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美术史-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逐在外十九年,最后回国即位的故事,代表了李唐前期的绘画风格。
总之,李唐这些历史故事画说明李唐是一个爱国的画家。历史题材是用
来阐明尖锐的政治主题的。
现在传为李唐的《灸艾图》描写了落后的中古农村生活中的苦难。乡村
医生为背上生疮的人开刀,画家生动地描绘了处于这一具体情况中的人的神
态,尤其对于人的面部表情作了非常细腻的刻画,都为人物画在这一历史阶
段中的成就提出了具体例证。
李唐画牛也是很有名的,代表着当时一定的绘画风尚。
在他的山水画作品中,下面的例子能说明他的艺术特色。
《万壑松风图》(作于北宋末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描写深山中
幽僻的崖谷间的奔跃的泉水和郁茂的松林,近逼眉睫的山石树木在他的有力
的笔触下造成湿重的空气扑面而来的强烈印象(图268)。从这一意境的创
造,可以看出,是经过删节剪裁,舍弃了某些与主题缺乏直接联系的自然现
象(例如季节、时间、气候等等),也舍弃了一些可有可无的其他细节,而
发挥了集中表现的有力效果。这是比郭熙所提倡的具体描写更进了一步。郭
熙提倡的是以极大的注意力观察自然风物的变化及其特殊情况的具体性,李
唐以来的绘画在自然风物的变化及其特殊情况中作了提炼的工作,走向要表
现艺术的真实的更深入的目标。
李唐描写树枝低垂,寒风怒号的《雪景》的景象也是这种追求单纯有力
的表现的一例。此外在李唐山水画作品中,比较有名的还有《江山小景图》
和《烟岚萧寺图》。
称为李唐所作的《清溪渔隐图》成功地表现了溽暑的天气,浓密树荫中
溪水和潮湿的土地,显出清爽幽静的感觉(图269)。
比李唐晚出的李嵩,在山水画上也有较高的造诣。三幅称为李嵩所作的
山水小幅,也可以看出南宋画家在创造意境方面的成功:
《巴船下峡图》通过两艘船和船夫们的形象,具体生动地描写了人和自
然界搏斗的紧张,歌颂了人战胜天险的意志和力量。一幅小画却有无限生机。
《仙山瑶涛图》描写波涛的回旋汹涌,特别能显示出人们的豪兴。《春江泛
棹图》中,从枝上开满梅朵的树巅望见浮在荡漾的春水上面平稳的小舟,是
充满愉快的情绪的出游。
同是以水和船为描写对象,而能表现出多种不同情调的作品,除此以外,
还可以举出宋人《柳阁风帆图》(柳林外顺风扬帆的航船)和《风雨归舟图》
(在突然袭来的暴风雨中,为了拢岸而挣扎的渔舟)。
这些画幅表现了多种多样的生活的情感,不是颓废的、消沉的、悲观的,
而是健康的、优美的。山水画作为现实主义艺术的力量,在这里也得到了说
明。
附带应该加以介绍的是又一个南渡的北宋画家:朱锐。他的地位不及李
唐突出,以擅长画北方的雪景盘车知名。他所熟悉的此一题材可以在现存的
《盘车图》中见到。所谓的朱锐《盘车图》描写了牛车正在涉过山涧多石的
河滩。过河以后又要驱车上行盘曲的山路(图264)。这些,对于牛和赶车
的人都是艰苦的劳动过程。但在困难克服以后,山半腰有酒家茶馆供旅客歇
息。——这幅画是和《巴船下峡图》同样,在山水画中以劳动作为主题(是
早期山水画行旅主题的提高),表现了人们同大自然界艰苦而紧张的斗争。
李唐、朱锐等南渡的山水画家是南宋山水画的开始。
三、马远和马麟
南宋山水画家中,最主要的是南宋后半期的马远和夏珪两家。他们和李
唐、刘松年,四个人在过去被认为是所谓南宋“院体”的代表。马远和夏珪
在当时和后世都曾有广泛的影响。
马远是绘画艺术的世家。他的远祖马贲,本为“佛像马家”之后,以擅
长写生驰名于元祐绍圣年间(公元十一世纪末)。他曾画百雁、百猿、百马、
百牛、百羊、百鹿等图,可见是善于观察禽兽的生活动态的能手。马远的祖
父马兴祖,绍兴年间为画院待诏,并善于鉴别名迹。伯父马公显,父亲马世
荣,兄马逵都是有地位的画院画家,他们的专长都是花鸟。
马远的活动主要的是在光宗赵惇、宁宗赵扩时期(公元一一九○——一
二二四年),以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独步画院”。他的作品上时常有赵
扩或皇后杨氏的题字。
《踏歌图》描写农民的歌舞欢娱的活动,有歌者,有舞者,有观者,神
态生动(图272)。画家是用一种有兴趣的态度对待为贵族们所不齿的“村
