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谍心不死-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尼黑的电子巨头西门子,与美方合作生产加密设备”。
西门子的一位董事把Crypto比作“西门子的私生女”,Crypto的前任财务主管
则称,“Crypto真正的主人是联邦德国”,正是西门子而不是别的什么人为Crypto
提供技术支持。在德黑兰事件中,躲在幕后为布赫勒支付保证金的,也是西门子公
司。
在瑞士新闻界挖出Crypto与西门子的关系之后,Crypto的执行董事迈克尔·格
鲁帕向下属宣布了一条消息:公司董事会的顾问班子已经解散。他承认,这个班子
中的两名成员——阿尔弗雷德·诺沃塞德和海穆特·维斯纳——一直是西门子公司
的全职雇员。当公众舆论指责该公司为美国和德国的信号情报机构工作时,格鲁帕
宣称Crypto“正在改变形象”。
一旦加密设备被做了“特别处理”,BND 和NSA 的密码破译专家就可以利用只
有他们才掌握的密钥轻易地对密文进行解读。据了解内情的Crypto雇员说,对公司
销售的产品做任何改动,事先都必须争得NSA 和德国中央密码局(现联邦信息安全
局,同时也是BND 的62分部,位于波恩附近的Crypto同意。
另有证据表明,许多贴着“Crypto”标签的产品实际是美国货,但在市场上它
们却被当作“瑞士制造”的产品销售。Clypto的工程师曾检测过一种从美国运来的
原型机,发现其中所用的密码强度明显不足。于是他对部门主管说,如果掌握一些
该机型所用密码算法的资料,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加密程序的性能。结果出人意料,
美国的密码专家拒绝披露有关信息。
有什么秘密可言
1987年,美国宣称,“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伊朗策划了对美国广播公司驻贝鲁
特记者查尔斯·格拉斯的绑架事件”。华盛顿说,他们截获并破译了伊朗通过贝鲁
特和大马士革大使馆与黎巴嫩真主党联络的密码电报。这样的消息足以使伊朗对其
外交通讯的安全性产生怀疑。
作为提供优惠的先决条件,美国人有时候会指定你购买某些特定设备,巴基斯
坦就享受过这样的“待遇”。为了得到美国的军事贷款,巴政府不得不从Crypto公
司那里采购加密产品。至于那些争夺出口合同优先权的美国公司,与其花大力气游
说国会以争取政策明面上的支持,还不如直接与情报机构合作,按它们制定的规则
“游戏”。具体到商用加密产品制造商,最省事的办法就是遵从NSA 的意愿,对自
己的产品作特殊处理,或者干脆加装后门程序,这样的事一点都不新鲜。
美国人习惯于拿“无赖”国家作挡箭牌,以减轻外界对其监听国际通讯的道德
正当性指责,而受到监听的,却有不少是美国的盟国和中立国家。1993年,迫于《
自由信息法案》的压力,NSA 对记录二战期间“魔术”监听计划的档案进行了解密
处理。这批资料表明,当时受到美国军情部门监听的国家达30多个,敌对的轴心国
自不待言,同盟国和中立国(包括瑞士)的秘密通讯竟然也在其中。更重要的是,
这一计划在二战结束后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向其他领域延伸,成为美国在外交战场
上的得力工具,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证据可以追溯到1945年的旧金山联合国成立大会,
美国代表在会议期间得到了情报部门的大力协助。
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监听活动使美国及其伙伴在国际间的外交、经贸和军事斗
争方面获得了情报优势。掌握外国政府谈判底线的美国人在磋商中自然拥有更多的
主导权,它们知道沙特国王的健康状况,秘鲁总统个人资金的使用情况,南非为其
驻世贸组织代表拟定的谈判策略,甚至教皇保罗二世即将在联合国会议上发言的详
细内容。
包含此类信息的秘密报告每天都出现在美国总统及国务卿的办公桌上,它使美
国人在复杂的国际角力中占据上风。这情形就象几个人对局,坐庄的人在每个对手
身后都安了一面镜子,那胜负不猜也罢。
奥布霍夫间谍案的台前幕后
范泛
2000年,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家法院作出裁决,判处俄前外交官普拉东·奥布
霍夫11年徒刑。奥布霍夫的罪名是背叛国家、为英国从事了大量间谍活动。对于该
案件,俄罗斯各大媒体都进行了详尽的报道,因为这一案件在4 年前曾引起了震惊
世界的俄英间谍大战,并一度给俄英关系蒙上了阴影。
奥布霍夫事发是在1996年4 月,当时,他正在俄外交部北美处工作。奥布霍夫
