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005年第20期-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稳操胜券的将军
  万没想到
  剩下的那发炮弹
  已飞越关山
  落到了皇妃娘娘的香囊里


缓慢的秋天(组诗)
■ 广 子
  在夜行中巴车上
  
  那么缓慢的秋天。一辆中巴车
  行驶在笔直的夜色中,歪斜的旅行者
  睡姿各异,梦境不同
  我和他们一样,临时来到世上
  迷失了方向和目的。在同一辆中巴车上
  
  我们前行
  朝着黑暗、寂静和某种诱惑
  一伙儿闯入未知世界的不速之客
  把夜色搅乱,将曙光推迟
  
  缓慢的中巴车,缓慢的秋天
  以及更加缓慢的夜色和旅程
  指示我体内的钟表停止摆动
  加入它们的节奏,成为缓慢本身
  这是一种多么不可抗拒的力量
  它在哪儿你就在哪儿。在一辆
  夜行的中巴车上,我清醒地睡着
  不需要秋天和这缓慢的旅程。这时
  可是这时有人不小心按响了打火机
  我是说:一束光亮
  
  咖啡馆的下午
  
  湛蓝色的屋顶,纯白的墙壁
  塑料花卉伪饰的下午。在咖啡馆里
  有人陷入预先安排好的空虚。有人
  窃窃私语。符合肉身的要求
  我努力把自己弄得再舒服一些
  让表情伴随咖啡的颜色逐渐变淡
  
  逐渐靠近内心的自我。腾空视野
  和大脑里的垃圾。在时间的钢丝绳上
  午后平庸的光线行走如常
  不紧不慢。从容得使人绝望
  而一杯咖啡如何能抑制感官的暴动
  而咖啡馆如何能承载这巨大的
  
  隐忍。在一个冬天慵懒的午后
  放弃思考成为唯一而正确的选择
  从咖啡溶解的速度和方式
  我任凭体内的细胞自由放逐
  像壶中滚烫的咖啡,经过冷却
  沿着口腔一路回到植物的童年
  
  在付出昂贵的宁静后,我必须承认
  我的身体经历了一场缺乏热情的变革
  从现实回到现实,或者
  从生理走向生理,其间不过是
  一杯咖啡从嘴唇到肠胃的距离
  
  硬卧车厢里的交谈
  
  从张三谈起李四,由青春说到艺术
  在硬卧车厢17号,他们交谈
  两截忙碌的舌头像无限延伸的铁轨
  起伏、颠簸、停顿,充满节奏感
  然后是坏笑、慨叹、沉默,掐掉手中的烟头
  像掐掉世界的另一半。这两个男人
  
  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站在人生的拐弯处
  背负理想和廉价的休闲包
  怀着假想的艳遇和心照不宣
  在沉闷的列车上,以愤世的名义
  打发无聊的时光和不知所终的旅行
  
  而仅有交谈
  是不够的;就像仅有无聊的旅程是不够的
  他们站起、坐下,观看窗外的风景
  揣摩彼此的表情和内心的秘密
  对别人的故事唏嘘不已,对列车的速度
  指手划脚;替古人担心
  
  为时代发愁。像一对怨妇
  在絮叨中度过伪劣的更年期
  渴望拯救却被命运反复抛弃
  假装颓废又被虚无的欲望燃起
  如同两个可以随意复制的符号
  或者标点,放在任何位置都缺乏意义
  
  但仍然要说出和自己无关的话
  仍然要在对方的口腔里占据制高点
  清高或卑微,激昂或低语
  都只不过是一次即兴的模拟表演
  我在旁边目睹了他们的交谈
  哎!这一对生活的劳力,两个精神的民工


忍  受(组诗)
■ 友  来
  忍  受
  
  我必须经受
  牙疼。弯腰
  抱头,跳跃,咬住一个词
  不放,也无济于事
  医生说,你对生活抱怨太多
  赞美太少
  
  类似的痼疾数不胜数
  抱着枕头
  睡觉,对着镜中的额头伤心
  桌上的饭菜成了妨碍自由的借口
  
  而经常,我看书,密密麻麻的汉字
  眨眼间变成一纸空白
  
  而经常,我瞪着天花板,上面
  有一条缝,正好容下我的想象
  
  当我营构血淋淋的场面时
  往往一只猫窜过,抱着
  线团,像我
  绕着生活,怎么也不走开
  
  黑  夜
  
  一个人仅有的安慰
  我依旧相信
  甘蔗林里的涛声
  赤裸少年
  晾在海滩上的呐喊
  
  如果黑夜能够永恒……
  
  这不是丧失的过程!
  开放脱离了花朵
  飞翔脱离了翅膀
  贫穷善良背离了黄土
  人啊!脱离了鞭打
  
  如果黑夜能够阻挡一切……
  
  剔除欺骗和献身
  只余下思考
  而就在我们不安于思考时
  天已大亮
  正如密封的幸福
  被凿开一道口子
  
  一张纸的怀抱
  
  哦,天空,天空,还是天空
  ——一张纸打开的怀抱
  竟和天空一样广阔、深邃
  
  抓不住力量就学会遗忘
  你遗忘了哪些不该忘的?
  两场雪:一张纸,一片天空
  谁的怀抱更为默契?
  
