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004年第24期-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失了方向/黑暗中的道路,仿佛只有灯光那么短/夜行车!倘若你鸣笛,群山就是哑巴/倘若你闭灯,一切都将消失”:而在另一首短诗《张师傅修表店》中的记述则显得趣味盎然:“张师傅每天都在修理坏表,收取/修理费,然后把一些坏死的时间/扔在门后的垃圾筐里/‘时间就是金钱。’或许/张师傅并不喜欢格言,但他知道/坏死的时间,已不是金钱”。“倘若你闭灯,一切都将消失”,或者“坏死的时间,已不是金钱”,像奇峰拔起,昭示了生活的觉醒和教训。
  夫刚和我,一个住在城南,一个住在城北,平时见面并不很多。作为诗友、酒友和朋友,这两年我虽然没有读过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但偶尔看见的这几首短诗,已经足以令我惊奇。我以为能让朋友惊奇的人实在不多。限于篇幅,我不能对夫刚的诗歌作精细地阅读与分析,这对他和读者都是一种失责。在去年的一篇短文中我曾这样谈到对夫刚的印象:“他早年离开家乡,背负自己选择的诗人的命运游荡四方,最后在济南安家,偏居城市一隅,过着平静的生活。但诗歌依旧能够使他和任何人大声争辩。其实夫刚的诗歌道理和很多人一样并非争辩出来的,而是生活和岁月的结晶。我觉得夫刚有点像中国版的叶赛宁,城市生活从未叫他们失去农民的本色。有所不同的是,夫刚早年焕发的青春已经消失殆尽,他如今是个灰色的叶赛宁,犹如云雾中的月亮,尽管不够明亮,但仍然是一枚可以遥望的月亮。”是的,诗歌可能永远是我们生活的附庸,但这并未夺去它的魅力——如果它能记取生活的教训,虚度了的岁月也会像一花一叶带给我们些许安慰。


质感
■  歌 兰
  已是初冬
  一些物质变成气
  一些认识
  从某处栽下来
  啪的一下,又啪的一下
  来不及叹息
  地上,路上
  堆了厚厚的一层
  有些地方
  你看不见
  当你触及的时候
  会感到柔软
  
  潜 伏
  
  沉在一个下午的手指
  没有方向
  芬芳的溪流
  环绕着
  身上的寂静
  动了一下
  
  无法重合的
  
  昨日和白色的茶花
  蹲在屋檐
  他们冷冷的,看着我
  渐渐和我重叠在一起
  一些无法重合的
  脱落了下来
  这些碎片
  没人知道是什么
  
  清
  
  我带着玉器
  没有名字
  树上也没有那么多叶子
  天井里的水还在滴
  青草和乐队
  都解散了
  道姑同时出现在两地
  像一张对折的薄纸
  自言自语
  我两袖清风
  越走越快
  
  你在什么地方笑
  
  这一段水路很婉转
  经书搁在岸上
  放生的月亮
  长得好看
  你一闪一闪
  产下合欢树叶
  不,你是在什么地方笑
  你真的在流动
  在一个小镇
  枯空的巷道
  曾断了一截
  我走上沙滩
  像一股轻烟流转
  
  村 寨
  
  山道中间
  风寒人稀
  茅草和乱石
  似乎对应着什么
  白墙黑瓦
  已经不像是人住的地方
  过冬的鸟不能停止
  一条清水流过这里
  又流走了
  
  去香格里拉吧
  
  抠着石缝的草
  用它引火。你从远处
  捡来大一点的杨树口十
  和树枝子。一根烟之后
  蓝蓝的火就美滋滋的
  我们去河里抓几条鱼吧
  我们去河里抓几条鱼吧
  我们就这么说着,并没有动
  我们经常说着什么而不动
  天快要黑了
  一些东西开始模糊,我们脸红了
  我们去香格里拉吧
  
  古 道
  
  铜钱掉在路上
  你不曾来
  沙漠一梦而死
  道具移来移去
  乘机溜走
  夜,薄如水漂
  隔夜的手势不曾兑现
  一颗星星埋在沙里
  一些叫声环绕着
  
  白玉兰
  
  奇异的下午
  空气中有微妙的颗粒
  有你盯死的眼
  在树上俗名望春花
  当我想到辛夷
  一本泛黄的线装书
  一页一页往下掉
  身后的寨门
  一点一点合上
  
