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诗刊 2007年第5期-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不忍 
   
  这是岁月,这是镜子; 
  走远的青春、红颜; 
  和你我沧桑的面庞。 
  我背过身去,不忍看到 
  一块镜面在优雅处破碎; 
  我飞身离去,不忍听到 
  秘密伤口的孤声悲泣。 
  我是如此不忍—— 
  我爱的夜被不眠的火车带走; 
  我是如此不忍—— 
  一串文字的泪水淹没你的双眼。 
  岁月远逝,镜子破碎啊! 
  ——我是如此不忍1 
  2005.11.4. 
   
  青春读物 
   
  透过书的丛林, 
  看到这些天真的眼睛, 
  这些柔嫩的嘴唇。 
  它们闪烁不止: 
  说了无数的话,还有无数的话要说。 
  你看到的,只是 
  一部分的爱, 
  一部分的网, 
  一部分的伤口和盛宴。 
  ……更多的人,喋喋不休, 
  仿佛到了最后时刻; 
  说吧,青春! 
  没有多少机会了。 
  时间把它逼至绝境, 
  令它的人物毫无出路, 
  令那些稚嫩的笔瑟瑟抖动, 
  流泪的思想像个尖锐的错误。 
  2005.11.9. 
   
  安慰一枚枯叶 
   
  我相信你没有睡着, 
  和我一样在山上天昏地旋。 
  雾气升到我的腰间又散去, 
  像我喜爱过的白绸裙。 
  遗忘的琴弦又回到耳边, 
  只为了让你记起那个字, 
  那个被风忽略的旋律。 
  我想安慰那枚枯叶: 
  安慰她,安慰她的黄褐斑和皱纹; 
  安慰她的委琐和莫名的伤痕; 
  安慰她,安慰她被雨拍打的老脸和小委屈; 
  安慰她嘶哑的嗓音和不再睁开的眼睛。 
  所以,你们为爱情幽会, 
  我为遗忘写诗。 
  2005 11.16 
   
  波,浪,波浪,波……浪…… 
   
  你我之间, 
  先是微澜,再是惊涛骇浪; 
  你我之间, 
  先是爱,继而是恨, 
  然后是爱恨交加。 
  现在是慢下来的 
  时间,河流, 
  ……,和尘埃。 
  2006.1。 21. 
   
  静止 
   
  秋千静止了,摇椅静止了。 
  时光缓慢穿过墙,吹过风 
  吹过一撂旧照片。 
  它漫不经心的 
  灰尘,和斑驳的光影 
  爱上一双怀旧的眼神, 
  和花朵的伤痕覆盖的 
  年轻脸庞。 
  2006.2. 11. 
   
