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4344-黑魔方07年修订版考研政治哲学真题宝典-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① 分析材料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② 结合材料1与2,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③ 分析材料2,指出我国宪法第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    

④ 结合材料2与3,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现实意义。    

【答案要点】(1)经济2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已由原来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其原因是我国原有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遵循着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客观规律,对其进行了改革,以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材料1反映了我国经济基础的变化,材料2反映了作为我国政治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宪法的修改。其理论依据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客观规律。    

(3)保留的共同内容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了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其原因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宪法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根本性质。    

(4)我国宪法的修改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客观事实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根本的法律保证,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形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包括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考题列举的材料很多,表面上看显得乱,但考生只要抓住考题上说的“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就可以准确理解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材料1中的经济结构变化属于生产关系的变化,材料2中的宪法修改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变化,材料3和材料1中的生产总值增长属于生产力的发展。答案要点(1)和(3)分别说明所有制结构变化和宪法修改各自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和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答案要点(3)说明宪法保留的共同内容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答案要点(4)说明宪法修改即上层建筑的变化对我国经济体制(生产关系)改革和生产力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答案要点都是围绕着历史唯物主义及上述两个规律进行分析的。    

     

【命题趋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最一般的规律。这两条基本规律是我国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哲学基础。此知识点2000年考研以后没有再考过,以后再考的可能性还比较大。    

    

本章总结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两条最基本规律,也是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法制改革的重要哲学基础。深入理解上述规律使我们能进一步深刻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以及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的原理。此知识点虽然下已考查过,但仍有再考的较大可能性。    

2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的关系,正确认识科技发展的社会动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虽然已考查过,也仍有再考的较大可能性。3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本章内容的联系较为密切。这几年在考研中没有出过这方面的高分值试题,要引起注意,要深刻理解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党的群众观点也属于本章的重要内容,近几年也未考过,也需要着重复习和掌握。


系列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第七章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Ⅰ    

1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2002年文科单选题第3题)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答案】D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和社会、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使命,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人的发展指“社会的每个成员”即个人的发展,体现在体力、智力、个性、交往能力等的发展,包括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全面发展内在地包含着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社会的发展即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全面发展指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全面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个人发展不等于社会发展,反之示然;相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是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的。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社会条件,社会发展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程度,社会发展的全面性使人的发展具有全面性,社会制约人、塑造人。社会发展又离不开人的发展: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由人和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的一切财富和社会关系都是由人创造的,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的辩证统一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江泽民指出: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社会全面发展“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中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版,第180页)。因此,正确选项是D。    

备选项C认为“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过程”,是明显的错误。备选项A和B以不同方式把两者割裂开来,都是错误的。    

【相关知识衔接】人和社会的关系。    

     

    

     

     

【命题趋势】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此知识点仍有再考的可能性。    

     

2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2004年单选题第3题)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D人的价值表现了人的能力的大小    

【答案】C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的价值原理。    

人的价值指人对人自身的意义,即能够创造价值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工具和目的的关系是人的价值中的基本关系。就人类整体而言,人既是目的又是实现目的工具,两者是直接同一的,就个体而言又不是直接同一的。因为个人需要及其满足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往往相互冲突,个人虽然不断创造价值却往往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因此人的价值主要说明个人价值,其实质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指个人活动对社会的意义,即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个人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二是自我价值,指个人活动对自身的意义,满足自身需要的程度,也就是社会对个人需要的尊重和满足程度。因此,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辩证统一,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社会需要中这实现的。正确选项是C。在我国抗击“非典”斗争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中,社会价值尺度是根本尺度。这是因为人若想占有和享用价值,必先创造价值;自我价值是通过社会实现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价值;满足社会需要、为社会作贡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社会发展依赖于人们的贡献,也只有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才能从社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满足和享受。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达到完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第7页)。因此,备选项B为错误选项。    

人是社会的人,人们创造价值的活动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涉及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备选项A认为,“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这是片面的。个人和社会的需要表现为物质和精神的各个方面,人的价值固然与人的能力相关,但人的能力不是制约人的价值的唯一的和全部的因素,才能的发挥受思想意识的支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会造成负价值。因此,备选项D亦不成立。    

【相关知识衔接】人和社会的关系。    

     

【命题趋势】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对于指引人生道路具有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甚至根本对立的价值观。此知识点仍在再考的可能性。    

     

(二)选择题Ⅱ    

1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1999年理科多选题第18题)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    

E社会风俗习惯    

【答案】BCD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唯物史观的上层建筑概念。    

上层建筑是相对于经济基础而言的。经济基础指同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其中,前者是思想上层建筑或称为观念上层建筑,包括社会的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观点,后者是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因此,很明显,选项B和C讲的政治法律制度、国家政权属于政治上层建筑,选项C讲的意识形态是思想上层建筑,都是正确选项。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首要内容,属于经济基础的范围,不属于上层建筑。社会风俗习惯属于社会心理,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没有经过系统加工的、不定型的低层次社会意识,并不是特定经济基础的反映,因此不属于上层建筑。所以,备选    

项A和B应排除。    

【相关知识衔接】准确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意识形态等概念。    

     

【命题趋势】此考题属于考研《大纲》评价目标第一条“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知识”类型的题目,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常识。此知识点近期再考的可能性不大。    

     

2社会发展往往面临多种可选择的道路,其中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是(2000年文科多选题第18题)    

A多数人选择的道路B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    

C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D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    

E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道路    

【答案】CD    

【简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发展过程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历史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最终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因此,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选择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是同历史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所以应当选择D。    

在阶级社会中,先进阶级、阶层和势力代表着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阶级代表,它们进行的创造历史的活动,必然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因此,  先进阶级选择的道路从根本上来说必然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所以应当选择C。    

备选项A讲的“多数人选择的道路”,不见得都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多数人”之中存在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势力、集团,其中有先进、中间和落后的区别,也存在着不同的信仰、精神状态、价值观等意识形态的区别。固然,先进阶级在选择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道路,从而展开相应的实践活动之时,要团结教育大多数人。但从理论上说,认为“多数人选择的道路”就符合历史历史发展规律,这一命题不是一个科学命题。因此应当排除A。    

备选项B讲的“势力强大的人选择的道路”,更是明显的错误。人类历史上的落后、反动、腐朽的统治阶级,曾经是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军事上是“势力强大的”,但他们代表着落后的生产力和腐朽的生产关系,在面临先进阶级选择革命的道路、推翻其反动统治之时,往往逆历史潮流而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因为他们违犯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应当排除备选项B。    

至于备选项E讲的“能够实现社会公平的道路”这一命题,则是不科学的,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公平,是一个法学概念,又是政治学、伦理学范畴之一,从哲学上讲,它是一个价值原则和社会关系范畴。作为道德范畴,它同公正、正义、公道等范畴的含义相近。社会公平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历史条件下,不同阶级或阶层,处于不同地位的人,有不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