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人的心灵城堡-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种“成功病”,也是一种现代文明病。    
    孤独,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    
    古往今来,人们都说人生短暂,流行歌曲《来去匆匆》唱得人们如痴如醉。文人比我们老百姓多一些说话的技巧,他们咏唱“夜空中的流星”,“雨后的彩虹”,“夏夜的流萤”等转瞬即逝的自然景象,述说了人类对生命短促的无奈情绪。    
    所以,我们耳旁才会响起“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才会咏出“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愁音……    
    人们在寻找治疗现代文明病的良方:    
    ——归返自然    
    在自然中,人能享受一片宁静。    
    在“暧暧远人村”的环境里,会获得“心远地自偏”的感受。宁静无为的环境,可以放松“文明病”紧张的神经。暂时摆脱一下“闹嚷嚷蝇争血”的昔日记忆。    
    在自然中,人能获得一种质朴。    
    因为,每个人生活在“人格面具”里,质朴离现代人已经很远了。我们与山民村夫交往,可洗涤一下被污染的心灵;在凹凸的山坳里,真可以读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韵味……    
    ——奋起    
    奋起就是正视生活,正视生命个体的短暂。把握“有限”,展示坦荡的情怀。    
    认真读懂“每一次得到就是一次失落”的宇宙法则,正视世界有残缺我们才追求,正视人性有残缺我们才寻找,正视人生的不幸才磨砺我们的意志。    
    也许我们到头来可能一无所有,但我们这一代确实寻找了人生的要义,寻找了人生的价值。    
    人应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而不做名利的奴隶。“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来”,名缰利锁是人生的桎梏。淡泊人生,看轻名利,就不会被功名利禄烤焦薰黑。不然到头来,恐怕连自己也不认识自己。    
    世界上最可悲的事,不怕别人不认识自己,就怕自己不认识自己。要有一种坦荡的胸怀,要有一种“丈夫于世何所求,赤膊条条任去留”的人生态度……    
    我十分欣赏唐代诗人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尤其“醉卧沙场君莫笑”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正视生命的觉醒,一种坦荡从容的情怀,一种不刻意追求“永恒”的永恒价值。    
    


第二篇、生存麦田守望

    耐心是高尚的秉性,坚韧是伟大的气质。    
    ——洛威尔    
    不要退却,这是强者的格言。    
    俗话说,人生的路从来不平坦。坎坷的人生,具有迷离的色彩。    
    为什么说“人生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为人生经验中包含了生命运动最有价值的东西:怎样面对危险?怎样看待不幸?时间为什么可弥合伤痛?    
    人与自然    
    人类社会的不幸和个体生命的不幸,一是天灾,二是人祸。    
    天灾,纯系自然因素所造成,诸如流星对地球的撞击、地震、海啸等等。    
    天体运行及地球自身运动给人类社会造成的不幸,其发生率仅仅是人类不幸的万分之三。如以时间而论,其周期将以五十年左右一个轮回,所以,大自然对地球还算十分偏爱和关照的。    
    我们所遇上的“厄尔尼诺”现象以及水灾、泥石流等等,严格地说,那已不是天灾而是人祸了。    
    人是万物之灵。    
    这种独具智慧的生物,从直立行走至今还不到一万年时间,他就成为了地球的主宰。    
    凭借智慧,从洞穴中走出来的人类,过上了今天的生活。同时,他又毁灭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是一个怪圈。联合国的救援行动,每年要耗去几百亿美元,相当于耗去了若干国家所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    
    ——地区的冲突。人类由于领土、宗教等原因,并以战争的形式来解决,致使每年有400万人无家可归。    
    ——为了商业的目的,人类大肆捕杀犀牛、孟加拉虎和海龟,致使这些生灵濒临灭绝。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花巨资保护它们,因为地球不能仅仅只有人类。    
    ——为了生存,毁林开荒,致使地球植被遭到破坏,绿色家园逐渐缩小,伴随而来的水涝和泥石流又重新掩埋我们的家园。    
    ——“人类母亲”土地,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全球每年沙化的土地相当于四个匈牙利国土之和,人类也只好携儿带女离开我们祖辈生活的家园。    
    ——工业文明,可以说是“石油文明”。如果按现在的开采速度,再过不到一百年,这“黑色黄金”将不会源源不断地从地下涌出。也许我们的子孙不得不重新扛回我们丢弃的人力三轮车。    
    除了“自然法则”遭受破坏给人类带来的不幸之外,还有人类“社会法则”遭受破坏的不幸。    
    战争与杀戮,使得非洲的土地变成一片动荡的土地,一片灾难的土地,挣扎着无数无家可归的母亲及嗷嗷待哺的婴儿。    
    饥饿,使这片沃土经历阵阵巨痛而颤抖。它昭示后人:人类社会的某些丑恶,较动物世界尤甚;人类社会的某些残忍,早已超过了生存的“竞争法则”。    
    这还不包括人间形形色色的悲剧。诸如秦桧对待岳飞,馋言使正直、忠诚之人受到诬陷,将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吴晗与邓拓,可以说是人间最悲惨的“文字狱”受害者。彭德怀与刘少奇的悲剧,以撕裂人心的毁灭而重建了正义的大厦。    
    当我们重读十多年前为纪念刘少奇同志的一篇抒情散文的时候,心情仍难平静。该文大意是说一个在“文革”中画了《少奇同志在安源》的画家所遭受的厄运。    
    现摘录一段,以拾回那片难忘的记忆:    
    ……    
    为什么历史可以随意篡改?为什么真理可以任人打扮?为什么人民的意志竟被强奸?    
