局的工作。接到此电后,邓小平就同刘伯承等一起,开始考虑和准备进军大西南的问题。邓小平认为,干部是完成党的任务的决定性力量。要解放大西南,还要建设大西南,特别是在云、贵、川、藏等地开展工作,少数民族很多,工作难度很大,没有一大批训练有素的地方干部队伍是不行的。    
    为此,邓小平在二野前委会上提出了一个大胆设想: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服务团。他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认同。经过一番筹备,由宋任穷具体负责,一支以文化科技人员和大中学生为主体、以老解放区干部为骨干的“西南服务团”组建而成,共计有一万六千余人。这支队伍后来随军陆续到达云、贵、川、藏等地,为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解放大西南,关键是拿下四川,重心是攻克重庆。    
    四川是大西南的心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庆是蒋介石坐镇指挥之地,“西南防御体系”重点。蒋介石在四川重庆等地重兵云集,可是他对解放军入川的行动方向却作了错误的判断,认为解放军不会舍近求远,迂回川东,而只会取捷径越秦岭入川。    
    兵不厌诈。刘邓大军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方针,于1949年10月20日从南京开拔后作出佯动的假相,部队由郑州向西移动。实际上,刘邓已暗令陈锡联的第三兵团直入川东,令杨勇的第五兵团向南迂回,进攻贵州,切断敌军南逃后路。然后,刘邓大军突然从东西横跨500公里的地域发起多路攻击,直取湘、黔、滇,造成对四川的夹击之势,一下子打乱了蒋介石的整个西南防御部署。    
    11月1日,我军发起川黔战役,大西南之战开始。    
    11月15日,我军攻克贵阳,揭开了解放大西南的序幕。    
    11月23日,邓小平在湖南常德受命组建中共中央西南局,邓小平任西南局第一书记,刘伯承、贺龙分任第二、第三书记。    
    11月28日,我军对重庆形成包围态势。刘邓根据毛泽东的电示,下达攻占重庆的命令。29日,国民党“行政院”逃移成都。30日凌晨,蒋介石乘专机逃往成都。蒋经国后来记述说:“战时陪都,半小时后失陷。”11月30日,我军解放重庆。    
    重庆解放后,我军开始围攻成都。在我军排山倒海的冲击和刘邓发布的《四项忠告》的政治攻势的感召以及统战工作的有力配合之下,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纷纷起义、投诚。    
    12月7日,蒋介石在成都召开行政院紧急会议,决定逃往台湾,并在西昌设立总指挥部,继续负隅顽抗。次日,国民党行政院迁往台北。    
    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主席卢汉在昆明,西康省政府主席刘文辉和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主任邓锡侯、潘文华在雅安,分别宣布起义,脱离国民党,接受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云南、西康两省和平解放。卢汉曾致电刘文辉,要其会同四川各将领“扣留蒋介石”,此电为蒋截获。10日,蒋慌忙乘飞机逃离成都,飞抵台北。    
    12月23日,蒋介石嫡系、“王牌”司令长官胡宗南只身从广汉逃往西昌,后飞逃海口。    
    12月27日,我军三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歼灭胡宗南主力10万余人,解放成都。    
    从11月1日至12月27日,历时57天的西南战役,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是大陆上的最后一次大胜仗。是役歼灭国民党军40余万人,活捉了号称“黄埔之光”的国民党最后一个中将、显赫一时的川湘鄂“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宋被俘后,杨勇、陈赓先后接见了他,勉励他好好改造,刘邓首长也十分关心他的改造。这是后话。    
    随后,邓小平进驻成都。这个16岁离家出国探寻救国救民之道的邓希贤,29年后统率解放大西南的千军万马,回到故乡来了!    
    进军大西南的伟大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也是邓小平、刘伯承、贺龙等坚决贯彻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指示,各野战部队协同作战和西南地下党积极配合的结果。    
    邓小平在总结西南战役胜利原因时,指出:    
    西南战役之能获得如此胜利,是由于毛主席领导的正确,全国胜利形势的影响以及人民解放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同时卢汉、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诸将军于十二月九日宣布起义,亦起了良好的配合作用。    
    据《蒋经国自述》,蒋介石在其日记中哀叹:1949年“实为平生所未有最黑暗、最悲惨之一年”。    
    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向叫嚷“不成功便成仁”的蒋介石,在我军解放重庆后,一天三次下令胡宗南“死守成都”,自己却于12月10日飞逃到台湾岛上去了。他亲自部署的实行“西南防御战略”的正规军及地方部队90余万人,顷刻全军覆没。    
    从此,大西南回到了祖国和人民的怀抱!    
    邓小平由此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封疆”功臣,主政大西南。


第五部分 治国安民和衷共济第40节 毛泽东称赞邓小平坐镇西南

    打江山易,坐江山难,此乃中国古训。建国以后,毛泽东是党、军队和国家的领袖。邓小平则当了两年西南局第一书记,五年副总理,十年总书记。他们作为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组成人员,是核心和成员的关系。他们之间合作共事,亲密无间,配合默契,携手走过了治国安民的风雨十七年,却也伴生了一些工作和认识上的分歧。邓小平后来谈到“十年总书记”这段经历时说:“在我的一生中,最忙的就是那个时候。”    
    毛泽东称赞邓小平坐镇西南    
    “路线正确”、“成绩极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历史揭开开了新的一页,一个崭新的时代开始了!    
    作为领导和推动这一历史巨变的关键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在百废待兴、日理万机的日子里,思虑的焦点集聚在治国安邦的大事上。大西南的问题已解决了,但西藏尚未解放。为了迅速统一全中国,毛泽东作出了“进军西藏宜早不宜迟”的重大决策。    
    大西南解放后,身为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司令员为贺龙)的邓小平,肩上的担子依然是十分沉重的。1950年,他同贺龙一起,领导开展剿匪工作,一年内歼匪85万余人,受到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嘉奖。    
    毛泽东在1951年1月28日致贺龙、邓小平,并告华东、中南、西北各军区及福建、广东、广西军区的《关于嘉奖西南剿匪部队的电报》称:    
    你们一月六日送来的一九五○年一年剿匪工作报告,收到阅悉,路线正确,方法适当,剿灭匪众八十五万人,缴枪四十余万枝,成绩极大,甚为欣慰,望即通令所属,予以嘉奖。尚望你们继续努力,为干净剿灭残存匪众近四万人而奋斗。    
    邓小平在协助毛泽东和中央政府在解决西藏问题上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两三个月,毛泽东就提出了“向西藏进军”的问题,并在一封致邓小平等人的电文中说:“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我们必须占领,并改造为人民民主的西藏。”    
    根据毛泽东的电示,1950年1月7日,邓小平即向毛泽东报告,拟抽调二野第十八军由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率领担任进藏任务,并报告了具体部署。毛泽东在莫斯科获悉这一部署后,于1月10日回电刘、邓:“完全同意刘邓一月七日电之进军西藏计划。”    
    是年2月15日,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区发布《进军西藏的政治动员令》,号召:    
    “把五星红旗和八一军旗插到喜马拉雅山和雅鲁藏布江!”    
    这时,部队中有人发牢骚了,说:“怎么二野总离不开山,抗战时期在太行山,解放战争在大别山,现在又要进军喜马拉雅山。为什么哪里穷,哪里山多,就叫我们到哪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