野粗俗”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的。这幅画上的上半部出现代表着帝王都城的
建筑物,目的是要说明,如画上那四句皇帝的题诗中所说的,欢乐是由于丰
年,而丰年是由于皇宋的统治。但画面上下两部分缺少构图上有机的联系,
使我们看出,以擅长巧妙构图出名的画家马远,在这两个思想之间,丧失了
他的技巧。
《远山柳岸图》显示了马远的卓越的构图技巧。隐隐出现在烟雾水气中
的远山和层层村落树木组成了背景,在如此背景之前,两株柳树集中地传达
出暮秋季节的萧瑟的气氛。柳树的形象表现了挺秀的姿态之美,并且有秋风
中零落的特点;而且在画面上占了起控制的作用的位置,秋柳的形象和布局
产生了最大的艺术效果。
《寒江独钓图》是另一幅可以说明马远的构图技巧的最成功的范例。一
叶扁舟飘浮在水上,四周的空白,不着一笔,却有力地描写了江面上空旷渺
漠。这幅画在构图技巧方面的创造性使画家进入古代著有功绩的艺术匠师的
行列(图273)。
《竹涧焚香图》(旧题马远作品)利用了蒙蒙雾气删减掉一切不必要的
枝节,使主题的细节突出。这一幅画是描写士大夫们的悠闲生活,特别是描
写了他们的内心生活。疏竹和潺潺流水形成的幽静环境中,一个人焚香默坐。
这些可视的因素说明了他的内心的宁静。《深堂琴趣图》敏锐地表现了音乐
的情调和士大夫的内心生活的作品。这一通过环境描写以间接的描写士大夫
生活的方法在马远的作品中很常见,是南宋时代开始流行的表现方法。
《梅石溪凫图》描写了野凫在幽僻的崖涧下活泼的追逐着,是一幅美丽
的花鸟画,可见马远的家庭传统的新面貌。由马远画的《白蔷薇图》,可知
他也擅长纤美精细的一体。
《水图》十二幅描写状态不同,甚至不同光线照射下的各种水势,充分
显示出古代优秀画家提炼形象的能力。
马远的儿子马麟,也是有名的画家。
马麟的《夕阳山水图》画了黄昏时候水上翻飞的四只燕子。《层叠冰绡
图》特别选择了梅枝的疏影横斜的姿势,加以表现。这两幅图画可以说明画
家对于有抒情作用的事物的具体形象的敏锐的感受能力;也说明以马远为代
表的一部分南宋画家在创造艺术的意境时的高度技巧。马麟的《观瀑图》用
有力粗犷的笔触表现了景色,画风与《层叠冰绡图》的工致纤丽完全不同,
由此可见他的丰富才能。
四、夏珪
夏珪,也是一位有影响的画家,但他的生平如一般画院画家一样,材料
很少。他是钱塘人,他的儿子夏森也是画家。夏珪和马远同时为画院待诏,
同为南宋的主要山水画家。他在构图上和用笔用墨的方法上与马远相似,可
能运用更多水分,以致被称为“墨汁淋漓”。他传世的作品中有不少长卷大
幅。
《山水四段图》是有代表性的夏珪作品。原作十二段,现在只残存四段。
每一段是自成片段的,用江面空阔的画面空白给连续起来。所描写的是城郭
附近黄昏时节,富有诗意的优美的江上风光:“遥山书雁、烟村归渡、渔笛
清幽、烟堤晚泊”(图275)。
《山水小景图》用简单的笔法画出了在风中的披拂的树和扬帆的船。《江
头泊舟图》描写了荒寒的渔村,《江城图》表现了隔岸望见的江边小城。《西
湖柳艇图》描写蓊郁的柳荫和临河的屋舍。这几幅画都是以日常生活中习见
的平凡的风景为对象。在这些平凡的风物中,发掘出其中的诗意。
《溪山清远图》和《江山佳胜图》也显然是在展开这样一些平凡而清丽
动人的景物:河上的竹桥、水滨的河屋、路旁的松树,远远的船帆,等等。
丝毫不引起人的惊奇,然而有无穷的魅力(图274)。
马远、夏珪的构图技巧对南宋后期的人物画及花鸟方面也产生了影响。
如无名氏的《八高僧故实图》形象和构图部有成功的创造,其中有的画幅宣
传了朴素平凡的劳动日常生活,有很简明有力的构图。张茂的《双鸳鸯图》
善于利用空白表现鸳鸯四周宽阔的水面,使优美的主题得到成功的表现。
五、梁楷和法常的水墨画
梁楷的“减笔”和法常的水墨画,是马远、夏珪以来水墨技法的新发展。
梁楷的有名作品是《李白行吟图》,用极简洁的几笔勾出了诗人李白的
性格特点,而成为绘画史上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图276)。
他的《六祖截竹图》、《六祖撕经图》虽以禅宗的著名的和尚为题,实
际上是平凡的劳动生活描写。特别是斫竹一幅最有风趣。
僧法常(又名牧溪)的作品在南宋时代曾和其他画家的一些水墨画作品
流传于日本。他的作品中,如:《老松八哥》(图277)、《柿图》等,都