  哦,道路,道路,陌生的召唤
  两叶嘴唇:一片天空,一张纸
  
  此时此刻
  瀑布把悬崖
  望成虚无,还是望不清道路
  此时此刻,一张纸的打开
  更为艰难
  需要遗忘不该忘的,需要拒绝更多
  的召唤
  一路上,风啄过的地方
  有谷粒生长,并且遍布敏锐的气息


来到生活中间(组诗)
■ 苍城子
  我记得那些相爱的夜晚
  
  我记得那些相爱的夜晚:
  街灯下读书的小姑娘,
  人群中匆匆的过客,
  我们争执,假意的分手和失散,
  我骑自行车追你,
  你不说话,就是不说话,
  我一直在解释,表达,
  你最终的破涕一笑;
  我们在东架河岸边的白杨林里,
  接吻,相互折磨,
  月光下,你仰起的脸,
  对未来的描述和表白:
  我枕在你的腿上,
  闭着眼,聆听蟋蟀低鸣,
  露水随着暮色的加深,
  弄湿了我的上衣和你的裙裾。
  
  到此为止
  
  我不能对诗歌肯求什么?
  因为她给以我的是这么多:
  那些忧伤的经历,到此为止。
  那些想入非非的日子,到此为止。
  那些灯饰的幻景,到此为止。
  那些撬开的红唇,到此为止。
  那些凌云壮志也到此为止。
  
  我突然原谅了他们
  
  有多少人想躲过这个时代,
  他们下岗,失业,购辆三轮车,
  在大街的风里雨里拉客,
  或在菜市场的一角,
  凭借一杆秤维持生活……
  哦,我突然原谅了他们,
  为一块钱的争执和缺斤少两。
  
  草  场
  
  冬天过去了,冰雪已经消融,
  我拿着铁锹开始掘地,
  我要把这块去年尚未种植的空地翻起来整
  平,
  种上去年秋天采集的草籽,
  我还对去年夏天因爱情而自杀的一个妹妹
  说,
  我会把草籽撤在她的头顶,
  并且栽上她最钟爱的蔷薇,
  我知道这块草场将带有我生活的痕迹,
  会给这个日益喧嚣的时代留下见证。
  
  来到生活中间
  
  再一次,我端起这只杯子,
  来到生活中间,
  我把里面的汁液倒出来,
  我知道生活赐予我又磨砺我的太多。
  我热爱那些充满草香的日子,
  那些风吹、自由和飘,
  手捧着音乐盒,
  去到郊外,阳光一下子涌入我的胸怀
  
  这是秋天,遍地的落叶旋起,
  就像一个舞者,
  通过动作表达心目中的音乐。
  
  旧调重弹,演示了一遍又一遍,
  多少次我从白色旅馆里醒来,
  看着窗外:沙滩上的白帆点点,
  赤足少女们提起裙裾捡拾贝壳。
  
  我还感谢那些伤心的石头和日落,
  光阴易逝,我一个人默对书卷,
  恰似创世的神祗,
  面对人类漫长的前夜挥动利戟。
  
  啊,日子的开口处朝下垂立,
  生活就是这些零碎和言说,
  我打量着那些难以分辨的事物:
  雨和花园,泪水和音乐……
  就这样我手持一只杯子走向生活。


尖峰岭谈诗
■ 李少君 雷平阳 臧 棣 陈仲义等
'编者按'
  2005年7月,在海南岛西南原始森林尖峰岭,由《天涯》杂志主编李少君主持召开了青年诗人雷平阳、潘维诗歌研讨会。
  与会者就当下诗歌创作的类型化、生命个性、及物能力、文化标准、生命质感、文化批评等等提出各自的不同看法。这次会议所提出的问题与争议引起了诗歌写作者和研究者关注。
  我们编辑了《尖峰岭谈诗》这——“诗歌圆桌”栏目,以期引发大家对青年诗歌创作现状的思考。
  
  尖峰岭诗歌研讨会纪要
  田  芽(整理)
  
