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共和谈演义 (第三部)作者:马辂-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切合作,继续努力,为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革,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伪新
中国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一月十日
卫士长回来了,毛泽东接过电稿,把刚刚写好的停战通告交给卫士长,说:“
让新华社立即广播出去,登在明天的报纸上。”
毛泽东又点了一支烟,读起蒋介石在政协会上的开幕词。他读得很细,有的段
落读过去又回过头重读,在最后一部分划了一道红杠杠。
“主席在吗?”门外传来四川口音的问话。
毛泽东站起,大声说:“是总司令呀,请进请进!”
朱德走了进来。他穿一身灰布军装,戴一顶灰布棉帽,笑眯眯地说:“你身体
刚好一些,还要注意节劳啊!”
毛泽东说:“是啊,我们都应该重视健康。我已经告诉了阿洛夫,让他们用从
苏联新带来的医疗器械,为你、少奇、弼时和几位老同志、体弱的同志作作全面的
身体检查。”稍停,又说:“你来得正好。恩来和蒋介石的谈判初步达成了停止冲
突、恢复交通协议,还要在北平设立一个军事调处执行部,我正准备和你商量呢!”
“停止得了么?”朱德说,“现在各地都还在打呢。昨天,东北国民党13军一
部占领了热河的建平,今日又攻凌源、平泉,华北国民党16军、92军正沿平承路北
进,94军第5师也由唐山出动,看来是想北出喜峰口进攻承德……”
“我军情况怎么样?”毛泽东问。
朱德答:“我7纵占领了济宁,4纵占侯马,正向北发展。看来我们在东北和承
德地区的兵力还不够,失利较多。”
“这不行!”毛泽东的神色立刻严肃起来,“在停战令生效前,我们已经占领
的地方,绝对不能失去,失去了的,无论如何要夺回来。”
“停战令何时生效?”
“13日夜晚12点。”
“我立即告诉各部队。”朱德说着站起身。
“急啥子嘛!总司令。”毛泽东说,“你坐下,还有个军调部的问题哩,我已
同意恩来的意见,让剑英去,你看怎样?”
朱德立即表示同意:“剑英熟悉国民党那边的情况,也有同他们打交道的经验,
当然再合适不过了。”
“好,咱们一致了。”毛泽东高兴地说。
朱德起身告辞,毛泽东坚持要送到门口,边走边说:“告诉各个部队,情况很
复杂,既要保住地方,又不要让人家抓住小辫子,一抓住可就被动喽。”
“好的!”朱德点点头,转过身,朝山坡的窑洞走去。
再说1月10日晚上,中外记者30多人,陆续来到中共代表团办事处——红岩村1
3号。
楼下的接待室里,灯火明亮,人影簇簇,话语琅琅。中共代表团的办事人员正
在热情地接待这些“无冕之王”们。
一位记者正在读手里的一份铅印材料,不由得读出了声:
国共双方关于停止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与声明
政府代表张群及中共代表周恩来,关于停止冲突恢复交通商定办法,会同声明,
已由双方分别向所属部队颁发命令。
中华民国国军及共产党领导下之一切部队,不论正规部队、民团、民兵、非正
规部队或游击队,应即实行下列命令:
一、一切战斗行动,立即停止。
二、除另有规定者外,所有中国境内军事调动一律停止,惟对于复员、换防、
给养、行政及地方安全必要之军事调动,乃属例外。
三、破坏与阻碍一切交通线之行动必须停止,所有阻碍该项交通线之障碍物,
应即拆除。
四、为实行停战协定,应即在北平设一军事调处执行部,该执行部由委员三人
组成之。一人代表中国国民政府,一人代表中国共产党,一人代表美国。所有必要
训令及命令,应由三委员一致同意,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名义经军事调处执行
部发布之。
……
有的记者正在看三人会议致蒋介石备忘录《关于军事调处执行部的组织》。那
上面说,饶伯森已被任命为军事调处执行部的美方委员,执行部的美方人员开始时
大约包括美国军官26人、士兵68人及中国籍的雇员30人,国共双方应即指定委员,
组织执行部人员,开始时双方各不得超过军官40人与士兵90人。
“有了这个军调部,能保证停战协定的实行吗?军事冲突会不会停下来?”有
人问。
“我看不一定。”另一个记者说,“这个军调部还不是各方人员受各方的支配!
