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车-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克近200 辆。
    面对阿拉伯联军的强大攻势,以色列立即启用快速动员体制,迅速扩充部队,
很快就使北线的兵力增至22个旅,其中2 /3 是配备M60 坦克的装甲旅,这才扼制
住叙利亚军队所向披靡的势头。
    在以色列和叙列亚的坦克交战中,装备M60 坦克的以色列坦克灵活机动,而装
备T —62坦克的叙利亚部队则显得勇敢有余,灵活不足。在战场上,叙利亚坦克成
数十辆以纵队方式推进,前面的被击毁,后续坦克不改队形,仍按规定路线向前跟
进。一名英国军事记者在拉菲德以西数百米的一段道路上,看到16辆被击毁的叙利
亚坦克炮口朝着一个方向成纵队排列,他感到奇怪:这些叙利亚坦克手难道是机器
人不成,不然怎么不懂得利用地形地物隐蔽和迂回。可以这样说,在缺乏训练的叙
利亚坦克兵手中,T —62坦克的115 毫米滑膛炮的优势未能得到发挥,相反,其远
射精度低、射速慢的弱点却暴露无遗。
    在北线击败叙利亚军队后,以色列部队立即转兵西线,9 个装甲旅的1000多辆
M60A1 坦克星夜兼程,仅用两天时间就行进了600 千米行程,在西奈半岛抢占了有
利地形。10月14日,埃及军队调集了3 个~4 个师的兵力,在1000多辆T —62坦克
的引导下,向以军发起全面进攻,以军派出800 辆M60A1 坦克进行反击,并用空中
飞机进行反坦克作战。
    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直到20世纪90年代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会战,在
以色列和埃及之间打响了。1800多辆坦克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斗,结果,经过数小
时的激战,埃及损失T —62坦克200 余辆,而以军仅损失50辆M60 坦克。这次坦克
大会战,从统计数字上看,M60 坦克再度占了上风。
    在整个第四次中东战争的18天里,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总投入坦克5500辆,
其中,阿拉伯联军投入T —62坦克3800辆,以色列部队投入M60 坦克1700多辆,在
双方的多次坦克交战中,阿方损失坦克2100多辆,以方损失坦克1000多辆,以色列
的M60 坦克主要是被阿方苏制反坦克导弹击毁,阿拉伯国家的T —62则主要是被以
方的坦克炮和空中打击击毁。
    M60 坦克在这次大战中赢得一片叫好声,而T —62坦克则声名不佳。不过,熟
知战场的军事评论家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T —62的综合战斗性能与M60
不相上下,之所以在战争上有如此大的差距,主要是因为使用者的差距较大。
            争先恐后的战后第三代坦克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赫鲁晓夫的不少战略思想被否定,苏军开始重新强调常规
武器的重要性。在陆军方面,勃列日涅夫认为,“坦克应是陆军的主要突击力量。” 
于是,加快第三代坦克的研制,成了陆军上下共同的信念,从而使苏联在第三代坦
克的角逐中,走到了美国的前列。
    苏联之所以加快第三代坦克的研制步伐,是因为T62 坦克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
不敌美国M60 坦克,而且,当时德国研制的“豹”I 坦克性能也较优异,T —62坦
克已显得落伍了。设计第三代坦克的任务落到总设计师尼古拉·肖明的肩上。经过
几年努力,肖明领导的设计局研制出新型坦克,这种坦克被命名为T64 坦克。它在
结构设计、装备配置方面有许多创新,突破了从T —34到T —62坦克的传统结构,
第一次采用了自动装弹机,在车体前部安装了新的装甲材料,采用了小负重轮带托
带轮的新结构改善越野机动性能,车内有防原子、防化学、防生化武器系统,有自
动灭火装置,火控系统以模拟式计算机为核心,配用3 种分装式炮弹,特别是其首
次装备的125 毫米口径滑膛炮,其口径之大、威力之猛使其成为作战能力最大的坦
克。据披露,在一次试验中,T —64坦克发射的炮弹曾轻而易举地击穿了千米之外
的M60A1 坦克的装甲。
    T —6 坦克一问世,就赢得军内外广泛的好评,苏联陆军最高装备部门立即批
准T —64坦克投入批量生产,并从1970年秘密装备苏军装甲部队。然而,尽管T —
64性能优异,但其技术复杂,造价昂贵,就连一向不计成本的苏联军界也感到负担
太重,仅仅生产了几千辆就停止了生产,远远不能满足苏联装甲部队全面更新换代
