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5209-莲花次第开放-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物理和政治经济学,没有一句废话,深入浅出,点到即止。就在我思想溜号到此人为何步履矫健,却手拄拐杖之时,他看向我们说道:汉人学禅,在最后关键时若有善知识给你印证,告诉你推开此门,即是大光明处,那便得成就。而今人学禅,苦于善知识稀少,邪知识遍布,若不能辨清,一念疑情,便得退转。而此刻,阿弥陀佛就是这根拐杖,若渡险滩,有这根拐杖,便能健步如飞。
第三次开小差,我是在想,我这个长久以来在佛门前徘徊的孩子,丢了N多个皈依证,背离过太多的法缘,辜负过太多的恩人,今天遇到这个佛使比丘,看来是佛菩萨对我忏悔的奖励。正想得高兴时,那师父又开口,说,你们看见这佛像了吗,懂得皈依的意思吗?皈依是皈依这有形的三宝和外在的形相吗?不是啊。记得那三句话吗?“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这个“自”是什么意思呢?是“皈依自性三宝”啊。自性三宝在哪里?在这儿。师父指了指心,在自己的心里啊。
我的汗流下来。
我深知这一切的发生不可逆转。就像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所有的一切,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容,都带着恰如其分的使命,汇成生命的洪流,在这样一个峡谷之间,激荡出最令人难忘的混响!
这时,殿里出现了旁人,那些香客依旧嘈杂着。比丘师父那双闪烁着智慧的眼睛看定我们,笑笑地问,你们说我说的对吗?我轻微地下意识地点了点头,而那二人还在发呆。师父笑着说,好,那就这样。言罢,他竟然起身,以大步流星之态迅疾离开,走向了后殿,一如来时无声而迅忽地消失了。我们三人完全愣住,我最先醒悟,然后看见青石和小王子的满头大汗。我们几乎像做梦一样地经历了这一切。夸张一点地说,是互相搀扶着走出了殿堂。我不愿意,并且一直不想说这些跟感应有关的事情,别人传说,我也只是一听而已,但这一日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不可思议的加持力。我清楚地看见,至诚地发露忏悔、至纯地观想本尊所带来的殊胜法缘。我看到那古方广寺的影壁上,有弘一大师的题字:棲真圣境。我们三人默立壁前,不由深以为然!
我们来到瀑布下,久久地回味,三个人把各自记忆中的师父的开示汇总下来,再次受到震撼。青石说,其实师父的很多话,也都似曾相识,本来没有特别地触动,但是他的讲法方便让人留意,而最后的决然离去令人震惊,如同一记棒喝,唯有亲身领受,才会感到痛彻心肺;那原本觉得像杯白开水似的开示,经由这一走,这凛凛然的绝尘而去,变成了甘露,变成了醍醐,从头到脚,清凉浇身,我们无言。深深认同。
这一路,脚,越走越沉,头,越拜越轻。我们听到了洛迦路上第三段最曼妙的经文。无比感恩。不敢怠慢。而洛迦之路,虽然还要继续,但真正的行程已经在此结束了。二十杭州。是我们这次行程的最后一站。这个城市,我曾经出差来过,也曾一个人拜谒济公和尚的道场净慈禅寺和著名的灵隐寺;在龙井山,我寻访到善良的茶农,多年以来一直在她那里邮购明前的茶叶;在陶瓷市场,我如获至宝地淘出了两个丑丑的碗……
这一次再来,说是随喜另两位没来拜庙的师兄,实则想再探望灵隐的大佛。当年,在他面前,我悄悄地流泪,委屈如迷路的孩子,看见业已灭度的本师,却以前倾垂顾的姿态来听闻我的心声。那是喧哗的秋天,信众熙攘,庙有高香,我在柱后深藏,那寂静喑哑的黄昏时分,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于是,再来。
这一天,是四月初八,本师释迦牟尼的圣诞。我们几乎用了多半天的时间赶路,买归程的票,订旅店,终于可以去拜佛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我提议去净慈禅寺。在天台,有两处济公和尚的道场,因为时间有限,我们都没去。在杭州,正好补上。大家都同意了。
净慈禅寺,与西湖雷峰塔相对。这里有个小师父,我与他在去年灵山法会上结识,他当时因为看见我有相机,便跑来相问是否能给他拍张照片,以后给他寄去。我遵嘱依言,后来给师父寄照片时没有留下我的地址和姓名,我不想让任何人因为我本分中能做的事情来感谢。进山门时,青石提起他,说自己已经忘了这个和尚的模样,只记得有这么个事儿。我笑说,但凡师父出现,我一定能认出他来。
大殿里,很多人在拜,能看得出上午一定有过大法会。供果非常多,新鲜美好,花也开得正艳。听见一个老居士正和一个西安来的小和尚争论,陕西的果林老和尚到底有没有一百多岁,我笑着经过他们,心里觉得亲切。有一个小孩子在蒲团上玩耍,看殿的老僧身着百衲,逗他开心。
我们三个人完成了拜谒,走出山门,无所适从,大家都觉得疲惫,腿像灌了铅一样。杭州很热,蒸笼似的,大家汗不停地流,而思维似乎停滞了。小王子和我对视后,都觉得对方比自己傻。就在我们于南屏晚钟前发呆时,我看见一个戴着棒球帽的僧人骑着辆自行车飞快地掠过,几乎是下意识地,我当街喊了一声:师父!
