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钓鱼台备忘录-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年四月鲁迅先生同老太太去游玩时,正是这事件过后不久。
鲁迅先生第二次去,前面说了,是骑驴去的。说起骑驴逛钓鱼台,这也有段历史的由来。钓鱼台往西不远八里庄,过去有著名的酒肆,专卖名酒。北京的好酒叫良乡白乾。早年北京喝白酒,讲究“东良乡,西易州”,其实京西一带的好酒,都算“良乡酒”。有些人特地由阜成门门脸骑了小驴到这里来喝酒,《天咫偶闻》里记了这样的事,还把钓鱼台西八里庄的“良乡酒”比作汉高祖新丰镇的“新丰美酒”。
北京那时各城门口,都有小驴出租,叫做“门驴”,又叫“脚驴”。人们以它代步,去白云观、八大处、香山。这种驴都小得很,一抬腿就可以跨上去。不过不能小瞧,小驴虽小,却也很能小跑两步,颈下挂着一串小铃,在当年古城外面的土路上,跑起来蹄声沙沙,铃声哗哗,趣味是很别致的。
鲁迅先生骑驴去钓鱼台,是阳历三月间,正是春风解冻的时期。试想在扑面的春风中,先生他们九个人,骑在小驴上,一路谈笑风生,奔跑在当年阜成门外的道路上,阳光、沙尘、鞭声、帽影,远处淡淡的西山,路旁尚未返青的老树……这对先生说来,也是旅居北京十五年中,值得一记的快游了。想象一下先生春游时的音容笑貌,实在是更为有趣。
如今,钓鱼台、玉渊潭、花园村这些地名都还在,分别是三个彼此临近的地方。然而,毕竟是时过境迁了。昔日的行宫,业已败落,而五十年代国宾馆的建立,意味着这块地方的新生。钓鱼台那宽敞笔直的柏油马路上,不会也不能再有人骑着小驴了。新近,钓鱼台国宾馆的一部分,已经开放,接待来北京自费旅游的外国宾客。据说,内里的陈设中,还有过去宫廷用的景泰蓝圆桌、紫檀十条案,等等。这些遗物,不管是不是当年钓鱼台行宫的用具,放在这里倒也颇有意思,越发让人想起钓鱼台的源远流长。几百年的变迁,自不能同日而语了。
第二部分 钓鱼台的疑案轶闻第23节 傅作义住进养源斋
在国家、民族任人宰割欺凌的年代里降生并度过了他的童年的傅作义,在抗日战争时期,可谓是一个有着多种美德的爱国军人,解放战争时,追随蒋介石,反共反人民。但在关键时刻,迷途知返,使北平获得和平解放。他居住北京时,养源斋成为他消夏别墅。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就在这一年的6月27日,傅作义降生了。
1908年,傅作义到山西运城河东中学堂学习,他课余时间喜欢读《三国演义》、《说岳全传》、《水浒》等古典小说,并羡慕书中一些人物的豪爽性格。1910年,15岁的傅作义,看到中国受人鱼肉,中华民族濒临灭亡,决心弃文经武。当时,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推翻清朝、振兴中华的革命浪潮,鼓舞着每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年纪轻轻的傅作义,远离家乡,毅然来到太原,考入了山西陆军小学。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教育。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傅作义又满腔热情投身革命,他剪掉了辫子,参加了山西起义,担任学生军排长,到娘子关一带作战。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全国上下,一片愤慨。血气方刚的傅作义,曾策划谋杀袁世凯。1912年,傅作义在山西陆军小学毕业,被学校保送到北京清河镇第一陆军中学深造。1915年,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1918年毕业,时年23岁。
结束了8年军校生活,傅作义被分配到山西阎锡山部第十团当见习军官。3年后,升为上尉营副、营长。又过一年,升为少校团副。1924年,随军出兵石家庄,因完成任务好,升任团长。1926年阎锡山与直奉联军联合攻打冯玉祥,傅作义奉命守天镇城,冯军屡攻天镇不克,他被擢升为旅长,旋即又升为中将师长。1928年6月,傅作义被国民党南京政府任命为天津警备司令。1931年被任命为三十五军军长,率部移防绥远、并代理绥远省政府主席。
1931年“九·一八” 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吞我东北三省,傅作义基于爱国主义思想,在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影响下,积极主张抗日。从1935年开始,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号召下,在全国人民要求抵抗侵略的鼓舞下,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 和 “先安内后攘外”的反动主张,于1936年毅然进行了“绥远抗战”。