    有革命良心的画家,为什么不可以画一张《少奇同志在安源》?    
    历史竟会如此巧合,好人的生命又常常太短,被画人和绘画人相继离开了这冷暖人间:    
    一个匆匆走了,还背着刘邓爪牙的黑锅,一抔黄土,中原故土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一个也匆匆走了,头上还戴着三顶“帽子”,开封的火葬场呵,你有什么资格把共和国主席的遗体化为缕缕青烟?    
    一个“生当人杰,死亦鬼雄”的七尺男儿,八宝山竟没有他的位置。几个丑类,竟把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此污染!    
    这是道德的衰颓和理智的混乱,也是华夏蒙羞的千古奇冤!    
    ……    
    当读完这一片断,定会更加体味到古人所说的“川壅而溃”的道理。历史,决不是一个白衣白裙的小姑娘,可以任意打扮。党心、民心、军心,才是历史航船的风帆。    
    面对黑夜    
    张海迪,一个年轻生命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高位截肢使她失去了正常生活。王慧,一个年仅14岁的小姑娘,患上白血病,生命的风帆从此进入一个与病魔纠缠的苦痛时代。    
    尤其那面带微笑的桑兰小姑娘,当她得知因神经断裂而自己再也站不起来的时候,再也不能重归体操事业的时候,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小女孩,表现得如此平静,如此坦然……    
    生活的强者懂得:上帝不相信眼泪。他们的微笑与平静,表现一种意志,一种信心。安格尔在《论艺术》中说:“平静是一种人格美,正如人的智慧一样,是内在心灵的最高表现。”古人说,大象无形,大音无声,大智若愚,大悲若平,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对死亡“平静相待”的勇气,会使任何笔墨都显得苍白。能做到真正的平静,是对死亡恐怖的超越,体现了强者的意志。    
    不要退却,尤其是接近成功的艰难之时。    
    自己打败自己    
    退却的心态,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临阵脱逃”。    
    在人生的旅途中,对奋斗者来讲,“心理退却”是潜意识的召唤,自然不为自己所意识。    
    ——怀旧心态    
    如果一个人,沉湎于昔日的光辉,向别人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光荣的过去时,这表明他已经没有多少进取的勇气了。    
    如果一个民族,总是不断地重述祖先昔日的辉煌,沉湎于“四大发明”,那么,这个民族的心态已经老化。    
    一个开放而进取的民族,光辉的过去属于我们祖先,现在的辉煌才属于自己。祖辈的业绩,属于过去。现在和未来,才属于我们,    
    在《荣格心理学》中说:“我们愈是深入心灵的深处,我们愈是坚信人类本性的多元性。”在记忆中,人们总是“放大”自己的胜利,“缩短”自己的失败。所以,西方哲人说“记忆是意志的奴仆。”    
    ——思乡情结    
    离乡背井,四处漂泊,事业不顺时,尤会滋生思乡情结,即对故土的依恋,对童年的回忆……    
    对热炕头的温暖、对母亲的依恋,对故乡一片云、一处景、一棵树、一条路、一座山都有说不出的乡思和惆怅。我们读过辛弃疾的《水龙吟》,其中用了一个“鲈鱼堪脍”的典故。述说张翰异地为官,一天张翰因秋风乍起,乃思老家的菰菜、荠菜、鲈鱼,于是说:“人生最重要是自由,为什么一定要在千里之外为了名而活得不自在呢?”张翰竟辞官归家,去享受“水多菰米岸青苔”的乡味乡情去了。为什么有的人唱到“饮尽这乡愁,醉倒在家门口时”,眼里就溢满了泪水,歌声也因动情而抖瑟。    
    真正奋斗者的生活,不被“情绪化”支配。    
