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华异史 作者:呱呱叫-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哟嘶砜诹鞯侥媳叩囊桓龅厥频屯莸暮永铩

  “斜子洼”位于后世所称的南阳平原的南边,武关的东南,极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和地势,林清华还是与一位老学究聊天时才知道有这么个地方。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林清华决定就在此地为西路清军设一个陷阱。

  他率领部队先行赶到“斜子洼”,命令众人在洼中各处挖出一些深浅不一的沟,一般为十余丈长、一丈余宽,深三尺至七尺。挖好以后,林清华命人用草席将沟蒙上,里面用几根细竹竿撑起,在草席的两边各用两个铁钉钉在泥土之中,然后用浮土和草皮将草席盖上,从远处看,若是不仔细看的话是看不出来的。

  这些工作完成后,林清华命民伕和两万民兵全部转移到南边豁口处,并立即动手修一条土坝,在土坝的北边一百丈处同时挖三条宽两丈、深五尺、与土坝等长的壕沟,为了尽快完成这些工作,所有的民伕和民兵已奋战了两天一夜,在天黑下来后,整个工程已全部完工。

  就在民伕们拼命挖沟的时候,林清华派去引诱清军的四千名马满原的骑兵已成功将清军引诱到“斜子洼”,并在此与早已待命已久的镇虏军主力部队合兵一处,而此时,天已经快黑了。双方在天黑以前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交战,但在天黑以后就各自罢兵回营。

  看到将清军牵制在此地的计划已成功,林清华命镇虏军大部趁天黑秘密撤到附近高地,只留下一个师留在原地继续迷惑清军。而他自己则亲自到白河河堤上主持挖堤,在三个工兵团的努力下,河堤终于在丑时快到时被顺利挖开三个缺口,河水从缺口处喷涌而出,将那缺口越冲越大,半个时辰不到,三个缺口已合为一个,河水夹杂着泥土向着洼地的中间扑去。

  阿济格睡得正香,忽然于梦中听到喧哗声,接着亲兵便跑进来禀报:“禀王爷,北营涨水了!而且大水正向着中军大帐而来!”

  阿济格睡意全消,他一把推开怀里的女人,说道:“又没有下雨,哪儿来的水?”不等亲兵回答,他忽然想起一事,叫道:“哎呀!我怎么把关羽给忘了?”对于熟读《三国演义》的他来说,关羽水淹七军的故事再熟悉不过了。

  阿济格立即传令全军拔营,撤到高处。但帐篷还未拆完,水已经涨到了他的脚脖了,而且还在继续上涨。阿济格见此情景,也顾不上帐篷了,看到水向着南边流去,他立即下令全军丢弃辎重,向地势较高的北边跑。但清军的前军刚跑了不到半里,就有不少人踩中了陷阱,掉了下去,此时一些沟中已灌满了水,使得许多清兵立即成了鱼鳖。

  阿济格现在终于明白明军为什么要挖那些壕沟了,他只好下令全军停下,返回大营,准备将支撑帐篷的竹竿和木头拆下来扎木筏。

  天终于亮了,阿济格站在齐腰深的水里,望着同样站在水里的部下,欲哭无泪,他后悔为什么不听吴三桂的劝告,执意要与明军决战,他后悔为什么不先派人查看一下地形,把大营扎在地势高一点的地方。

  此时清军已扎了数百个木筏,但僧多粥少,清军中会游泳的不到三成,所以人人争先恐后,都把木筏看成自己唯一的希望,你挤我推,甚至拔刀相向,不少的木筏也因此而翻覆。

  更让阿济格恼火的是,那些明军士兵三五成群的坐在羊皮筏子上,不断的靠近清军,用乱枪扰乱清军的阵脚,不少清军因此而丧命,而当清军士兵想去追杀明军时,那些明军则不慌不忙的将羊皮筏子划远,或者将清军引入陷阱附近,使清军又损失了一些人马。

  明军就这样与清军周旋着,他们似乎并不急着想把清军消灭,好象清军已被他们看成了网里的鱼,已成了他们随意摆布的对象。

  阿济格数次命令清军组织敢死队,乘着木筏向明军发起进攻,但由于他们的木筏极其笨重,而且所带火器和火药已全部被水浸湿,凭着仅有的一些弓箭根本不可能与明军的火器对抗,况且明军的羊皮筏子轻巧灵活,速度很快,清军无法追上,反倒都成了木筏上的活靶子。

  骑兵似乎比步兵幸运一点,他们可以骑在马上,但很快他们胯下的马被水淹死,他们也成为了步兵。

  浑浊的河水一点也不怜悯清军的处境,仍在顽强的上涨着,很快就涨到了阿济格的胸口了,但随即也就停止了上涨,因为水已漫过了南边的土坝。林清华得知南边的土坝已经漫水,而此时白河缺口处水的流速已经减缓,于是他急令工兵团堵口。

  经过一天的苦战,清军溺毙的和被明军射杀的人数已超过两万人,而且由于长时间泡在水里,大多数人已疲惫不堪,不时有人昏倒在水中,若是身边无人相救,那么片刻之后就会成为一具浮尸。

  阿济格召来剩下的将领,在一个木筏之上商议对策,但众人均是一言不发,脸色铁青。阿济格看到这副景象,怒道:“本王平时待你们不薄,你们也一个个向本王要这要那,本王是有求必应,哪回亏待你们了?现在本王遇到了难处,你们却一个个像木头人一般,本王养你们何用?”他借着火把的光亮,看见吴三桂的脸上似乎有轻蔑的表情,于是喝道:“吴三桂!你说,现在我军应该如何突围?”