  冬 夜 
   
  我一生的四季用来写诗 
  甚至冬季。它持续的激情 
  让我保持飞翔的姿势 
  我们称作高远或低矮的天空 
  仍然高远或低矮 
  我们栖息的树枝也到了冬季 
  雪声高于歌唱 
  诗人啊,我们笔下的太阳 
  照耀着我们的冬季我们的脸 
  让泪水融化雪。甚至冬夜 
  炉火旁怀念的时光,让我们一生 
  热爱的事物更富温情 
  冬夜,我是你怀中温暖的孩子 
对时光的礼赞
阿 毛 
  除了生命与爱,我一直在感叹时光。 
  我以为我从生下来的那天起就已经这样。 
  “我们在娘胎里的十个月就足以使我们衰老。”亨利·米勒的夸张之语正好适合我这样的敏感者对时光的慨叹。 
  或许正是因为我也是一个对时光非常敏感的人,才会如此留意时光在生命身上的细小变化,留意皮肤上的一道皱纹与头发里的一丝白发……。很多时候,我哀怨的眼神,就像是看见了一个人的疼痛与离去。 
  我并不是害怕老,我只是敏感于时光在生命身七的痕迹。先是年轻的、愉悦的、轻盈的,然后是年老的、忧郁的、沉重的。 
  风吹花儿开,又让花儿凋谢。我们从时光中来,又消失在时光的尘埃里。 
  如此的自然规律,就这样让一个善感的灵魂潸然泪下。 
  我想我能留下什么呢?青丝、衣衫、笑脸与泪眼?爱与痛,活着与死去?什么都会消失在时光的尘埃里,不留任何痕迹。我是多么悲伤啊!就像自己与自己至爱的一切时刻都有可能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我的内心又是多么地充满了无望的爱与感恩。如此的矛盾迫使我一次次地提起笔,写下一行又一行字。 
  这些长短句,这些文字的风暴,这些丝绸般的夜,这些火焰与青苔;这些脆弱与敏感,这些针尖与疼痛,这些昏厥与睡梦;这些蝴蝶与春天,这些红颜与露珠,这些雨滴与镜面,这些呢喃与浊泪,这些内心的荡漾,这些郁郁寡欢;这些惊愕,这些迷宫,这些枝繁叶茂,这些天生丽质;这些前世今生与无音区,这些白纸黑字与揉皱的稿纸……,所有心醉的歌唱,一起汇成诗的文字。 
  我想说,它们一直是爱与感恩,是对时光的慨叹。是一个爱与感恩的人全部的感性与理性,是一个爱与感恩的人整个的身躯与灵魂。 
  当时光都老了,我们才不可避免地发现——文字是最初与最终的爱和生命。文字是所有脆弱与善感的灵魂对生命巨大的礼赞,是对时光最盛大的情怀。 
  听听诗人们的吟唱吧—— 
  “我们都是时间的名字。”(帕斯诗《永恒的瞬间》) 
  “我只是时间偶尔的产物、/脆弱的材料,不可能得救。”(博尔赫斯诗《沙漏》) 
  “过去一天又过去一周/不论是时间是爱情/过去了就不再回头/塞纳河在蜜腊波桥下奔流//让黑夜降临让钟声吟诵/时光消逝了我没依然在这里……”(阿波里奈《蜜腊波桥》) 
  “请把你的秘密告诉我,啊,时间!因为它使你越老越新鲜!”(希梅内斯语) 
  …… 
  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能默默地坐在暗处的一角,充满爱与感恩地活着,并且写作。 
  现在,我把这些“纸上的光阴”给时光,给你们,给那些充满了爱与感恩的人们。       
向内的飞翔
张桃洲 
  “我一生的四季用来写诗。”诗人阿毛的这行带有自况意味的诗句,可以作为对她写作状态的一种最佳描述。在一定意义上,写作是她的天性,是她无可逃避的命运:“诗歌,你这美丽的巫女,我一牛的命运在你的瓶中。”从这些年阿毛的各类写作实绩来看,发现她的此言不虚;尤其对于诗,她是倾注了巨大心力的。 
  迄今为止阿毛所写的诗大都是爱情诗。从处女作《情感潮汐》组诗开始,她的诗贯穿了一个恒久的主题:对爱情的渴望、追问和咏叹。看看她的诗集《至上的星星》里这样一些标题:《爱情的女人》、《重又回到爱情的掌中》、《玫瑰花瓣占卜爱情》、《梦中的爱情》……如此密集而单纯地书写爱情,实属少见。即便不以爱情为标题的诗篇,爱情也是其中的主旋律:“在鼓点中沉迷/我用爱情将你击碎/你知道什么原因/让我这么幸福又狂放”(《花格呢裙》);爱情使生命丰盈,使诗意的吟唱获得高度:“而你流传于世的诗歌/最香醇的仍是我爱情的呼吸”(《高处的诗歌》)。在一首关于《廊桥遗梦》的个人读解的诗里,阿毛更有如此表述: 
   
  我用文字在石上刻下的墓碑 
  是这个世纪爱情的眼泪 
  我在风中反复吟唱的 
  是比文字更长久的爱情 
   
  不过,不应在流俗的意义上理解阿毛对爱情的歌咏。实际上,阿毛的爱情诗并不是一种狭义的爱情诗,毋宁说它们更接近布罗茨基曾经指出的:“在人的一生中,时间与人的对话借助了不同的语言,如天真、爱情、信仰、经验、历史、辛劳、犬儒哲学、犯罪、腐败等等。在这一切之中,爱情语言显然是一种混合的语言。它自其他所有的语言中汲取词汇,它的声音能使无牛气的对象感到满足。而且,对象一旦被用爱情的语言道出,它便获得了一个非凡的、近乎神圣的称谓,我们在接近我们爱的对象时,我们在《圣经》中寻求上帝是什么的真谛时,就会有这样的体验。爱情就本质而言就是无穷对于有穷的一种态度。对这一态度的颠倒便构成了信仰或诗歌”。正是一种包容气度,一种对于狭义爱情的超越与扩展,将阿毛的“爱情语言”变成了“信仰或诗歌”: 
   
  让我歌唱的是爱情的眼神 
  让星星歌唱的是夜晚 
  ——《看见一朵花全部的过程》 
  这些歌咏所蕴藏的内在的锋利,使之与那种关于爱情的格言警句式的低吟浅唱区别开来。 
  在阿毛这里,真正的“爱情语言”意味着发自内心的生存感悟的表达,这种表达交织着对自然、人性、世事的悲悯与爱意,对火地万物的圣洁的敬畏之心。因此,她的诗篇里充满了“花朵”、“石头”、“小鸟”、“露珠”等微小的词汇,显得语调轻盈,语势细密。在她的近作《献诗》中,阿毛将这种“爱情语言”发挥到极致: 
   
