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锷的红粉知己小风仙泣血挽之,曰: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在此之前,中华革命党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上海青帮大头目的陈其美
(英士),已经为民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这位淤沪司令长官是被袁世凯谋杀的。
那袁世凯先派游说者对陈其美说:“已将50万元汇至交通银行,这笔款是给你
出洋用的,不作别用,如果伤不肯,也将这笔钱付与你。总之,这笔钱归你了。”
陈其美断然拒绝:“我干我的事,他听他的便!”
随后,鸿丰煤矿公司拟向一家日商抵押借款百万元,事成之后给陈其美十分之
四巨款,条件是由这位前上海都督签字扭保。1916年5月18日下午,陈其美乘坐一辆
黄包车,去法租界萨坡赛路(今淡水路)14号寓所为合同签字。行前,党人告诫其当
心阴谋。他说:“我们湖州人有句俗话:‘和尚要钱连经也卖’。革命需要,财政
枯竭,眼前悠悠万事,该冒的险也就得冒了!”
鸿丰公司借款事果然是个阴谋:14号寓所里一阵枪战,陈其美头部连中数弹,
倒地而亡。临终时躺在朋友黄郛的怀里说:“惜乎讨贼未成!”他此时经济相当困
窘,检查身边遗物,仅款项26元。
28天后的袁贼之死,适足以告慰英灵。
对陈其美之死,有一个人、最为悲痛。他痛哭失声,立即赶到出事地点将陈的
尸体运回自己在上海的秘密住所入硷,亲撰祭文哀悼。此君不是别人,乃是后来成
为中国最高统治者的蒋介石。
蒋介石1887年10月30日生于浙江省奉化县溪口镇,其在蒋家族谱上的名字是蒋
周泰,他祖父给他起的乳名叫瑞元。他上学之后起了个学名叫蒋志清,1917年以前
在正式场合均用此名。蒋中正这个名字是1913年到广东投奔孙中山之后才起用的。
而“介石”二字,是1912年他在日本办《军声》杂志时用过的笔名。
蒋介石早就追随陈其美,视陈其美为引路人、兄长和好友,曾在东京同盟会与
陈其美及黄锷举行三结义。早在辛亥光复前夕,陈其美在上海致电日本高田野炮兵
13师团15联队实习生蒋志清,召其回沪。蒋介石两次请假的最后答复是:48小时不
归队,便作为逃兵被宪兵缉拿。蒋志清留下了二等兵军眼及军刀,以示不再归队,
从此跟随陈其美踏上了保卫共和之路。陈其美任沪军都督时,他任第五团团长,参
加了光复上海和杭州等战役。
然而在整个上海光复前后,革命党人内部源系之争十分激烈,陈其美始终处心
积虑地对付同盟会友党友军光复会的力量。1912年1月14日。著名革命家、光复会副
会长陶成章被人刺杀在法租界广慈医院里——这民国初肇的第一起政治谋杀案,至
今主使者不明,但多数史料表明,这是陈其美唆使、蒋介石派人干的。
蒋为逃避逮捕,匆匆赶往日本,在那里小心翼翼地度过了大半年时间,并办了
一个小型军事刊物《军声》。
这期间,陈其美终日花天酒地,眠花宿柳,连纳三妾,纵情声色为流氓无赖所
包围,落了个“杨梅都督”之称。
蒋介石回国届,旧痛复萌,也过上了放荡不羁的生活。
据估计,当时上海每12座房屋中即有一个窑子,每130人中即有一个妓女,仅公
共租界就有658家窑子。其中,多半属于或忠于青帮。
这个糜烂的地下世界吸引了陈其美吸引了黄金荣、杜月笙。也吸引了被陈其美
领进青帮之门而与黄、杜打得火热的蒋介石。
蒋在写给朋友的信中为自己辩解道:“人人说我放荡,殊不知在心绪极坏的情
况下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在反袁斗争中,陈其美于沉沦中再度奋起,蒋介石也如影随形。
1914年10月,蒋介石由陈其美的盟兄弟张人杰(静江)做监誓人,加入了中华革
命党。之后,第四次东渡日本,经陈其美介绍第一次和孙中山见面,以后逐渐得到
孙中山的信任和重用。陈其美被孙中山征命为淞沪司令长官后,蒋介石协助陈其美
策划上海起义,并与陈其美共同策划刺杀了袁世凯委派的淞沪镇守使郑汝成。
陈其美被暗杀,使孙中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助手。作为陈其美亲信的蒋介石,
更加受到孙中山的重视。蒋介石也从这时候起,极力表示对孙中山、对中华革命党
的忠心。
1916年7月31日,孙中山命蒋介石到中华革命军东北军任参谋长,帮助总司令居
正训练部队。反袁活动结束后。蒋介石从山东到北京去转了几天。北京是北洋军阀
的老巢,这时,各派系的军阀、政治势力麇集北京。为夺得中央权势在明争暗斗,
根本没有蒋介石涉足的地方。他无心欣赏古都的红墙黄瓦、绿树白塔,从北京回到
了上海。
然而回到上海后,又无事可做,百无聊赖,大有今不如昔之感。主要是因为陈
其美死了,蒋介石失去了靠山、在经济上也开始拮据。他需要另辟门路,寻找新的
庇护者。于是。开始与张人杰、戴季陶、陈果夫等人密切交往。
张人杰与陈其美同是浙江吴兴人,又是拜把子兄弟,也是蒋介石的盟兄。戴季
陶也是吴兴人,曾与蒋介石结拜。蒋介石在给张人杰的一封信中说:“戴季陶是我
