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1020-一路寻欢-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宅的主人显然有点品位,有品位的人才特别讲究细节。卢宅的厅堂宅第广泛采用木雕装饰,东阳自古就有百工之乡的美誉,能工巧匠多,卢宅的精美细节就是由这些名不见经传的民间木匠巧镌细镂出来的。
只要游人有闲情,卢宅的木雕细节就够盘桓二三天的。凡是我能见到的建筑构件,如斗、拱、梁、枋、檩、牛腿、雀替、门、窗、家具,均有精品,让人产生搬到自家去的冲动。卢宅的木雕装饰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虫鱼、博古器皿等,多有寓意。不论透雕浮雕,不论风格粗犷豪放或精雕细镂,都形态传神。我常在活泼动人、栩栩如生的木雕前驻足,恍惚得如同中邪。
卢宅建筑群经历了绵延三四百年的扩建,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东阳木匠的智慧和技艺,见证了东阳木雕的兴衰与变迁。因此,当地人说,卢宅是东阳木雕最形象生动的博物馆。
卢宅主人的艺术品位还可以从他们的交往人物中得到佐证,当年“吴中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清廷重臣刘墉等都曾是卢宅的座上客。有钱人加上有品位,当然不会只有木雕装饰出色,卢宅的园林亦轻灵俊秀。卵石铺路,曲径蜿蜒,翠竹假山,清淡高雅,加上有雅溪的两条支流环绕于房前屋后,其环境之清丽可人,使人容易遐想。卢宅中还留有不少明清名人的墨宝,或许就是卢宅家庭诗会的产物。
除了肃雍堂等主建筑外,卢宅的园林、书院、寺庙道观计有四十余处,尚有牌坊26座点缀其间。这样一个惬意的古村落,恰好满足了卢氏家庭的居住、游乐、聚友、宴饮、祭祀、读书、听戏等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一个家族的聚居地建得像个乱世中的桃花源,谁说中国人不懂得享乐!难得的是卢宅的主人能在享乐环境中不当享乐主义者,以诗礼传家是历代主人的共同理念。比起以财物传家的富人来,卢宅主人显然更具可持续发展的眼光。
从古老的肃雍堂出来,长达120米的卵石甬道让人顿感轻松。转弯之后,一座又一座牌坊又令人有点沉重。牌坊通常就是两类,一类是褒扬功德,荣宗耀祖,光照门第的;一类是旌表妇女贞节,宣扬忠孝节义的。这对于卢宅主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来自官方的所有肯定都矗立在这儿了。把荣耀显示给乡人看,将富裕展示给邻里看,这是中国人最为悠久的传统之一。老外认为中国人谦虚,我看那是对中国社会缺乏了解的缘故。
从卢宅出来,我忽地有了穷者的宽容。有钱人就应该过有钱人的生活呀,我们是无权嫉恨的。我们总是一相情愿地希望他们挥金如土建造出比他们生命更久远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那也得看人家愿不愿意。
旅行提示:
卢宅位于浙江省东阳市郊吴宁镇,是浙江省规模最大的明、清住宅古建筑群之一。整个卢宅古建筑群由大照壁、甬道牌坊、肃雍堂、善庆堂、世德堂、存义堂组成。被古建筑专家称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
游人去卢宅通常走两条线路,一是从杭州汽车南站乘坐直达东阳市的班车;一是坐飞机到浙江义乌市,再转乘中巴车到东阳市。
游览卢宅之后,还可以到附近的旅游区走走,金华双龙洞、永康方岩、兰溪诸葛村都离卢宅几十公里。
古香古色在亳州古城与名人有约
曹操
许多人对曹操的印象来自小说《三国演义》,他头顶的“奸雄”之帽已经成了难以摘除的品牌特征。其实,演义与正史犹如佳肴与原料一样,佳肴固然好吃,毕竟已经加工得面目全非了。通过正史,我们知道,曹操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其政治才干可媲美商鞅,其军事实践和军事理论可比孙武,其文学才华创“建安风骨”。这样的奇才在中国历史上可谓寥若晨星,在他辞世1673年后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或许是因为英雄相惜的缘故,毛泽东非常赞赏他:曹操知人善用,多谋善断,这个人很行,是真男子,大英雄!
