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伤村 作者:聂茂 厉雷-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时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老师听说你数学基础不太好,这次正好有个机会,某某老师,他会辅导你数学的。”我正得意于自己的托词。
  “不,老师,我不换。”
  “为什么呢?老师真的只是希望你把数学学好。”
  “不,我不换。”
  还是这个回答,干脆,没得商量。第一次谈话就这样结束了。
  晚自习以后,我把他留下。这次还没等我开口,他说话了:“老师,让我跟着你吧,我会认真读书,不会让你生气,让我跟着你吧。”他说的不太流利,有点急。望着他,我还能说什么呢,于是他出现在了我的小家庭。
  想到这里,我打开纸条:“老师,谢谢你昨晚对我的生日祝福,我会好好学习,让我一直跟着你。”“我要一直跟着你!”这个孩子就是这样,朴实得让人生怜。我不禁感到惭愧。还好,他留下来了。
  他留下来以后,通过慢慢走近他,我发现这孩子其实没那么复杂。性格内向的他,他的倔强是因为他的委屈:排座位时,那个女同学笑他头上有白发,脸上有黑斑;茶杯被碰倒时不依不饶是因为那个同学不道歉反而说大话。而当时的我却不分青红皂白批评了他,他不服气。那次,他完全说开了,我们谈了很多,他向我诉说着他的委屈,他的自卑,他的不解。听着他的诉说,我感到欣慰。当然,这只是他带给我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他的进步的快乐,还有些许的感动。
  刚接这个班时,我经常听到他那不文明的话语,特别刺耳,总是让我极不舒服。现在,那刺耳的音符难得听到了。改掉了这个毛病,同学对他好多了。更难得的是,课堂上的他变化了许多。而让我感动的除了那句“老师,我要跟着你”外,还有就是时不时的亲近。老师,今天很冷——”尤其是那天中午吃饭时我来迟了一部,我听见他急急地对同学说,少吃点菜,老师还没吃。
  我的孩子,面对你的不设防,你的单纯,你的朴实,我感动着。请相信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段日子,让我和你们一同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留守的家,让我快乐着》
  我的父母经常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我的姐姐也在浏阳读书,一个月回家一次。这让我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就在这时候,我有了一个新家——我和吴文明老师、戴广、涂梦瑶、涂凤霞同学组成的“留守的家”。我的生活由此也就多了快乐 
  。
  在这个家庭里;干爸爸经常找我谈心、交流学习情况。当我感到前途迷茫时,是他的鼓励让我重拾了自信,让我有了学习的动力;当我生病时,是他及时让同学陪我去看病,让我得以及时的治疗;当我考试失败时,是他帮我分析原因,找到差距,及时调整学习方法与策略,让我不因此影响自己的学习。
  在这个家庭里,干爸爸经常带我们开展活动。记得上一次聚餐时,我们一起做饺子,由于我们都是第一次自己动手做,在做的时候,那饺子就是做不出好看的样子,再加上放的时间过长,最后蒸出的饺子变成了一个大团圆,我们望着自己的杰作都大笑起来。
  现在,虽然我的父母不在我的身边,但我不再孤独,留守的家,让我快乐着……


我们欣慰地看到,经历着留守儿童问题的阵痛所提炼出来的“山田模式”正在塑造着留守社会的一种和谐,它不仅仅出现在湖南的山田,在四川,在安徽,在河南,在中国其他很多地方都有了类似的成功经验,各地也都正在将这些成功的经验进行广泛地推行和实施。而因为留守群体有共同的责任嫁接,留守环境中的各个群体观念的革新和相关措施的建立具有相通性,那么留守环境中的各个群体都可以借鉴“山田”相关建设的机制,包括第九章所提到的治河渡村的模式。
  山田人是用力的,也是用心的。
  然而,山田模式虽然得到社会上高度关注,但并没有在农村大面积普及,普及也需要一定条件。就像治河渡村的模式或别的好的模式一样,虽然有一些地方在参观学习,但并没有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普及。总的来说,整个社会还需要更真实地面对,更现实地思考,更深入地研究。同时,农村留守儿童自身也要勇敢地直面困境,磨励意志,自强不息。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是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惊世骇俗的预言,也是令人热血沸腾的先知。
  诚然,要达到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境地,需要你、我、他,需要城市和乡村,需要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人拧成一股绳,共同努力,去呐喊,去建设,去奋斗,去拼搏!
