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宜急予扩大。于是,根据这一目标,国共两党的一些领导人进行了协商。
12月下旬的一天,在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的支持和帮助下,中共代表陈独秀、
蔡和森、张国焘与在上海的国民党代表孙科、叶楚伦、邵元冲在上海外白渡桥苏俄
领事馆内,就国民党“二大”及两党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上午口时,两党6位代表如约到达,围坐在领事馆楼下的大客厅里开始晤谈。一
见面,仍和平时一样,表现出亲热的样子,互相寒瞳、问候,但气氛却显得严肃。
开始,都随便聊,没有人谈到广东、上海、北京最近发生的事,说话都很谨慎尽量
避免说那些容易惹起是非的话。
一会儿,谈判进人工题。陈独秀就国民党中领导权的问题谈了中共方面的意见,
说:“中共并没有包办国民党事务的企图,而且从来都反对这种企图。前不久,中
共中央已通知各地方党组织,要求各地多推选国民党人士出席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
会。中共亦不希望在大会的中央委员改选中,增加中共方面的中央委员人数。中共
主张国民党的事应由国民党来负责。”陈独秀还澄清了一些流言,他说,“至于广
东方面的情形事实上不如外间所谣传,要排斥某些人士参加。广东负责当局希望各
位先生能步调一致,担负起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各项责任。”劝他们能回广东
参加“二大”。
陈独秀的话,使孙科、叶楚伦、邵元冲多少放了些心。于是,他们相继作了简
短的声明,主旨是说他们也很珍惜、爱护广东的一切,如果情况许可,他们都愿回
广东参加大会。但他们也公开提出,以后共产党应少干预国民党的事务。
双方通过反复交涉。在国共关系一些问题上,逐步形成一致意见。本来,孙科
等人跑到上海,只是想对广东方面造成一种威胁,现在陈独秀主动相邀,找他们谈
判,他们正好借梯下台,因此,除在领导权上表示强硬态度外,在其他问题上也做
了一些让步。最后,双方达成七点协议,内容大致是:号召团结,在孙先生的三民
主义和国民党改组以来的既定政策之下,大家都应支待广州国民党及其所领导的国
民政府;中共以国民革命为中心任务,继续与国民党共同努力,但不包办国民党事
务,不排斥国民党忠实党员;在国民党领导机关内共产党员的人数不得超过三分之
一;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推迟到上海一些领导人回广州时召开:两党在合作
中产生的问题应在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解决等。协议制定后,双方代表签字,
并认为还有些具体问题须在“二大”上解决,不必在此详加讨论,以免节外生枝,
使两党产生误会与矛盾。
对于这次上海谈判及谈判后所达成的七条协议,孙科等人十分满意。都表示要
回广州参加“二大”,并表示愿意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与合作。
上海谈判后,中共中央认真履行协议,曾将协议方策再三向基层党员报告。为
了将协议精神贯彻到国民党“二大”上去,陈独秀特派张国焘去广州出席“二大”。
并担任中共党团书记,代表中共中央在会议期间指导党团活动,执行协议原则。
年底,国共两党要人纷纷聚集广州。
李大钊、于右任等率领北京代表团来了。
恽代英、沈雁冰等率领上海代表团来了。
西山会议派的几名成员也来了。
还有那位“东征英雄”蒋介石,12月31日一回到广州,就被授予一枚金质勋章,
第二天,即神采飞扬地出现在大会会场。
广州原省议会楼大厅门口,高高扎起了绿色松柏门楼,门楼两侧写着对联:“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大厅之内,正中高悬孙中山遗像,旁置“奋斗”
两个大字。1926年元旦,礼炮轰鸣,两架飞机在空中翱翔,抛撒着纪念品。在节日
的气氛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开幕仪式。
正是:
今日同在旗帜下,
明天再看真与假。
欲知大会如何开法,且听下回分解。
第三十二回
蒋介石试探汪精卫 沈雁洋协助毛泽东
话说国民党“二大”元旦举行开幕仪式,实际工作是从1月4日开始,一直开到
19日。
大会278名代表中,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占了168人。中派代表65人,右派45
人。由于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占了绝大多数,使会议得以继续坚持联俄、联共、
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而使西山会议派受到严厉的打击。
大会以汪精卫、谭延岂、邓泽如、丁惟汾、谭平山、经亨颐为主席团成员吴玉
章为秘书长。
毛泽东以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身份出席大会,席位为第13号。会前,他被指定
为大会资格审查委员会五位成员之一,并为国民党中央起草了《中国国民党对全国
及海外全体党员解释革命策略之通告》,严厉批评西山会议派的言论和行为。在大
会上,毛泽东作了“一大”以来的宣传工作报告,并参与起草了《宣传决议案》、
《党报决议案》等文件。
会议的主角是汪精卫,他向大会作了政治报告。
蒋介石在会上引人注目。在“一大”上,他连正式代表都不是。刚过去两年,
这一回她不仅是代表,而且在1月6日下午,向大会作军事状况报告。他以东征凯旋
者的姿态,踌躇满志地说:“去年可以统一广东,今年即不难统一中国!”