出生于外交世家,其父曾是前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并且是1987年美苏中导条约谈判
时苏方的主要谈判代表,然而就是这个外交世家之子却因抵不住金钱的诱惑,被英
国情报人员策反,最终沦为英国的间谍。为了拉拢他,英国情报部门每月向他提供
2000美元,这些钱存在一个秘密账户上,另外英国军情六处还给了他7000美元的现
钞。
据后来奥布霍夫自已讲,为了能得到有关情报,他也费尽了心机,经常长时间
与别人喝酒聊天,“一旦有人在大吃大喝后,说出了重要的情报,我马上把它们记
下来”。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奥布霍夫每次送情报都是乘坐无轨电车,他将情
报装入纸袋,当车行驶到一家餐馆时,就扔出车窗,有位英国人等在那里,就是这
样简单。
1996年4 月的一个傍晚,当奥布霍夫如往常一样用秘密通信设备与英国特工联
络时,被早已盯上他的俄罗斯安全局人员当场擒获,从他身上还搜出了从事谍报工
作的物品以及“相当数量的美金”,铁证如山,奥布霍夫由此被押候审。
奥布霍夫间谍案看上去和其他的间谍案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然而谁也
没有想到,这个案件后来会引发英俄两国之间的紧张,甚至被称为冷战结束后,东
西方世界最严重的一次间谍纠纷。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1996年4 月奥布霍夫被抓后,俄罗斯安全局官员顺藤摸瓜,从英国大使
馆搜出了一大串的情报人员。为此,1996年5 月6 日,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克雷霍
夫紧急召见英国驻俄罗斯大使安德鲁·伍德,表示“坚决抗议”一些英国外交官
“披着外交官的外衣,在俄罗斯领土上从事非法的间谍活动”。克雷霍夫同时表示,
鉴于这些人从事了“与他们身份不符的活动”,俄罗斯外交部宣布他们为“不受欢
迎的人”,限令他们离开莫斯科。5 月7 日夜,当时的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再次
紧急召见了英国驻俄大使伍德。
在俄罗斯对奥布霍夫系列事件做出表示后,英国外交部随即做出反应,抨击俄
罗斯的指控是“没有根据的”,“莫斯科是在小题大做”,英国将对此进行报复。
5 月 17 日,俄罗斯宣布将4 名英国情报人员驱逐出境后,英国立刻还以颜色,
随即宣布4 名俄罗斯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并将他们驱逐出境。
其实,俄罗斯也不希望与英国失和,对于英国的激烈反应,俄罗斯外交部对事
件细节表示沉默并敦促英国克制。随后,俄英双方进行了秘密接触,最后双方达成
妥协。俄罗斯减少驱逐英国外交部官员的数目。
对于这次因间谍问题引发的外交争端,世界各大媒体都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许
多媒体认为,对于间谍活动的存在,俄罗斯和西方国家都心知肚明,在一些场合,
他们也都承认仍在继续进行刺探对方情报的间谍活动。对于此次俄罗斯公开驱逐英
国外交官的做法,媒体认为这很大程度是出于当时国内政局的需要,因为当时俄罗
斯即将举行总统选举,叶利钦希望借此展现自己对西方的严厉态度,堵住反对派对
他的指责。要是在过去,作为一种心照不宣的“惯例”,双方一旦发现对方的间谍,
一般也就悄悄处理掉了,即让被发现的间谍离境了事。
透过这起闹得震惊世界的间谍大战的表面,我们可以从更深层次看到,虽然冷
战时期已经过去,东西方世界更多地从敌对走向了合作,但窃密和保密战却一刻都
没有松懈过。比如对俄罗斯的情报工作,冷战以后,英国不但没有停止、减少,相
反却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
据英国媒体透露,在对俄的间谍活动中,英国最想知道的就是俄罗斯的核扩散
情况,因为“英国不仅担心俄罗斯能否遵守军备控制协议的条款,而且还担心被拆
除物中的某些核材料是否会被走私出去”,其实就在俄英爆发间谍大战的前夕,就
有一名俄罗斯科学家因从俄携带两磅核材料走私出境而被捕,这说明了新形式的核
威胁确实存在。
此外,俄罗斯境内有组织的犯罪也是英国情报部门特别想了解的。据悉,英国
警方、军情五处、军情六处和通信总部曾专门就俄罗斯境内犯罪组织召开过联席会
议,因为英国认为随着俄罗斯各种各样犯罪组织的发展壮大,本国已受到重大的威
胁,不得不防。
时任总统的叶利钦的身体状况也是英国情报人员刺探的重点情报之一,因为西
方世界当时对俄政局的变化非常关注。“西方急于弄清楚究竟是谁在控制克里姆林
