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善待命运-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世界的最强音一起前进的,是不实用的或者不道德的,不与良心相关联的,不能够使穷人和文盲感到它是在用很高兴的语气与他们说话,那么这种艺术就还没有走向成熟。艺术需要创新,但是在本质上却是被束缚着手脚去工作的,这和所有的绘画和雕塑是一样的。人和自然的创新就是艺术的终点,人应当为自己的精力找到一个出口,只要他能够做,那么他就会坚持着绘画和雕刻。艺术应当可以让艺术家兴奋起来,消除各种阻碍,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世界的联系和权力的感受保持清醒的头脑,这种联系和权力在艺术家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这种联系和权力的最高影响就是努力培养新的艺术家。  绘画和雕塑是形式的艺术,但真正的艺术从来都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最美妙的音乐并不在宗教剧里,而是在人的声音里,这种声音来自生活的温柔、理性或充满勇气的语调。艺术肯定不是一种肤浅的才能,而是一种高层次的东西。人们认为自然中的东西并不是美丽的,于是他们就创造了自认为非常漂亮的雕像。他们憎恨人们的冷漠、愚蠢和顽固,于是他们就用彩色的布袋和一堆堆的大理石来安慰自己。他们反对生活的浪漫,于是他们就逃离生活的琐碎,而逃向了安逸享受的空想。他们大吃大喝,以为这样就可以实现理想,其实这是艺术所不齿的。他们这种想像有点与自然自相矛盾,从一开始就受到了死亡的挑战。


《善待命运》第四部分人与自然的和谐(图)

  一个人如果要想成为真正的隐士,那么他就要从社会中彻底地隐退。因为在他读书、写作的时候,他仍然会对社会产生影响,这不能够算是彻底的隐退。他应该凝神静气,在仰望宇宙时得到启示,这样才能够使他一人独居,与世隔绝。有的人甚至会认为,大气之所以是透明的,那正是为了让人们能够看见神秘的太空。在城市的夜晚可以看见满天的星星,这是多么令人惬意和激动的夜景!如果繁星点点的夜空要一千年才能够出现一次,那么我们又将会产生怎样的崇敬之情呢?但是,星星作为美的使者,它们每天晚上都会来到我们的头顶,发出它那耀眼的光芒,人们又怎么会去珍惜呢?  天空中的星星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人们因此而产生了敬畏的感觉。自然的心胸是宽广的,当人对它敞开胸怀的时候,它也会以同样的真诚来回报我们。但是聪明的人类是不可能达到自然之美的尽头的,也不可能对大自然永远都保持着好奇心。对于智慧的人来说,大自然是探索不完的,就像那盛开的花朵、奔跑的动物、巍峨的群山,可以让他们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进行探索,这样的活动会让他感到无比的喜悦。  如果以这样的心态去感知自然,那么就会在心中产生出一种诗意的情绪,那么的清晰,那么的动人。这是各种反应的综合,但是不同的人又会有不同的感觉,就像诗人眼中的森林和伐木工人眼中的森林是肯定不一样的。庄园主虽然拥有大地和农场,但是他却不会拥有这片风景,因为他完全觉察不到自然的美和风景的美。这个时候,也只有那些能够透过外表看到内在本质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情绪,才能够有这样的精神享受,这样的人只能是诗人。  严格地说,大多数的人是看不见自然之美的,他们甚至从来没有真正欣赏过太阳。虽然他们的眼睛看见了,但也不过只是视而不见,没有真正用心灵去感悟,也没有用头脑去思考。对于大人来说,太阳只是照亮了周围的环境,而在孩子的眼睛里,太阳却可以直达他们的心灵深处。  如果谁能够真正热爱大自然,那么他的内心就是与大自然相通的。这样的人即使是到了老年,他还仍然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的心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与自然倾心交谈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种愉悦的感觉。虽然生活中会产生出一些麻烦和悲伤,但是他只要与大自然联系在一起,那么就会时时感觉到快乐。这样的人与自然是共存的,心灵的波动与自然也是对应的。  大自然有时也会变得激动和消极,这就像戏剧中有喜剧也有悲剧一样。如果一个人身体健壮,那么大自然就会使他精神振奋,即使是在天气阴沉的时候,情绪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而是能够切实地感受到一种幸运和快乐。  一个人在野外,在森林里,这时他就可以变得无拘无束,就像孩童一般快乐。这个时候,森林里就好像存在着永葆青春的良药。如此看来,森林里像是在举行一个盛大的活动,每一个参加者都会乐此不疲,永远都不会感到厌烦。在这里,没有丑恶,也没有倾轧,有的只是人们的理性和诚恳。  站在这旷野中,我的精神沐浴着自然的灵光,思想提升到了一个至高的境界,所有拙劣的念头都消失了。我好像成了一个透明的物体,可以看见一切,自己的一切也能够被别人看见。在这里,人与自然是合二为一的,人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和陌生,只有自然才是永恒,我也就成了一个至美的热爱者。在这里,人们变得更加亲热,更加理性,可以看到隐藏在本性最深处的美,这些东西原本是在生活中难以发现的。  当人置身于空旷的田野或森林深处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在那时所表现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那么的神秘。在那里,人并不感到孤独,每一棵树、每一棵草都在与人交谈,都在向人致意。自然界里的所有物体对我来说都是既熟悉又生疏,既亲热又遥远的。这时候,可以肯定,令人快乐的力量并不在于自然的魔力,也不在于个人,而是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需要这样的快乐,但是大自然却并不总是能够让人表现出愉悦之情的。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昨天还是鸟语花香,今天却是一片沉闷。对于一个人来说,历经艰难和忧伤,却仍然能够埋头苦干,辛勤劳作,那么他的生命就会体现出一种悲壮的色彩。


