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风雅南开-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绕3D:司灯梦铱床磺逅堑牧场U飧鍪焙蛭一嵯肫鹫馐赘璧腗TV,想到屋外下起了雪,小酒馆里几个男生女生举起酒杯,李晓东坐在一旁用心吟唱。关于这首歌的不同版本,朋友们也不止一次地讨论。阿坤说小柯的演唱凝重忧郁,有布鲁斯的感觉。而我本人却更钟爱李晓东的演绎,那股淡淡的思绪洋溢着校园里亲切的气息,让人迷恋不已。
去年冬天,学校大兴土木,这些小酒馆纷纷关门消失不见。某个冬日的黎明,天边刚刚泛出一丝白色,昏黄的路灯在冷风中悄无声息,我和贾易看完通宵电影,双手插袋走在回宿舍的路上。校园里一片寂静,经过体育场时,我唱起了这首《冬季校园》。贾易说:“你唱得不错。”我冲他笑了笑,不禁假想几十年后自己重回这里,三三两两的女生从阳光中走来,即便落叶萧瑟、风景依旧,然而又会有谁站在身旁听我唱完这首往日的歌谣?
久违的事
前些天从电视里看到了高晓松,主持人问他有什么难忘的事情。高晓松说他上初中的时候,暗恋过一个女孩,于是每天放学骑着单车跑到她家的楼下抬头望着那扇窗户上挂着的粉色窗帘。经过亮马河时,他希望碰上这个女孩的弟弟落入河中,他就有机会将小男孩救起,然后告诉女孩他喜欢她。
高晓松成了一名商人,出了小说拍了电影,不过还好,他的讲述让我觉得他的身上还有年轻时的影子。当年北大图书馆前的草坪上,爱音乐的孩子们弹着吉他唱起了自己的歌。而如今,草坪早已消失不再,这些年轻的人们又会在哪里呢?
纪念诗人
曾有一段读诗的时光,那些日子,我把海子、顾城、西川的诗集摆在床头,有空的时候随便翻出一页大声朗诵。那时候我是多么景仰这些诗人,我写了一首《关于往事》的小诗写了一些关于诗歌的文字并把那些美妙的诗句印在脑海。当时我想,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能够拯救人们的灵魂,那么,惟有诗歌。
可是今天,我发觉自己离它已越来越远。去年的3月26日,纪念海子的聚会我没有参加,独自一人待在小屋里念完那首《春天,十个海子》,然后在Cobain的歌声中沉沉睡去。今年的3月26日,根本无人提及,于是不知不觉中忘却。已经很久没有读诗了,那些关于诗歌的记忆也被夹进书页码放在整洁的书架上,不知何时才会重新将它们记起。
走出校园,外面的街道上车流汹涌脚步匆忙,太阳刺进双眼,陌生的人们擦肩而过。在我转身的一瞬间,想起了西川的诗句:
一个人,犹如一座城市
是一片回声。
关于理想
认识凌云,是在2001年的夏天。那天中午,空气燥热,我站在西南门旁的刨冰摊前看着这个穿着破烂牛仔短裤的家伙从路对面的树阴里走来。我带他去了我租的房子,两人一气喝完了八瓶啤酒,然后趴倒在地。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是个讨人喜欢的混蛋,在接下来的3个小时里,我们聊到了理想,聊到了爱情,聊到了一切与年轻有关的东西。到了最后,他睁着微醺的双眼盯着我喊道:“天哪,我居然发现了一个理想主义者。”
我笑着分辩说哪有哪有,可心里却明白自己骨子里确有几分理想主义的影子。回想传说中那个白衣胜雪的年代,诗人和歌者用自己的文字和声音叩问着青春的奥秘,他们在忍受物质贫困的同时享用了精神的富足。在快餐文化招摇过市的今天,理想主义已被制成标本丢弃在打上了过期标志的纸堆中,公开谈论理想似乎也成了一件不光彩的事情。然而即便如此,仍有许多执拗的孩子一面调侃别人口中的理想一面暗地里坚持自己年轻的信念,他们以表面无所谓的态度和反讽的方式表述着生命的意义并为此感到了满足。
面朝星空,在白昼到来之前,让黑夜为我们证明。
4年的时间,这张叫做《青春无悔》的专辑陪我一路走过。离校的那一天我将这盘磁带连同自己写过的文字密封在一个纸盒里,不知是纪念还是忘却。在朋友的聚会上,有人叹息说自己都是奔三的人了,我笑着劝他何必如此感伤,声称自己还很年轻。
可是,我心里清楚:有些记忆已经开始褪色,就像老电影里的画面模糊得让人辨识不清。
我们已经习惯于蜷缩在自己的一角,有空的时候想想过去的事情却不让别人知道。曾经的爱
情啊,曾经的疯狂啊,再也不会挂在嘴边写进文字,因为这些事情发生以后,也就不再回来。
谁也不用怀疑,毕竟,我们已经长大了。
(吴晟,南开大学2002级社会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一)南开的颜色南开枝上有黄鹂
南开枝上有黄鹂
贺媛媛
上大学也有些日子了,每天的生活看上去没有多大区别,实际上也没有多大区别。其实,我自己也不清楚这两年来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可能只有生日蛋糕上多出的两根蜡烛吧。
秋天的校园是美丽的,校园里的人是忙碌的,忙碌中夹杂的是喜怒哀乐、是悲欢离合。我怎么都忘不了每年毕业前那个5月的晚上,那歌声每每刺痛我的心,也许是同情,但更多的是想到将来的自己,会不会一如月下的学长学姐们,悠悠地吟唱离别的歌谣呢?青青子矜,悠悠我心,再过一年,我的大学也将结束在这么凄美的夜晚吗?到了那个时候我将给自己、给我的大学生活留下什么呢?
