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992-戴安娜画传-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所写的卡片,上面只有一个词:“MUM”。皇家卫队的6匹黑马缓缓地拉着灵柩行驶在阴沉的伦敦大街上。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紧跟在母亲的灵柩后面,查尔斯王子、菲利普亲王和戴安娜的弟弟斯宾塞伯爵神情肃穆地走在后面。    在白金汉宫前,五百多名来自不同慈善机构的人员从王室成员身后走出来,向为慈善事业做出贡献的戴安娜致以最后的敬意。他们中有不少人特意穿上印有慈善标语的服装。    教堂附近的街区聚集了600万的民众。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是从前一天晚上就开始等待,为了能抢先目睹戴安娜最后的容颜,有数以千计的人在睡袋和帐篷里过夜。


第九部分:爱+美 戴安娜自肯尼迪遇刺以来未有的奇观(2)

    当灵车经过英国王宫——白金汉宫门口时,身着黑衣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率领着3代王室成员向戴安娜的灵柩深深地鞠了一躬。在她身后,白金汉宫上空飘扬的英国国旗早早地降下了一半,以示对戴安娜的悼念。    灵车在千万人民的注视下,缓缓地走着。戴安娜在向英国人民告别,人民也挥泪送别这位他们热烈爱戴的王妃。    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啜泣声,呼唤着“戴安娜”的名字。有人还打出了标语,其中一幅上写道:“想爱就爱吧,现在不会有人伤害你了。”    从肯辛顿宫到威斯敏斯特教堂,送葬队伍足足走了2个小时。    威斯敏斯特教堂里面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大人物和知名人物2000人,其中有法国第一夫人、美国第一夫人、撒切尔夫人、基辛格、帕瓦罗蒂、穆罕默德·法耶兹、汤姆·汉克斯、汤姆•;克鲁斯以及当前英国王室和政府的显官要爵和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等等,这是威斯敏斯特教堂自建立1000年来最为隆重的一次葬礼。在唱诗班的颂诗中,英国首相布莱尔宣读了《科林斯人对爱的赞美》。布莱尔首相说:“如今我们只能透过玻璃模糊地看到她的遗容。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忠诚、希望和爱,但三者之中,最伟大的是爱。”    对一个女人的祭奠——仅此而已——却变成了世界历史范围内奇迹性的盛大聚会。这不由得让人万分感概,联想到1981年的那场奇迹性的盛大聚会。两场盛会惟一的共同点就是:主角都是戴安娜。只不过上一次是婚礼,是喜剧,这一次是葬礼,是悲剧。坎特伯雷大主教——这个曾经主持死者婚礼的人声音枯涩,但同时非常有力:    感谢上帝赐予我们戴安娜王妃和她快乐的性情,让她为人师表,行善无数。感谢上帝赐予我们戴安娜王妃,她的平生是那样打动人心。感谢她那么平易近人,感谢她那么富有魅力,富有同情心。我们要怀念她银铃般的笑声,而最重要的是她随时准备帮助这个国度,乃至全世界贫困无助的人。她以自己的温暖点燃了很多人的希望。她的可贵的品质和同情心使她富有魅力,给我们以力量。    我们要感谢上帝赐予我们最可宝贵的家庭生活,最宝贵的人与人之间的亲情,我要感谢你让我们能够从相互间汲取力量。    我们要感谢上帝,因为戴安娜给这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力量,我们也会继续戴安娜未竟的事业。