说不定会演一场好戏。”
这时,门口处静了下来。敏感的记者猜到可能是记者招待会要开始,立即不说
话了,室内顿时寂静无声。
门开处,周恩来走进了接待室,逐一和记者握手问好。从早上起来,他又是和
马歇尔、张群谈判,又是参加签字仪式,又是出席政协开幕式,又是向延安发电报,
整整忙了一天,可是人们很难从他脸上找到倦容,仿佛他永远就是这样精力充沛。
“各位记者先生,欢迎你们前来参加这次记者招待会!”随着周恩来的开场自,
记者们手中的笔开始刷刷划动,场上的镁光灯不时闪耀。
周恩来的目光扫视一周,接着说:“今天国共双方共同的公报发表了,这是大
家所关心、所欢迎的。公报的重要内容大家已看到了,毋须多说。虽然这仅仅是停
战命令的公告,是停止内战的开始,但这是极不容易的事情。中国国共两党的军事
冲突,断断续续至18年之久,其间虽因抗战而停止冲突一个时期,但在抗战后又发
生了冲突。像这次公开发表停战命令,还是历史上未有的事情……”
他滔滔不绝地讲着,记者们埋头作着记录。
“好了,我说这些就够了,留出时间给各位提问题。”周恩来适时结束了讲话,
微笑着面对记者们。
记得慢的人还在低头写着,室内很静。沉默了一会儿,有个记者开始提问题,
接着便争先恐后地提了起来。周恩来一个个地作了回答。
有记者问:执行部成立,中共打算派谁?政府方面派谁?
周恩来答:中共代表是叶剑英将军,政府方面的代表据说是郑介民厅长。
记者问:执行部的组织和人数是怎样的?
周恩来答:执行部将设执行组、秘书处及联络人员。参加人数,每方都有同等
数目。
记者问:执行部何时开始工作?
周恩来答:美方自鲁德上校明日即去北平筹备,整个工作很快即可开始,希望
能在3至5天以内……
记者招待会很晚才散。第二天上午,周恩来又精神抖擞地出现在政协会场。他
在会上报告国共会谈经过时,回顾过去,总结了很能打动人心的经验教训:
第一点是要互相承认,不要互相敌视。既然商谈了,就是要政治解决,也就应
该互相承认,不应互相敌视。尤其是商谈的双方代表,更要常常保持这种态度。
第二点是要互相商量,不要独断。既然是政治解决,就是要互相协议,而不是
一方面决定了,通知别方面去做,这样是无法求得解决的。
第三点是互相让步,不要独霸。既然政治解决,总是要于国家人民事业有利。
既然于国家人民事业有利,那么两党之间、各方面之间,有什么不可以让步的?
第四点是要互相竞赛,不要互相抵消。我们觉得既要政治解决,求合作,那么
两党也好,各方面也好,总有些意见不同,应该在工作上竞赛,在地方上努力,而
不是说,你做好了,我不高兴,或者这一方面做好了,那一方面不高兴。
一字一句人情人理,发人深思,听者大多颔首。周恩来接着以加重的语气说道:
“以上四点,是从9年以来双方商谈中得来的痛苦经验与教训。虽似泛论,但很希望
各位先生和全国人民了解。这是一种由衷之言。我们诚恳希望在这次政治协商会议
上,能够认识到这方面。这是我要报告的主要部分。”
话音刚落,立即响起一片掌声。
此后政协会议依次讨论了五个问题:改组政府问题、施政纲领问题、军事问题、
国民大会问题、宪法草案问题。尽管各方面的意见很不一致,引起激烈的争论,但
经过十多天分组研讨,终于先后在不同程度上获得了协议。
重庆,白市驿军用机场。
停机坪上有一架C—54大型四引擎飞机。它是马歇尔从华盛顿带来的专机,今天,
将要载着军调部的三位委员飞往北平。
9点多钟,层层雾幔渐渐消退了。休息室里,新闻记者熙熙攘攘。一会儿,政府
方面委员郑介民到了。他是军统局副局长兼国防部二厅厅长,身着黄色呢料军服,
头戴大沿帽,中将军衔燿燿闪光。跟在他身后的,是参谋长蔡文治中将、秘书唐燕
少将、副官裴毓豪少将。郑介民扫了一眼机场,见别的车还没到,便昂首挺胸地走
进休息室。
郑介民刚落座,中共方面委员叶剑英也来到了机场。这位八路军参谋长,穿的
也是黄呢军服,佩戴的也是中将军衔。走在他身后的,是顾问徐冰、翻译黄华、执
行组科长雷英夫等人。
叶剑英来到休息室,一眼就看到了郑介民,便笑着点点头走了过去。郑介民立
即起身,主动迎了上去,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们似乎都想说点什么,但都