同学间的相处总是愉快的,即使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可常常是有笑声的。记得大二结束前的汇报演出上,我们班的英文剧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得了一等奖,我激动得一连几天睡不好觉,后来才知道没睡好的人远不止我一个。很喜欢男生们拍着手穿过人群大叫着告诉每一个人“咱班第一”的声音,很喜欢女生们为了一点点细节争论不休的吵闹,更喜欢排练时因为说错台词招来的笑声,还喜欢修改剧本时大家紧锁的眉头。那也许将是我一生都难以磨灭的记忆,那是我大学生活里永远的笑脸。
大学三年级,总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办法跟新生相比了,可是谁不是从一年级走过的呢?大学并不像想像中的那样,可这又有什么关系?校区的湖水虽然不是清澈见底,本部的宿舍就算是有几只蟑螂,可这里毕竟是我将要生活4年的地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我是来学习的,不应该计较这些,于是心平气和了。可是近几日报上却载,学校准备斥资几个亿建设校园,预计三四年内竣工,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学府,不知道是欣慰还是心酸。
可是还是见到了新修的浴园跟漂亮的音乐喷泉,洗一次澡要3块钱对于非贫困生不是很贵,虽然喷泉及上面的射灯总是在维修,可我们还是乐在其中。
学校的建设较之学习的氛围不可同日而语。每次上自习都需要提前占座位,有时根本找不到座位。教室里的桌子上摆着的都是GRE、托福的参考书,令人望而生敬畏之意。同寝的一个同学从报到之日起就在研读GRE了,至今已两载有余,其英文水平更是我们普通英语系学生的楷模。还有楼里一同学,每每五更天起身,夜里一两点还在苦读,废寝忘食的程度已经令人咋舌,更何况人家是几年如一日。改用老人家说过的一句话:一个人一天早起晚睡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如此。所谓生命不息,读书不止。当然,他们的努力换来的是同样遥不可及的成绩,也成了我们每个人效仿的对象。可以说,是每个学生的认真和努力,赢得了学校不毁的声誉,这里面有你有我,有每一个人早晨惺忪的睡眼、晚间连连的哈欠,有每一页书翻动时的声音,也有每一枝笔划过纸面的沙沙作响……
记得大一时,在书店寻觅中发现一本介绍中国各大名校的书,翻看中见到“南大”二字,欣然买下预备回家详读。可是竟然发现那“百年南大”指的是南京大学,一时哑然。回学校后愤愤不平地向同学声讨作者,可同学却说见怪不怪,早就风闻南京大学声望日隆,南开大学抱残守缺步步落后,于是瞠目结舌。幸喜近日来南开大学不负厚望,国际数学大会等等在此举办,说明我的南大仍然没有辜负当初的盛名,至于那本书,早就被我抛到不知何地了。
社团活动不再那么新鲜了,可是总喜欢参加一些征文,虽然稿子多半石沉大海,同学告诫,这是在为你的作家之路预演。感慨之余,不禁试问,既然今后是这样那还当什么作家?于是辅修了金融系专业课。想来更喜欢证券公司里电脑大屏幕上闪烁的数字吧,也许是被《大时代》搞蒙了头。总之现在要是还能快意恩仇,可能自己早就漂在江湖了吧。于是很喜欢电脑游戏,《轩辕剑》《剑侠情缘》《仙剑奇侠传》《浣花洗剑录》还有CS等等,早就欲罢不能了。
喜欢看《大话西游》,也喜欢《悟空传》,也许这个时代早就没有英雄了,可不知为什么仍然崇拜小马哥,喜欢黄飞鸿。也许这是我们这一代的通病,既讨厌渺小又逃避崇高。不管怎么说,走进北大的周星星依然是我和许多人的偶像。