要知道那是山门外,街上的师父很多,而只有这个小师父回头,他看着我们,我竟然坚定不移地对他说,去年,灵山……他推车过来,笑起来,是你们啊!我一直在找你们,为什么不留地址?刚才你们在寺里拜佛,我就看见你们了,但不敢认,你一喊我,我就在想,应该是你了……
同来的那两个都呆了。我却万般感慨,仅仅一念之善,终究山水相逢。
小师父突然一拍脑袋说,哎呀,我知道了,为什么我会被你叫住了!你们知道,我急急忙忙地去干什么啊?看这个。他一指车筐,那里面有一兜苹果。我是要给杭州的一个居士家里送供果。你看,从初一到今天,一共八天,供在释迦佛前的大苹果。结果就被你喊住了。我现在才明白,佛是派我给你们送好吃的来了。
而后来师父热情地引领,在杭州一路顺风的经历,以及我们想供养小师父时,他严肃地笑着告诉我们他持金钱戒律的种种,让我深觉释迦深恩,不敢辜负。
我们三个人,坐在净慈禅寺的影壁前,西湖上的夕阳正残。我们默默地,一口一口地吃着清冽的苹果,我的眼泪掉了下来。我清楚地了知,即便是师父拣择了善言鼓励我们这些游子,我亦该深切地感恩。
黄昏来临,我们不想回家,在西湖边无目的地逡巡,由是看见了红墙。两位师兄问我,杭州通,那是什么庙子?我摇头,说不知。就在净慈禅寺的旁边不远,有一个围墙围起来的院子,铁门虚掩,而里面有一座庙宇。我们好奇地不邀自来。那院子里安静无人,殿门紧闭,闻得见佛香。
青石居士提议说,佛子们,我们绕佛,念佛号吧?
好。优婆夷们点头。
第五辑 带着皮囊跋山涉水洛迦转经路(13)
开始绕佛。心里觉得安宁。看见殿后有很多居士们的背包,还有一些课桌板凳。可能是个共修之所。不知道绕了多少圈,我们来至殿前,开始在青砖上拜殿。这时,先起身的青石兄惊叹道,我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了!我们起身,诧异地四处张望。青石指着牌匾说,永明禅院,这应该是永明禅师的道场,永明禅师是禅宗法眼宗的三祖,净土宗的六祖,我们竟然盲打误撞地跑到这儿来了!他有一首著名的偈子你们知道不知道?我们俩茫然地摇头,心里惭愧得紧。“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做佛祖”。这个,倒是知道的。
正在我们思忖、青石激动的片刻,铁门开了,一位清雅飘逸的老人推门进来。我们呆呆地看他。他笑笑地问道,你们是谁啊?
