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柯云路5芙蓉国-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只小小的纸船漂过来,她顺手捞起来。纸船是用一张五颜六色的花纸叠成的,样子十分小巧,抬头看去,不远处划过一条船,上边有一个小男孩在冲她拍手,小孩耐不住日晒,已经脱掉了上衣,穿着小背心,肥胖的胳膊和肩膀、还有那张白胖的圆脸都让沈丽漾出一个和蔼的微笑。她想了想,将小纸船放过去,同时用船桨轻轻拨着水,送小纸船向那儿漂去。小纸船一颠一簸地移动着,那只木船也稳稳地划过来,小男孩终于伸手捞着了小纸船,胜利地将小船举在空中。沈丽冲船上的年轻父母笑了笑,他们也都友好地对她说:“谢谢。”还督促着孩子说了一声:“谢谢阿姨。”沈丽一下觉得有些脸热,她对“阿姨”这个称呼缺乏思想准备,这个称呼在此情此景中给她带来一丝幸福感,也使她非常警惕地想到了自己的年龄。
沈夏抱着一大堆东西跑来了,他从白石栏杆上俯下身,将手中的食品一一递给沈丽,然后抬腿翻过白石栏杆,小心翼翼地下到船上,解开绳子,将船轻轻地荡开了。沈昊说:“太阳有点晒了,咱们就贴着岸边在树荫下行船,来一个水上午餐吧。”沈夏回头看了看那边的十七孔桥,说道:“咱们去桥洞里,那里更凉快。”他从一堆食物中拣出一顶软软的小草帽,递给沈丽说:“这个你戴上。”然后,让沈丽坐到船头,他一个人操起双桨,前后仰俯着身体一下一下用力,将船很快地划起来。船像箭一样射到了十七孔桥,十多个拱形的桥洞下,三三两两地停着躲避太阳的小船,他们也钻进了桥洞,这里一片阴凉,微风从桥洞吹过,带来阵阵爽意。沈夏将船贴桥停好,看了看水流的方向,将船头迎向潮流,然后,将船头的绳子嵌在桥墩的石头缝里,这样,小船就靠着桥洞边停稳了。
沈夏让沈丽坐到自己身边,将买来的食物一一打开,有面包,有香肠,有汽水,还有两个玻璃瓶罐头,一瓶是卤豆腐干,一瓶是油炸凤尾鱼。沈昊皱了皱眉头,笑着说:“这罐头没法开呀。”沈夏得意地说:“没问题。”他从口袋里掏出钥匙串,上边叮叮当当挂满了钥匙、指甲刀和水果刀,他打开折叠的水果刀,将罐头瓶上密封的铁皮盖一点点撬开,撬了大半圈,把刀斜插进去,再一撬,铁盖子就脱落了。沈昊点头赞道:“还是随身带着武器好。”
沈夏又兴致勃勃地将第二个罐头上的铁皮盖如法炮制地撬掉了,最后,他干脆将水果刀从钥匙链上摘了下来,插在卤豆腐干里,说道:“就这样挑着吃吧。”沈夏又从买的一堆东西中拿出一卷卫生纸,将它扯开,放在食品旁边,说道:“就拿它擦手吧。”他先揪下一段,蘸了蘸湖里的水,将手擦净,又将卫生纸递给沈丽,沈丽从上面揪了一段,同样蘸湿了擦了擦手。沈夏又将纸递给沈昊夫妇,沈昊摆了摆手说:“不用。”沈夏说:“还是擦一擦卫生。”
沈昊说:“这个水也不一定卫生。”沈夏说:“那就干擦一下。”沈昊笑笑,扯了两段卫生纸,递给杜蓉一段,将手干擦了几下。沈夏将用过的脏纸都接过来放在脚边,说道:“等会儿一起收拾。”他将一个个包着蜡纸的面包递到三个人的手里,碗口大的圆面包软软地散发着清香,沈夏自己也拿起一个,四个人剥开面包纸,沈夏又将一包香肠托在手中,每个人便拣上一根或两根香肠,掰开面包夹在里面,挺香地吃了起来。
