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余杰杂文集-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集体无意识”和“国民性”。鲁迅强调说,整个中国的天地是一个戏场,整个中
国历史就是一部做戏的历史。鲁迅对京剧的厌恶、对梅兰芳的批评以及对“女吊”
的喜爱,都是根植于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深切体认,而并非无的放矢、随便说说。
鲁迅说,中国人是“会做戏的虚无党”,其中重要的一面就是“看客”的心态。学
者钱理群分析说,中国人总是在扮演两个角色,或自己做戏,演给别人看,或看别
人做戏,演戏与看戏构成了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也构成人和人之间的基本关系
。看客在看戏时是有能动性的,悲惨的事被看客一看就成为滑稽的了。在《祝福》
中,鲁迅描述了这样的场景:祥林嫂到处向别人讲阿毛被狼吃掉的事,村子里的人
纷纷来听她讲故事,有些老太太没有听到,还从几十里以外赶来听她讲,这不是对
她同情,而是赶来寻求看戏(听戏)的刺激。在看(听)戏的过程中,人们落下眼
泪,眼泪流完了,大家心满庾愕鼗丶伊耍槐咭槁圩拧O榱稚┑谋以庥鼍统晌?
人们娱乐的一个材料,人们从中获得一种快感,! 转移了自己的痛苦。这正显示出
中国人的残酷性。另外一种“看客”就是《药》中的看客:像夏瑜这样的先驱者想
用正义、崇高的行为唤醒民众,但民众把启蒙者也看成是演员。在茶馆中,那些白
胡子老头、二十多岁的男人、康大叔都在津津有味地议论夏瑜的死,他们把庄严、
神圣的死戏剧化、游戏化了。(《话说周氏兄弟──北大讲演录》) 

中国人最爱发的感叹就是“人生如梦”和“人生如戏”,这里的“梦”与“戏
”具有相似的质地。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其实更是一出“红楼
戏”。在这部巨著中,多次出现众人观看和讨论各种剧目的场景,并以若干出戏剧
来隐喻人物的命运。“大观园”就是一个被所有读者所观赏的大舞台,整部小说就
是一出大戏,所谓“风月宝鉴”是也。而《好了歌》即全书的“文眼”,“乱哄哄
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到头来为人家作嫁衣裳”,它表明作者企图用
戏剧的“间离”效果来消解人生真切的痛苦。这种努力显然是不成功的,读者和作
者一起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深渊。 

在更为大众化的民间文化和民间信仰中,无论是故作神秘状的禅宗大师还是疯
疯癫癫的济公和尚,无论是古灵精怪的孙悟空还是铁拐李、吕洞宾等“八仙”,他
们身上都烙下了优孟鲜明的印记。而在近年来流行的各种古装电视连续剧中,无论
是号称世界上最长的电视连续剧的《康熙微服私访纪》,还是一度风靡青少年的《
还珠格格》,以及《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快嘴李翠莲》、《神
医喜来乐》等等,其人物设置和情节进展都有惊人的雷同之处。一般都有充满矛盾
的三方:一方是威而有慈的、充当最高仲裁者的皇帝,一方是智慧幽默的优孟式的
人物(如纪晓岚、还珠格格),还有一方则是阴险狡诈而腐败贪婪的高官(如和坤
)。优孟总是能够尽情地捉弄贪官,优孟总是能够得到皇帝的支持,结局全都是大
快人心的“大团圆”。然而,鲁迅早就看穿了这些所谓“忠党爱国”(周星驰《国
产零零柒》)的“颠僧”的真面目,这就是优孟艺术的巅峰──“二丑艺术”。鲁
迅说,在他家乡的地方戏曲中有一种二丑角色,其特点是二花脸艺术。一方面给主
人帮忙,为主人服务,是走狗;另一方面又有点知识文化,对形势看得比较清楚,
常常看到主人也不可靠,时刻注意到主人有一天! 会垮台,因此也与主人保持距离
。在舞台上他的表演是:既演仆人为主人服务,又常常离开主人,跑到前台对观众
说,你看这公子多可笑,他准备一旦主子倒台就与主子划清界限。他是狗,但又不
是忠实的狗。因此他的语言有更大的表演性,而这种表演性是双重表演,既是表演
给现在的主子看,对主子表现忠诚,并获得自己最大限度的利益,但另一方面,他
的表演又是给现在主人的对立面看的,因为现在主人的对立面将来可能成为他的新
主人。这样的“二丑”充满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每一个缝隙,他们也是时代症候
的显性标示,正如钱理群所论:“越是到统治危机严重的时候,这种折衷主义的、
奴才表演性的语言就越要盛行。”(《话说周氏兄弟──北大讲演录》) 