    什么叫“出息”?一个强者,不是在失意时想起故乡、想起亲人、想起外婆的澎湖湾,想起故乡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而是在他事业辉煌,走进成功之门时,想起抚育他的黄土地,想起油灯下纳鞋底的老奶奶,想起用柔弱肩膀撑起“家”的媳妇……    
    


第二篇、生存自信的白杨树

    自信是生命运动中最有意味的形式。    
    ——丹崖    
    女性,生性爱美。    
    她们在修饰自己脸蛋和身段上很舍得花功夫。她们在“美容”和“美身”消费中,非常敢于“出手”,而且是“义无反顾”的“出手”。    
    其实,“女为悦己者容”,是男人编织的“笼子”。    
    几千年的人类史,都是以男人为中心的历史。男人的喜好,就是社会的评价标准。    
    为了博欢于男友,或宠信于丈夫,为了在人群中成为“审美亮点”,一些女性,几乎发疯地打扮自己。    
    男人的评价标准,相似于雄性动物的标准:一是青春,青春是生殖力的象征;二是漂亮,漂亮带来一种精神愉悦。“后宫佳丽三千人”,哪一个不是由男人的标准而选取?弗洛姆在《爱是一门艺术吗?》中说:“有吸引力的姑娘都是人人追逐的对象。她必须具有优良货色的种种素质,关键在她外表和内在都体现了时尚。”    
    找回女人的自信,就是要找回女人自己的审美标准,而不是男人编织的“金丝笼”。    
    漂亮是旗帜    
    ——我是最漂亮的女人,应该成为女性的宣言。    
    漂亮并不都是丰盈的体态和“口如含朱指如葱”的仪容。每个女人都有自己的“亮点”,或者说,都有自己的优势。    
    天生丽质,固然是一种“先天资本”。如果没有才气作为底蕴,也不过是“冰雕”,耐看不耐用。没有如花似玉的容颜,并不是悲哀,往往是发奋向上的起点。才气能弥补容颜,才气能弥补身段,才气能找回自尊。由才气构成的“漂亮”,其深度和广度是一个三维空间。    
    古人说“红颜薄命”。    
    细味人生,红颜为什么薄命?“红颜”女子总被一群男性(大权、大款、大力、大黑者)包围、追逐和“屠杀”。男人为红颜,构建了比一般女性更多的“陷阱”和“火坑”。    
    “丑”而不“陋”,可能是女性的保护色,它会省去若干“麻烦”、若干“诱惑”和若干“身外之事”,而专心走自己的路。    
    劳伦斯在《性欲与可爱》中说道:“美是一种体验,绝非物。美不是固有的格调,亦非脸形长相。美是一种感觉,一种激情,一种爱的交流。”所以,有知识的女性懂得如何给男人“上课”:净化男人身上残存的动物性心理,教会男人识别美的多种格调,体验美的多种感受,学会情感的多层交流。    
    虽然女性缺乏哲理的思考,但世界并不处处需要哲理,在对世界的感情判断时;女性是男人的老师,女人是男人的学校。    
    能干是资本    
    ——我是最能干的女人。    
    能干的女人,不是男人的花瓶和摆设;能干的女人有自己的头脑和主见;能干的女人,最能看穿男人的“鬼把戏”。    
    虽然男性在潜意识中最讨厌女人具有智慧,古人常用“牝鸡司晨”来贬低女性的能力;但男人心底里,却十分敬重有德行与能力的女性,就连一贯鄙视女性的劳伦斯也说:“在我看来,女人有两面性:娴静与无畏。娴静中伴随着内在的无畏,那些自己得闯生活的女孩必须无所畏惧,如果她还有优雅而娴静的风度,她便是一个幸运的女孩。”    
    能干女人的特征:    
    ——临危不惧。    
    她们不像“大家闺秀”那么胆小,那么“文雅”,那么“娇羞”。相反,她们有一双承受千斤的柔弱肩膀,就像“借你的身板,挡一挡太阳”的嫂子。人们常说,美女如云,可爱的很少。原因恐怕就是缺乏“母鸡的自信”。    
    《红楼梦》里,反映了男性的“选美”观:赞赏弱不禁风的淑女黛玉,而对宝钗颇有微辞。自从母系社会转入父系社会之后,社会就希望女人回到后花园、回到厨房里。一旦女性向男人挑战的时候,一切经书、律条就成为抵御女性“夺权”运动的“雷池”。    
    由此观之,这就是为什么把“临危不惧”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