没有说出来。是啊,这两个年龄一样大的广东老乡,当年都在黄埔军校,叶为教官,
郑为二期毕业生,然而后来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此时此地,能说什么呢?只好点
头微笑,相望地站着。
接着到来的是饶伯森。这位53岁的弗吉尼亚人,是美国驻华使馆的代办。赫尔
利大使辞职后,他协助马歇尔调处国共关系。会谈告一段落,起草好初步报告和会
谈纪要后,他即请求辞职回国,无奈马歇尔不允,只得扮演起很可能吃力不讨好的
执行部委员角色。由于不情愿,他来到机场时脸上冷冷的。只是当叶剑英、郑介民
走过去向他问候时,他的脸上才挤出一丝礼貌性的笑容。
彼此正在打量着,寒暄着,远处驶来三辆小汽车。车开到休息室门前停下,从
车里走出马歇尔、张群和周恩来。饶伯森、郑介民、叶剑英一起走了过去,相互握
手问候。
“三位委员都很潇洒嘛!我衷心祝愿你们一路顺风!”马歇尔的声音很大很响。
马歇尔的话刚被翻译过来,郑介民马上抢着说:“谢谢马帅”
“重庆是个好地方,今天天气也好,你们在这个吉祥的日子里出发,一定能成
功!”张群说。
“岳军先生说得对,如果再加上人和就全面了。”周恩来说,“我们中国有句
古话,叫作天时、地利、人和!”
当翻译把周恩来的话译成英语,马歇尔听后笑道:“周将军的话说得好!”
时针指到10点,在一片挥手之中,C—54滑人跑道,升上天空。
下午4时,飞机降落在北平南苑机场。饶伯森、叶剑英、郑介民走下舷梯,受到
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的代表首沛泽、11战区长官孙连仲的代表吕文贞、北平市长熊
斌的代表唐悦良等人的欢迎。尔后,饶、叶、郑分乘小车,向北京饭店驶去。
东长安街王府井南口的西侧,矗立着一座大楼,这就是有名的北京饭店。它共
有5层,内设餐厅、舞厅和花厅,还有电梯和一冷一热两个水箱。在当时的北平城里,
除了金碧辉煌的宫殿外,这里是最华丽最宽敞的建筑了。它建于八国联军攻进北京
以后,一直由外国人经营,1940年曾改为日本俱乐部。抗战胜利后,北平市长熊斌
接收了这个饭店,国民党的战地服务团招待美军住在这里。按协议军调部设在北平
一切供应由战地服务团负责,于是,战地服务团就将北京饭店改为第二招待所,供
军调部使用。
当一辆辆小车驶到饭店门前,工作人员围了过来,把叶剑英、郑介民、饶伯森
分别领进了一、二、三层楼。
叶剑英刚刚走进108房间,尚未坐下,紧追不舍的记者就拥了进来。
叶剑英和记者们一一握手,表示欢迎。他握住一个记者的手,笑着说:“哦,
老朋友了!我们曾在延安见过面。”
“对的,叶参谋长的记忆真好!”那个记者说。
原来1944年5月,中外记者参观团赴延安访问,时任中央军委委员和八路军参谋
长的叶剑英向记者作《中共抗战一般情况的介绍》时,记住了这位记者。
“你写的文章比较客观,没有骂我们共产党,也没有歪曲我的介绍。”叶剑英
笑着说。
“叶将军,此次到北平有何感想?”有记者问。
叶剑英摘下那副白边眼镜,感慨地说:“我对北平向往已久,却从未到过北平。
此来虽然尚未看到它的全貌,但也感到它确实名不虚传,的确是我们一个伟大的都
市!”
当记者问到政治协商会议及军调部时,叶剑英说:“政治协商会议的会场,空
气相当融洽,敝人相信,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现在,全国一致要求的是和平,希
望实现的是民主。一切都需要从正常态度上,觅取实现的途径。”
记者问:“请问叶将军对恢复交通和停止冲突有什么看法?”
“目前,当然先要实现停战令。”叶剑英果断地说,“中共方面停止军事冲突
命令发出后,共产党领导的各地军民,一定完全遵守命令。”
记者问:“各地的军事行动是不是全部停止了?”
叶剑英微微一笑:“全天都在路上,现在还没有接到新的报告。不过,今天早
晨我在重庆上飞机之前,曾读到一件报告说古北口一带还有冲突。这是很遗憾的。”
记者们告辞叶剑英,向饶伯森住的房间走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