的益友,而先生您是我的良师。”陈果夫则是陈其美的侄子,与蒋介石关系密切。
1916年秋天蒋介石回到上海时,张人杰、戴季陶、陈果夫正在上海证券交易所
做生意。搞得红红火火,蒋介石遂加入了这个行列,一干就是六年。虽然生意场上
有赔有赠、有输有赢,但终日沉浸在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之中,钞票、银洋、女人、
美酒在手上飞舞。蒋介石还是很惬意的。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使他与江浙财团和
上海流氓集团的头目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张、戴、陈的种种支持和帮助,使蒋介
石在政治活动中得到不少有利条件,终于飞黄腾达,跃上权力巅蜂。这是后话,按
下不提。
却说袁世凯暴毙之后,北洋军阀分裂,形成了三大派系,即皖系(首领是段棋
瑞)、直系(首领是冯国璋,冯死后是曹锟和吴佩孚)、奉系(首领是张作霖)。南方
势力较大的军阀有滇系唐继尧、桂系陆荣廷。此外还有山西的阎锡山、徐州的张勋
等。其他各省和地区也都有大大小小的军阀。他们割据一方,连年厮杀。忽分忽合。
混战不已,把“中华民国”搞得七零八落、乌七八糟,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1917年7月初的一天,上海环龙路63号寓所,孙中山正与廖仲恺、章太炎研究国
事,朱执信手拿一份电报,一步跨了进来,激动地说:“果然不出先生所料,张勋
7月1日复辟了!”
在座的人无不感到震惊、激愤,连早有预感的孙中山也不例外。短暂的沉默之
后,孙中山站起来说:“民心不可侮!逞蛮于一时的袁世凯怎么样?张勋复辟不得人
心,兵力也有限,不过是小丑跳梁而已,是不足惧的。我现在担心的倒是那位视约
法为仇、以民主共和为敌的段棋瑞。此人曾重演扰乱国会的故伎,与袁贼是一丘之
貉。目前,京华左近,都是他的人。张勋一垮,此人必然取而代之,他会更猖狂地
破坏民主共和的。”
众人异口同声地说:“先生所言极是,不知有何良策扭转当前局势?”
“我认为,我们一定要高举护法的旗帜,南下广州,以那里为根据地,组织武
装力量,讨平叛逆。”
众人表示赞同,具体议定了南下广州的准备工作,分头去行动。
1917年7月5日,孙中山偕夫人宋氏龄及廖仲恺、何香凝、章太炎、朱执信等人
离开上海,乘军舰直奔广州。
在黄埔公园的欢迎大会上,孙中山发表演说,,指出“中国共和垂六年,国民
未有享过共和幸福”,是因为“执共和国政之人,以假共和之面孔,行真专制之手
段也”。希望海陆军“为国民争回真共和,以贯彻吾人救国救民之宗旨”。并号召
各界同心协力,奋起护法。
海军首先起来响应。海军总长程壁光和海军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怿联名通电,提
出拥护《约法》、恢复国会的主张,并率第一舰队巡洋舰海圻、海筹、海容三艘及
炮舰六艘、辅助舰四艘,由吴漱口开赴广东。
盘踞在两广的桂系军阀陆荣廷和滇系军阀唐继尧为了借重孙中山的威望和护法
这杆大旗,同段棋瑞的武力统一政系相抗衡,保住自己的地盘。也通电不承认未经
国会选举的段棋瑞内阁,拥护孙中山护法。
一时间,广东成了护法运动的大中营。国会议员们也纷纷响应护法,至8月中旬,
前往广州的议员达130多人。
8月25日,非常国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法大纲》,
选举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陆荣廷、唐继尧为元帅,成立护法军政府。同时,孙
中山任命了各部总长。
这样,再度形成了南北对峙局面。
然而,护法军政府只是昙花一现。
那陆荣廷原想利用一下孙中山,不想孙中山到广州后喧宾夺主,而且影响日趋
扩大。于是蓄谋逼走孙中山。
陆荣廷、唐继尧一开始就不愿就任护法军政府元帅之职,以便把孙中山架空,
让孙中山在广州有府无军,有政无权,当一个光杆大元帅。继而又让广东督军设法
赶走了处处支持孙中山的朱庆澜省长。
1918年2月26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入夜,一轮皎月挂在空中,广州城一片灯海,
鞭炮阵阵。
孙中山和宋庆龄吃过晚饭,想一起到外面观赏月色。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
响了起来。
孙中山操起话筒,举到耳边:“哪里……什么?”他的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
握着话筒的手颤抖起来。卫士赶忙上前,扶住了大元帅。
正是:南北军阀一个样,毒如蛇蝎狠似狼。
毕竟发生了什么大事?请看下回分解。
第五回
独秀创办《新青年》 群英火烧赵家楼
你道孙中山为何脸色陡变?原来电话传来的是个令人惊骇的坏消息:“海军总
长程壁光,在海珠码头被刺身亡!”