蒋介石报告完毕,全场掌声雷动。此时,代表李子锋站了起来。提出一个动议:
“请全体代表起立,向蒋同志致敬,勉其始终为党为国奋斗。”
在国民党的历史上,在会议场合向一位并非领袖的人起立致敬、还从来没有过。
左派人物詹大悲看不下去,向大会主席团写了一信,要求从大会记录上删去李子锋
的动议。不过当时蒋介石风头正劲,俨然成为政治新星,却也由此可见一斑。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总理遗嘱决议案》、
《对外政策决议案》以及有关党务、政治、财政、军事、宣传、工运、农运、妇运
等决议案。
大会听取了路友于“关于弹劾西山会议审查报告”,通过了《弹劾西山会议决
议案》和《处分违犯纪律党员决议案》。把策划西山会义的谢持、邹鲁二人“永远
开除党籍”;对于参加西山会议的附和者居正、邵元冲、叶楚他、林森、张继等12
人给以警告处分,并限期两个月内具复于中央执行委员会,若不接受大会警告,是
甘心背叛国民党,而与谢持、邹鲁同趋,开除其党籍;戴季陶未得中央执行委员会
之许可,以个人名义发布《国民革命与中国国民党》一书,以致发生不良影响,惹
起党内纠纷,大会予以训令,促其猛省,不可再误。
在大会讨论《党务报告决议案》时,黄埔军校代表袁同畴节外生枝,说国民党
内所以发生两派纠纷,是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从事党务活动而不肯公开造成的。他
提出三个解决办法:“(一)共产党员加入中国国民党时,声明自己是共产党员。(二)
共产党员要将在国民党内的活动公开。(三)中国国民党员加人共产党时,要得该地
党部之许可。以上三样办法,如果办到,其纠纷将不解自解。”
毛泽东当即站起来逐条反驳。关于共产党人的身份,他说:“如果怕声明自己
是共产主义者,也决不是真正共产党员了。但是共产党在中国还算是一个秘密组织,
与俄国共产党执政可以公开活动,情形不同。在中国共产党一日未取得法律地位,
是不能不秘密的。如在上海等地,也要声明,便马上要受枪毙了。”关于共产党的
活动,他说:“在共产党的友党中国国民党的势力之下公开是可以的。但在他处,
也要公开,就马上要给人解散消灭,这便足以使国民革命中一部分力量受一个重大
打击,也于革命前途是不利的。”至于国民党员加入共产党的问题,他这样说“无
论何党,党员出党入党应有绝对自由,实不必有若何的限制。”
张国焘、高语罕、范鸿(吉力)也驳斥了袁同畴的主张。毛泽东和他们三人的发
言得到很多代表的赞成。袁同畴势单力孤,无言以对,不得不表示:“本席可以收
回前时的提议。”
1月16日下午,会议送人关键阶段——选举。大会选出中央执行委员36名,其中
汪精卫票数最高,潭延岂、胡汉民、蒋介石次之,内有共产党员谭平山、林伯渠、
李大钊、于树德、吴玉章、杨匏安、恽代英7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4名,其中有共
产党员毛泽东、许(更生)(苏)魂、夏曦、韩麟符、董必武、邓颖超6人;中央监察委
员12名,其中有共产党员高语罕1名;候补中央监察委员有黄绍(立宏)、李宗仁等8
人。
大会决定续聘鲍罗廷为顾问。
1月22日,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推举汪精卫、蒋介石、谭延岂、谭平山、林伯渠、
胡汉民、陈公博、甘乃光、杨匏安9人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同时,全会决定
了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宣传部长江精卫、工人部长胡汉民、组织部长谭平山、农
民部长林伯渠、商民部长宋于文、青年部长甘乃光、海外部长彭泽民、妇女部长宋
庆龄。全会还确定何香凝、戴季陶、毛泽东、邓演达、邓颖超等23人为派驻广东的
中央执委和候补执委。中央常委会批准毛泽东继续代理宣传部长,任命周恩来、李
富春、朱克靖分别为国民革命军第一、二、三军副党代表。
这次会议对于维护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打击西山会议派的分裂活动,巩固和
