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1833-17岁 我在美国当"政客"-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吧,美国政府中相当于中国民航总局的机构是联邦航空管理局——FAA(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关于乘客年龄的限制是17岁,而我刚满17岁也就没有多注意。但是有的航线规定是需要有监护人或者家长到航空公司柜台办理登机手续的。如果乘客未满17岁,根本无法独自登机。美国的法律多如牛毛,各种相应的规定也是不计其数。这样做的好处是被法律约束的各方通过法律条文来明确各自的责任,防止出现有理说不清的尴尬局面,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乘客的利益。      
    在“青年美国”(JSA)寄给我的函件中,各种各样的说明细致到了样样俱全的程度。其中 有一个前面提到的指南里,就有名目繁多的表格。最关键的几张是关于交通(何时到达及离开,航班号码,哪个机场,什么时间等等),家长须同意“青年美国”在暑期项目活动期间行使监护权利的。说的简单一点,就是“青年美国”要保证尽到他们的责任。比如规定是6月1 3日下午14点到16点在华盛顿的道勒斯(Dulles)国际机场和里根(Reagan)国家机场接机,如果晚了就必须要和JSA申明自己的交通问题是自己解决,“青年美国”不负任何责任。离 开的时候也是同样,7月4日离开的时候“青年美国”派了几班大巴送大家到两个机场,但凡是不从上面两个车站走的,或者说是不在预定时间内走的,都要自己安排自己的行程。在7月4日规定时间之后,JSA是不再履行任何监护责任的。这并不是JSA的特色,而是在美国生活、做事的习惯。美国人做事都要明确责任,凡是法律上有规定的事是不可以马虎的。      
    


第一部分:来自“青年政治家基金会”的邀请再次飞越美国 3

    在快离开华盛顿的时候才明白美国西方航空公司在美国的定位,他们就属于那种小而精且机票便宜的。而最后项是他们吸引顾客的原因,他们没有大飞机,基本都是波音737,主干线不多,但是来往于大城市之间的航班倒是不少,机票价钱便宜。在飞机上那是领教的可以。我正郁闷呢,乘务员开始准备送餐,我倒是不饿,不过至少是有事情干了。最后才明白,他们这是卖饭呢。这还是我坐了这么多次飞机第一次见到航空公司不给饭。饭是卖的。    
    这不是不伦不类。再看看同机的美国人,那叫一个乐此不疲,不但买吃的,烟酒礼品啊也没个完。      
    华盛顿,又是你!      
    飞机广播上通知还有20分钟就要降落在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了……诸位旅客仿佛猛然惊醒,伸懒腰,打哈欠,环顾四周,最后几乎都是那个相同的动作:打开舷窗的遮光帘,眺望窗外。此时我已是睡意全无,何况我这等的凡人当然不能脱俗,也“极目远望”过去。看了窗外的一切,心里早有“预谋”的感动一下就澎湃了起来。      
    在申请这个夏季暑期项目的时候,我首先被有关普林斯顿的项目吸引。我小时候想学建筑,一直到来美国前都没有放弃这个梦想,了解到普林斯顿有着优秀的建筑项目之后就又把普林斯顿当作了我的梦中学校。几年间我早已离当初的建筑梦越来越远,普林斯顿梦已不太再有可能圆,可是一想到那未圆的梦却常常让我遗憾,我也想借这个机会去看一下自己在心里曾无数次朝圣过的地方。但是由于考虑选择了最具挑战的项目以及希望参与演讲活动等诸原因,我最后选择了去乔治城大学。而我另外考虑的因素里最突出的一点,也是再简单不过的了,那就是在首都华盛顿会与各个方面有相当丰富的接触机会。再次造访华盛顿,也让我觉得十分有趣,将再次来到曾经被我自认为“原点”的地方。      
    人的一生中要画多少个圆?很多时候,在不经意间,你会惊奇地发现,生活和你开了个玩笑,在绕了一大圈之后,你又回到了曾经出发的原点,可是回到原点的你,却早已没了从前的摸样。      
    当飞机开始下降的时候,看着弗吉尼亚州(Virginia)的景色,扑面而来的森林以及那一汪汪明镜般的清水,我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四年前自己第一次来美国时候的景象。那时候,我就住在弗吉尼亚。眼前的草木依旧葱茏。它们不是因为我的到来而变的光鲜,更不会因为我的离去而失去生机,可正是这默而无语的葱茏让我熟悉,让我松弛下来。我的心,一年了,没有这么塌实过。      
    我回到了四年前起飞的原点。第一次来美国的时候我就来到了华盛顿。而这次,本来没有任何机缘再来华盛顿,可是却就这么鬼使神差的来了,难道每次来美国都到华盛顿成了我的“保留节目”?而且凑巧的是,上次我就借住在了乔治城大学,而这次来到华盛顿的我又来到    
    了乔治城大学,不知道这究竟是缘分还是其他的什么。      
