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一部)作者:马辂-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步,不要仅限于开会、示威等。其二,他承认四人指责他没有充分重视学生运动和 
新文化运动,不是没有理由的。他声称他很注重宣传,索来注重宣传和军事并重, 
但事实上宣传工作做得不够,所以不能使一般青年和民众了解他的主义和主张。其 
三,他阐述了他的三民主义和根本推翻北京政府的立场,希望四人都信仰三民主义, 
一致合作,共策进行。 
  这时在座者都面露笑容,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张国焘笑着说:“我们学生说话总有点像吵架似的,其实是真诚求教。孙先生 
讲的我们十分赞成,下次再来进一步的请教吧!”孙中山也喜形于色:“我很喜欢 
这次痛快的谈话!”过后,张国焘绘声绘色地向陈独秀谈了这次会晤的情况。他5月 
初回到北京后,李大钊又饶有兴致地听了他的汇报。陈、李都认为,这次谈话可能 
建五今后携手合作的基础。 
  刚过两月,李大钊又急匆匆找到张国焘,让他再去上海找陈独秀商讨一件大事。 
  正是: 
    休看神州如死水, 
    于无声处听惊雷。 
  欲知如何发展,下回自有交代。 
 
     第七回 
毛泽东喜庆新婚 蒋介石痛哭失妣     
   话说李大创找到张国焘,对他说:“陈独秀先生最近的来信更激进了,主张采 
取实际行动,大干一场,但没有明白说出如何干法,也许是信上不便多说。你速去 
上海一趟,和独秀先生当面商讨,以便统一计划协同行动。” 
  张国焘来到上海立即去法租界霞飞路渔阳里2号拜访陈独秀,转达李大钊的意思。 
陈独秀一听十分高兴:“我正想和大钊先生商议关于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你来得正 
好!”为从长计议,陈独秀让张国焘住进了他的寓所。在这之前,李达和未婚妻王 
会悟已经住在这里。 
  陈独秀博学多识才思敏捷,精力过人,通常上午和晚上阅读、写作,下午则与 
朋友们畅谈高论。谈得起劲的时候,双目炯炯发光,放声大笑。他词锋犀利,逻辑 
性强,是非分明,和李大钊宽厚温和的性格是一个极强烈的对照。但是,共同的信 
仰使他们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陈独秀对张国焘说:“请转达守常先生,我认为研究马克思国共和谈演义(第一 
部)主义现在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工作,成立一些分散的组织也不解决问题,现在需要 
立即组织一个中国共产党。” 
  他滔滔不绝地阐述成立共产党的理由:社会革命的内涵是无产阶级和广大穷苦 
人民的自求解放,以中国实际状况而论,非走马克思主义所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 
级夺取政权的道路不可,证之俄国革命的经历也是如此;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 
他领导的革命运动不够彻底,而无政府主义又过于空想,其他各派社会主义的议会 
政策又不能实现于中国;未来的共产党能更有力地组织新文化运动、反军阀运动、 
反日爱国运动等;不应顾虑共产主义的曲高和寡,站在革命立场上,应当有一个“ 
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最终目标,长期努力来促其实现;中国工业不发达,工人 
数量少,文化落后,一般工人还不能成为有阶级觉悟的共产运动的骨干,但五四以 
来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青年日有增加,如果集合起来,就是这一运动的先驱,共 
产党成立后虽然一时没有夺取政权的希望,但现在就应该朝此努力。 
  过了几天,陈独秀告诉张国焘,共产国际来人了,已经和他接了头,未来的中 
国共产党将会得到共产国际的支持。 
  来人是俄国人维经斯基,年仅27岁。中等身材,体格强健,目光深邃,一口英 
语虽不纯正却相当流利。他在美国做过工。是共产国际伊尔库茨克远东局派来的代 
表,公开身份是新闻记者,他带着两位助手:23岁的俄国军官马迈耶夫,以及马迈 
耶夫当过莫斯科歌舞演员的妻子马迈耶娃,她是打字员。 
  他们的使命是联络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们在旅倔华侨、具有俄共 
党籍的杨明斋陪同下首先来到北京,经北大钥国籍教授柏伟烈介绍,认识了李大钊; 
然后拿着李大刨的介绍信来到上海找陈独秀。 
  一位充满热情的田园青年和一位满腹经纶的中国教授,像平等探讨学术一样, 
交换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中国革命的情况和意见,便匆匆分手了。 
  “中国应该有一个像俄国共产党那样的组织!” 
