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心灵史-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德。
  也许,现在可以明白十三太爷马化龙当年那段著名的预言了———
  卡费勒要卷土重来,我们的道路还是维尕叶·屯拉的道路。
  毡爷《曼纳给布》中记录了许多据说是十三太爷马化龙预言的诗句,真伪难以断言——
其中有一些文风、口吻都酷似后日沙沟太爷马元章的作品。十三太爷马化龙最重要的、具有
预言性的言论都浸透了哲合忍耶的束海达依主义。他的言论实际上并不像传说的那么多、那
么复杂和怪涎。沉重的心情和对于前途悲观的判断压迫着他,唯有牺牲的举意才能平衡这种
心境。马化龙生前不拘教法细末,做人风流,处世随俗——因此常常使后人忽视了他内心的
宗教性。事情逝去一百年以后,细细回味金积堡的故事,十三太爷马化龙内心的这种性质渐
渐变得醒目了,像一块沉底的铁,漆黑沉重。同治年间金积堡涌现了数不尽的无名英雄,他
们都在历史大浪的冲淘下逝去了。但是没有人比得上十三太爷马化龙,没有谁承受过那样的
心灵负担。
  原初的拯救思想,原初的替罪思想,一种成为一神教人生观和世界观支柱的认识,终于
在同治九年末出现了。十三太爷马化龙在他的哲合忍耶灭顶覆灭前夕.感受到了人类信仰史
上曾有过的残酷考验。阿布杜·艾哈德·毡爷的《曼纳给布》记载了他的思想和情感:
  毛拉问:做古尔邦,什么东西最贵?答:骆驼。其次是牛、羊。毛拉说:你们的古尔
邦,只是些畜牲。你一个阿訇也不知道最贵重的古尔邦。最贵的是:易卜拉欣把儿子伊斯玛
仪勒做古尔邦。为着援救众人,我把自己的身体举意做了古尔邦。
  古时,一神教的圣人亚伯拉罕,即中国回民所谓易卜拉欣,按照真主的指示,决心杀死
自己的儿子。当他真地举刀刺向自己的儿子时,主准许他改宰一只羊羔。这是一切有信仰的
人都知道的古老宗教故事。
  如今,哲合忍耶全教都牢牢记着:“十三太爷马化龙为着换回多斯达尼,把自己一家人
举意当了古尔邦的羊了。”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小事。
  但这在信仰、心灵、神圣的历史上,却是一件罕见的大事。
  特别是在由孔孟之道伦理道德代替信仰的中国,十三太爷马化龙对亚伯拉罕古老命题的
实践,标志着中国人之中心灵追求的程度,更说明在中国社会中宗教存活的艰难。
  亚伯拉罕的传说残酷而深刻。
  十三太爷把这个传说表演了一遍。同治十年元旦前后,金积堡周边发生的故事是残酷
的。它们冲尽了黄河古灌区渠闸相错鱼米之乡的安谧气氛,把兰州和石峰堡的血腥送了进
来。这样,前定又一次被证明,前定和束海达依道路的悲怆而刚硬的信念,深深地被强化
了。
  同时被强化的是组织,即教门。在中国这样的环境里,能有人如此不顾死活地信仰,简
直不可思议。但事实如此,同治回乱远逝之后,哲合忍耶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再生和壮大。关
于十三太爷马化龙和金积堡的史实,也藉宗教的形式顽强地流传着,不肯被时光吞没。这一
点,董志塬上残存的和在俄罗斯定居的陕西回民没有做到,杜文秀的大理回民也没有做到。
  

第08章 十三太爷进官营

  漆黑中黎明的因素正在徐徐发展,但是还不是黎明,鱼肚白尚在天边和窗棂上似有似
无。我想,再也没有哪一个时辰能和此刻相比。在哲合忍耶严谨艰苦的日常宗教生活中,
“奥拉特”的魅力永远是这么强烈,永远是这样隐现在最后的黑暗中。
  顺着大自然的山脉走势,沿着河流的上下游,踩着大自然一样伸展绵延的交通线,我在
半个中国倾听着晨礼的奥拉特。
  哲合忍耶教派在晨礼之后,加念很长的念辞,称为奥拉特。
  当念到“万物非主,只有真主”一句时,哲合忍耶作为一个教派的仪礼的特征便出现
了:念诵的人们排在由前后两班相对而跪组成的打依尔上,随着这一句念辞微微陶醉。似是
陶醉,似是问答——前文讲过,La(“万物非主”的第一个音节)表示否定;头要摇向外,
而In(“唯有真主”的第一个音节)表示肯定,头要摇向心——这就是著名的哲合忍耶摇
头念经。
  重要的是:这句念辞,共念五十六遍。
  为着纪念十三太爷马化龙在官营里受酷刑折磨的五十六天。