  这一首诗给夜半。 
  给阳台上不断张开的翅膀, 
  给细雨中不断返回的身体, 
  于一小点光中, 
  低声地吟咏, 
  给微亮的萤火虫, 
  它的轻和缓,不似蝴蝶 
  在空虚的地方眷恋。 
  这是一种谦恭的朝觐的姿势:以诗的名义,把“爱情语言”献给那些弱小的事物,哪怕它们仅仅散发“一小点光”。最终,这种朝觐借助于“小断张开的翅膀”,在语词中飞翔起来。 
  的确,“飞翔”是阿毛诗歌(一直到90年代后期)中一以贯之的姿势,这一姿势保证了其诗歌浓烈的抒情性和突出的吁请、呼告的语势和调式。诚如阿毛自己在一首诗中写道:“我一生的四季用来写诗/甚至冬季。它持续的激情/让我保持飞翔的姿势/……/我们栖息的树枝也到了冬季/雪声高于歌唱”(《冬夜》);无疑,这是一种源于诗的理想的绝唱:“如果可以飞翔/我愿意失去歌喉/如果可以伫足/我愿意用最尖的荆棘/刺出绝世的独唱”(《如果可以飞翔》)。不可否认,这一“飞翔”的姿势渗透了鲜明的女性视角,这从她的很多抒情短诗以及几个组诗《石头的女人》、《两性之战》、《燃烧的黑雨点》等不难看出——在这几个组诗里,阿毛关于女性命运的思考更多地溶入了生命的激情。可以说,有别于一些女性诗人的肉体的飞翔,阿毛的诗歌是运用灵魂展开飞翔的。 
  最近几年来,阿毛的诗歌写作悄悄地发生了某些变化。在近期的《爱情教育诗》、《我和我们》、《由词跑向诗》、《午夜的诗人》等长篇诗作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日常场景增多了,某种抽象的抒情渐渐为具体的写实所取代,并添加了大量的思辩色彩。这是否由于其他文类(譬如小说)写作的影响使然,不得而知。一个可予探讨的话题是,另一种文体的兼顾会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一个诗人的诗歌写作(特别是语言、语感)?在此可以初步判断:阿毛多年的小说写作的磨练,似乎促使她早年诗歌婉约而轻逸的以“情”为核心的抒发,变成了一种犀锐而深重的以“意”为核心的内在思辩。不过,其语词中飞翔的姿势未曾改变,因为对于阿毛而言,生命、爱情、诗歌始终是合为一体的,一如她在《女人辞典》里的表白: 
   
  她凋零着,让灵魂最终跨出肉体 
  还原成来处的一朵花, 
  或一只乌,栖息在时间里。 
  看不看,她终是要飞翔。 
近作两首
骆 英 
  致死亡者 
   
  在午夜,特别是在午夜后半的凌晨将要到的时刻感觉寂静,就是突然想到死亡的那种刺激与恐惧。 
  作为词语,死亡的意义古老而且神秘,以至于忍不住发问,“死亡”,是不是人类或者说宇宙最值得尊重的词汇? 
  杀死一个生命,往往短暂和偶然得只是一个“刹那”。 
  但也有一种死,需要枯坟的骨或者说是挫骨扬灰的过程。 
  死亡呢,因此必须受到敬仰。 
  因为死亡者,被放置在一个被消灭的过程。 
  被一个车轮消灭,被一种语言消灭,被一颗子弹消灭,被一个强权消灭,被一个基因消灭,被一个旱季消灭,被一个国家消灭,当然了,还有会被一只金币消灭。 
  不死亡者都是旁观者,主要是预习自己的未来的旦夕间的死亡,就像树,互相观望着死,然后,一齐死去,就像约定准确的守诺如金的集体无意识的死亡。 
  死亡者最大的财富直该是无法得知的死亡时刻的快感或者是痛苦,有时像1982的“拉菲”,观赏的满足大于品尝的愿望。 
  在英格兰酒吧里彻夜酗酒,是对死亡者最卑鄙的蔑视。至少,在饮酒前应该向死亡者脱帽行礼。 
  穿着艳丽的衣裳在长街行走,一定要记住为死亡者侧目让道,以便让死亡的词汇结构不必要的再次解构。 
  在肉欲的狂欢后,最好肃立片刻,重新温习一次关于死亡的记忆或者说是痛苦,好让死亡者知道,我们,其实并不是一群乱伦的犯人。 
  被谋杀的语言,我们都在不知所措地使用着,并且继续参与着谋杀的过程,并且企图通过语言的谋杀来合理合法地谋杀他人。 
  小狗和鸽子的死亡,开始引起我们的惊讶与同情,其实,这是我们旁观后的非正常情绪。 
  必须对一类类假构的语言进行毫不留情的种族清洗,他们,极为恶劣地忽视死亡者的年序,并且,主要是因此成为谋杀者的麻醉剂。 
  回避死亡者的音容是一种世世代代的可耻,会致使你无法辨认死亡者的最后去向和踪影,那么,你才是谋杀者真正的目的。 
  用一个死亡者去屠宰另一个死亡者也是不能原谅的,就如用一种语言去覆盖另一种语言一样,也是一种触犯天条的暴行。 
  死亡者可以是一棵胡杨,死而复死的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倔强,也可以曾经是一条河,死的在地图上变成一条直线。 
  但是,也可以像一只老死的泥蛙,并不幸灾乐祸地诅咒与绝唱。 
  建筑,是死亡者的盒子,或者说,他被死亡者设计建造,用于死亡和死亡者使用的通用平台。 
  想一想吧,设计并建造一种死亡是何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