自1933年长城抗战起,傅作义将军满怀爱国主义激情,一直站在反侵略战争的最前线。13年中,他率领部队在抗日战场上转战一万八千余里,进行大小战役、战斗二百九十多次,基本上保持了不败的记录。因此,完全可以说:傅作义将军是国民党中坚决抗日的名将,他为保卫中华民族、抵抗外族侵略,立下了不朽功勋。
但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出兵我国东北,加速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之时,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疯狂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此后,傅作义也就成了反共先锋。
1947年12月3日蒋介石下令成立“华北剿总”,任命傅作义为“总司令”,统管华北军政财文大权。
1948年1月,傅作义将华北剿总司令部迁往北平西部。地址在御河桥二号院。即原日本大使馆。在中国人民题放军围攻到北平城下之时,傅作义将剿总司令部搬进中南海。当看到北平这一文化古城将要再一次濒临兵燹,他沉默了。不顾蒋介石军令,在中共地下党员的积极策反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津的强大阵势下,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主张,于1949年1月30日下午,带着他的华北总部,在警卫团的护卫下,乘车离开中南海,又回到了北平西罗道庄的总部旧址。
毛泽东主席在接见傅作义时说:“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傅作义在北平担任华北剿总司令时,曾经去过钓鱼台,当时的钓鱼台已相当荒凉,除了原有的养源斋外,四邻居民不多,只有若干农田,几畦菜地而已。
但钓鱼台毕竟是昔日的皇家园林,帝王的行宫,虽破败,但园林胜景的轮廓依旧存在,所以,傅作义到此观览之后,便将养源斋作为了消夏别墅。
和平解放北平之后,傅作义再次到钓鱼台,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年,傅作义在夏季到来之时,都在钓鱼台的养源斋消夏。
第二部分 钓鱼台的疑案轶闻第24节 女作家游记钓鱼台
游览钓鱼台胜迹,吟诗钓鱼台,多是男性的文学家、诗人,作为女性游钓鱼台,并写下钓鱼台游记,恐怕只有现代女作家陈学昭一人。陈学昭何许人也?她的游记如何?此文将作一一解答。
纵览钓鱼台的发展史,翻阅吟咏钓鱼台的诗作名篇,不难看出,游览的、作诗的、绘画的,多是宫中学士,男性文学家及诗人,未能发现有女性吟诗钓鱼台的。直到1925年,现代女作家崛起,由此也就有了女性游览钓鱼台古迹,并写下游记。
陈学昭,原名陈淑章、陈淑英,学昭是笔名。她1906年生于浙江省海宁县,毕业于南通女子师范。受新文学运动影响,1923年发表处女作《我所理想的新女性》,并参加了文学团体浅草社。后相继出版有散文、短篇小说集《倦旅》、《寸草心》、《烟霞伴侣》和长篇小说《南风的梦》、《工作着是美丽的》等。新中国成立后,创作有长篇小说《土地》、《春茶》和诗集《纪念的日子》等。
她于1925年11月15日夜写下了一篇《钓鱼台》游记,现录于此,以飨读者。
钓 鱼 台
星期日的午后,曙天女士与衣萍先生来邀我去阜成门外骑驴。漱六女士问我去不。我说:“想去,只不过有些心怯,怕跌交。”“不要紧的,”曙天女士说,“你骑过绍兴到兰亭去的驴子,这是一样的。”漱六女士是有许多工作的,并有杂碎的家务;她很难得出去玩几次时,总要这里交代一下,那边关照一声,这样在我是办不到的;至于曙天女士呢,活泼而又善辞令,虽然我不能常常与她交接,而发现她更多的长处,即在待人接物上,处处流露出阔大而有经验的种种。我想,像我这样软绵绵的一个人,或者永远不能改善了罢!但眼左右,都有着这些值得我颂赞的人。
我们直坐车到阜成门,下了车,刚出城去,在那城墙下见有许多石匠,在凿石块,如在广安门所见一样,我一时竟不能猜知他们是将成就些什么工作,他们的工作是远大而且悠久,惟有这些叮叮咯咯凿石的声音如街乐一样的振荡我的耳鼓,使我立刻想到游玩与工作,我的小小的书桌上还堆着几十本的文卷,我的白皮箱上还积着数月不曾翻一翻的青面书本,然而这些时日是怎样过去的!我曾留着些什么呢?我的工作不能如他们石匠一样的凿成半块的或一块的成现成矩的石子,我有时候剩着无聊的感叹,有时候转在沉闷的圈子里……人生呀! 人生呀!这是我的人生么?