    华盛顿的全称是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英文写作Washington;D。C。(D。C。全称是Distr ict of Columbia),在美国你会听到人们很多时候只说D。C。,那就是华盛顿的意思。 在西海岸,美国加拿大边境上还有个华盛顿州,西雅图(Seattle)就在这个州(西海岸上实际有三个州,从北向南:华盛顿州;俄勒冈州(Oregon)。另外有个玩笑说没人知道“Oregon”这个词究竟如何正确发音;最后一个就是加利福尼亚州。首都华盛顿本来就不大,整个华盛顿特区不过10平方英里的样子。北面是马里兰州(Maryland),南面是弗吉尼亚州。很难把首都华盛顿和与它相邻的两个州分清楚。我们每次坐地铁进华盛顿市区都要先走到弗吉尼亚州坐地铁才可以到华盛顿市区。其实华盛顿那么小的地方也没有市区郊区的区别了,主要市区就是说政府机构云集的地方,剩下的都是居住区和商业区了。在华盛顿的时候正巧在网上看到有位中国老先生写的文章,老先生在民国时期,新中国建立以后几度来到华盛顿,所讲的见闻极是。其中一句最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华盛顿现在只住富人和穷人,中产阶级早就搬到与华盛顿相邻的两个州去了。所以在弗吉尼亚和马里兰居住而到华盛顿来上班的人绝对不在少数。与此相仿的还有在新泽西州(New Jersey)居住而每天到纽约上班的人们。华盛顿的居民拥有选举权,可是他们在议会中是没有代表的。      
    飞机缓缓降落,我有点激动地看着舷窗外。      
    飞机停稳,人们便各自匆忙起来。我从来不是那争着第一拨出去的类型,加上我的行李太多,座位在倒数第二排,索性就耐心等待。直到前面的旅客都走完了,我这才大包小包拿好了准备下飞机,却又差点忘记了我的护照,护照要是丢了那还了得?这我有家也回不去了。    
    华盛顿有两个机场,杜勒斯国际机场(Washington 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和里根国家机场(Ronald Reagan Washington National Airport)。前者是以美国前国务卿约翰·福斯特·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1888─1959)的名字命名的。杜勒斯对二次大 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有着卓越的贡献。后者就是以美国第40任总统里根命名的。美国人对里根总统的感情,从我们到之前那个星期的国葬足以见之,当时我在南加利福尼亚州的家中把在华盛顿的转播全部看了下来,不仅钦佩里根先生作为总统给美国带来的影响,更感动于里根夫人南茜(Nancy Reagan)的坚毅,和她那非同常人的气质。安葬里根总统的里根图书馆离我在南加利福尼亚州住的地方很近,当空军一号飞来穆古海军基地(Point Mugu)的时候,我们听到了飞机的发动机轰鸣声,更看到了那庞大身影。而住所附近的路上由于载有里根总统灵柩的车队要经过,更是早已提前几个小时就站满了人。人群之中,落泪之人,难以计数。      
    


第一部分:来自“青年政治家基金会”的邀请再次飞越美国 4

    这次是我第二回来杜勒斯机场了,可是望着眼前的一切,一点儿都不觉得曾经来过。      
    我被通知组织这次暑期活动人会在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行李提取站接我们。我走下飞机一看,提取行李的地方还很远。看看头上的提示牌,再想想上次来杜勒斯机场的经历,便已经做好了再次乘坐那巨型“移动休息室”的准备,也就相当于其他机场的穿梭巴士,英文名称叫做“Mobile Lounge”。那就是杜勒斯机场的招牌。第一次来杜勒斯机场的时候,这车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往于航站楼和半英里以外的停机坪的巨型“移动休息室”给旅客带来很大方便。而这巨型车辆是由美国自家的克莱斯勒公司(Chrysler Corporation)设计的。这车怎么个不一样呢?这车有54英尺长,16英尺宽,轮胎就有17。5英尺高。核定载客量102人,其中71个坐席。虽然这车给旅客减去了在航站楼和停机坪楼之间走动的危险以及避免了相应的坏天气、噪音的影响等等,但是据我估计,旅客往往需要徒步在楼内走200英尺以上才能搭乘这个大家伙。现在杜勒斯机场有19个这样的大家伙,而就有无数个像我一样的人,因为这大家伙记住了杜勒斯机场。在车上的众多乘客此刻议论纷纷,有第一次乘坐这个大家伙而十分不惑的人,也有坐了很多次大骂这大家伙带来的麻烦的,估计像我这样“静观世间百态”一言不发的恐怕就我一个人。      
    我站在那大家伙“肚子”里,望望窗外的天空,一片鱼肚白。      
    华盛顿还是以它那招牌天气迎接我:阴着脸,闷的很。华盛顿的晴天不能说难得一见吧,但也是相当宝贵,华盛顿的湿度也一直高的很。打开电脑的时候把电脑上的天气虫(weather bug)打开,它是在美国比较流行的一个装在电脑上的小软件,提供当地的详细天气服务,包括雷达云图等等。华盛顿,显示湿度竟然达到82%!而这在华盛顿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      
    在南加利福尼亚待了一年,我也被惯出了坏毛病,谁让南加利福尼亚的天气太好呢?一年四季绝大部分都是艳阳高照,晴空万里,就连最冷的冬天也仅仅是一点点小雨。我是看到一点阴郁的天空就会不高兴,华盛顿是一点都不给我面子,人家该是什么样子还是什么样子,没有因为我从远方赶来而给个充满阳光的笑脸。我无奈地笑笑,垂下了头,心里仿佛在说:“华盛顿,又是你!”      