  不知是否因为读过历史系就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我在那肃穆的打依尔上,听着自己的
声音溶化在高昂的奥拉特齐诵之中,暗数着从一一直数到五十六遍——我不知自己是陷入了
感动,还是沉入了陶醉。
  历史湮灭以后,宗教在宣布真实。耳边那朴直得粗陋的调子,在赞颂中渐渐显出不可抗
拒的魅力。每天一次,在视野中,有两排白帽渐渐从黑暗中浮现出来,化成一个矩形的阵。
  没有任何一条史料记载过那五十六天刑讯。没有任何一本史书同时是追求真理的尔麦
里。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真正探求过亡人的内心。然而,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半个中国处处
有人在数着那历史的五十六秒。打依尔上每一个戴白帽的人都在否定和肯定,都在反复地认
识着一个起码的真理。
  五十六遍反复质疑反复坚信的真理,强大地解说着百年之前那冤屈的五十六天。我随众
念着,说不清心里满溢的感动——就这样,每一个穷乡僻壤目不识丁的农民,都准确地掌握
了一星历史。
  然而,哲合忍耶的打依尔决不是利用宗教去强记历史,而是彻彻底底的宗教场所和宗教
生活——宗教应当包涵历史。回民们在打依尔上,在拱北上,一次又一次地纠正着我,使我
不至于在为他们书写时,把宗教降低成史学。
  同治九年十一月十六日,在哲合忍耶的忌日册上,写着“十三太爷进官营”。
  毡爷《曼纳给布》详尽记载了这一天。十三太爷马化龙在“十一月十五日晚派苏满拉去
请长子大忍爷。儿子来后,毛拉便说:“我已经把老少举意古尔邦了。”大忍爷低下头,
说:“我遵口唤。”十三太爷下了炕,与儿子互道了色俩目。他说:“明天,我像道祖太爷
入兰州城的那样,进卡费勒的官营呢。”他还吩咐儿子大忍爷明天不许送行,担心暴烈的大
忍爷动武。
  第二天,十一月十六,十三太爷马化龙自缚出金积堡东门,放弃投黄营(黄鼎营,在金
积堡西北),径直朝回民的血仇冤家、湘军刘锦棠营走去。
  那时,金积城外“堡寨计五百七十余,盘据百里”的形势已成过去,“城中煮草秸、麦
根、杂牛皮、死尸为食”。饥饿中已经有人相食者,马化龙一如杜文秀,请以一家八门三百
余口性命,赎金积一带回民死罪。
  湘军刘锦棠一族,是屠杀中国十九世纪起义诸军的政府鹰犬。刘锦棠伯父刘松山被哲合
忍耶打死在堡寨攻战之中,因此,投进刘营即意味着任人报复,忍受刑鞫的可怕煎熬。
  没有任何人继续叙述下去触及那行亏的五十六天。在宁夏川区,农民们刚提到进官营眼
圈就红了,我无法再了解仔细。
  那五十六天的具体的一场一幕,在哲合忍耶内部似乎是一个忌讳的话题。在晨礼之后,
跪在打依尔上听着那五十六遍赞词如流水浸漫而来,我清晰地感觉到巨大的恐惧和无限的感
动。杜文秀曾宰了所蓄的一羽孔雀,那毒药既然是一服孔雀胆,死也许就是一个美丽的梦。
而十三太爷进官营后的五十六天,却宛如黑暗一样,任凭谁也无法洞悉了。
  他临走前,据《曼纳给布》,说得最多的还是那句话:
  今天,我进官营,就像维尕叶·屯拉入兰州城一样。
  金积堡落城(当地百姓喜欢说“开城”)后,政府军当然毫无信义。金积一带,哲合忍
耶的多斯达尼被杀不计其数。原野上尸体遍地。我接触过的青铜峡、灵武、吴忠一带哲合忍
耶,家家有亡人。
  一九八九年,我在马莲渠畔看见的白骨堆,听说已经暴露了不知多少年了。地点临近于
金积堡西门旧址,像是被成批屠杀的人的遗骨。
  同治十年过去之后很久,当哲合忍耶终于又在满清奄奄一息(大概是清末民初)之际死
灰复燃后,金积地区热依斯新师傅曾经打发人去拾骨头。教众们手拾耙扒,草草收集的一些
白骨便如同山丘。他们曾用砖砌成一个没有顶的巨坟,俗称万人塔,时时上坟悼念。后来,
此塔于一九六○年前后被当地政府平毁,骨殖烧掉。
  一九七六年和一九七八年,马莲渠和青铜峡至吴忠公路先后强行通过洪乐府拱北。浊水
和车轮喧响着,侮辱着多斯达尼的心,日复一日,不舍昼夜。路基两侧,渠沟壁上,屡有白
骨露出,分不清究竟是同治战争中死难烈士的遗骨,还是哲合忍耶教内人士的旧坟——侮辱
激起了狂热,宁夏川里的回民们跪在路基旁,跪在渠埂下上坟,向着这被血浸透的原野祈
祷。
  十三太爷进官营,并没有换回对回民们的解救。束海达依——这是宁夏川里的前定。
