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建立本党的革命军队,而派蒋介石赴苏考察就是待其回来办校治军。 
  为此,廖促恺、胡汉民、汪精卫、张人杰等人接连发给蒋介石6封电报,催促 
他速赴广州。不料蒋介石接到孙中山等人的电报后,继续在慈底拂案焚香,绕母坟 
植树,带着蒋纬国在岭上林间散步。 
  赴苏考察使蒋介石身价倍增,他比原来摆的谱更大了。 
  直到1924年1月16日,蒋介石才慢腾腾地来到广州,面见孙中山报告旅苏考察情 
况。他此前寄来的《游俄报告书》,因为反对孙中山的联俄、联共和改组国民党的 
政策,曾受到廖仲恺等人的批评。这次又当面向孙中山说明,根据他考察的情况, 
他仅赞成利用俄援和以苏联红军为榜样办校建军,但反对联俄的政策。他认为:“ 
俄共政权如一旦臻于强固时,其帝俄沙皇时代的政治野心之复活并非不可能。则其 
对于我们中华民国和国民革命的后患,将不堪设想。” 
  孙中山对蒋介石的看法进行了批评,说他“未免顾虑过甚”。 
  蒋介石当然不敢顶撞孙中山,但他对自己的主张却坚守不变,“天下事,惟有 
求诸己为足恃也。”为了表达自己的见解,他写了一封信反驳廖仲恺的批评,并特 
此信抄送国民党各常务委员。信中说: 
  尚有一言,欲直告于兄者,即对俄党问题是也。对此问题,应有事实与主义之 
别,晋人不能团其主义可信,面乃置事实于不顾。以弟观察,俄党殊无诚意可言中 
即弟对兄言俄人之言只。有三分可信者,亦以兄过信俄人,而不能尽扫兄之兴趣也。 
至其对孙先生个人致崇仰之意者,非俄国共产党,而及国际共产党员也。至我国党 
员在俄国者,对于孙先生惟有诋毁与怀疑而已。俄党对中国之惟一方针,乃在造成 
中国共产党为其正统,决不信吾党可与之始终合作,以互策成功者也。至其对中国 
之政策,在满、蒙、回、藏诸部,皆为其苏维埃之一,而对中国本部,未始无染指 
之意。凡事不能自立,而专求于人。而能有成者,决无此理!彼之所谓国际主义与 
世界革命者,皆不外凯撒之帝国主义。不过改易名称,使人迷惑于其间而已。所谓 
俄与英、法、美、日者,以弟视之,其利于本国而损害他国之心。则五十步与百步 
之分耳。至兄言中国代表总是倒霉,以张某作比者,乃离事实太远,未免拟于不伦。 
其故在于中国人只崇拜外人,而抹杀本国人之人格,如中国共产党员之在俄者,但 
骂他人为美奴、英奴与日奴,而不知其本身已完全成为一俄奴矣。吾兄如仍以弟言 
为不足信,而毫不省察,则将来恐亦不免堕落耳……党中特派一人赴俄,费时半年, 
费金万余,不可为不郑重其事,而于弟之见闻报告,毫无省察之价值,则弟当自愧 
信用全失,人格扫地,亦应引咎自辞也。弟在俄行动,自觉无可为人诽谤之处,亦 
无失却党体之点,因入共产党问题,而弟以须请命孙先生一语,即以弟为个人忠臣 
相讥讽、弟自知个性如此,殊不能免他人之笑。然而忠臣报君,不失其报国爱民之 
心,至于汉奸、汉奴,则卖国害民而已也。吾愿负忠巨卑鄙之名,而不愿带洋奴光 
荣之衔,窃愿与兄共勉之! 