是以简洁的笔墨收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
六、马、夏的艺术成就
马远、夏珪的山水画的艺术,上面谈到的为数不多的几幅作品已经可以
从各个方面说明其创造的意义。他们的山水画各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然而有
相类似的特点,一望可见,是画面上留下了大片空白。这些空白,都能完成
一定的艺术表现的目的,如此形成的他的构图法是巧妙的。对于他的构图方
法,过去曾就其表面的特点,称之为“边角之景”,或者称为“马一角”或
“夏半边”。有人把马远的“边角之景”说成是南宋偏安的“残山剩水”的
反映。这样的说法是缺乏根据的。画面上的事物的多少、繁简,只能认为是
根据了表现的需要,把画面上的繁简说成为政治疆域范围大小的反映是附会
的解释。
马远、夏珪一派的构图在表达主题的作用上是简洁有力的,有艺术完整
性,不能说是残缺、不完全。要完善地运用这样的构图,首先是对于生活,
对于所要加以表现的对象的深刻了解。要正确的选择细节或具体的姿态。如
《远山柳岸图》中的柳树、《竹涧焚香图》中的细弱的竹枝、《夕阳山水图》
中的燕子,等等,这些细节集中地强烈地传达出一定情景的感情力量。所以
马远一派的构图法的成功,基础在于生活的知识。
在描绘山石的技术上,马远、夏珪一派所用的水墨渲擦的皴法被称为“大
斧劈法”,在提炼形象时,效果简单明确,轻重分明,是古代绘画水墨技法
的重大发展。
马、夏的艺术代表中国绘画艺术在技巧上的重要发展:表现的内容追求
极度的完整与单纯,表现手法上追求极度的精炼有力。在一定的题材内容的
限制下,他们创造了为后世所不断仿效的艺术表现的方法。
他们的构图法和水墨技法在表达主题和提炼形象上都有卓越的成就。由
于他们的高度的表现技巧和深刻的感情产生了他们的风格。
他们作品的题材和内容,特别是思想感情的表现有时代的局限性。
第七节元代的绘画
一、元代的人物画
在蒙元统治下,绘画艺术受到打击。聚集了很多画家的南宋画院瓦解了。
元代的一部分知名的画家可能与南宋画院有关,如王振鹏、陈鉴如、吴垕、
孙君泽等都是杭州人,前二人工人物及写真,后二人工马夏山水,他们的籍
贯和特长都足以说明他们的艺术的渊源。但大多数画院画家下落不明。出家
为道士的也有,如景定年间的待诏宋汝志。
元代,南北各地有若干作品流传下来。元代人物画的材料不够丰富,但
可以看出有一些画家仍在努力工作着,并获得成绩。
张渥的《九歌图》描绘了屈原的诗篇的神灵们的形象,自然而且生动。
他另一单幅《湘君湘夫人图》藉两名年轻妇女的优美形象表达出寂寞心情,
在细致地表现诗歌的情感上获得了成功。
王振鹏和他的学生朱玉也是长于插图,他们曾画佛经引首,佛经引首在
古代版画中有重要地位。王振鹏的《鬼子母揭钵图》可以看出他的才能。五
百鬼子之母的一个鬼子被佛用法力罩在钵下,众鬼子前往搭救。此图中描写
了被置于“邪魔”的地位的鬼子们的不驯服和反抗,虽然经过了歪曲,却异
常夸张地描写了他们的力量(图278)。王振鹏更擅长以表现贵族生活为题
材的界画,据说他画中的建筑物都是根据了南宋修内司的法式,认真地加以
描绘的。
另一幅佚名画家的《归去来辞图》,描写一个人回到他的朴素简陋的住
居时的刹那,家人和犬都热烈地飞奔出来迎接他的即将拢岸的小船。明确的
主题得到集中地表现。陶渊明原诗中的回到朴素的,与劳动生活相接近的生
活中去的思想和对于统治者的政治的反感结合起来,在元代是有现实主义的
意义。
另一幅佚名画家的《桓野王图》表现了细腻的感情。画中是一个把笛子
斜插在腰带上(因此而这幅画被认为是描写晋代的名笛手桓野王),意态从
容闲适,在剔指甲,这幅画在内容上虽不是很有意义,但抓住了动作加以描
绘,艺术表现上是成功的。
元代的道教画,特别是神仙像,显著地流行。道教题材在艺术的各领域:
戏曲、雕塑、壁画中普遍出现,是因为北方沦陷于金人统治下,新兴的道教
成为某些有爱国思想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的精神上的出路。新兴的道教随着时
间的演变,其反抗性和妥协性更复杂的交织起来了。元代的道教神仙像的画
家中,颜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