  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名字就叫“中国”。
  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名字就叫“中国”。
  因此,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心声:爱家,爱母亲,爱中国!
  有一首诗歌,在黑色的土地把竖琴吹响
  有一股激情,在饱满的夜晚把日历擦亮
  有一咎月色,坦然地面对天空,读着贝壳、海马、草叶和欢乐,读着流水、蛙声和酒的芳香
  有一缕阳光,点起热烈的篝火,照着前程,让一支星星的船队在风吹麦浪的季节缓缓启航
  后记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是应该说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社会各界足够的重视。
  几年前,一次返乡,故乡的一切让我们震惊。得益于国家的良好政策,父老乡亲的生活的确有了很大改善,对此,我们十分高兴。但与此相对应的一些事情却让我们深深忧郁:整个村子有很多新盖起的楼房,新盖的楼房却全是空置的,没有家具,也没有人居住,光鲜的房子摆在那里,冷清得很;同时,大半个村子空荡荡的,只能见到年幼无知的孩子到处玩耍和年过花甲的老人踽踽独行。
  原因很简单——村里的青壮年男女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中国的改革和社会转型滋生出一个沉重的名字:“农民工”。虽然这个名词也早已见惯不怪。但是,农民工离开农村以后,到底给农村留下了什么?他们挣钱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他们的希望和追求又是什么?他们离开农村后,由孩子、老人和一些单亲家长构成的农村社会又是怎样的运转?
  带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我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展转于湖南、安徽、四川、湖北等农民工大省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可是越是了解,越是令人难受。一桩桩,一幕幕,触目惊心,扼腕痛惜。许多村子跟我们的故乡一样,人去楼空。那些新建的房子空在那里,农村留不住人,没有生气。农村的孩子像野草一样,自生自灭。
  农村留守儿童,甚至农民工问题都是在大时代的背景下农村社会和农村文化的一种反应。可以想象一下:一个由幼小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支撑的农村该怎样面对一切?我们说农村伤了,而且伤得很深。我们试图用“伤村”二字让整个社会来关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是某些人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的问题。
  毋庸置疑,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派生。在调查中,我们清楚地看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农民工也随着改革开放出现三十年,留守儿童问题相应地产生了三十年,并且留守儿童在最近十年集聚增加,成为一个巨大的群体。有大批的留守儿童已经成长成人,成为下一代新的农民工,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与其中少数人成为大学生的农家子弟一起,成为城市的边缘人。
  几前年,农民工问题被提出来,现在留守儿童问题也被提出,并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然而,对留守儿童的认识和关注的力度还是不够,而给予他们再多的关注也不为过分。这是下一代的问题,是祖国未来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谁?还是靠这些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有什么样的农村留守儿童就代表着有什么样的未来农村社会,甚至代表着有什么样的中国。
  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境况令人堪忧、心痛。总结成一句话:成长过程存在很多风险。缺少父母的保护和沟通,情感上他们很孤独。在云南的大山里我们就见到一个七八岁大小的孩子,因为父母都出去打工,他天天陪着羊羔玩耍,不爱说话,不爱笑,也不爱学习,当我们问他想不想去北京,他居然问我们“北京是什么地方?有没有我们的镇子大?”当我们告诉他“北京是首都,是很大很大的地方。”并问他“想不想去北京?”他痴痴地说“想!去北京放羊!”