如果说后人对曹操的评价可能因历史的久远而有所偏差的话,那么对他的主要政敌,与他斗智斗勇半辈子的诸葛亮的评价应该是比较准确的。诸葛亮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之神奇,有如被称为兵学双圣的孙武及吴起。”多数人记住了曹操赤壁之战的惨败,可是,让他声名鹊起的却是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大捷。有首歌唱“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若要追根溯源,那完全是“曹操用兵真如神”的克隆版。
亳州是曹操的故乡,也是他政治理想和军事理论的实验场。亳州老城下面有古运兵道,又叫曹操运兵道,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故有“地下长城”之誉。古运兵道长达4000多米,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可通四个城门,地道纵横交错,立体分布,有猫儿洞、掩体、障碍券、障碍墙、绊腿板、陷阱等军事设施,还有通气孔、传话孔、灯龛等附属设施。据史书记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术取得战争胜利。他把数量不多的士兵从地道内暗暗送出城外,再从城外开进城内,反复多次,迷惑敌人,出奇制胜。
曹操以亳州为中心开始屯田垦种,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解决军粮缺乏的问题。经过多年经营,他使大片北方地区从“名都空而不居,百里绝而无民”的荒凉变成一个“所在积粟,仓廪皆满”的富庶之邦,使亳州成为他南征北战、逐鹿中原的后方基地。
通常而言,懂政治、经济、军事的人要在艺术上有很大成就是不容易的,一是思维方式不容易兼容,二是日理万机或戎马倥偬的生活也让其没有更多的时间用于钻研艺术。可是,曹操却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长于书法,精于围棋,特别是他的诗歌文风质朴,气势恢宏,一首《龟虽寿》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后来人。
曹操在对子孙的教育上也是成功的。他的二子曹丕颇具曹操遗风,不仅“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赅”,而且武艺高强,善于权谋,开启了魏国的基业;曹操的四子曹植才高八斗,出口成章,七步成诗,执建安文坛之牛耳,其诗、赋和散文俱佳,对中国文学贡献颇大。
虽然时光如白驹过隙,近两千年弹指而过,可是在亳州依然能寻访到曹氏宗族的不少古迹。最著名的要数曹氏公园,园内有四孤坟,葬有曹操的祖父曹藤、父亲曹嵩、大女儿曹宪等亲属。1973年考古人员曾清理发掘过这几座墓,从中出土了铜缕玉衣、玉枕、金属猪、铜爪饰等文物(这些宝物现藏于亳州博物馆),墓室内有壁画如仕女图、游天图、天象图、仙境图等,让人对东汉的社会文化有更直观形象的了解。
在亳州古城中有曹巷口,据说曹操家族曾在这儿住过,不过现在住的居民没有一个姓曹的。沧海桑田,历史变迁之大,常令多愁善感者心律紊乱。
斗武营街历史上是曹操练兵的地方,尚有饮马池可以作证。只是今人对这样的遗迹已经不感兴趣,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建什么三国揽胜宫,在声、光、电的配合下将历史变成游戏。
曹操亳州屯田时,在城东西各筑了一座观稼台,以观粮食长势之用。至今台基依旧,还被列为亳州文物保护单位。估计能到这儿参观的人一定是考古者,而非旅游者。
魏武故里位于亳州城东贾店村,有曹操故宅,曹丕就出生于此。220年,曹丕当上魏文帝后回乡祭祖,以九坛春酒大飨六军及家乡父老。今尚有两株千年银杏树可以成为游人怀古的媒介。即使有多情者作千年之前谁在这儿纳过凉的联想,也不会有人说你痴。
华佗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活在前三千年的人如果不小心长了个瘤什么的,那是没治的。直到公元150年左右,华佗发明了具有麻醉奇效的“麻沸散”,才将手术延伸到人体内,首开世界医学史上开肠破肚、刮骨疗毒之先例。华佗被尊为医圣,不仅是这一项发明,他也是世界上最先倡导健身疗法的医学家。他模仿虎、鹿、熊、猿、鹤等动物姿态,创立了“五禽戏”,并教病人习之。当然,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以致“年且百岁,貌似壮容”(《三国志》),最后他的死因不是疾病,而是他作为曹操的军医却编造假理由离开军队,于208年被杀害。曹操后来懊悔杀了这位神医,就将亳州华佗的故宅扩建成他的纪念堂,即如今亳州城东南隅的华祖庵。
走进华祖庵,只见正殿内供奉着华佗立像,陈列着《华佗神方》、《华佗遗著》、《中藏经》、《华佗乡土别传》等著作。左右两面壁上有六组雕塑,是华佗的生平主要事迹的缩影。正殿东侧有两偏门,由偏门入内,可见“自怡亭”,传为华佗休闲之所,亭柱对联云:“自是闲云野鹤,怡然流水瑶琴。”事实上,华佗的生活一点也不悠闲,慕名求医者络绎不绝,自己除研究医术外,还要授徒、讲学。“自怡”不过是自我安慰的一种表示而已。