  但是,进官营意味着停战。公家是杀不尽百姓的;一年后,幸存者得到出路:“官军收
降陕回万余。迁陕回于化平川,而甘回分起安插灵州。”“甘回三千余人解赴平原安插。金
积老弱妇女万二千余人解赴固原州,分拨荒地安插。”———这便是后曰几个主要的哲合忍
耶教区的由来。
  在屠杀的血泊中,和平毕竟是实现了。
  哲合忍耶一天天、一年年在晨礼后诵读奥拉特。五十六遍“俩依俩罕、印安拉乎”,带
着惆怅的节拍,轻摇着我们心底对十三太爷不尽的怀念。恰在五十六遍赞诵的进行之中,晨
曦诞生了,黑夜完成了向白昼的转变。
  哲合忍耶的奥拉特即克尔,特别是其中这五十六遍“俩依俩罕、印安拉乎”,使得伊斯
兰教的晨礼更加纯洁和高贵。这种晨礼中坚守的正义和公道,鼓舞着人对理想的追求,证明
着那遥远而永恒的真理。
  万物都有终末。也许十三太爷的一切,终将会消逝在茫茫的未来之中。但是,哲合忍耶
的这种晨礼后的念辞,将会启发后世的宗教灵感。因为它不是迂腐的原教旨主义说教,它同
时探求着思想追求的两极——天理和人性。
  

第09章 正月十三

  同治十年正月十三日,中国穆斯林的血仇死敌左宗棠下令,将十九世纪中国回民大起义
运动的三大英雄之一、哲合忍耶圣教第五代穆勒什德马化龙提出官营,在今吴忠北门外四旗
梁子凌迟杀害。
  从此,为牢牢记住这个行亏与殉教的日子,哲合忍耶和一大部陕西格底目老教回民都尊
称他为“十三太爷”,他的道号也同时全美,称为赛义德·束海达依(殉教者的首领)·拖
布尔·屯拉(主道的本质)。他享年约六十岁,掌教二十一年。
  关于他的传说如雨后春笋,猛地传扬开来。
  相传:刘锦棠在凌迟十三太爷时,手提尖刀,狞笑着走来——他是在官报私仇,他的大
伯刘松山被回民(有人说是狄道师傅干的,有人说是陕西人干的)用土枪轰死了。他问十三
太爷:我今天杀你满门满姓三百口,后日里谁是你的后人?
  十三太爷答道:大地上但凡念“俩依俩罕、印安拉乎”的人,都是我的后人。
  刘锦棠又问:可是又有谁为你报仇呢?
  十三太爷发出了他的预言:
  ——四十年后,有人为我报仇!
  四十年后爆发了辛亥革命。老百姓干脆把这预言又渲染成“四十年后广东人给我报
仇”,意指孙中山。四十年,伊斯兰大同理想中传说的周期,苦难中的人民盼望的界限,暴
政横行的尽头——就这样突然进入了哲合忍耶教众的心底,在后来曾多次变成起义的论据。
  相传:官军在凌迟处死十三太爷之前,在地上铺了七层毡。他们认为:如果十三太爷的
血有一滴溅在土上,那么这片土地就会不断孕育反叛的种子。而且,剐刑之后,首级取走示
众,一副已经惨不忍睹的血躯,又被官府装进两口大缸——然后缸口相扣封严,同样是害怕
他的鲜血与大地结合,企图埋严他的卢罕。
  传说:有一位名为沈家湖马三阿訇的人,凌迟大刑当夜或当场,悄悄为十三太爷站了者
那则(殡礼)。又说:因为正值隆冬,天寒地冻,官军没有立即掩埋。沈家湖马三阿訇把渠
埂推塌一块,多少掩埋了十三太爷的遗体。
  而曾侍奉十三太爷进入官营,又奉十三太爷口唤苟活回家的苏满拉后代讲,站者那则的
虽是沈家湖马三阿訇,刨下干河床上的土、捆起毡(就用凌迟时铺的大毡卷起遗体)、埋了
十三太爷的却是苏满拉。
  后日里,冒着危险乘“十·一”国庆节公家放假,全家老幼一天修起十三太爷拱北的回
民讲,那块地原来归一家姓董的汉民种。但是,牛一走到那个地方就不听吆喝,原地打转,
像是患了瘟病——那家农民害怕,后来就不敢种了。哲合忍耶得知后,暗中把这块地买了下
来。
  传说和民间故事无法断定,那两口缸或七层毡装起的遗体究竟埋进了哪一寸土里。我在
多少次向着四旗梁子的奔波之后,终于也渐渐地放弃了这种考古队员的偏执。
  十三太爷四旗梁子拱北,初建于民国时期,后在一九五八年被毁,再于一九八一年恢
复,瞻仰者不绝如缕,甚至定居苏联的陕西回民后裔也来到这座坟上接都哇尔。
  对历史的细节不能考据。获得历史细节真实的手段,只能是感应、直觉和神示。哲合忍
耶教徒不喜欢盘究那拱北之下的土壤里究竟是否安睡着十三太爷失去首级的残躯,但是他们
绝对地坚信——十三太爷的卢罕(灵魂),毫无差错,确实归宿在这里。
  但是,这高贵的卢罕并没有宁静,就像几十万哲合忍耶人的心一直没有获得安宁一样。
他还有一颗不屈的头颅远远走了,那颗头颅的故事还没有展开。
  悲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