  心理和社会学上一直认为:婴儿、幼儿、少年期是一个人一生最重要的过程,是人格或者人形成的阶段,可是失去了父母所造成的真空,引发了太多问题。由情感孤独衍生出来的心理问题、道德问题、行为问题、学习问题屡见不鲜。
  在湖南我们遇见很多类似“哑巴”的孩子,他们的目光里装满胆怯,谁与他们说话都不搭理,在学校也不和老师说话,更有甚者,为了见到外出的父母他们经常伤害自己,以为这样父母就会回来,自己就能见父母一面。我们遇到很多孩子,为了逃避现实里的孤独和情感的匮乏,天天沉迷于网络里的虚拟世界,或者游戏,或者和陌生人聊天,学习完全被抛弃。我们也遇到一些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的管教和正确引导,很小就开始抽烟酗酒。在湖南,我们就遇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天天拣爷爷丢下的烟头,收集起来偷偷地抽。更让我们震动的是一些很小的孩子已经成了罪犯,每天到处偷东西、结成团伙打架斗殴、拦路抢劫,只是因为他们年龄还小,甚至不懂得犯罪本身,鉴于他们的年龄有些不能以法律制裁,可是等到要用法律制裁时恐怕都已经晚了。在湖南少管所,我们就遇见一位十五岁的孩子,爸爸常年在深圳广州打工,母亲后又过世,他则迷恋上网,奶奶和姑姑都管束不了,最后,为了弄钱上网,他入室盗窃,被发现后,残忍地杀死了户主老太太,杀人之后他居然大摇大摆地拿着钱进了网吧。
  除了这些留守儿童主观上的成长危机外,让我们触目惊心和担忧的就是留守儿童自身的安全问题。2005年,湖南涟源发生百年一遇的山洪,洪水中死了12个孩子,其中竟然有11个是农村留守儿童,这是值得思考的,父母不在身边,谁来保护他们呢?
  天灾如此,人祸亦如此。在四川,我们就遇到一个女童被邻居老汉多次强暴,甚至怀孕了自己都不知道。而很多留守儿童本身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躁动同样令人担忧。在湖南我们遇到一对同住外婆家的表兄妹,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道德理念,他们无度地进行身体接触,最后导致表妹怀孕。
  诸如此类的问题太多了,已经不是简单的个案,而是现象!种种现象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形成共同的问题。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进行了调查、思考、分析。我们把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以社会学的方法分解为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环境里发生的事情让我们触目惊心。
  从家庭环境来看,作为父母的农民工在外出打工时并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问题。以湖南湘西遇到的一位村妇为例:她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外出打工了,几年后才回来,结果孩子到三岁还不会说话。我们认为这与农民工整体的受教育程度有关,当他们外出后,不会顾及到孩子的思想道德和成长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仅仅考虑了钱,尽管他们弄钱也是为了孩子,父母与子女的这种疏远也可能造成悲剧。在四川,我们就见到一位留守儿童因为恨父母先是不关心自己,后又管束自己,怒而杀死母亲,伤害父亲。
  而从家庭环境来看,我们重点关注的是“隔代抚养”问题。在目前农村留守儿童体系中,以祖辈为监护人的“隔代抚养”占绝大部分,然而,作为老人,他们本身就是弱势群体,加上文化素质低下、传统观念羁绊太深、体力和精力上不够,他们不可能完全负责起留守儿童的生活,更不用说先进的思想、开阔的视野和高尚的道德。像上面提到的湖南“入室杀人”事件,清楚地表现出“隔代抚养”的乏力。而在“表兄妹乱伦”事件中,两个人甚至半夜在外婆身边亲密接触,外婆都没有发现。“隔代抚养”除了表现为“乏力”,也酝酿很多悲剧:在湖南我们遇见一位爷爷残忍地强暴了自己的孙女;在湖北我们遇见一位老太太因为口角勒死了自己的孙女;在四川我们见到一位少年因为不满祖母的管束而杀死了外婆。
  与此同时,我们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经过调查可以看出农村的很多问题,“三农问题”,包括致富问题、农民工问题和留守儿童问题都和农村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农村社会整体文化匮乏有关。比方,农村教育资金能够到位?农村教师是否合格?农村教育理念是否正确?农村硬件设施是否完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农村的学校存在着严重的“马太效应”,即:农村教师对优秀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于是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而对于顽劣的孩子基本上嗤之以鼻,不闻不问,在很多教师眼里农村留守儿童不加分别地被视为“顽劣的一类”。
  以安徽一农村学校为例:我们关注最初关注它是因为一位南老师诱* 
  了一位留守女童,留守女童怀孕堕胎,男教师却因为亲戚在镇里当官而逍遥法外。后来,我们在这个学校发现,因为教育质量不好全校学生大量外流。全校只有七八名教师,全部是大专以下文凭,基本为老教师,且都是本村人,每人至少带三门课,有的还同时兼任多重职务,而且还要兼顾家里农活。于是教师们常常旷课,对学生不闻不问;他们的补助长期发不下来,每年要比邻近县市教师少拿接近5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