和出口的需要,所以,苏联军方又向肖明提出了新的要求:研制一种技术性能与T 
-64相当,但又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生产的坦克。
    经过肖明领导的设计局设计人员的全体努力,苏联于1972年完成了命名为T —
72的坦克的定型和批量生产,这种坦克1975年装备部队,之后还大量装备了华约诸
国、古巴、印度、伊朗、利比亚等,总产量达2 万辆。
    从外观上看,T —72坦克具有和Td4 坦克相同或相近的火炮、炮塔、观瞄装置、
车体和车首上部的三角形挡水防护板等。其明显不同之处有:T72 坦克的红外大灯
安装在火炮的右侧,有6 个较大的负重轮和3 个托带轮。
    T —72战斗全重41吨,车体长 6.4 米,宽3 .37米,高2 .19米,主要武器
为一具全长7 米、125 毫米口径滑膛炮,身管外部套有2 毫米厚的铝合金热护套,
抽气装置位于身管中部靠前,备有尾翼稳定杀伤榴弹22发,脱壳穿甲弹12发,空心
装药破甲弹6 发。辅助武器为一挺12.7 毫米的高射机枪和一挺7 .62毫米的并列
机枪。该坦克的主要优点是火炮口径大、命中率高,穿甲弹初速高,具有较强的穿
透能力。此外,坦克本身机动性好,速度快,行程大,重量轻,体积小。当然,其
缺点也是明显的,由于车内容积小,其操作轻便性、舒适性及弹药基数均受到一定
的限制,火控系统和发动机也不够先进。
    对于T —64和T —72坦克的研制和装备,前苏联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当时,
西方各国将这两种坦克的性能描绘得神乎其神,直到1977年10月,苏联公开让法国
国防部长率领的法国军事代表团参观装备T —72坦克的苏军装甲部队,西方才真正
了解了苏联第三代坦克的真正性能。
    在苏联全力研制和生产T —64和T —72坦克时,美国五角大楼的决策者们心急
如焚,因为,在苏联装甲部队已全面换装第三代坦克时,美国装甲部队装备的仍是
以M60 为主的第二代坦克。经过军防部官员的紧急磋商,于1972年2 月决定成立一
个研制“超级战车”XM1 坦克的特别任务小组,经过激烈竞标,美国著名的机电公
司——美国通用动力公司承担了设计任务。
    经过长达8 年的时间,在花费了数亿美元之后,美国通用动力公司终于推出了
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型坦克。1980年2 月,美国新一代坦克XM1 样车终于驶出位于俄
亥俄州的利马斯陆军坦克厂,为纪念二战中美军著名的坦克指挥官、原陆军参谋长
艾布拉姆斯将军,美国国防部将该型坦克正式命名为M1“艾布拉姆斯”坦克。1980
年11月,M1坦克正式投入全面生产。
    M1坦克战斗全重55.5 吨,车长9 .76米,乘员4 人。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中
央的驾驶窗内,行车时以半卧姿势操纵车辆,用三具潜望镜观察,夜间行驶时,中
间一具可用微光潜望镜更换。其主要武器是一门口径为105 毫米的线膛炮,弹药基
数为55发,放置在装甲板隔开的弹药舱内。辅助武器为安装在主炮左侧的7 .62毫
米并列机枪,另有12.7 毫米和7 .62毫米高射机枪各一挺。
    M1坦克性能良好,结构可靠,易于保养,在装甲防护力、机动性以及可靠性、
可用性。可维修性和耐用性方面都有显著改进,是美国坦克史上的一项重要成果。
不过,就其总体性能来说,M1坦克的防护性能和机动性能有余而火力不足,与其他
国家的120 毫米或125 毫米口径坦克火炮相比,其装备的105 毫米火炮在进攻能力
方面要弱一些,因此,美军决定1985年后的车辆将用联邦德国的120 毫米火炮代替
现装备的105 毫米火炮,从而出现了M1A1型坦克,战斗全重也增加到57吨。
    M1坦克是目前惟一单独使用燃气轮机发动机作动力的坦克,其寿命长,体积小,
加速性能好,柴油、汽油。煤油都能用,可使坦克最大时速达对千米/小时,最大
行程达498 千米。
    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在设计M1A1坦克时提出,M1A1不仅要有“三防”能力,还要
有空调设备,为坦克兵创造舒适的环境。他们认为,人的智能取决于人所处的环境
条件,坦克乘员在不良环境下操作,战斗力会下降 30 %~50%。所以,M1A1采用
了带环境控制的超压式集体防护系统,极大地改善了坦克的内部环境,为坦克兵提
供了舒适的环境。
    在第三代坦克中,“豹”II坦克也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来,联邦德国曾参与美
国研制“超级战车”计划,后因设计思想上难以统一,便与美国分道扬镳,另起炉
灶了。联邦德国设计师们与美国设计师分手后,重新对早在1970年已开始整车设计