宫和武装部队”,这一点,甚至比冷战时期更迫切。这是因为冷战中,俄罗斯虽然
对西方构成威胁,但政局稳定。而1996年前后,俄罗斯政局动荡,西方无疑更需要
大量情报来分析,寻找对策。
据悉,在奥布霍夫间谍案事发4 年才得以审结之后,当时与俄罗斯唇枪舌战并
动了真格儿的英国外交部门并没有做出什么反应。英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表示,他们
知道了审判的结果,但拒绝对此加以评论。
形形色色的高智能犯罪
石俊超
社会的车轮已缓缓步人高科技时代,越来越多的科技发现。科技产品、科技成
果,为人类带来了福祉,然而,人们也不能不看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不断进步,
在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高科技被当作窃取情报的重要手段
过去只有在科幻小说中出现的某些侦察方法,现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已变为
现实。
卫星侦察照像是最新的情报科技手段,目前以美国最强。如美国的“大鸟”侦
察卫星,可有效地监视敌方陆上的军事目标的动态,拍摄的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出
散兵坑内的士兵。该卫星还能拍摄夜间地面目标或探测到正在水下航行的潜艇。甚
至可以根据温差探测出飞机油箱中的油量,以及数小时前停机坪上曾有哪类飞机停
放。
前不久,法国报纸披露美国利用电脑网络进行渗透和搞假信息的严重现象。据
介绍,互联网络几乎遍及法国各大机构,从飞机制造公司、电信公司、阿丽亚娜航
天公司到法国的科技电脑网络都与它联网。
1995年,法国国防部即向总理朱佩递交了一份报告,说两个月来,法国的航天、
航空及其他高科技企业,都受到了电脑侵袭的困扰。有些企业证明它们的电脑网络
受到美国网络的渗透,一些关键的数据都被窃取。
法国飞机制造公司的总裁亦向新闻界大谈了他如何饱受美国电脑网络的假信息
之苦。1994年10月一架法国造的ABT 飞机在美国出事。接着“空中客车”在罗马尼
亚出事。事发之后,这位法国飞机制造公司总裁竟在电脑网络里看到了许多错误的
技术记录卡,显然是用来证明法国飞机的性能不良。法国的科学家怀疑这是美国航
空局提供的假信息,因为这种假信息不是一般的非专业机构所能提供的。
巴拉迪尔当总埋时,军方的情报机关也曾提醒他注意:法国企业大多数都用美
国的电脑网络,这会使法国企业冒许多风险。军方在报告中直言不讳地指出:“如
果认为美国不会利用这个网络来作宣传和散布全球性的假信息的话,那就太天真了。”
据悉,美国国家安全委会利用设在英国的一个监听网络,可以截获各种传真、
电话、电脑传递的战略性信息。为这一网络工作的人员达1 .2 万之多。除了美国
国家机构所掌握的网络外,还有很多美国私人调查公司开设的功能极其强大的电脑
网络。如科罗尔私人惰报公司在自已的电脑网络上,就可以查到欧洲政界和经济界
十几位关键人物的各种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高科技间谍用具正在流入市场,危及社会和国家的安全。据俄
罗斯《消息报》1995年10月 18 日披露,俄罗斯国内间谍活动用具市场上的销售额
超过10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继续迅速增长。俄罗斯目前大约有6000人公开拥有这
类用具,仅莫斯科就有不下3000人,其中不乏黑手党或恐怖组织成员。文章说,他
们所使用的各种微型窃听器,能透过墙、门、窗或水管实行电子监听,并能自动传
送图像,还可以在一定的周期内,比如说一年内,通过卫星发送或消除消息。
高科技被当作犯罪活动的工具
蜂窝式无线移动电话是新近发展起来的电话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通讯工具。
可是,由于此种电话在移动时使用,为犯罪活动提供了极大的机动性,给跟踪带来
了困难。这种电话又成了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哥伦比亚一个贩毒者为避人耳目,
就是利用蜂窝式电话秘密安排毒品交易的。罪犯驾驶着汽车使用此种电话,汽车每
经过一个中转站,通话使用的频率便会改变,警察无法把罪犯通话内容录下来。美
佐治亚州一位官员说:“罪犯钻了先进技术的空子。”
目前,互联网正日益成为国际犯罪的新天堂。国际互联网创始于美国,现在全
球已拥有4000万用户,这些网络用户中就包括东西方势力强大的黑社会团伙。他们
付出极为便宜的价钱,就可以通过互联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