湖上的风又暖又凉地从桥洞里吹过,船在桥洞里颠簸着,两边的阳光更耀眼地落在湖水上,偶尔有船从桥洞穿过,人们的说笑声、孩子的叫嚷声都在拱形的桥洞里形成轰轰的回响。很多人想在桥洞里停住船,无奈缓慢的水流使得没有一只船可以停泊住,倘若不停地划着桨停在这里,显然又太不惬意,于是,一只又一只船上的人们都非常羡慕地指点着沈家小船的船头绳子嵌入的石缝。可惜在桥洞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石缝,沈夏便十分得意地摇晃着头对沈丽说:“咱们这是独一无二的。”沈丽微微笑着,朦朦胧胧中发现今年以来自己对沈夏不那么厌烦了,他那唠唠叨叨近乎庸俗的卖弄与炫耀现在听来远不像过去那样不入耳了。她为自己的发现觉得有趣,脸上浮出一片自己也能觉出的微笑。父亲在对面一边嚼着面包夹香肠一边问道:“丽丽笑什么呢?”沈丽说:“瞎想呢。”沈夏这时又将一瓶瓶汽水拿过来,他翻转过指甲刀上的小夹柄,撬着玻璃瓶上的小铁盖,铁盖周边的齿轮瓣撬开两三瓣,他便拿起瓶子,将瓶盖在船舷边上一磕,铁瓶盖就掉了下来。打开第一瓶,递给沈昊,打开第二瓶,递给杜蓉,打开第三瓶,递给沈丽,打开第四瓶,留给自己,四个人一边吃着面包、卤豆腐干、油炸凤尾鱼,一边喝着橙黄色的桔子汽水。
一家人吃完了,也喝完了。沈夏从随身带的书包里又拿出几张旧报纸,翻开检查了一下,说道:“没有毛主席像,也没有林副主席像。”他将报纸铺在船上,将午餐留下的废纸及垃圾包成一包,转身放在身后的船舱里,又打开两张旧报纸,说道:“沈丽,你屁股底下坐的那张纸已经有点湿了。”沈丽欠起身,沈夏抽出沈丽屁股下已经坐皱的潮烂的报纸,换上刚拿出的报纸,将湿漉漉的报纸揉成团放在身后的船舱里。沈昊笑了,说道:“咱们沈夏真是细心人,出门废报纸就带了不少。”沈夏不以为意地一笑,他从一上船就给四个人的座位都铺上了干净的报纸。沈丽看着沈夏,她对这种卫生习惯绝不反感,对沈夏这种带点自我炫耀的唠唠叨叨也不讨厌。
沈夏果然就唠叨开了,他说:“出门就要细心,生活其实就是一个细心的艺术。”他又打开两个小袋,说道:“这里有牛肉干,有话梅,你们要哪个?”沈昊摆摆手说:“牛肉干太硬,话梅太酸,都不要。”杜蓉说:“我要一个话梅。”沈夏便将小袋递过去,杜蓉从小袋中捏出一个话梅放到口中。沈夏又将小袋递到沈丽面前,说道:“牛肉干、话梅,你任拣一样。”
沈丽说:“如果我两样都要呢?”沈夏说:“当然也行,不过,得有先有后,都放在口中,就什么味都吃不到了。”沈丽笑笑,随手拣了一个话梅放在口中,慢慢品尝着酸甜的滋味。
沈夏则从小袋中捏出几条牛肉干放到口中,很有力地咀嚼起来。
肚子犒劳完了,一家人还没有上岸的意思,也不愿再在湖面上晒太阳,他们便微微颠簸地坐在桥洞下。风和暖而又凉爽地穿过桥洞,吃饱喝足的人慢慢有了困恹。沈昊与杜蓉坐在船尾,随随便便地说起两人才有的家常话。沈丽拿出一本《唐诗三百首》,随随便便地翻看着。沈夏又拿起了指甲刀,精心地修剪起指甲来,指甲刀一下一下清脆的声音在阴凉的桥洞中显得十分安闲。沈丽转过头,心不在焉地看着沈夏剪指甲的动作。沈夏剪完了左手,便伸出来,手背手心地端详着,他在欣赏自己的手,欣赏自己的修剪。沈丽注意到这是一双修长而丰满的手,和沈夏的身材一样高大而风流倜傥。不知为什么,今天她对这双干干净净、不断修饰的手并不讨厌。