  春 寒
  
  路边有篱笆
  有水洗过的木门
  和小溪
  轻轻的一口气
  一个路人
  在你手上
  刚刚洗净的青菜
  滴着水
  绿野仙踪
  
  碎花
  野水
  废弃的小路
  山柔软着下来
  通过清澈的墓地
  失明的树枝
  我的手
  在你的手里
  
  路 上
  
  花儿和青草
  托着乞丐
  碰碰我们
  碰碰眼睛
  好几个村落
  一些无法猜测的事
  甩在身后
  我们没有家
  也没有忧伤
  黑孩子
  
  哦,我的眼睛黑黑的
  那是因为我的脑袋在蓝天里
  ——给女儿欣然15岁生日
  天亮了
  水亮了
  木槿的叶子也亮了
  妈妈沉下去了
  妈妈就快是个黑孩子了
  为什么沉下去啊
  那巨大的器皿
  白色之上有什么?
  孩子
  秋风斜斜,一带而过
  妈妈已经忽略了很多东西
  孩子,认识模糊的时候
  你是清晰的
  妈妈,就这么跟着你
  没有成形的身体


诗六首
■  野 川
  外面突然下起了雨
  
  写诗的时候
  外面突然下起了雨,滂沱大雨
  让这座城市很不真实
  我不想中止写作
  这意味着这首诗必须在雨声中完成
  雨水不经意掺和在诗中
  一些高处的信息在诗中弥漫
  词语被雨水篡改
  这首诗将变得不干净
  诗中的女人被淋湿之后
  她的爱,我无法控制
  
  我热爱这些阴天
  
  我热爱这些阴天
  适度的暗,适度的亮,适度的凉和风的吹拂
  我的手指向天空就有乌云
  指向大地就有阴影,指向树就有鸟鸣锯着  
  时间深处的铁
  哦,那些忧伤的虫子,那些抑郁的马匹
  那些一直生活在未来的人们
  是阴天让你们从虚妄中走出来
  和我的虚妄混在一起
  你们发出的微弱光亮让我看清自己是怎样
  耗损着梦境和想象,在太阳出来之前
  内心那些小小的阴谋被阴天配合着
  显得迟疑、内敛而神秘
  
  啃出的缺口像一片残月
  
  回过头去,那些山又高了很多
  刚才俯视过的树,此刻只能仰望
  那些上上下下的人,不管怎么看都像一条
    条虫子
  在山路上蠕动着,啃着草叶,啃着树枝,啃
  着变幻不定的风景
  一个个缺口露出来,疼痛让一群鸟
  躲进云层。雾气升起来,那是谁在喷药
  我看见一个人摔下来,跟着是一大群人
  我很庆幸,我是主动离开的
  身体里没有惊恐和药毒
  我很悲哀,啃出的缺口像一片残月
  在夜里,怎么也圆不起来
  
  飞
  
  吹风的时候我放松自己
  独立空旷,树叶纷落,尘土飞扬
  但我的身上没一样东西能够飞出去
  像树叶一样飘逸
  像尘土一样迷离
  我只能扯几根头发
  抛进风中
  让它们开开心心地飞一截
  这个下午很明亮
  对面的屋顶,一个人翻晒着的记忆让明亮
  出现了一些折皱。细小的尘埃
  在风中轻飞,它来自时间对事物无休止的
    挤压
  此刻,它在时间之上,引领着一只乌
  静立屋顶一隅,起伏的胸脯
  亮出尖细的牙齿。我在更高的地方
  抽着烟,目光散漫。内心深处,一把锯子
  锯着一棵树,绿色的年轮喷射而出
  灼热,粘稠,让一幅油画更加抽象
  鸟是从油画中飞出的,它的饥饿
  已被陈旧的蛛网折磨得近乎疯狂
  