  其势汹汹,言词尖刻,真可谓吸尽讽刺挖苦之能事。 
  蒋介石的观点,正给当时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的思潮火上浇油、提供炮弹。 
因其以亲历者的身份说话。所以更具鼓动性。一时间,国共合作被蒙上了浓重的阴 
影。 
  其实,反对国共合作的势力从一开始就存在着,而且一有机会就顽强地表现自 
己。 
  共产党内也有不同意见,“三大”上的争论就明证。但毋庸置疑,共产党人陈 
独秀、李大钊、谭平山、瞿秋自、阮啸仙等在促使国共携手方面,都是极为努力的。 
特别在参与国民党改组工作中,他们与国民党人一起研究改组方案,并坦诚地提出 
自己的意见。当孙中山聘请的苏联顾问鲍罗廷到达广州后,国共两党的关系更加密 
切。在鲍罗廷的帮助下,国共两党人士多次在一起商讨改组办法,最后形成一个完 
整的计划,并向孙中山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国民党改组前修改党纲,并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宣传党纲。力求取得按党 
纲改组国民党的一致意见。 
  二、制定国民党党章。 
  三、在广州和在第二中心上海组织党的坚强团结的核心,然后在全国建立国民 
党的地方组织。 
  四、尽快召开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以便讨论和通过党纲党章。选举新的执行 
委员会。派出最优秀最积极的国民党员在广州进行国民党的改组工作。 
  五、在召集全国代表大会时,必须使每一个代表懂得。他今后要做的事情是什 
么,怎样按照新的方式建立基层组织。 
  孙中山欣然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并按此程序加紧了国民党的各项改组工 
作。 
  1923年10月6日,鲍罗廷与200只在狂风中丧生的绵羊为伴。乘一艘中国近海汽 
船抵达广州。他当即被带到河南岛上那家士敏土厂。 
  鲍罗廷后来回亿说: 
  孙逸仙非常热情地欢迎我,请我与他同坐,将我凝视了几秒钟。我向他转达了 
莫斯科方西的问候,转达了政治代表加拉罕的问候。我说,加拉罕期待一有适当时 
机即同他晤谈。然后,我简要地向他说明了我来广州的目的,并就中国特别是广东 
的局势向他提了几个问题。 
  鲍罗廷是他的化名,其真名叫米哈依尔。马尔科维奇·;格鲁中贝格。他来中国 
的目的,是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并资助、训练和装备一支强大 
的国民党军队,从而大大改变中国各派势力的力量对比。 
  鲍罗廷乘火车穿过西伯利亚,来到贝加尔湖,再转赴尘土飞扬的北京。在北京, 
他听完苏联大使加拉罕的情况介绍,就经由陆路去上海。在上海,他会见了一些苏 
联人和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然后搭船去广州。去广州的船是一艘又小又破的近海 
航行的货轮,上面装着绵羊。途中遇上一场台风,货轮险些沉没,拦在甲板上的200 
只羊都淹死了。几天之后,货轮驶进珠江,停泊在广州码头,才把羊肉卖掉。 
  在去拜见孙中山的路上,鲍罗廷有机会察看了这座城市。他看到广州到处都是 
衣衫槛楼、懒洋详的游民和军容不整、逛来逛去的士兵。他得知,这些熙熙攘攘的 
士兵有4万之众,他们虽然都从国民党那里领取薪饷,一天即耗费26000美元,但他 
们却分属于各个军阀,都在闻风待变。其中忠于孙中山的士兵,现在只有200名,用 
作警卫。其他忠于他的士兵,都在上次广州大败退中牺牲了。 
  鲍罗廷来到广州不久,陈炯明再次来犯,兵临城下,跃跃欲试。想重新夺取广 
州。可是广州城内的那些雇佣军沉湎于寻欢作乐、根本无意于守城掏敌。 
  鲍罗廷很快通过共产党招募了540人的志愿部队。他亲自指导广州的防守工作, 
认这五百多人打先锋,迫使陈炯明的军队很快逃离。 
  孙中山对鲍罗廷的勇敢、机智印象很深,更加倍任这位苏联顾问,把国共合作 
和改组国民党的许多问题都交给他帮助处理。鲍罗廷也很尊重孙中山,在孙中山谈 
话时,他总是洗耳恭听,只有征询他的意见时他才说话。 
  后来,法尼娅同两个儿子前来与鲍罗廷团聚,他们全家搬进了一座幽暗的黄色 
小楼。鲍罗廷之所以看中这座房子,除困其靠近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外,还有一个原 
因:鲍罗廷喜爱骑马,在没有时间长途放骑的情况下,后面的阅兵场可以任其驰骋。 
他们一家人佐在楼上几间大小不一的顶篷很高的房间里。在会客室,孙中山和列宁 
的照片分挂在墙上两边。鲍罗廷的中国助手佐在楼下,共产党员翟秋白是他的助手 
和翻译之一。 
  10月25日,孙中山委托廖仲恺、邓泽如在广州召开国民党改组特别会议,讨论 
改组计划。各级干部百余人出席。28日,廖仲俏在会上宣布孙中山的意见指派廖仲 
恺、胡汉民、林森、谭平山、邓泽如、杨庶堪、陈树人、孙科、吴铁城等9人为临时 
中央执行委员,汪精卫、李大钊、谢英伯、古应芬、许崇智为临时中央候补执行委 
员,组成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聘请鲍罗廷为顾问,着手办理国民党改组事宜。 
  然而在讨论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正是: 
    别看相互称同志, 
    未必胸中志相同。 
  欲知事态如何发展,请看下回续写。 
 
     第十四回 
修改党规决心破疑心 贿选总统支票换选票     
   对孙中山的“联俄容共”政策,廖仲恺的态度最为积极,到处奔走呼号。这时 
的张继,也持积极态度。一些国民党的元老们对他们的活动极为不满。 
  “他们干吗像阴谋家一样到处乱钻?”林直勉冷冷地说。 
  “谁不知道张继曾经在法国‘鹰山共产村’待过几个月!”汪精卫轻蔑地说。 
  汪精卫心胸狭隘,疑心很重从一开始就反对接纳共产党。 
  其他如邓泽如、林森、邹鲁、居正等也全持相同的态度,一股强有力的抵制力 
量正在悄悄形成。孙中山甚至接到了邓泽如、林直勉等11人以国民党广东支部各义 
写的一份《检举共产党员报告书》。他感到几分悲凉:为什么这些相处了十几年、 
几十年的同志竟不能理解我的苦心呢? 
