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智谋精粹-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力量,使孔明不能越雷池一步,以病逝五丈原告终。
荀或推荐人才不拘一格,根据其才而荐其所任。郭嘉“有负俗之讥”,
因他有智策,乃推荐为谋士,故能发挥其所长。杜畿“简傲少文”,因他有“肖何定关中”之才,故推荐他镇守河东。他在河东十六年,政绩最佳,百
姓勤农,家家丰实,民无异心。
荀或能荐贤,是因其知人。曹操认为荀或论人,“久而益信,吾没世不
忘”。唯伯乐能知千里马,荀或不仅是操的”子房”,也是操的”伯乐”。
曹魏人才济济,虽因曹操善于用人,但也与荀彧荐贤进才大有关系。
东吴贤士辗转相荐
孙权继父兄之业坐镇江东后,能举贤任能,是因东吴贤士辗转相荐,始
能集众才干其周围,与曹、刘鼎足三分。
孙权曾向周瑜请教守江东之策,瑜说:”自古‘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为今之计,须求高明远见之人为辅,然后江东可定也。”权说:“先兄遗言:
内事托子布,外事全赖公瑾。”周瑜自谦说:”瑜不才,恐负倚托之重”,
乃荐鲁肃以辅孙权。鲁肃献“榻上策”,孙权纳为国策,它对保卫江东和鼎
足三分起了指导作用。后周瑜病危,遗书荐鲁肃以自代。鲁肃向孙权推荐诸
葛瑾,认为瑾博学多才,权拜之为上宾。瑾劝权勿通袁绍,且顺曹操,然后
乘便图之。此策与孙策意图相反。孙策被刺前,欲通绍攻操。这是“远交进
攻”的策略,因当时曹操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策欲袭许昌,迎献帝。而瑾主
张“勿通袁绍,且顺曹操”,是因时易事异,这时孙权新政权未稳,无力攻
操,故宜“巨顺”之。会稽太守张紘又荐顾雍,其人严厉正大,为人少言,
言必有中。后为丞相,是东吴的股肱。由于众贤互相推荐,孙权得贤为辅,
威镇江东,深得民心。
毛宗岗对东吴贤士辗转相荐评价很高。他说:“人谓管仲不如鲍叔,以
鲍叔能荐贤,而管仲不能荐贤也。今周瑜荐鲁肃,鲁肃又荐诸葛瑾,张故亦
荐顾雍,其转相汲引如此。管仲于临终时,力短宾须无、宁越等诸人,而未
曾荐一贤士以自代,然则如瑜、如肃、如紘者贤于管仲远矣。”(第二十九
回回评)
羊祜临危荐杜预
羊祜是晋名将,他闻悉善于用兵的吴将陆抗被罢兵权,吴主孙皓暴虐日
甚,大失民心,认为是伐吴大好机会,乃作表遣人往洛阳请伐吴,晋主不允
所请。尽晋主同意伐吴,这时,羊祜年老多病,力不胜任。羊祜病危,晋主
到其家问安,并深悔说, “朕深悔不能用卿伐吴之策。今日谁可继卿之志?”
祜含泪说:”臣死矣,不敢不尽愚诚:右将军杜预可任,若伐吴,须当用之。”
晋主以羊祜之言,拜杜预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事,在襄阳抚民养兵,
准备伐吴。杜预是个儒将,为人老成练达,好学不倦,最喜读《春秋传》,
坐卧常自携,每出入必使人持《左传》于马前,时人谓之”左传僻”。著有
《春秋经传集解》。由于他深入研究春秋各国的斗争历史,总结前人的经验
教训,并能结合实际予以应用,故善于用兵。他负起伐吴重任后,势如破竹,
吴人不战而纷纷投降,终于灭吴,使晋一统天下。羊祜推荐杜预,可说是得
人,因而能完成其伐吴之志。
羊祜喜举善荐贤,但他的荐人奏稿却自焚之,不令人知。晋主问其故,
祜说:“拜官公朝,谢恩私门,臣所不愿也,”荐人而不使其知,说明羊祜荐贤是为公而不是为私,足见其风格之高。第三章 谋略宝典
《三国演义》集古代兵法之大成,是我国谋略的宝典。它描
绘的各种战争的结果表明:一勇之夫必败,有智谋的必胜,可见
智谋何等重要。在这里我们将三国智谋分门别类,将之归纳为十
二种,如能洞悉其奥妙,运用得宜,将使你在人际竞争中”百战
不殆”。
一、攻 心
“攻心”战略,历来被著名的战略家所推崇,都置于战略的首位。能掌
握”攻心”战略,不仅事半功倍,甚至不费吹灰之力,能取得“全胜”。“攻
心”战略不仅是“伐国之道”的最善者,用于治军、治国也如此:用于治军,
则将帅齐心,士卒效死,将不可战胜;用于治国,则使人心服,上下一心,
国家未有不兴旺者,推而广之,“攻心”战略,凡有人际关系,需人做的事,
无不可用之;运用得当,可收到意外的奇效。
“攻心”战略,提出于何时何人?有人说是春秋末期的大军事家孙武,
这不完全准确。孙武著的《孙子兵法·谋攻篇》仅在原则上提出用兵最善之
法。他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
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
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
次伐交,其下攻城。”“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认为是“善之善者也。”
在这里,孙武提出了他的“全胜”思想。他认为,要“全胜”,在于“伐谋”、