《善待命运》第五部分真正的学者(1)(图)

  有一个流传至今的寓言故事,它包含着常人难以想到的智慧。故事说的是在创世纪的时候,上帝把单个的人造成了许多的人,以便人们能够相互照料。这就像是手上的五根手指,有了它们,手就变得更加灵活有力,作用更大了。  这则寓言中的寓义是新颖而崇高的。单个的人部分地存在于所有的人之中,或是通过别人的能力来把自己体现出来,也就是说你必须仔细地观察和研究整个社会,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完整地理解某个人的全部意义。人们相互配合,相互弥补着彼此的不足。这则寓言也同样显示出,单个的人如果要想真正地拥有自己,那么他就必须经常从自己分配的任务中抽出身来,去亲自感受和体会一下其他劳动者的工作。  早期的学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生活之中,沉浸在周围的世界中,把事物都放在自己的心灵里加以重新组合,所以表达出来的东西也会有自己全新的理解。日常生活在经过心灵的思考之后,所表达出来的就是真理。心灵一闪就可以产生出不朽的思想。历史其实只是一些僵硬的事实,但是只要经过思考就可以成为活跃的思想。如果是经过人的思考,那么书中的思想就会在我们的心灵中纵横弛骋了。  有一种正确而有效的读书方法,那就是让书严格地为我们服务。“思考的人”是绝不应该受制于手中的工具的,就像书是供学者打发时光用的,而当他能够直接感知到智慧之光时,那么他就没有必要把时间用在阅读上的。  最有思想性的书能够带给我们的愉悦将是无穷无尽的。其实作者与读者之间是相通的,阅读的人与写作的人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当我们在品味英国诗人乔叟、马威尔、德瑞顿的诗作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最现代的快乐,他们的诗作就是超越空间、跨越时代的。在我们的喜悦中也充满了惊奇和感叹的成分,因为诗人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的,并且距离现在已经有三百多年了,但是他们却说出了现代人的心里话,也可以触摸到现代人的心灵。读者常常会觉得,这正是他想说的话,只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罢了。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心灵是存在着共同性的。我们可以假定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和谐,心灵之间是可以有一些共同的预感的,只是有的人说出来了,而有的人却无法表达而已。  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那么必要的阅读是不可少的。历史和专业知识都需要精读和多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基础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大学更应当鼓励和提倡学生的创造性,只有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激发出他们的热情和潜能,磨炼他们的心智,才能够培养出有才华的学生。  行动哲学对于每一个学者来说是重要的理念,也是一种必备的能力。没有行动,他就难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没有行动,思想也就永远都不能够成长为真理。懒惰的人对于漂浮在眼前的美丽云层是看不到的。静止不动是一种怯懦的表现,而没有勇气的心灵是造就不出一个学者的。行动是思想的代言人,通过它,思想才能够完整地表现出来。正因为我生活过,所以我才获得了现有的知识,而且对于书上的语言,我们是很快就能够认识到哪些词句里饱含着人生经验,而哪些又是毫无意义的。