  这位俄国青年的建议与陈独秀的思索不谋而合。 
  于是,陈独秀联络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沈定一、邵力子、俞秀松、施存统 
等人,首先创立了为建党作准备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随即指导各地成立相应的组 
织。 
  张国焘离开上海之前,适逢北大校长蔡元培来到上海。他去西藏路一品香旅社 
拜访蔡校长时,坦率地说:“我住在陈先生家里,准备追随陈先生从事共产主义运 
动,您以为如何?” 
  老革命党人、一向信仰无政府主义的蔡元培说:“看来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的 
道路。无政府主义者始终没有组织,这是一个弱点。马克思主义者要有作为。就应 
赶快组织起来。” 
  校长的赞同更加坚定了这位北大学生联合会第一任讲演部长的决心。 
  张国焘8月底回到北京,兴冲冲地向李大钊谈了陈独秀的意见。李大钊略加考虑, 
即无保留地表示赞成,认为组织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已经成熟,北京应与上海一致进 
行。 
  张国焘说“那就请按您的意思回陈先生一封信吧!” 
  李大钊连夜写好了信,言词恳切面确定,热情洋溢。第二天和张国焘共同署名 
寄出。以后南陈北李间书信不断,具体商讨建党问题。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除李大钊、张国焘外,还有一位张申府。他是北大 
讲师,原是研究罗索哲学的,五四运动中颇为活跃,在李大钊影响下评介宣传马克 
思主义的文章。1920年9月团迎接罗索来到上海,和陈独秀对建党问题进行了研究。 
筹建起北京小组后,即受陈、李委托前往巴黎,在赴法勤工俭学学生中发展共产党 
员。周恩来就是他和妻子、老“觉悟社”社员刘清扬介绍入党的。后来,他又和周 
恩来一起发展朱德入党。 
  据张国焘回忆,9月中甸,北京小组在李大创的办公室召开第一次会议。参加者 
除主持人李大钊外,还有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黄凌霜、陈德荣、张伯根等8人。 
李大创当众宣布,他将每月捐出个人薪傣80元作为小组活动经费。 
  两个月后,黄凌霜、陈德荣、张伯根等5位无政府主义者退出了小组。李大钊、 
张国焘、罗章龙、刘仁静一致决定将社会主义青年团中的重要成员补充进来。邓中 
夏、高君宇、何孟雄、缪伯英、吴雨明等9人和国会议员李韶九、河北省议员江浩先 
后参加,使小组扩大为15人。经协商,李大钊被推举为书记,张国焘负责组织。罗 
章龙负责宣传。 
  我们现在有了很多的化身 
  同时奋起。 
  好像花草的种子, 
  被风吹散在遍地。 
  李大钊的这些诗句,正可以形容1920年下半年至1921年上半年中国各地共产主 
义运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的景象。 
  陈独秀直接领导的上海小组1920年8月间开始实际活动以后,随即组织了上海社 
会主义青年团,还成立了一所外国语学校,对进步青年短期培训后,当年冬天就派 
出了刘少奇、彭述之、罗亦农、任弼时等8人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小组活动以上 
海为中心。又向杭州、南京、芜溯、安庆等四周发展。 
  北京小组一边从事工人运动,一边指导济南成立了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最早参 
加的有王尽美、邓思铭等8人。王尽美原名王瑞俊,参加小组后,赋诗言志:“贫富 
阶级见疆场。尽美尽善唯解放。”并改名王尽美。 
  武汉的共产主义小组是由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林育南、项英等人创建的。 
挥代英、萧楚女、李求实等人则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四川,老同盟会员吴玉章在成都创立了一个叫“青年共产党”的组织。杨音 
公则在重庆组织了社会主义青年切。共产党正式成立后两个组织宣告合并。 
  广州的共产主义小组是陈独秀一手指导的。1920年11月孙中山到广州重建军政 
府后,陈炯明被慑命为广东省长兼军政府的内政部长、陆军部长和粤军总司令。他 
为标榜与新人物合作的气度,便邀请陈独秀去担任广东省政府的教育委员会委员长。 
陈独秀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于1921年1月邀约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人组成了共 
产主义小组。 
  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发起人是毛泽东。小组的成立和毛泽东的结婚几乎在同时。 
  毛泽东这年27岁,风华正茂,漾洒倜傥。 
  杨开慧比毛泽东小8岁。她跟着母亲在长沙县板仓乡下度过童年。父亲杨昌济留 
学归来后,迁居长沙城。1919年又随父亲迁居北京。扬昌济病逝后,她和哥哥杨开 