我们来拜佛的,老居士,请问这里是不是永明禅师的道场啊?他点头,是永明禅师的塔院。言罢,老者说,既然是来拜佛的,就进殿来拜吧。你们早一点来,晚一点来,我都不在,就这个时候,我每天来殿里上香的。
越来越巧了。我们跟着护殿的老居士进得殿内,礼塔三拜。从他的口中,我们才了解到,这里不是旅游点,不对外开放,却是杭州信众们的共修道场。因为永明禅师也是净宗的祖师,所以,居士们在这里也有助念的功课。
真好。多年前一再经过的路径,竟是浑然不觉的盲点。而今因缘的具足,终于可以叩开门扉,礼拜再三。而师兄们发愿寻求的对机法门,从苏州灵岩山寺的初遇,到天台古方广寺的点化,直至今日落笔永明塔院的昭然,已经得到了答案。
找到了药方,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地吃药。
洛迦,改变生命的旅程,用所有的词汇来感谢都显苍白的心灵之路,但愿她是我们前行的一个见证,留存在成长的记忆当中。但愿有朝一日,金蝉脱壳之时,体解大道,成就愿心,放下一切,无悲无喜。
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第五辑 带着皮囊跋山涉水在吴哥窟睡午觉
在沉沉的睡梦中,吴哥,它不再是我的旅途,不再是我停留和找寻的去处,它本来在着,与我从未远离。
午睡的阳光里,飘动着的是水鸟飞过的痕迹。我坐了千年的木舟,划过沙砾烁金的丘堡,独自来寻你。
这里没有我认识的人。也没有人认识我。城堡上面都是来找你倾诉的远客。
吴哥。我不认识你。从来不知道你曾经的灿烂和没落。
今天,我站在你精心雕刻蓄意描摹的佛像前,却听见尘世里花朵绽裂的声音。
总是有些话不能跟别人讲的,总是留着我们自己不愿被开解的,总是有很多的爱需要放手、永远不能追究的。吴哥,你看,那眼眶被泪水漫溢,那眉头被香烟紧蹙的,正是悄悄地远涉了重洋,依依艾艾地找了你来。然而,再悱恻的缠绵,再不忍的离别,放于你的掌心,吴哥,我看它们都羞于启齿。那美丽的、相守的、涎水和泪水交织着的,在你的变迁之中,不过是昨夜的一场风沙。寂寞着,宽容着,倾听着,你又安抚了多少孤独伤怀的心事!
日出时分。所有的远客欢呼起来。那是日日夜夜轮转的辉煌,是惯见而不见的神的光芒。无论是吴哥帝国,还是红色高棉,在这日出时分,那曾经的繁华均要落败。被人们苦苦争夺、斤斤计较的历史,在自然的股掌之中,显得如此的卑微!
我没有心事,没有眼泪,没有足印。我在圣地须弥山的脚下昏睡。很多的人经过了我,匆匆地离去。没有人能唤醒我酣然的休憩。南方,再往南方,炎热和潮湿的热带丛林,它们随着天光的摇移忽远忽近。突然,我在这睡梦中不再伤心。
你看你们的哭泣,都是在说我们失去了依怙,那依怙是灵魂的一件外衣,大家却都推托说在我们的人生里,遗失的是这件华袍,没有人肯对华袍下面哭泣的灵魂负责。而那灵魂,是这身体里面最脆弱的部分,无形可赋,无状可依,她存在着,却被忽略着。佛在时,我们把灵魂交付他看管,有他眷顾,我们乐得逍遥;然而,佛陀却也要灭度,八十年之后湍流之处野舟自横!如同吴哥,你是皇族的温床和帐幔,却也孕育了风暴和雷霆,日落之后,又有谁来做我们的依怙?
从曼谷到暹粒,从婆罗浮屠到金字塔,我追寻着日光的秘密,希望能找到立于不败之地的君王。而我知道千百年来,吴哥窟石缝里的愿望,像哭墙里的祷告一样多。我们都想在时光的狂流里留下善的种因,想让那沙漠里有清泉奔涌,想让被丢弃的重新被珍藏。这掩埋已久的心愿奔赴了这么久,却依然无处可以安放。
中午,没有人在吴哥窟。我看见皮肤和汗珠在斑驳墙上起舞。在沉沉的睡梦中,吴哥,它不再是我的旅途,不再是我停留和找寻的去处,它本来在着,与我从未远离,更无所谓仰慕。我们在着,如同被掩埋已久的自性,他就在我的身体里面,不在三万尺的高空,不在沙和土的深处。
我常听智者说,心外寻心,终不可得。但我从来都不以为意。我悄悄企盼天赐舟楫,来得岂不更为轻松。然而,天赐来自你的洞察和不怠惰。搪塞着的只有你自己。我终于老实下来,不去追寻外物和他人作为自己得以生存的缘由。
这时,日影西斜,吴哥宫殿的魅惑优伶,都开始拈指起舞。我起身,哈哈笑,回头看我的梦,已没了踪影。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