网吧通宵、旅游还有闲逛几乎是我所有闲暇时间干的事情,可我乐此不疲,因为我没什么闲暇时间。自从明白了中国进入WTO社会需要精英的事实后,辅修变成了双修,一天到晚全是课,如此一来,跟奖学金更是“天涯咫尺”了,当然从一开始我们就没在一起过。英语系里双修、辅修几乎成了时尚,可是个中甘苦各人知。谁不是每天捧着书本睡着,谁不是在园阶、七教、主楼之间疲于奔命?毕竟那些说我们这一代人没有思想的老前辈们没有跟我们同上大学,谁都知道他们说得对,可说得对就行了吗?毕竟要在美丽新世界里打拼没有证书们是不行的。
仍旧一如既往地喜欢写东西,喜欢读宋词,喜欢《红楼梦》,喜欢陈小春。我知道自己终于是个平凡的人了,也知道自己一开始就不是与众不同的了,不是看轻了自己,而是看清了自己。大学留给我的和将要留给我的,全都是财富,好的和坏的,值得歌颂的和应该唾弃的,我会永远记住。两年多的大学生活让我明白了人要活在现实中,要努力,还有那句老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现在看来倒像是要作总结了,就先算作个小结好了。南大不是我的桃花源,如果是也只是我要走出去的那个,就像黄庭坚说的“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我知道我们的每个南开学子将来都会是“浩气展虹霓”的。
当然,我也是。
(贺媛媛,南开大学2000级外语系学生)
(一)南开的颜色那时候
那时候
苗志刚
那时候,用的是过去时,说的是我的大学生活。所以,随着过去时逐渐变成了进行时,现在的那部分写得很是勉强。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会翻开尘封的日记本,梳理回忆,给这段文字一个圆满。
我坐在寂静的夜里,把回忆泡进一杯加了蜂蜜的苦丁茶,细细品味。
——题记
一
那时候,他初来乍到,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对什么都想弄个明白,而那时他的世界是崭新的,熠熠生辉的,说出来很是荣光。
那时候,他极度痛苦,极度困惑,疯狂地想投入现在的生活中来,更疯狂地想回到过去的生活中去。
那时候,他每天写信,各地飞来飞去的也不再全是新闻。“那时候”,成了他们共同的话题。
那时候,他与二三同好呼啸于深夜,体会彻夜不归的快感和破晓时彻骨的寒冷。
那时候,他不知道将来是什么,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每天上午课上的甜睡几乎成了惯例。
那时候,他有时间干很多事,但他什么都没干,成天傻乎乎地任凭时间流过那挺脏挺乱、弥漫着低迷气息的宿舍。
那时候,他听校园民谣会流泪。
二
那时候,他已不再那么好奇,虽说还看海报,但已不再去听挤破头的讲座了。
那时候,他在自习室的时间长了,特别是当自己的成绩实在不能自我安慰后,哪怕为了那已不能摆脱的名声,也要好好学习了。
那时候,他已很少写信,对“那时候……”,已不再那么撕心裂肺了。
那时候,他与朋友们吃喝打闹,而昔日不再重来,无数美好的回忆只能留在心间。
那时候,他好像明白了些什么,去自习室的机会更多了,他已经能让自己坐在自习室里,
特满足地听会儿随身听,睡会儿觉,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再学会儿习。
那时候,他弹琴,看小说,打球,听音乐,玩电脑,看碟,玩一切可以接触的东西。
那时候,他把校园民谣当作必修曲目,每天拼命练习。
三
那时候,他不再关心任何事,在灰色的世界恢复了彩色的一年后,他的世界只剩下了分明的黑白。
那时候,他已不再有什么感觉,但,在飘着音符的午后,灿烂的阳光中缤纷的风筝和大声欢笑的孩子仍会令他感动。 那时候,他不再写信,却将远方的来信视为珍宝。
那时候,他绝不空虚,决不快乐,在做梦时都满嘴单词的日子里,他没有任何想法。
那时候,他每天14个小时泡在自习室里,每天用一个小时吃饭,5个小时睡觉,10个小时背单词,像一台经常出错的单词机器。
那时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