发展革命成果,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当时谁都可以看出来,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
派在会上占着绝对优势。出席会议的陈璧君就对她的丈夫汪精卫说:“你看看,这
次大会上能办事会说话的,一考查,都是共产党员。”
但是,对这样极为有利的局面,共产党却没有很好地利用。在陈独秀等人的影
响下,对势力正在坐大的国民党新右派基本没有触动。“中国共产党中央主席团和
共产国际的代表了解到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关系中存在危险。为了排除这种危险,
他们准备向新右派(戴季陶)作出让步。”会前,即有上海谈判之举。会上,原定“
只应有两名共产党员进入国民党中央”。只是由于出席会议的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
派们强烈反对,才使13名共产党员分别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中
共中央当时还指示,对国民党右派,也要投他的票。结果,胡汉民、孙科、戴季陶、
伍朝枢、萧佛成、吴稚晖、邓泽如、张静江等人分别进人中央执行委员会或监察委
员会,造成了右派势大、中派壮胆、左派孤立的局面。
周恩来后来说:“这是陈独秀右倾视会主义对国民党右派、中派的第一次大让
步。”
毛泽东说:“第一个失败的关键是二次代表大会。我主张反击,因我们有三分
之一,左派三分之一,其他三分之二,左派很赞成,结果我们自动退却。”
吴五章也回忆说:“本来我们有条件使进步力量在国民党领导机构中取得优势,
但我们却自动地放弃了。事实证明,不进行斗争、幻想以片面的退让换取‘团结’,
其结果只会助长右派的气焰。”
当然,陈独秀、张国焘不这样看。张国焘后来说,争取孙科等人回广州参加“
二大”,孤立了邹鲁、谢持等西山会议派的顽固分子,这些人对孙科等人回广州开
会十分恼火,斥之为“对中共的妥协”。自“二大”召开后,“多数国民党人因而
改变态度,不再强调广州政府实行共产统治、为中共包办等论调了,大家要求团结
一致,共维广州的革命局面,西山会议派的分裂企图,似因此而阻滞了。”
事实是,右派分子并没有改弦更张,他们正在上海筹备自己的“二全大会”,
以与广州的国民党中央相对抗。等到3月间,他们的会真还开成了。与会者114人,
选出了林森、邹鲁、谢待、张继、覃振等25人为中央执行委员,李敬斋、石青阳、
谢英伯等7人为监察委员。有意思的是,胡汉民在那边被选为中执委,在这边也当上
了中执委。会议的中心议题便是“肃清共产分子”。此后,西山会议派便成了公开
的待不同政见者,使国民党内左右两派分化更加明朗化。
在“二大”上,收获最大的是蒋介石。他第一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随后又
被选为常务委员。在国民革命军里,他原来只是一个军的军长,此时却当上了国民
军的总监。他从“左派军人”,成为“军界领袖”,并成为国民党中举足轻重的大
人物,与汪精卫一文一武,并列为国民党两大首脑。当时,广东政界、苏联顾问和
陈独秀等中共领导人为有汪蒋联盟这样的局面而庆幸,把它看作左派力量团结、实
现了“革命专政”的标志。他们哪里知道、巨大的隐患已经埋下。
这时的蒋介石已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政府的保护人,一连串的胜利更助长了
这种倨傲情绪。他东征胜利后回到广州时,受到空前热烈的欢迎,舆论界把他捧为
“中国的拿破仑”。然而他却不领情,用轻蔑的口吻对何应钦说:“拿破仑算什么?
他不是在滑铁卢失败了吗?”汪精卫等左派领袖们渐渐察觉到一丝潜在的威胁,但
已经束手无策。
蒋介石从来就看不起汪精卫这些人。在一次伍朝枢作东的宴席上,他对左派进
行了冷潮热讽,把他们形容为“一群交头接耳的老太婆”。
伍朝枢是个著名的右派人物。右派这时已对新倔起的蒋介石寄予厚望,暗中策
划“联蒋倒汪”的策略。他微笑着倾听蒋介石说话,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