智扶枢回到长沙。不久进湘福女中选修班读书。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长沙后,她便到 
湖南学联做宣传工作。 
  毛泽东两次北京之行中,和她相爱了。杨开慧后来回忆说:“自从听到许多事, 
看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毛泽东也有许多植给她,表示浓浓的爱意。 
还写过一酋《虞美人》词寄给杨开慧: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无奈披衣坐起薄寒中。 
  晓来百念皆灰烬, 
  倦级身无凭。 
  一勾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温柔缠绵,一往情深,比之一般热恋男女的山盟海誓,更增添几分浪漫,几分 
神韵,几分荡魂摄魄的魅力。 
  杨开慧后来说:“我看见了他的心,他也是完全看见了我的心……不料我也有 
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为母亲所生之外, 
就是为了他。假设有一天母亲不在了,他被人捉住了,我要去跟着他同事一个命运。” 
  这些从心底溢出的话写于1929年6月20日。杨开慧被害前把它藏于长沙板仓住所 
的墙缝里,直到1983年才被发现。这也是他们爱情史上的一段佳话。 
  他们结婚的时候,不用花轿,不备嫁妆,不举行礼仪,杨开慧只带着简单朗行 
李。恢进了毛泽东任主事的第一师范阳小的教师宿舍。晚上,杨开慧和毛泽民的妻 
子、陈昌的妻子一起操持,花六块银元办了一桌宴席,招待长沙的几位亲友。从此, 
杨开慧一直协助毛泽东开展革命工作,并在1921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新婚前后,毛泽东正忙于创建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 
  长沙一开始就列入了陈独秀的建党计划。张国焘晚年回忆说:“陈先生与在湖 
南长沙主办《湘江评论》的毛泽东等早有通信联络,他很赏识毛泽东的才干,准备 
去信说明原委。请他发动湖南的中共小组。” 
  11月初,毛泽东收到陈独秀、李达的来信,接受正式委托。他们还将上海成立 
共产主义小组、机器工会,以及《中国共产党宣言》起草等情况,随时告知毛泽东。 
并寄来了《共产党》月刊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等。毛泽东回信邀请陈独秀来长沙 
指导建党,出席湖南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立会。因陈赴广东就任教育委员会委员长, 
未能到长沙来。经过慎重物色,毛泽东和何叔衡、彭磺等6人在建党文件上签名, 
正式创建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长沙小组是在新民学会基础上创立的。毛泽东和蔡和森何叔衡等接受马克思主 
义之后,重新调整了新民学会发展的方向。学会74个成员,早期先后加入共产党的 
有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易礼容、李维汉、罗章龙、郭亮、夏曦等31人,只有 
熊梦飞等2人后来成为反共分子。另一位分道扬镳的,是主张温和改良的萧子升。他 
和毛泽东认识很早,又是一师同学,相交甚深。他从法国回来后,同毛泽东争论了 
好几个晚上,谁也没有说服谁。大革命时期,他曾任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员,国 
共分裂后当过故宫博物馆监守、国民政府农矿部政务次长,后来长期旅居海外。他 
晚年回忆说;“1920年、新民学会出现了分裂,在毛泽东领导下,那些热衷共产主 
义的人,形成了一个单独的秘密组织。” 
  这个“秘密组织”,就是长沙共产主义小组。 
  有诗赞曰: 
  立志在匡时, 
  秩为国之英。 
  再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后,欲以广东为根据地,进行北伐。为巩固 
根据地,免除北伐的后顾之忧,就必须消灭在广西的接系军阀的残余势力。1921年 
6月27日,孙中山命令各军分兵三路,讨伐广西接军。 
  这时,孙中山又想起了蒋介石。 
  蒋介石1920年l1月间因感到粤军派系复杂,不听指挥、离开了在前线作战的粤 
军。此后,除了回家乡探望母亲。游览山水以外。就是到上海照料交易所的生意。 
次年初,正当孙中山韧返广州重建政府之际,事业万端,亟需用人。孙中山及胡汉 
民、廖仲恺等人函电交驰,请蒋介石赴广州供职,但他都以家母有病为由推脱了。 
戴季陶亲自跑到奉化去请,蒋介石和戴季陶吵了一架,结果还是不肯出山。后经陈 
炯明来电催促。并在电报中委任蒋介石为援桂中路军总指挥,他才于2月6日抵达广 
州。可是在平定广西作战的军事会议上,陈炯明、许祟智、邓仲元三位实力派人物 
意见不合,作为手中没有一兵一卒的蒋介石,在其间无从置喙、颇感窘迫,便于2月 
14日又离开广州回奉化了。 
  这时候蒋介石的母亲正在患病。蒋介石一回家,就带着母亲上普陀山拜庙求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