    寻找目的地      
    到了航站楼我就开始四下搜索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行李提取站,而机场里最折磨人的事情就是在里面穿梭,或者“徒步跋涉”。我当时是没完没了的上下楼梯,在着急的时候听到广播里说:“美国青年政治家项目在……”一着急后半句都没听清楚。      
    我是直奔行李提取站,直接找我的行李去了,也不想什么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提取站了。      
    行李倒是很快拿到了,问题也跟着就来了。行李放了一地,找不到一个推车。我带着那么大的箱子,箱子总数还是复数,没推车岂不是要我命。看到一辆推车,刚要推,发现是人家的,真没面子……但是在美国生活就是要“不耻下问”嘛,人家美国人从来不会因为觉得自己不懂会显的很“土”而不问,从第一次到了美国之后,我就坚信世界上没有“土”这么一回事的。我为什么应该知道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呢?难道别人就什么都知道?笑我“土”的人也有不知道的东西嘛。      
    问过那位小姐在什么地方取车,我“兴高采烈”地跑过去,3美元一辆。赶紧掏钱。我拿着    
    那三张“华盛顿”(1美元)喂了它半天,它就是不要我钱。      
    我急了,心里骂道:“你跟我客气什么啊!?” 最后证明这机器已经死掉。我就去找了一个工作人员模样的老先生。人家也不知道所以然。    
    我又另找了个机器,这回人家倒是不客气,可是推车早就被洗劫一空了。完了……这时候又过来一个和刚才那老先生打扮相似的人,跟我讨论了半天那跟我客气的机器的问题,最后拿来一辆咱们国内超市里那种上货用的车,我到底都没听明白他那不知道是什么口音的英语,他那意思好像我能用,我顿时觉得这世界上还是好人多,那位先生的形象也一下子高大了 起来。      
    我这儿等着他拿车过来呢,他突然问我是不是有人接,我说“对啊”。当时我一下就反应过来;他和刚才那位老先生的打扮和那举止怎么这么熟悉呢,原来是开出租车的。当然也可能不是,没准是杜勒斯机场里面帮助旅客运送大宗行李的呢?反正他一听我说“对”就甩下一句“那边有个举蓝牌子的”找人去了……我一听,心里那叫一个乱。      
    不一会儿,过来两个服饰打扮很整洁的男士。其中一个是亚裔,看到他的胸牌,就知道他是华裔了,原因在于他的姓氏。提到这个人,是因为这位大哥的打扮很有趣,他穿着一身职业休闲装,可是一举一动却比“职业休闲”要休闲好多。当问清楚我是来参加“青年美国”暑期项目的,就开始在登记本上查我的名字,结果竟然查不到。    
    可是两位先生一口咬定我肯定是他们项目的,我当时那叫一个“感动”……后来斯坦(就是那个华裔)说:“我记得你,觉得你就是我登记的,你就在我那层。不在名单上没关系,我现在给你写上!”我把找不到行李车的困难跟他们生动、如实地做了汇报。两位哥儿们不一会儿就给我弄到了车。我还没顾上说“谢谢”,二位就撤了。表面上我依然很平静,但是我心里在大呼:“我可找着你们了!”      
    把行李放上车,腾不出来手,我只好把护照叼在嘴里,推着车向集合地点走去。到了一个坐席比较多,和斯坦刚才形容的景象比较相象的地方,那里有很多和我年龄一般大小的学生在激动地聊着。看见我走来,目光就都集中了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