俄罗斯的圣愚与中国的优孟

无独有偶,俄罗斯文化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颠僧”或“圣愚”传统。学者汤普
逊专门写了《理解俄国:俄罗斯文化中的圣愚》一书研究这个有趣的问题,为人们
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进入俄罗斯文化的入口。他在书中生动地描述了“圣愚”们古里
古怪的外貌:“俄国的圣愚裸体也好,着衣也好,身上都要披挂几磅重的铁制物件
,有锁链、十字架和其他的金属物品。有的还佩带铜环、铁环,甚至铁帽盔。但是
,名气最大的圣愚,如伊万·科列沙或格里高里·拉斯普津,却穿着普通的农民服
装,当然褶皱破旧,但是没有装饰品和铜铁物件。”这些怪人的言行举止深刻地镶
嵌进了俄国人的精神生活中,连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也自己说自己的身上有“颠僧
”的特性。汤普逊认为:“圣愚平生所受到的崇敬、惧怕和嘲讽的混合态度对待,
被认为是对他们的威权的可以接受的、恰当的反应。”在俄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
圣愚”,是受到末代沙皇尼古拉一家宠幸的拉斯普津。拉斯普津一度成为俄罗斯最
有权势的人物,不仅沙皇本人对他言听计从,甚至还谣传说他与皇后有染。有不少
旧俄贵族将其看作是罗曼诺夫王朝崩溃的罪魁祸首。然而,并非拉斯普津导致了末
世的来临,而是末世需要催生出这样一个“颠僧 〃来,正像汤普逊所指出的那样:
“拉斯普津因为残暴、强横和性行为混乱,配称为魔鬼,但是,因为他的神秘的精
神力量、偶尔的虔诚和温和,他显然又被称为神圣。”拉斯普津的出现,是“罗曼
诺夫王朝自我催眠的一个案例”,他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与俄罗斯的“圣愚”传统相比,中国的“优孟”传统少了宗教信仰的狂热和对
彼岸世界的观照,更多的是世俗功利的追求和虚无主义式的游离。二十世纪九十年
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前人料想不到的变化,“优孟中国”迎来了一个“作秀时
代”──“我秀故我在”成为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宣言。在影视屏幕上是“群丑乱舞
保窦湓虺涑庾鸥髦指餮粕恼涡啊4印拔沂橇髅ノ遗滤钡男∷导彝跛?
到“要狠狠地作秀”的戏剧策划人张广天,从“以电视为家”的传媒学者的余秋雨
把玩海上旧韵赚得大钱的画家陈逸飞,以及一北一南两大“怪胎”──“词坛怪才
”张俊以和“影视巨鳄”邓建国,且不论才华多寡、学历高低、地位尊卑,共同之
特点为:皆是作秀的高手,优孟中的优孟。在这样“思想解放”的时刻,就连企业
家们也认识到了“作秀是第一生产力”。于是,牟其中宣称要炸掉珠穆朗玛峰,张
朝阳穿着宇航服走上街头,杨斌被任命为朝鲜“新义州特区”的“特首”,吴征顶
着“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帽四处张扬……真个是:“全民大作秀,全民大发财。”
最有意思的还是被文化精英余秋雨册封为“艺术大师”的小品演员赵本山。赵
本山将以“性”为噱头的东北民间文化“二人转”提升到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主打
节目”的高度上,实在是功不可没。我不知道后人会如何看待以赵本山为表征的、
我们时代所“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但我知道赵本山至少是“优孟中国”在
“丑角时代”的集大成者。在我看来,赵本山的小品并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农民兄
弟的生活真相,而他本人早已从农民的身份“脱胎换骨”、并当选“全国人民代表
”了。学者任不寐一语道破了真相:“赵本山的作品基本上是官方农村政策宣传符
号的简单图解。在一定的意义上,这是一种艺术化了的政治谎言。所以与其说赵本
山表达的是农民的快乐,不如说表达的是一个进城而且没有遭遇警察驱逐的农民的
快乐。……赵本山现象也说明了这个时代在文化上的穷途末路──一个民族的文化
艺术的兴奋点集中在农民式的自嘲上,不仅说明意识形态的彻底瓦解,也说明了这
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已经贫乏至极。”(《赵本山现象》)正如大观园里需要一个打
打闹闹的刘姥姥,人肉宴席上也需要一个像打太极拳一样制作印度抛饼的杂耍型厨
师。赵本山并不憨厚,他比大多数观众更加聪明! ,他知道如何一边“愚君”一边
“愚民”。赵本山虽然没有成为“拉斯普津”,却成了“大小通吃”的“韦小宝”
。如果“韦小宝”们依然是时代的“幸运儿”,那幺“鲁迅”们便无法摆脱被凌辱
和被嘲弄的命运。 