  李少君(主持人):今天,当代汉语诗歌研究中心召集大家举行一个青年诗人雷平阳、潘维的研讨会,除了因为他们近年来较为活跃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诗歌都具有较强烈的个性和较突出的个人风格,同时,他们的诗歌也有很相同的地方,比如地域特征都很明显,一个是原始的云南山野,一个是文化味很浓的江南,但他们又有非常鲜明的不同追求,所以我们觉得值得大家研讨。我们先请他们自己说说。
  
  雷平阳:云南是一个多山川、河流、传统的地方,人生活在那里,会逐渐形成自己对诗歌的思考。在这种基础上,在对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学会了只写与自己有关的东西。写自己亲眼看到的、感受过的东西。与自己无关的东西不写。只把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交待出来就完了。而且,我常常自己感觉自己是有根的人,但我并不代言什么,也不分析什么,只凭自己的感觉写。
  
  潘维:对于当代诗人来说,汉语是——个巨大的、任何诗人都必须面对的命题,其血脉从远古奔腾到今天。面对这个巨大的存在,诗人如何进入汉语,进入整个文化,融人自己的情感,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我所关注的。尤其生活在江南这样一个传统生活的地方,还有要面对过渡与转型,面对生活环境与社会变迁,诗歌有时是一种拯救自己的方式。
  
  徐敬亚:现在的诗歌状态很好,你的诗再好,也没人模仿。大家都自己写自己的,这就到了一个时候,诗歌与个体生活结合特别密切的时代。雷平阳与潘维的诗歌各有自己的特点,两个人的状态也不同,潘维过于迷恋语言、语感。其实与人生比,语言不算什么。潘维有自己特别的优雅、安静、精细。雷平阳的诗,非常质朴,写出了生命。他似乎不太接受外面的什么信息,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自写白话。反而产生了一种新的写诗方式,他的诗歌也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方式阅读。比如他的《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三条支流》,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呈现了云南的地理状态。
  
  陈仲义:《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三条支流》在地理意义上写河流,雷平阳这样写也很有意思。但我认为这其实就是一种后现代的复制方式,是一种类型化诗歌。同样,我也可以这样写一个车站,经过什么什么站,再经过什么什么站,最后到了什么什么站。这样可以无限地不断地写下去,有什么意义呢?
  
  臧棣:雷平阳这种诗歌他最先写的。别人再写,就是模仿他。
  
  李少君:他能想到这样写,其实就已经是他的创造。后面的人的模仿,就没有意思了。
  
  陈仲义:如果诗歌可以不断重复,那这样的诗歌就值得质疑。而且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这样的诗歌后面没有倾向性,这就存在很大的问题。我还觉得,好的诗歌,应该是一次性,不可复制的。
  
  臧棣:动不动谈什么生命个性,在我看来,这样来评价诗歌,是用古典标准评价现代,用八十年代评价几十年代。雷平阳的诗歌,像是一个地质勘探者,一步一个脚印地写,不夸大,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具有短小、片断式的特点。其纪实性,当代很多诗人达不到。雷平阳的诗歌写得诚实,有他个人特点,这是其魅力所在。如果是我自己写,我会把很多东西加进去。是一种很现代的诗歌,很多东西沉淀在诗歌内部。最终本质性的东西就呈现了,一般人写《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三条支流》这样的诗歌,会走马观花地写,不会像雷平阳这样一条一条地写三十三条河流,并且用心去测试。别人不会这样写,但这种枯燥达到极限,就显示出了智慧,显示出了真实性——对自然生活,对生命内在的呈现。潘维的诗歌心灵所呈现的,与雷平阳不同。他关注的是心灵的现实。潘维是一个江南诗人,从地域出发,有其地域特征。既出于传统、文化,又有现代人的漂泊、现代感。
  
  谢有顺:对雷平阳的诗歌印象很深,有纪录片风格,个人很喜欢,有一种形式感,结构,处理上讲究细节。来自于生活的第一手感觉,有质感,这在当代诗歌中很缺乏,当代不少诗人写得很虚幻,诗人及物能力很差。其实生活经验是很丰富、复杂的,但大部分诗人观念单一。比如写西湖,什么“浓妆淡抹总相宜”,是一个比喻的说法,你最终还是没有搞清楚西湖是怎么回事情。雷平阳写澜沧江,表面上罗列,但看下来还是有感觉,那么多支流。还有《昭通旅馆》等诗,雷平阳的语言及物能力很强,跟云南、当下、此地的关系密切,并真实传达出来。
  
  黄礼孩:雷平阳可以算草根性的代表性诗人,是一种经验写作,是不可复制的,雷平阳的能量很大。潘维则是典型的江南才子式的写作,古典的现代表达。
  
  蒋浩:站在我自己的立场,我自己的看法是,雷平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