  吴三桂本来正在心中怨恨阿济格不听劝告,笑他是不懂兵法的莽夫,突然听到阿济格叫他,他心中一凛,想起自己终归是他的部将,性命全捏在他的手里,当即收了藐视之心,说道:“以末将看来,现在天已完全黑了,虽然对本军突围不利,但对明军的防守更不利,我们不妨现在就杀出一条血路。”

  阿济格听完,“呲”了一声,说道:“本王看你的脸色,还以为你有什么了不起的计划呢,没想到也就这点办法。你能想到的,本王早已想到,还要你说?”

  吴三桂继续说道:“王爷别急,末将还没说完呢。末将以为,当前的形式,全军突围已不可能,只有以‘声东击西’之计,方能保证王爷顺利脱险。”说完后,他停下来,看着阿济格的脸色。

  阿济格沉着脸,道:“你继续说!”

  吴三桂抱着豁出去了的态度,说道:“末将的计划是:王爷可派几员副将,率领大军向南突围,此时水流仍是往南流,所以木筏的速度必然较快,等他们走出一段距离后,王爷再率领数百亲兵,乘数支木筏,向东北而去,这样一来,王爷就可安然脱险。”

  阿济格道:“那本王的这数万大军就不要了?”

  吴三桂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王爷的人没事,再组织起几十万大军也没问题。况且摄政王的大军中也需要王爷这样身经百战的将领。”

  阿济格道:“你说得轻巧!军中尚有近两万满洲八旗,这些人中有跟随本王多年的老部下,要本王丢下他们,别说本王不答应,就连本王身边的这些满洲将领也不答应!”说完,他回头望着身边的大将们。

  这些大将们一个个低着头,他们心里均想着吴三桂的话,联想到自己现在的处境,他们都不言语。在这些人的眼里,那些满洲八旗士兵只不过是他们抢银子、抢女人的工具而已,随时都可以牺牲的,但既然阿济格说出了这样的话,他们怎么好反对呢,于是只好装聋做哑了。

  吴三桂看这些人都不说话,心里焦急万分,但他没想到的时,其实阿济格的心里比他还急。刚才他之所以那么表态,只是为了在众人面前做个样子,免得以后有人说他薄情寡恩,再带兵时就不好带了,他看见众人都不说话,不禁对自己刚才的那番做作有些后悔,现在他只想有那么一两个体贴上意的将领出来,为他解围。

  阿济格向将领们的脸上一个一个的望去,当他望到副将巴哈那时,巴哈那的嘴动了动。阿济格心中一喜,想道:“快点张嘴呀!快点劝我呀!要是你劝本王离开,那本王突围出去以后一定升你的官,你不是想做铁帽子王吗?那本王就向摄政王说去,一定让你如愿。”阿济格眼巴巴的望着巴哈那,只希望自己刚才的那番言不由衷的表态别吓住了他。

  巴哈那终于开口了,他犹豫的说道:“末将……末将以为吴将军所言甚是,若是王爷成功突围,那么还可以领兵回来报仇。王爷,就请您下决心吧!相信那些八旗子弟知道了您的苦衷,他们也一定会希望您突围的!”

  阿济格心里松了口气,他说道:“这个吗……,既然你也这么说,那么就容本王考虑考虑,你们没有别的意见了吧?”他望着众人。

  众人此时已明王爷心意,于是纷纷说道:“末将等无异议,还望王爷早做打算!”

  阿济格见戏已演够,于是便传令下去,吩咐三名八旗副将和六名汉军副将率军向南突围,他自己则领着八百余亲兵分乘十个木筏,留在原地,清军剩下的五十余匹战马则乘在另外的十个木筏之上。

  林清华得知清军突围,立即命镇虏军中途邀击。林清华对于清军的夜间突围早有准备,数千个羊皮筏子分散在各处,每个筏子上均有一名鼓手,发现清军踪迹后,鼓手立即以急促的鼓点声敲鼓,并由一人将手中火把高高举起,在空中画着圈,附近其他的鼓手见状,也立即开始敲鼓,于是明军就纷纷向此处集结,阻拦逃跑的清军。同时明军还在水上浮起几十个大木筏,木筏上铺上薄铁皮,铁皮上堆上巨大的草堆,听到报警的鼓声后,就将草堆点燃,在数十个巨大的“火把”面前,清军无所遁形,全部暴露在明军的火力下。