  孙中山把廖仲恺、汪精卫、胡汉民等人请到大元帅府,态度严肃地说:“改组 
的事情近日党内意见纷纭,我请称们来这里,就是为了讨论这件事。” 
  一阵沉默。廖仲恺和汪精卫的目光闪电般地碰撞了,一种敌意不可遏止地流露 
出来。胡汉民暗暗叹息一声:干吗为了一些来路不明的外人伤了自家的和气呢?他 
认识孙中山20年了,也许这是一件最令他无法理解的事情了。 
  “我收到一份检举书,是弹劾共产党的,请你们过目。”孙中山尽量压住火气。 
缓缓地说。然后从案头取出一叠稿纸。推到他们面前。那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蝇 
头小字: 
  窃以为本党改组,其动机虽出自我总理之乾纲独断。惟组织法及党章等草案。 
实多出俄人鲍罗廷之指示……此回改组,陈独秀因粤人对伊感情太坏,乃避去,而 
以其党徒谭平山出面而任事。陈独秀则在暗中牵线。内里之阴谋,经为其党徒范体 
仁因争权而冲突,遂向国会议员徐德和详细陈述…… 
  看到这里,廖伸佬冷玲一笑:“乱弹琴!范体仁是《新国民》月刊的主编,根 
本不是共产党员,而是我党的老同志,他怎么会知道共产党的内情呢?” 
  汪精卫欲言又止。 
  胡汉民接过检举书,继续念道:陈独秀本为陈炯明特别赏识之人,曾自言“宁 
死不加入国民党”,且尝在学界倡言,谓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绝无学理的根据, 
指斥我党为落伍之政党,总理为过时之人物……陈独秀此次加入吾党,乃有系统有 
组织之加入,其大前提,则借国民党之驱壳,注入共产党之灵魂。其方略:(甲)则 
使我党丛结国际之仇怨。(乙)则使吾党在国内断绝实力源之援助。乃以打倒帝国主 
义、打倒军阀为标语。夫此二标语,实堂堂正正,无可非议者,然运用之,制为具 
体政纲(如政纲之中、二两条,即时阴谋所在),直示世界,则我党永无获得国际上 
同情之一日。我党对于军阀之攻击,只限定于曹锟、吴佩孚。今陈独秀派替我党立 
言,则连及张作霖、段棋瑞。务使国中实力派,因此而与我党决裂,使我党陷于孤 
立无援之地。此陈独秀共产党对于我党阴谋之纲领也。 
  “嗯。这一段写得相当精彩!”汪精卫拍案叫绝。 
  “你的意思是怎样呢?”孙中山淡谈地问。 
  “我早看出来了,”汪精卫激动地说,“国民党就像猪精,共产党就像石猴子。 
一旦让石猴子钻到猪精的肚子里,翻起斤斗来,可是要猪精的命呢!” 
  孙中山扭头注视着胡汉民:“展堂以为如何?” 
  “容共也罢,报共也罢,总之应该以我党能保持主义,精诚团结为前提。” 
  孙中山冷静地说:“党章党纲草案,是我请鲍罗廷起草。再由我加以审定的, 
陈独秀并末与闻其事,怎么能疑神疑鬼呢!” 
  汪精卫脸一红,不再说话了。他掂出了孙中山话里的分量。从此摇身一变,唱 
起了高调。 
  孙中山提起笔,毫不迟疑地在检举书批道:“此次俄人与我联络,非陈独秀之 
意也,乃俄国自动也。若我因疑陈独秀,而连及俄国,是正中陈独秀之计。而助之 
得志矣。” 
  又在最后一段话旁边批示:“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 
以扑灭吾党。故资本国家断无表同情于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 
及受屈之人民耳。” 
  “把这个交给邓泽如。”孙中山说,已经不是商量的口气。“请他们邀请所有 
老同志开会,统一看法,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星期天再来问明。” 
  然而不用等到星期天,邓泽如、林直勉等人已经离开了广东。显然,他们仍在 
固执己见。 
  写至此,也该提一提北方的情形了。 
  从袁世凯死后到1920年7月这段时间里,皖系军阀段祺瑞操纵北京中央政权,其 
背后,有日本政府的支持。7月,美、荚两国为与日本争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支持 
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发动直皖战争,两军战于河北的杨村、涿州一带,结果,皖 
系失败,直系夺得了北京的中央政权,占据了华北和长江流域。日本于是扶植另一 
工具——奉系,以代替皖系。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支持下,在直院战争中联直倒 
皖,乘机入关,势力达到京(北京)山(山海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