“伐交”。孙武这个“全胜”思想,后来被战国中期军事家孙膜所发展,他
明确提出了“攻心”战略。《通典》载:“战国齐孙膑谓齐王曰:‘凡伐国
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今奏之所恃为心者,燕赵之权。今说燕赵之
君,勿虚言空辞,必将以实利,以回其心,所谓攻其心也。孙膑把孙武的实
现“全胜”在于“伐谋”、“伐交”的战略计谋具体化了。他第一次明确地
提出了“伐国之道,攻心为上”的战略。他认为要战胜秦国,首先要从外交
上孤立秦国,这就要展开外交攻势,分化燕赵两国与秦国的关系,先向燕赵
“攻心”,而“攻心”不是靠“虚言空辞”,要给以“实利”,始能“回其
心”。后来,历代不少战略家,为了孤立敌人以打败之,无不用“攻心”战
略,先从削其党翼着手,因而取得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巨大胜利。
“攻心”之术,有种种,如威胁、利诱、欺诈等都属于“攻心”之术的
范畴。但这些“攻心”之术也许能一时得逞,但非“善之善者”。曹操南征,
刘琮纳降后,致檄文于孙权,威胁说:“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
军会猎于江夏。”这虽吓得张昭等辈主张“投降”,孙权也一时为敌威势所
慑,但经诸葛亮、周公瑾进行战略分析,拆穿曹军外强中干的底子,坚定了
孙权抗战的决心,乃与刘备结盟抗操,终于在赤壁大败曹操,董卓通过利诱,
收买吕布杀了敌人丁原,但最后还不是被吕布宰了。“攻心”之术最善者,
莫过于使“人心服”、“敌心死”。所谓“人心服”,是使人口服心服,乐
为己用,所谓“敌心死”,是使敌心完全瓦解,不敢再进行反抗。《三国演
义》有不少精采的“攻心”战例,就属于这类。下面将略举几例,以说明“攻心”之妙用。
1。结民心:刘备巧夺西蜀
刘备这个织草履草席出身的,虽说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因年代
已久,查无可考,即使是真的,也没有给他留下什么。他少孤,与母亲一贫
如洗,只好以贩履织席为业。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下层平民百姓,为什么能
崛起于群雄之上,成为鼎足三分的一代枭雄呢?虽说有英雄造时势等原因,
但从其本人来说,是因他最懂得“攻心”之妙用,是一个非常杰出的“攻心”
战略家。他团结部下,重在“攻心”:他以义结关、张,食则同桌,寝则同
席,三人桃园结义,誓同生死,故使云长不为曹操的封高官赠厚金所收买,
翼德始终拼命为之血战沙场,曾二易其主的赵子龙,刘备一见便对他推心置
腹,子龙感其诚,从此赤胆忠心追随他;诸葛亮因感其三顾之隆情厚意,才
离开隆中为之驱驰,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对待百姓,也重在“攻
心”:他初任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他救徐州而三让徐州,故深得徐州百姓的爱戴。他驻军新野,政治一新,百
姓称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因而取得了百姓的衷心
拥护。曹操追击,他弃樊城奔襄阳,两县百姓誓死跟随,他拥民众数万,一
日仅行十余里,有被俘的危险。有人劝他“弃百姓,先行为上”。刘备泣说:
“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后来刘备取蜀,也采取 “攻
心”战略,即以结民心为先。正因刘备处处以百姓为重。又以恩义结将相之
心,故人心归之,愿为之效死。“得人心者昌”,这便是刘备之能成大事的
关键原因。在以上事例中,巧夺西蜀最能说明刘备的“攻心”战略。
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
占据荆、益两州,做为图天下的根据地,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隆中
策”的主要内容。在占据荆州后,刘备就着手图川,其策分两步进行:
首先收买蜀地士大夫之心,使之为已用。趁张鲁欲兴兵取川之机,益州
别驾张松劝刘璋请曹操兴兵取汉中,说是这可使“张,鲁拒敌不暇,不敢复
窥西川”,实是欲“引狼入室”,卖主以求荣。张松行前,暗画西川地理图
本藏之。是时,曹操刚破马超,志满意得,又见张松长得丑陋,更加盛气凌
人,张松一气之下,硬言冲撞,两人便闹僵了,曹操便令乱棒将他打出。孔
明探知张松此行意图,便向刘备出妙计,引他入套,刘备纳其计,百般礼遇
张松:他一入荆州界,就有赵云迎接;到了荆州界首的馆驿,关公早奉命在
此洒扫驿庭奉候,次日,上马行不到三里远,刘备已引着卧龙、凤雏前来远
迎,遥见张松,早先下马等候。刘备如此敬重,怎不令他心动,刘备一连留
张松痛饮三日,对他虽极其殷勤,却闭口不谈西川事,凭他一再挑拨,只装
做不知,甚至用别的话漾开了去。张松辞去,刘备于十里长亭设宴送行,依
依不舍,还流下惜别之泪。张松自思:“玄德如此宽仁爱士,安可舍之?”