华祖庵无异于一座花园或药圃,后院湖畔点缀着无数的芍药、牡丹、白菊、曼陀罗、玫瑰等名贵中药草。正是春天,花艳艳地开着,香悄悄地飘着,漫步其间的惬意让周身麻木的细胞都苏醒过来。遥想当年,华佗多少灵感就是在这样的漫步中获得。至少见于史册的就有两项:一是他对植物芳香可以治病的领悟,二是治蜂螫良药青苔膏的发明。通常中药都得煎熬服用,可是这样做不仅麻烦,而且服用时往往难以下咽。华佗在花草间徜徉时,对植物的香气进行了感性的分析。虽然他不可能像现代医学那样准确地说出“植物中的香气能刺激人们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让大脑供氧充足,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等一番道理,可是他对植物通灵般的悟觉,使他很容易就发现桂花的香味沁人心脾,可解疲乏;菊花、薄荷的香味能使人思维敏捷;金银花填香枕,可祛头痛,降血压。华佗还通过医疗实践发现丁香等植物的香气有利于防治肺结核、腹泻等疾病,并将其制成香囊悬挂于患者室内,治疗效果不亚于煎服中药。
治蜂螫良药青苔膏的发明,类似于牛顿被苹果砸到头而茅塞顿开。一日黄昏,华佗漫步于院内,正为找不到治蜂蜇的良方发愁,忽见一只蜜蜂撞上蛛网,蜘蛛上去扑食,却被蜂儿蜇着坠落墙根。蜘蛛在墙根的青苔上擦擦身,又爬上去向蜂儿攻击,如此反复多次,蜂儿终被蜘蛛吃掉。华佗赶紧取来青苔,做成膏药敷于正受奇痒折磨的患者身上,不出他事先所料,药效极佳。艺术家认为“美在于发现”。华佗则认为“良药在于发现”。
亳州在古代就是中国四大药都之一,至今依然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这与医圣华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据说华佗死后,由于他的医术医德深入人心,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来亳州朝拜他的人如潮而至,求医问药者更是络绎不绝,卖药材的人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推销良机,于是,就在亳州自发形成了药材市场,造就了亳州药都的千年繁荣。时至今日,亳州一年一度的药材节还是以华佗的生日作为开幕时间。
到了网络时代,人们更重视华佗的名人效应。“全球华佗网” 与国际医疗卫生组织联合举办“全球华佗金像奖”,以表彰为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当代“网上华佗”中医名家。显然这是好事。可是,也有人在网上推销什么华佗秘方治疗男性阳痿、不育及各种妇科疾病,就让人分不清真伪了。
在亳州古城白布大街的街心,立着华佗匆匆赶路的雕塑,彰显他追求“倾囊济世”的理想。但愿今人不要多给他一个任务奔波四方打假。
细究起来,亳州之所以能成为药都,跟当地人热衷于种植药材有极大关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由于品种上独具特色,所以不少药材都冠以“亳”字,最有名的有亳芍、亳菊、亳桑、亳花粉等。我到亳州时正是春天,在客车上就惊羡于阳光下的芍药田。后来又专门出南门,去看青葱的田野一排排花蕊金黄、花瓣粉红的芍药,临近这样的花田让人有一种心颤的醉意。可是,在农民眼里这些花一钱不值,只有芍药的根才是养家糊口的产品。为此,他们要耐心培植三到五年,等到这些根成材,采撷、煮熟、晒干、切片,才驮着它们上中药材市场交易。一位老农告诉我,种芍药比种麦子强,属于投资型的种植。亳芍以根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二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调经镇痉功能。返回市区的路上,出租车司机说,亳州的春天是花开一茬又一茬,先是牡丹,后是芍药,再后来就是小红花,芍药贵在根,小红花贵在花,都可入药。生活在药都的人不仅与健康朝夕相处,而且还饱了好多眼福,让人好生羡慕!
旅行提示:
到亳州旅行,只要有时间一定要到全国最大的中药材交易中心看看,据说在这儿没有买不到的中药,而且价格便宜。
黄昏时宜到亳州古城散步,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情趣。在白布大街上有亳州最地道的麻糊,这是由黄豆、小米、大米磨成浆做成的地方小吃,边上还有用传统方法烤制的麻饼。白布大街两旁都是卖生活用品的小铺,走到帽铺街时,稍加留意便会发现灯柱上有蓝色牌子写着“禁止听敌台广播……”那样恍若隔世的文字是会让人感慨的。
古香古色花戏楼,一个神奇的所在
经济发达能带来艺术的繁荣,这样的表达可能太现代了些。可是,在346年(清顺治十三年)的亳州,这一道理就得到了形象的印证。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