  虽然林清华在各处都安排了士兵警戒,但终究不可能围得密不透风,阿济格的数十个木筏终于顺利的从明军的一个空挡中穿了过去。阿济格登上岸,在众人的簇拥下上了马,他只回头望了一眼南边的火光,便头也不回的向东北方向逃窜。

  经过一夜的激战,清军的进攻被遏制了。等天亮后,映入明军士兵们眼中的是一幅惨绝人寰的景象,整个的水面已被血水染红,在暗红色的水上漂着成千上万具清军士兵的尸体,在这些尸体的旁边,则漂着一些长矛、衣服、鞋子等物。

  除了尸体之外,还有一些活着的人,他们站在木筏上,或是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手扶着木筏,双眼无神的望着四周,他们大多数人不仅已没有了兵器,而且没有了斗志,活像一个个毫无生命的躯壳。

  镇虏军的士兵划着羊皮筏子,慢慢靠近这些“躯壳”,等到一定的距离后,他们便放开嗓门大喊:“抛掉兵器!降者免死!”然后他们便数个筏子一起,靠上清军的木筏,将那些半死不活的人集中起来,为了防止他们反抗,还是将他们一个个捆了起来。这一过程并未遇到大的抵抗,只有一些八旗兵拒不投降,从水中拣起长矛顽抗,但很快他们就变成了筛子。

  林清华身边的一位中年文士看到这幅惨烈的景象,叹了口气,对林清华说道:“鄙人以前只是从书上读到过这样惨烈的战场景象,现在终于亲眼看到了,看来孙武子所说的‘兵者,凶器也’真是一点也不夸张啊!”

  林清华扭头望着他,说道:“蒲先生说的对,战争实在不是好事情,对于百姓来说,只有安定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但为了安定的生活,难道竟要用奴役和枷锁来换取吗?在战场上,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要想避免自己被那些坏人奴役,就只有拿起武器与他们战斗,进而把他们消灭!对了,蒲先生此次到山西去,真的不需本侯派人护送你吗?”

  蒲先生笑了笑,说道:“多谢侯爷美意,想我蒲某虽熟读诗书,但我也自小习武,寻常歹人我也没放在眼里,况且姜禳是我的旧友,我想他应该不会为难我的。好了,我已在此耽搁太久,就此告辞,还望侯爷保重,欲祝侯爷大败多尔衮!”说完向林清华稽首,随后上马,带着两名书童向着北方绝尘而去。

  林清华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心道:“现在像这样文武双全而又胸怀天下的人才太少了,希望他此去能说服姜禳倒戈。”这蒲先生名蒲高学,是大同总兵姜禳降清以前的师爷,在姜禳降清前夕,他回家省亲,就此滞留在南边。听说清军大举进攻河南后,他立即自告奋勇,向史可法请命,前往大同说服姜禳倒戈反清,当他日夜兼程赶到西平寨时,正好碰上林清华迎战阿济格,所以特地前来观战。

  林清华审讯俘虏,得知阿济格等清军将领并未与大军一起突围,而搜遍整个水面,也未发现阿济格等人的尸体,因此他猜测他们已经金蝉脱壳。不过,由于西路清军主力已全军覆没,所以阿济格等人的去向倒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

  “大明中兴元年,九月廿九日,夜间丑时决白河水淹灌清军,之后经两夜一日激战,清军大部尽成鱼鳖,西路清军自此全军覆没,清将阿济格等逃遁。我军伤亡不到三千,陕西清军精锐尽失,西线无战事。”林清华写完了信的最后几行字,他放下毛笔,拿起信又看了一遍,然后吩咐几名亲兵立即将此信连夜送往南京,将其刊登在下一期的《号角》的头版。

  解决了阿济格的西路清军,林清华留下民伕和民兵,令他们看押俘虏,并把土坝挖开,将“斜子洼”中的水全部排干,随后他率领着镇虏军主力,日夜兼程赶往开封,寻机与多尔衮的北路清军决战。

  就在阿济格为突围一事而头痛不已的时候,东路清军主帅李成栋也是焦虑万分。

  自从李成栋降清以后,多尔衮和豪格对他十分的看重,命他率领七万汉军驻守徐州,并将徐州以南的地盘交给他管理,使他成为了徐州的土皇帝。正当李成栋尽情的享受着快活的日子的时候,多尔衮的一道军令又把他送上了前线。

  多尔衮给李成栋的命令是率领六万汉军向河南中部挺进,准备与多尔衮和阿济格的军队汇合,与他一起的还有南下支援他的一万满洲八旗和一万蒙古八旗。本来李成栋以为这并不困难,但没想到刚接近汝宁城,清军就遇上了硬钉子,数万明军以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