乃主动说服刘备取川,把自己的意图连盘托出,并交出西川图,上面尽写着
地理行程,远近阔狭,山川险要,府库钱粮,一一俱载明白。刘备用的是姜
太公钓鱼之法,愿者上钩,即一直以情动之,使其自动说出,这可使张松更
死心为之卖命。这样,刘备不仅在西川安置了一个忠于己的“间谍”,且对西川地理了如指掌,为以后在西蜀行军提供了有利条件。张松回蜀后,又密
与其好友法正、孟达交底,于是结成一伙,为刘备做内间。次日,张松鼓其
如簧之舌,千方百计说服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入蜀支援,以拒张鲁。“堡垒往
往是从内部攻破的”,有张松、法正、孟达为刘备效力,加上刘璋之暗,何
况召虎容易遣虎难,西蜀的命运可想而知了。
人心不服虽得也难治
刘备入川后,就极力收拾西川民心:他严明号令,如有取百姓一物者斩,
于是所到之处,秋毫无犯:因此,所经之地,百姓扶老携幼,满路瞻观,焚
香礼拜。刘备对欢迎的百姓皆用好言相慰。也因他以结民心为本,故在如何
取川问题上,他和庞统、法正发生了分歧。刘备和刘璋在涪城相会时,庞统
主张“来日设宴,请季玉赴席,于壁衣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掷杯为号,
就筵上杀之,一拥而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法正极力
支持庞统的意见说:“若执狐疑之心,迁延日久,大为失计。且恐机谋一泄,
反为他人所算。”庞统、法正之谋虽巧,取蜀亦易,但缺乏政治考虑,这是
谋士之策,非战略家之谋。因初入其境而杀其主,必引起蜀民怨恨,人心不
服,虽得之也难治,故刘备坚决不同意说:“吾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
决不可行。”二人再三说之,刘备只是不从。刘备进驻葭萌关后,严禁军士,
广施恩德,以收拾民心。
由于刘备采取“攻心”战略,深得西川人心,终于在蜀地站稳了脚跟。
当他向成都进军时,继续执行其“攻心”战略,大军到处,立起免死旗,凡
川兵倒戈卸甲者,不许杀害,如伤者偿命;愿降者参军,不愿者放回。因此,
被俘川兵,欢声雷动,大都愿意留下为之效命。由于刘备得人心,蜀地士人
多来投效,或通风报信,或出谋献策。刘备进攻雒城,冷苞献计拟决涪江之
水,以淹死刘备之兵。对此,刘军尚蒙在鼓中,幸得蜀中豪杰彭漾及时告知,
才免于难。因人心归刘备,刘璋虽有几个忠臣、勇将为之献智效死,也无济
于事,荆州军到处,所向披靡,纷纷不
战而降,刘璋只得献城归命。
2。离军心:吕蒙轻取荆洲
我国古代有不少精采的“攻心”史例。春秋时,晋平公欲伐齐,派范昭
去齐国探政情。齐景公设宴待之,范昭请君之樽酌,太师晏子撤樽,更为酌,
范昭佯醉起舞,请奏天子(周公)之乐,晏子不理。范昭归告晋平公说: “齐
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礼,太师识之。”于是,晋不敢
伐齐。这就是姜太公所说的: “善除患者,理于未生;善胜敌者,胜于无形。”
又如韩信率军与项羽战于该下,楚军兵少食尽,汉军与诸侯兵围之数重,夜
间,汉营响起楚歌声, 项羽听了大惊说: “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羽认为楚兵皆降汉,乃与从骑八百人突围逃走,终在乌江自刎。前者用 “攻
心”消战争于无形,后者使敌惊慌而打败之;而前者只是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后者仍需要血成。历史上,采用“攻心”战略,真正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的,吕蒙袭荆州的战例是最典型的,可称为“攻心”之战的绝唱。戴高帽解除心理武装
关羽北伐,擒于禁,斩庞德,围樊城,威震华夏,曹操一面派徐晃支援,
一面派人以利诱孙权袭荆州;孙权亦早有此意,得操书乃着陆口守将吕蒙速
图之。吕蒙因荆州沿江有烽火,留守军马整肃,知预有准备,一时难图,寻
思无计,乃托病不出。陆逊奉孙权之命前往探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