的“豹”II坦克进行改进设计,1977年正式定型并开始批量生产,1979年装备部队。
    “豹”II坦克装备 120毫米滑膛炮,装有立楔式炮闩和液压式半自动装填机,
具有较好的加速性、通过性及较高的越野和公路行驶速度。其战斗全重55吨,乘员
4 人,最大速度 68 千米/小时,越野速度 55 千米/小时,最大行程520 千米~
540 千米,最大爬坡度31”,越壕宽3 米,克服垂直墙高1 .2 米,有准备时涉水
深2 .25米,潜水深4 米,车长9 .74米,车宽3 .54米,车高2 .49米。
    “豹”II建成后,其装备的120 毫米口径滑膛炮可在2200米距离上击穿苏联T 
—72坦克的前装甲。相比之下,美国M1坦克配备的105 毫米线膛炮显然已经落后了。
美国军方很快认识到,德国新研制的120 毫米口径滑膛炮是西方国家惟一能与前苏
联T —72、T —64坦克主炮相抗衡的武器。经过权衡,他们当机立断,引进德国技
术,为M1坦克换装120 毫米口径滑膛炮,这就产生了M1的改进型M1A1坦克。
           中东战争引出“梅卡瓦”诞生
    中东,一块地球上最不安分的土地。从1948年到1973年间,阿拉伯各国和以色
列之间发生了4 次中东战争,1982年,又爆发了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战争。
    战争导致了兵器的发展,先进兵器的装备又加速了战争的残酷性。在中东这片
土地上,坦克一直都是战争的主角。
    以色列军方更是“坦克至上主义”,在第二、第三两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坦
克曾席卷西奈半岛,取得重大的胜利。不过,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坦克却吃
尽了苦头,其190 装甲旅的110 辆坦克竟在3 分钟内被击毁85辆,余下的25辆也成
了埃及军队的战利品。
    几次战争的教训,促使以军下定决心研制国产化的坦克。1970年,以色列政府
批准了研制“梅卡瓦”坦克的计划,研制工作的任务由被人们称为“以色列坦克之
父”的塔尔少将负责。
    塔尔少将有着丰富的坦克使用和作战经验,他1924年出生于马哈奈姆,先后人
赫布莱大学和英国的参谋学院学习哲学、政治及军事。1942年~1946年间在英国陆
军的犹太旅中服役,参加过二战中意大利战线的战斗。以色列建国后,他加入以色
列国防军,先是步兵,后转为坦克兵,从基层干起,一直干到装甲师师长、装甲兵
总监,并获得少将军衔。由他负责新坦克的研制,一定能研制出适合于作战的坦克。
    塔尔认为:“只有具备充分防护力的坦克,才能算是真正的坦克。”第四次中
东战争后,他从对战争中坦克中弹损伤规律进行分析后,更加坚定了“防护第一,
火力第二,机动性第三”的设计思想,从而使“梅卡瓦”坦克别具一格,尤其适合
于以色列地区的作战地形和环境。
    “梅卡瓦”坦克一服役,有军事评论家就惊呼:“‘梅卡瓦’是世界上最重视
生存力的坦克。”事实也的确如此,有专家认为,“梅卡瓦”重视生存力的具体表
现有以下几点: 1.其车形低矮,车高仅2。66米,炮塔尺寸小,呈楔形,座圈至炮
塔顶部仅0 .895 米,为缩小炮塔正面面积,甚至连车长指挥塔都取消了,减少了
最容易命中部位的中弹概率。
    2 .弹药全部贮存在炮塔座圈以下的车体内,从而避免炮塔被击穿而发生杀伤。
    3 .车体为铸造、焊接混合结构,采用双层装甲构成车体和炮塔,外层装甲构
成车体外形轮廓,内层装甲构成驾驶室、战斗室等隔舱。双层甲板之间分别为工具
箱、燃料箱等,构成了独特的防护层。特别是车体的首上甲板,有3 层钢装甲,再
加上一层特种装甲,防护力更强。炮塔正面更是多达3 层装甲,炮塔由两半铸造焊
接而成。
    4 .发动机前置的总体布置,使乘员前方的防护得到加强。在乘员前面有极厚
的种种防护之后,乘员的心理安全感也大大加强。
    5 .炮塔后面有金属挂链,提高了对破甲弹的防护。
    6 .车体两侧挂有背面附着特种装甲的钢制侧裙板,进一步增强了防护力。底
甲板也采用了双层间隙装甲,并冲压成V 形结构,提高了防地雷的能力。
    7 .坦克上开后门,有利于乘员安全进出。车尾共有3 扇门,右侧车门内安装
有三防过滤装置,从而使该车具有三防能力;左侧车门内可储放蓄电池;中间一扇
为人员出人门,分上下两部分,分别向上、向下开启,下半部分放落后可作为跳板
使用。
    8 .除有三防装置外,还有先进的灭火抑爆装置和热烟幕装置。
    9 .“梅卡瓦”2 型、3 型坦克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先与冷却空气相混合,然
后再排出,减少了坦克的热特征。
    10.“梅卡瓦”3 型坦克上还装有先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