《善待命运》第五部分真正的学者(2)(图)

  那些勇于开拓、敢于行动的人,在智慧方面,无疑都会获得最丰厚的回报。与书本一样,行动的价值就在于它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学者的人格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可以让周围的人都受到感染,使他们受到鼓舞和启发。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比那些单纯的教导和游说的作用大得多。另外,时间也是极其宝贵的,一个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而真正的学者是不应该浪费光阴的,虚度时光无异于自杀。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些事情上看起来会有一些损失,但是他将会在其他方面得到补偿,可以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  真正的学者应该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的社会责任正是要去鼓舞和引导众人,使他们能够警觉,从日常生活的表面,看到社会的本质。学者的工作是清苦的,没有特别的补偿,但他们的工作又是必需的,在一定的时候,必然得到人们的赞扬。  真正的学者应该是自由的,并且是能够勇敢地行走在社会中。所谓的自由就是说没有什么清规戒律可以束缚他,而勇敢的人是没有恐惧的,也许平时会有一些恐惧感——其实他内心的恐惧永远都是因为无知愚昧造成的,是可以战胜的;假如在面临危险时,仍然能够保持镇静的话,就可以战胜自我的恐惧。  如果在面临危险时,不求助于内心,而是指望别人的保护,那么这样的人其实是非常可耻的。  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躲避危险只能是让危险越来越近,越是恐惧也就会越恐惧,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如果我们能够像个男子汉,面对困难迎头而上而不是回避,查清导致困难的原因,拿出对策,那么就可以知己知彼,藐视困难,就可以战胜困难和内心的恐惧。如果一个人能够洞察世界的本质,那么从现象当中就可以发现人生的规律,他就可以完全拥有生活,在社会中做到游刃有余。一旦你清楚了社会的规律,那么也就可以更加自信、自助、自立,过上一种勇敢的生活。  伟大的人是可以改变别人的观念的,这样的人能够把自然和艺术都染上自己思想的色彩。他们可以从容不迫,不卑不亢,以愉快平静的心态来做事,而且他们的态度和做事方法都是可以令人折服的。人们敬佩这样的人,世界上伟大的成就正是由这种人做出来的。人们也给了他们应有的地位和声誉,他们在社会上打下了自己的烙印。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重视伟大的生活目标,那么他就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人,一个坚持真理的人。世人就会跟在他的身后,接受他的指引而生活。这其中的道理就是要求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自信自主,自我信赖。如果没有这种自助的理念,那么也就失去了生活中的智慧之光。  人类的希望就在忍耐之中。在忍耐中,你可以享受到一切善良人的帮助与好处,而美好的未来也就可以在生活中得以实现。  学者不是令人怜悯、令人怀疑,或放纵情感的代名词。一个由真正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每个人都相信他一定会受到真理的启示,而真理也将会感召所有的人,使他们走上智慧之路。


《善待命运》第五部分柏拉图:真正的哲学家(1)(图)

  大思想家奥马尔在谈到《古兰经》时说:“把世上的图书馆都烧掉吧!因为它们的思想精华都浓缩在这一本书里了。”  柏拉图的著作涵盖了世界各国的文化精华,是各个学派的基石,是逻辑、算术、审美、诗歌、修辞、本体论、道德或者其他知识的一种高度的浓缩。从来没有人拥有如此宽广的知识领域,即使是现在的思想家们所主张的一切观点,也都可以从柏拉图的思想中找到影子。这让我们感到对柏拉图只可仰视。  柏拉图的著作可以称得上是“学术界的《圣经》”,每个时代的思想家——波伊提斯、拉伯雷、伊拉斯漠、布鲁诺、洛克、卢梭、阿尔菲里、克勒里治——都认真阅读过柏拉图的著作,然后又加以精心地研究,同时又十分机智地把他的思想精华翻译成本国的语言。圣•;奥古斯丁、哥白尼、牛顿、斯维登堡、歌德都曾受惠于柏拉图,从他的思想中得到启发,有时甚至说和他一样的话。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他说:“像哲学家那样一种天才人物,他们习惯于把各个部分的精华聚集在一个人的身上,事实却并不是这样,它一般会出现在不同的人身上。”每个人如果想把任何事情都做好,那么他就必须站得更高一些,想得更远一些。一个好的壁炉能够把烟灰烧得十分干净,一位哲学家能够把他全部的物质财产转化为他的智力活动和精神财富。  柏拉图于公元前427年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