孙中山明白,暗杀程壁光,矛头完全是指向他的,因为程壁光是坚持拥护他的
护法主张的。
在同安舰上,孙中山、程夫人和水兵们向程壁光的遗体致哀。孙中山命令,放
炮21响,祭奠程总长的英灵。
1918年5月,程璧光的死因终于查明,原来是陆荣廷花重金买下刺客,将程璧光
置于死地。陆荣廷曾与程璧光结下金兰之好,他企图拉拢程壁光反对孙中山,遭到
程的严词拒绝。陆荣廷一怒之下。终于对程璧光下了毒手。
程璧光一死,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军事力量受到了沉重打击。紧接着,陆荣
廷等人操纵非常国会,议定取消大元帅的首领制,改为七总裁合议制。
孙中山明白,所谓改组军政府,实际想砍掉护法的大旗,要从他手中把军政府
的大权夺过去。5月4日,孙中山提出辞职,并发表宣言,沉痛指出:“吾国之大患
,莫过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细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也莫肯俯首于法律及
民意之下。”
改组后的军政府完全由桂、滇军阀及其附庸非常国会里的政学会控制。护法运
动宣告失败。5月21日,办中山回到了上海。这时。他一筹莫展,意态消沉,对于
“外方纷纭,殊不欲过问”,陷入了苦闷、恍惚和绝望的困境。幸有庆龄陪伴身边,
才在无边的冷酷中感受到一些温暖。继而想到用心著书,以此启发人民,唤醒社会。
遂着手继续撰述过去未完成的《建国方略》,到1919年完成了全书。
护法运动虽然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对于孙中山自有公正之论:是他不肯与军阀
同流合污而遭到的失败,如果跟军阀唱同调,还算什么革命党人!
这一不同凡响的评价不是出自别人,乃是出自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的陈
独秀。
陈独秀,宇仲甫,安徽怀宁人,曾与写过《革命军》的邹容同期留学日本因反
清活动与邹容等先后被遣送回国。武昌起义后,任过安徽都督府秘书长。191;年9
月创办《青年杂志》,自第二期起改为《新青年》,为民主革命大声呐喊。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
学方针,聘请陈独秀、李大创、胡适等人为教授,并聘任他的老朋友陈独秀为文科
学长,为进步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随着陈独秀赴京就职,《新青年》的编辑工作也移往京荔城。
1918年夏季的一天。陈独秀邀请参与编辑《新青年》的同仁开会,商定下—期
稿件。坐在陈独秀左边的是写过《文学改良刍议》的留美博士胡适,他清秀的面容
上带着几分微笑。右边是北大教授、图书馆长李大创,他四方四正的脸上架着一副
老式眼镜,唇上留着胡须,头发剪得短短的,目光沉稳。挨着李大创的,是身材不
高、面容瘦削、棱角分明的周树人(鲁迅),他时而深吸一口烟。对面坐的,依次是
刘半农、钱玄同、沈尹默几位教授,其中还有周作人,他是鲁迅的弟弟,长得与鲁
迅颇有几分相似。
彼此寒暄之后,陈独秀提出了新问题:“诸位,探求真理是一条艰难的路啊!
孙文先生护法的失败,世界大战的升级,使我们不能不问一下。西洋的思想和国家
制度,是否是最先进的,是否适合于中国?《新青年》应如何引导国人,走向真理的
彼岸?对于下步如何办好本刊,诸位有何高见?”
胡适将圆圆的眼镜摘下,轻轻揩了揩,又架到鼻梁上,不急不慢地说:“一本
刊物,主义谈得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