刚才布莱尔首相讲到了戴安娜的希望、爱和忠诚等等美好品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爱。我恳求上帝能赐予每一个人像戴安娜那样的仁爱、富有同情心、生生不息的精神。戴安娜的内在美与外在美永远不会消失。她对国家的爱永远不会消失。    教堂里响起巴赫、维尔第作品哀婉的旋律,之后悼念者倾听了戴安娜王妃的笃友、歌星埃尔顿·约翰动情演唱《风中之烛》,这是由抒情诗人伯尼·托潘最新填词的。“永别了,英格兰的玫瑰/愿你永远在我心中/苦难旅程中你的爱熠熠生辉/你轻声地唤着吾王吾土/又引领着痛苦的人走向黎明/已成圣灵的你呀/在群星中有了你的位置/你的一生啊/就像那风中之烛/听凭日月在流逝,看万物岁岁变迁/惟有你永不凋零/在英格兰的青山中/留着你的足迹/如今这烛光已经熄灭/而你的故事却点亮晨曦/永失我爱,我们悲戚/没有你的日子晦暗静谧/为了民族永留驻你的金色光泽/让孩子懂得人生的意义/我们将高举那火炬/我们不再诅咒现时现地/所有的话语化为叹息/给我们带来欢乐的人啊/别了,英格兰的玫瑰/失去你的灵魂,这国度似乎也迷离/多少人失去你仁慈的庇佑……”歌声响起,故人长辞;心碎的人唱起挽歌,远行的人魂游天堂。    戴安娜的弟弟斯宾塞伯爵上前致了悼词。“……如果我们试着分析你怎会有这样巨大的吸引力,我们找到的答案是,这吸引力就在于你对我们大家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有同情心。如果没有你那天赐的敏感和关切,今天我们大家对艾滋病患和带有相近病素的人(人体免疫缺损)的痛苦,对无家可归的人的窘况,对被地雷随意杀伤的人的不幸,要显得冷漠得多。戴安娜有次对我解释,她内心深处的痛苦使她有可能同那些被社会摈弃的人们往来。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她身上的另一个事实,不管社会地位怎么显赫,怎么光彩夺目,人们怎么颂扬,戴安娜内心始终是一个受伤害和没有安全感的人,她像孩子似的竭力对别人做点好事以解脱她内心深受贬抑、轻视的痛苦,她的饮食失调也是源于这种忧郁心情的一个病症。全世界都感受到了她性格中的一部分。人们不仅缅怀她的单纯诚朴,更缅怀她的被贬受挫的一面……”说到最后,他哽咽了。    仪式进行了50分钟,最后全英国为戴安娜——人民的王妃默哀1分钟。这是个让人永远难忘的时刻。当2000名贵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内哀悼王妃的时候,全球各地的人民也在观看这场葬礼并用各种方式送别这朵“英格兰的玫瑰”——戴安娜。葬礼的实况向60个国家转播,广播电台用至少44种语言向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各地人民讲述这场壮观又发人深省的葬礼。    戴安娜王妃终于要离去了。这一次,没有摄像机,也没有人群。下午,车队随后开始护送戴安娜的灵柩前往距伦敦约一百公里的戴安娜家祖坟地。这里埋有戴安娜20代的祖先,位于大布灵顿村一座小教堂内,在伦敦西北郊50英里处。这里也埋葬了她曾与之相依为命的父亲。参加安葬仪式的只有亲密的家庭成员。这些人是她的弟弟斯宾塞伯爵、两个姐姐和她们的丈夫、威廉和哈里两位王子、戴安娜的母亲和戴安娜的管家。简短仪式的细节没有透露。斯宾塞家族说,戴安娜下葬时身穿一件她几个星期前刚买的但从未穿过的黑色长袖,配有特蕾莎修女送的一串念珠。就在伦敦街头数百万民众泪别王妃之际,已有许多人等候在庄园门口,迎接戴安娜王妃的归来。他们有的早在星期五晚上就在这里举着蜡烛,举着条幅“戴安娜王妃,我们心中的王后,回家安息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饱偿忧患的北爱尔兰,戴安娜王妃的死使一直交火的爱尔兰天主教和亲英清教徒联合了起来为她志哀。   让我们永远记住戴安娜——一位影响遍及全世界的英国王妃,记住她给这个世界的冲击,记住她留给这个世界的美丽幻想……   