我们真的生活在现代吗?不,我们依旧生活在古代。戴上了面具,抹上了油彩
,我们都是优孟。 

我们拥有了文明吗?不,我们依旧陷入在愚昧之中。失去了耻辱感,失去了疼
痛感,我们都是优孟。 

铁屋子是优孟们最为得心应手、最为风光无限的大舞台。而鲁迅早已料到,他
的呐喊会被淹没在优孟们惊涛骇浪般的“帮腔”之中。□

2003年2月13日 (文中小标题系编者所加)







交大招生黑幕与网络时代的阳光 



假如没有网络的话,上海交大的“招生黑幕”,一定会神不知、鬼不觉就地上演完了。然而,对于那些幕后的“黑手”们来说,非常“不幸”的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网络这样一个新冒出来的揭露“黑幕”、主持正义的“侠客”。网络像一道光照亮了幕后的那些骯脏的交易。
二零零一年八月十五日,一种名叫“代号红色”的病毒感染了上海交通大学网络中心的服务器,校园网无法与公网连接,学生们只好在校内局域网上闲逛。教务处的代码就是“jwc”,那份没有设密码的招生“机动指针讨论材料”被学生轻易获得。精通网络技术的“好事者”将这份材料从交大的局域网里“宕”出来,贴在交大“饮水思源BBS站”的快讯板上,二十分钟后被版主删除。但是,“消灭信息”已经不可能了,它立即成为当天十大热门帖子之一。随后,这份资料像野火一样在网上蔓延,扩展成为一种“公共信息”。
这份材料分为“校领导接收”、“中学校长推荐”、“二零零一年上海生源百分之一百二十内部讨论材料”、“二零零一年外地生源机动指标讨论材料”、“二零零一年录取中必须保证专业情况及处理结果汇总”等六项,每项又包括考生姓名、生源、分数、学校加分因素、专业情况、委托人、拟解决意见等栏目。花名册中仅上海生源一项,就有十一人的考分低于交大的投档控制线,另有低于交大理工科投档控制线的十三人报考了工商管理和国际金融与贸易专业。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每个陌生考生背后还有“委托人”与“委托机构”的名单,名单中涉及了六十八名个人和十个机构的真实名字。这些“委托人”当中,既有市里的政要,又有教育部的官员和当地教育部门的负责人﹔既有两院院士,也有企业老总等重要人物。考生与“委托人”的关系多为亲属,如子女、侄、甥。
当《南方周末》记者到交大校长办公室采访的时候,交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蒋宏告诉记者,此事“正在调查之中”、“这件事事关重大”,他们正在研究向教育部汇报。同时,他又颇为“委屈”地告诉记者,这种花名册不仅交大一个学校有,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交大的官员虽然承认了名单的真实性,但仅称之为“工作记录”。他们一方面坦承交大的招生工作“有错误”,另一方面却表示今后要管理和使用好网络,至于建立一种什么样的“信息披露”原则,则“有待解决”。
高考被认为是当今中国最具公信力的考试,所谓“高考面前人人平等”。然而,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不公正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考试过程中的作弊现象日趋严重,近年来,媒体披露了某些地区考生、老师乃至教育管理机关相互串通、集体作弊的可耻事件﹔但是,招生过程中的黑幕却一直如同神龙见首不见尾,人们也一般忌讳莫深。在小百姓们看来,招生过程封闭而神秘。殊不知,这种封闭和神秘是“相对”的,某些特殊人物能够自由出入由武警把门的招生场所,并将一大迭“条子”直接送到具体负责经办的人员手上。这些情况从来只在人们的口头上传说着,传统媒体都避而不谈──要知道,能够往招生现场送进“条子”去的,显然不是我们老百姓,而是那些有权有势有钱的大人物。谁敢太岁头上动土呢?
终于有一天,网络开始挑战黑幕。“交大丑闻”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网络最大的特色就是透明,网络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黑暗。我感谢那个最初将消息透露到网络上的人士,他是一个网络上的“罗宾汉”。他虽然孤身一人,却将一个庞大的黑幕揭穿了。让我高兴的是,人情、关系和权力交织起来的一张传统的“网”,却遇到了另一张更大的“网”──无论你有多大的权力、有多少的金钱,你都不可能绝对地控制网络上迅速传播的言论。什么是“民主”?这就是民主。什么是“平等”?这就是平等。网络为我们带来了一线曙光。
然而,我无法理解的是,交大的官员虽然承认材料属实,却没有明确表示校方将如何处理此事。交大校方会不会给广大网友及更多的考生和家长们一个明确的交待呢?迄今为止,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我仍然没有听说过什么人因此而受到相应的惩罚。相反,那些通过走后门进入交大的“贵族学生”们,依然还在交大的校园里逍遥着。交大的官员们从这一事件中获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