沈夏端详着自己的手,有些没话找话地对沈丽说:“你喜欢哪个手指头?”沈丽想起什么,微微笑了。早在三年前,一个无聊的中午,她就听沈夏提过这个无聊的问题,她说:“又是你的理论:拇指代表父母,食指代表自己,中指代表爱情,无名指代表婚姻,小指代表子女,是不是?”沈夏点点头,为了掩饰自己旧话重提的窘迫,他又说道:“一个人不同时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一样的,因为人不同时期对生活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沈丽想起自己三年前的回答是最喜欢无名指,当时,她曾经极不以为然地说道:“我才不会把婚姻排在第一位。”今天,她又伸出自己的手,左手右手、手心手背地反复看着,最后发现,自己主要是在看左手,而当把左手的五指反复看了之后,她发现自己还是最喜欢无名指。无名指最温柔,最美丽,最隐约,最有一种令她幽幽憧憬的力量。当她凝视无名指时,发现那里有着朦朦胧胧的故事,像草原上跑过一只金色的小鹿,这个故事让她说不清,道不尽。
她说:“我还是喜欢无名指。”沈夏毫不犹豫地说道:“无名指代表婚姻。”
这时,父亲和母亲停下了他们的谈话注意地看着沈丽,沈丽突然觉得在这个格局中谈这个问题,有那么一点异样,像一个极稀薄的梦浮现在周围。与卢小龙一同乘船去崇明岛的画面,还有半年多前在风雪弥漫的木樨地桥分手的画面都十分寒冷地浮现出来;那寒冷的画面给她此刻温暖如梦的感觉带来了微微磨擦和疼痛的荒凉感。
第六十九章
傍晚,河南介修大柳村一片热闹忙碌。今天是1969年5月7日,毛主席《五。七指示》发表三周年,落址于大柳村的中国农林牧业部五。七干校晚上要举行联欢庆祝会,住在村里村外的干校学员们都在忙忙碌碌地准备着。卢小慧普通话说得好,被推举为今晚庆祝联欢会的报幕员,此刻,她正拿着节目单在村里村外跑来跑去,一个个落实着节目,同时体会着做聪明女孩的特有的快乐。
大柳村柳树多,一条土路半直半弯地在一片河滩旁延伸而过,两边便是大大小小的柳树,有的老树树干黑裂着皮,像个老态龙钟的老头蹲在那里,稀疏的柳枝披下来,倒也一样柔软飘曳。路两边夹着村庄,说不上整齐的院落蔓延了一大片。河滩里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及沙砾铺成弯曲的河床,河床挺宽,高低不平地垒着一些石堰,也种着一块一块的地,河床中间流着一股几步就可以跨过去的细水,天旱,水流得萎靡不振,让人想到“勉为其难”
四个字。顺着河水向下游望去,你便担心它流不到前面多远,好像一支墨汁不饱满的毛笔在纸上“厉行节约”地轻轻画着笔道,尽量画得长一点,千万不要中断。
干校匆匆忙忙在半年前就建了起来。要种地,便通过种种政治环节从大柳村大队的耕地中划出一块,再划上一块多少年没人耕种的盐碱地,就算有了干活的场所。没房住,就慢慢筹划着木料砖瓦,逐步建筑,现在,有一半人暂住在大柳村农民的家中,一半人在村口河滩旁搭起了简易房屋。半年来,在一片翻来覆去的折腾中,五。七干校还像逃难中的学校一样,显得文不对题地混乱。这种混乱的生活像一个忙闹的蜂窝,每个人都在嗡嗡嗡不停地飞着,倒也显出一种充实。