第九部分:爱+美 戴安娜尾声(1)

  在斯宾塞家族的奥尔索普庄园里,有个清澈的小湖,没有人知道,许多年前,一个身材高大、爱跑爱闹的少女,曾经在这清凉的湖水中濯足。没有人知道,这位少女曾经以奔放的姿态在湖边草坪上跃跑,她会呈一个心满意足的姿态舒展身体在花草间躺下来。如今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她躺在这里了。戴安娜就长眠在湖中心那个安静的小岛上。岛上只有长满花草的平地和一座洁白的纪念碑,上面铭刻了戴安娜生前说过的一段话:“没有什么比帮助社会上最羸弱无助的人会给我带来更大的快乐。这是我生活的内容和追求,是命运的安排。不论什么人遭遇不幸,都可以向我发出呼唤:不论他们远在何方,我都将飞奔而去。”     在庄园里,有一座小小的纪念馆。也许,填塞在这个纪念馆的每一件物品都可以写进历史:《风中之烛》的手稿、标志着王妃尊贵身份的套装和礼服。不过,当年那个生长在外郡的鲁莽女孩子如若魂灵犹在的话,她一定会满意于让两位小王子的物品在这里陪护着她,而不是那些权贵名门馈赠给她的礼品。“我将飞到他们身边”,这句充满了诗意表述的遗言,还有人抱着当年的痴狂之情去信奉它吗?在这座庄园里,一切当年曾经是全球最显赫的威仪、最华贵的生活,如今都浓缩为一个小小的展台、一座小小的坟茔和墓碑上的寥寥数行字。一切都浓缩为最低调、最平静的乡村格调。戴安娜的归属,与其说是一种薄葬,还毋宁说像一次隐居。然而,这个美丽王妃果真获得了它所期许的平静了吗?“死亡不能让一切停滞”,这句话放在奥尔索普庄园的女宿主身上,可能在适宜不过了。    每年在戴安娜的周年纪念日,在戴安娜王妃生前居住的伦敦肯辛顿宫前,堆满了怀念者的鲜花和礼物;而在戴安娜王妃长眠的斯宾塞家族墓地,众多的参观者徘徊在戴安娜纪念馆里久久不肯离去,到巴黎戴安娜遇难桥下敬献花圈也是巴黎人和旅游者表达自己爱戴之情的方式。    “她死了,人们更爱戴她了……失去了的,人们更觉得珍贵。5年前的那个星期是极不寻常的,我每晚下班回家的路上,都要在肯辛顿宫停留一会儿。那儿有许多人、许多鲜花,燃烧着许多蜡烛,树上挂着她的照片,我好像走进了一座印度教的寺庙。让我惊奇的是,5年过去了,依然有那么多的人怀念她!大家都认为没有谁能够取代她。我甚至想,她也只能去死,别无选择。她是一位被摧毁的女性,她的死是悲剧中的悲剧。”一位参加过戴安娜葬礼的伦敦记者如是说。    2003年2月,戴安娜的纪念馆建造计划已经获得英国政府批准。戴安娜王妃纪念馆馆址位于伦敦海德公园瑟彭泰恩南边的一处地方。该纪念馆落成后,将成为伦敦市一座永久性的建筑物。整座纪念馆将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纪念馆的外观为椭圆形。    2003年8月,戴安娜的纪念喷泉在伦敦海德公园奠基,由英国文化大臣特莎·乔韦尔主持。人们敏感地注意到,王室人员没有参加。这座耗资300万英镑的纪念喷泉由美国建筑师凯瑟琳•;古斯塔夫森设计。官方称此喷泉将是“对戴安娜人格精髓的一个最相称的追悼:她的复杂、活泼、奉献——所有这些都将在这个公园里得到体现”。    正是如前所述:她的葬礼,没有施行最高规格的国葬,而是“给特别的人的特别葬礼”。对于她的纪念,也是对于特别的王妃的怀念。如果她生前因为是王妃而得到大众的崇仰,那么她去世后,正如她的弟弟斯宾塞所说“她不需要任何王室的头衔来为自己增添光彩”。       本书曾将戴安娜的死与肯尼迪遇刺相提并论。事实上,两人的死亡本身也成为当代史学众说纷纭的争论核心。这一现象也为戴安娜的身后事增添了某种探、寻不尽的吸引力。戴安娜是什么?她是天使还是《天方夜谭》中那个用巫术把王子变成石人的邪妇?    休伊特于当年写《恋爱中的王妃》,首次出卖了他与戴安娜的爱情故事。为此,英国报章将他称为“爱情鼹鼠”、“英国最可恨的男人”。1999年他又出了另一本自传《爱情与战争》,再次用津津乐道的口吻大爆戴安娜王妃的风流韵事。2002年,休伊特又四处向人兜售戴安娜写给他的情书。   无独有偶,戴安娜的私人秘书帕特里克·杰夫森写了一本名叫《一个王妃的阴影——1987—1996年威尔士王妃戴安娜》。杰夫森从1987年开始担任戴安娜王妃的私人秘书,一直到1996年。这段时间正是戴安娜与查尔斯王子的婚姻跌宕起伏的时期,因此杰夫森耳闻目睹了英王室的是是非非、风风雨雨,也了解戴安娜婚姻的许多内幕。    在1998年,戴安娜的私人医生西蒙·西芒斯出版了《秘密岁月——戴安娜私人医生回忆录》,该书是所有写戴安娜的书中少有的得到好评的。在书评中,有人称是“女人对女人的一种诠释”。西蒙·西芒斯于1993—1997年一直是戴安娜的私人医生。在书中,更多的时候她是以一个耐心的听众,一个善解人意的朋友与戴安娜相处的。西芒斯笔下的戴安娜形象具有众多读物都不具备的亲切、寻常的特质:“一个孤独处家以电话消遣的女人;一个放松而淘气的大女孩;一个对弱势群体充满关爱的名嫒;一个称职的母亲;一个苛刻且有时情绪无常的朋友……”书中还写道:“1993年我第一次见到戴安娜时,她就像一个可怜的小动物,一只不愿意再模仿以君王般的怡然滑过水面的天鹅。这只天鹅已厌倦了平静表面下隐藏的令人狂乱的疲劳。在公众眼里,裂痕开始显现。她的婚姻证明是个悲惨的假象;她所信任和爱慕的情人詹姆斯·休伊特当众背叛了她;后来她爱上了一个不能给她爱的回报的已婚男人,结果是她陷入了另一个被拒绝的陷阱。”    那些写作戴安娜回忆录的人,除了像休伊特这样不顾道德底线的爱情出卖者外,他们的目的,多多少少是在还原一个“真实的戴安娜”——尽管不争的事实是:“戴安娜经济”正在国际市场形成。关于戴安娜的回忆录仍旧在畅销着,人们永远怀念这朵早逝的美丽玫瑰。爱她,因为爱而了解她,因为了解而同情理解她,这是人们的选择。


第九部分:爱+美 戴安娜尾声(2)

  戴安娜生前的种种密闻,陆续被朋友和仆人公之于世。一个越来越真实的戴安娜被人们所了解。但是这朵玫瑰的突然萎谢,仍旧是一个谜团。她究竟死于何人之手?帕帕拉奇,喝醉了的司机,英国军机处的谋杀,还是爱尔兰共和军的谋杀。    巴黎法院数年前的结论,让世人认为关于戴安娜的死因已经不值得争论。但2003年她生前的管家伯勒尔公布的一封信,又将戴安娜的死带入了扑朔迷离中。戴安娜究竟死于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