  杂 音
  
  唱歌的人走了
  他的歌声仍留在这里
  站在花瓣一样的歌声中
  我总觉得自己
  是一个杂音
  会被隐藏在风中的命运
  听出来


诗写人生路
■  王晓波
                                2003年6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播放了中国作家协会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录制的“《以生命的名义》抗击非典诗歌专题节目”,你创作的诗歌《以生命的名义》除了被定为这台节目的标题外,还是这台节目的“压轴”作品。在SARS瘟疫肆虐神州之际,这台节目尤其是你这首诗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全国的报刊兴起了一股“以……的名义”的文章标题热。请谈一谈你创作这首诗歌的感悟。
  创作这首诗,是由于对两种社会现象产生了强烈的感动。一是对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义无返顾精神的敬佩。在那段日子里,广大的医务工作者确实成了我们最可靠的生命寄托和精神支柱,是我们心目中的有血有肉的英雄;二是从非典产生了对当前的人生与社会的一种深深的担忧。当SARS肆虐的时候,我们对生命价值有一种深切的感悟。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当人们的物质需要越来越丰富,而且这种需要越来越容易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们却越来越忽视生命本身。物欲正在覆盖生命,生命正在成为物欲的附庸。是SARS,让人类忽然惊醒了过来,让人类重新找回了自己,让我们对为我们的生命而牺牲了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有了真正的深切的感悟。《以生命的名义》的创作还告诉我,只有时刻关注生命,只有根植于生命,诗歌才会有真正的生命力。■ 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你为什么选择了诗歌?
  小时候,父亲在为我们讲古典名著时,常常抑扬顿挫地高声朗诵其中的一些古诗词。我想,大约从那个时候开始,在我的心里,就埋下了诗歌的种子。我第一次变成铅字的东西,是在高二时写的一首客家山歌《崖唱山歌批林彪》,发表在县文化馆的刊物上。高中和读大学的前期,我尝试过各种文学体裁的写作。1980年10月,第一次在省级报刊《羊城晚报》上发表诗歌《北风吹过……》之后,我才正式走上这漫漫的诗与人生、人生与诗之路,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诗言志,诗与情相连,诗乃心声。抗击“非典”、神舟五号航天成功、歌唱特区建设,在《诗刊》《人民日报》《羊城晚报》《作品》等国内外各类报刊上都能读到你的大量诗作,其中“政治抒情诗”是你诗歌的一大“亮点”。你这种“大我”风格是如何形成的?
  在珠海市体改委工作期间,面对波澜壮阔的改革热潮,我有一种深刻的感触:面对沧海桑田、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我们的文学界却似乎还在沉睡。我常常感慨:我们的文学有愧于改革开放这个伟大时代呀!作为珠海特区的一名建设者,同时又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虽然笔力有限,但我还是下决心好好地用诗写一写珠海,从中反映全国改革开放这种改变中国、甚至改变世界的变化,并试图抛出我的“砖”,引出那些大文人们的“玉”来。我小时候,便是一名“少白头”,前些年创作长诗《珠海组诗》时,一个星期下来,猛然间发现,头上的白发一下子添了许多许多。我的诗歌就是从那时起,从“小我”走向“大我”的。■ 你的诗歌题材较为广泛,除了政治抒情诗外,旅行诗、爱情诗和哲理诗都各具特色,能谈一谈这些方面的创作情况吗?
  旅行,是我从小以来的一种向往。近二十年来,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经常到各地考察和参加各种公务活动。我的工作时间较为紧凑,安坐家中搞创作,时间上不允许。在旅途上,我便充分利用诗歌这种随时随地可以写作的特殊文体,记录履痕,抒发情感,这其实亦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我的出差考察,既有考察报告、招商成果和新发展的公共关系成果,与同行的其他人相比,我还多了一种“成果”,这就是我的旅行诗歌。
  爱情是人类的永恒主题。爱情诗,占已有之,且是常写常新。谈恋爱时,作为一个恋人,无论是爱或者是被爱,都是一种幸福。我是希望通过诗歌这一载体,加深与爱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爱情是人之常情,爱情诗可感染他人,可以让人们感到世界充满了幸福和爱。这方面,爱人对我的影响是最关键的因素。
  因为在政府部门担任领导工作,自己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高中毕业后,我的工作岗位变换比较频繁,而且跨度很大,作为“社会人”的角色较为丰富,对社会各层面的接触都较为深广,在诗歌创作上,我的哲理诗,是与人和社会的一种交流和思考的体现。■ 这两年,在《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传媒上,大家读到了你用“手机”创作诗歌的一些趣闻逸事,能谈一谈你这方面的感悟吗?
  主观上,我这个人对新事物、新科技较为敏感,对人生、对社会永远有一种新奇感。对新事物,经常去接触、学习,人就会充满活力。作为一名行政官员,这种爱好,能带动人,鼓动人,对工作有促进作用,亦能充实自己。客观上,我经常出差在外,手机的科技手段能填补我时间不够用之短。手机是一种新媒体,手机诗歌,能让人及时阅读和交流。据我所知,珠海和中山的手机用户,都是超过一百万户,全国手机用户早已超一个亿了。诗歌界应好好思考,如何应用手机这一新媒体和新群体,推介诗歌,推动诗歌创作。在手机上,如何让人们免费阅读唐诗宋词,或收费阅读其他诗歌。比如可以设置“手机诗库”,在构图上、声音上、应用上要有所特色。还可搞手机诗歌创作比赛,让诗歌走向社会、走向大众。传统文化的“诗歌”和当今的高新科技结合是一个新课题,我们的诗歌不应“关闭”自己,必须尽快“随机应变”,积极走向现实社会!■ 文以载道,中国文人历来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