卢小慧在杨柳相夹的土路上匆匆走着,太阳正在路尽头缩下脸去,一棵棵柳树在路边懵懵懂懂地眯着眼,村里的老头老太太在门口泼着水,等晚饭后坐在路边图个凉快。她和迎面相遇的熟人纷纷打着招呼,看着节目单上的节目与演出成员,询问着他们各自的住所,一一落实他们的准备情况。一拐弯,她进了一家小院,窄窄的院门,迎面是三间正房,两侧挨着土墙还有几间小土房。三间正房中间是厅,左右各一间房,靠西这间现在住着原来的房东,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太,靠东这间房现在住着卢小慧与父母三人。小院里一派热闹,一堆人正在排练样板戏《红灯记》。父亲翘着二郎腿坐在凳子上,正拉着小板胡伴奏,母亲和几个男女站在一边依依呀呀地唱着,一个年轻女干事在唱《红灯记》中的“铁梅”的一段唱,母亲在练“奶奶”的一段唱,还有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干部红着一张挺粗的方脸,在练“李玉和”的唱。
看到卢小慧进来,范立贞两手一拍叉着腰说道:“把我们的节目往后排一排,我们还没练好。”卢小慧说:“那你们抓紧吧,联欢会一开始,你练好不练好,都得到现场,哪能还躲在这儿练呢?”范立贞说:“那就不吃饭了,抓紧多练几遍。”父亲颠了颠脚,右手拉着琴弓,将板胡拉出一串响,说:“饱吹饿唱,饿着肚子唱,可能唱得更好。”一院人都笑了。
父亲穿着一件半旧的白衬衫,脸晒得更黑了,长长地挂在那里,像庙里的一座塑像。演“铁梅”的女干事长着一张脸颊鼓鼓的胖脸,这时细眉细眼地笑道:“行,咱们就‘饱吹饿唱’了,让他们吹喇叭的去吃饭,咱们饿个空肚子,唱出高水平。”
房东老头顶着秃脑袋又黑又瘦地蹲在门外,一边用旱烟袋在烟包里挖着烟丝,一边乐呵呵地看着一院子人。房东老太太端着一个小笸箩,在院子两侧的几间小土房中进进出出着,不时转过头,用一双倒八字眼瞅着一院子拉胡唱戏的人。
“李铁梅”清了清嗓子,说道:“我再来一遍。”父亲将手中的板胡吱吱嘎嘎拉响了两声,算是准备完毕。“李铁梅”一句道白:“奶奶,您听我说。”便嗓子十分尖亮地唱了起来,还挺胸抬头甩着头发,做着手势,好一个大义凛然的“李铁梅”。父亲一边拉着胡琴,一边不时抬眼看看这个丰满白胖的“李铁梅”。母亲神情紧张地站在一边做着准备。
卢小慧注意到了父亲注视“李铁梅”的目光,也注意到了母亲对此的无心。她便笑眯眯地听完这段,拍了一下手说:“唱得挺好的。”范立贞说:“她是挺好的,我还差一点。”
卢小慧说:“爸妈,你们先练吧,我还得落实节目。”
卢小慧抖着节目单出了小院,在村里快步走着,她觉出自己的短发很舒展地在头上披着,也觉出自己圆润的面孔在暖暖的空气中破浪前进着,更觉出自己的耳聪目明。傍晚的村景漾出一股暖洋洋的气息,家家户户都冒着炊烟,蒸窝头的香气、烧柴火的烟气在村中浮荡,太阳的余晖在这片浮荡中酥软下来,光线变得弯曲柔和,棉线一样缠绕在树梢上。村边的麦田里已经开始发黄的小麦散发着半青半熟的香气,飘荡过来,撩撩逗逗地拂动着柳条,将农村的气息搅得十分稠密。吸一吸鼻子,就会觉出这里最浓烈的还是太阳晒热的泥土的气息,走在农村的田地上,会觉得人类不过是在土地上刨食的一群小动物。
吱嘎嘎又推开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