出了城门,雇了四只驴子,大家坐上了,巍巍地过了环城铁路的轨道,渐渐地落乡了。我骑的驴子走得较慢。驴夫说:“它疲倦了!” 驴夫没有用鞭子去打它,我也只是宽宽地拉住绳子让它慢慢的走。“贪着沿路的景色,处处耽搁,又落后了!” 我这样想。这时候,他们三位连人带骑都没有形迹了,泥路是低陷得像山道一样。有些又是十分高起的,总是狭隘而且曲折。远远的望着疏疏落落的人家,茅屋、麦垄是稀稀的,前面是远远的青山的影,秋阳却在后面照着我呢。
过了望海楼村,一拐,他们却停鞍在等我咧。我们如像久别初逢时的惊喜,大家“呀!呀!”地喊起来了。“快要到了”衣萍先生说。固然,又只是一拐,过了石桥,就在那大树下,停住了,大家下来。
一泓碧水岸旁有无数的枯黄了的芦荻,在无风亦无浪的河边,它是寂寞地,孤凄地的轻轻地摇曳着。我看着这么样的平波浅水,远树斜阳,不能自已的使我想到旧游;我想徽河,想兰亭,想西湖,都在我梦寐似的沉醉里。
沿着河边走去,树的倒影里闪动着人影,望着对境的一带垂杨,绿叶辞去了故枝,零零落落的残叶,深黄的、淡黄的、朦朦的如像浮泛着的薄云,然而一片浮燥的黄土,在这里,已是不易完成春天的幻象了,何等潇洒的清秋呵!
为要过石桥,重又走上麦垄来,刚才河里的人影,现在是在秃树之影下了。石桥是十分古旧,但式样我是罕见,在一边似乎还留着石栏的痕迹。过桥,驴夫们正坐着谈天。我们便进花园去,就有上钓鱼台的石级,“去罢?”大家彼此问。“不去也罢!”这么一来,终于便走过去了。我爱游玩,但对于新鲜的景物,我却不愿像猎者一样的去搜寻,像对于他们的野禽。我为欢喜留着不尽的爱好,无限的趣味,我愿意在朦朦之中去想像它,反正我是不想用科学去实验,也不想用功利去衡量,只是这么远远的近近的欣赏着。
呀!寂寥庭院! 这样的寂寞的庭院,个径里长着青苔。小桥上积着灰尘,四处亭榭均深深的闭着,衰草与残花乱乱的堆着,人去屋空,不意令人想到历来的所有的盛衰,诚是“人无千年好,花无百日红!”何其匆匆!几片落叶随地轻段的飘下,几株枫树,几许枫叶,在夕阳里闪闪的映出金光。
踯躅的出了园门,我的心空泛泛的又起了无可言说的怅惘,仿佛记着母亲罢?病睡着的母亲,常说日长如年,叫人心焦。三四年前我可怜的,还不知道什么叫心焦。辛弃疾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如今识尽愁滋味,爱上层楼,怕上层楼,却道天凉好个秋!”现在似乎在早上看着太阳升起,晚上又墙角边慢慢的移去,这些情景,都会引起心灵里的空泛,然而我是常常离别着我的母亲,我也不知道为些什么?“为名利乎?为权势乎?我皆不得而知也。”他乡久客,几成习惯,无羁似的马,我愿放步的走遍全世界。
骑着驴子,缓缓地归来,两旁的景色这么的多情而留恋呀,然而我还有工作,须像石子一样的去凿呢,我也不希望凿得成方或圆,但凿得怎样就成怎样。这时,秃树含烟,暮霭更深沉的罩住了。
第三部分 文人墨客赋诗钓鱼台第25节 金代诗人题咏同乐园
金海陵王发动改变,夺取帝位,扩建中都城,同时造就了同乐园。造瑶池,修亭阁,植杨柳,挖荷塘,引清水,使同乐园成为一个优美的风景区。美景一片,竟引文人题诗留字同乐园。
皇统九年(1149年)十二月,金海陵王发动政变,谋杀金熙宗,夺取了帝位。
金海陵王登位后,就有内侍梁汉臣劝他说:“燕京自古霸国,虎视中原,为万世之基。陛下直修燕京,时复巡幸。”意思是劝告金海陵王燕京的地理条件适合作为国都。
金海陵王听后,觉得有理,便下了圣旨,圣旨非常简单,一个“可”字,便开始在燕京城的基础上扩建金中都。
中都城周长1890米,共有城门12个,饰金钉,绘龙凤。城中宫阙金碧翚飞,规模壮观。
宫城四门,北拱辰门,东宣华门,南应天门,西玉华门。
“西出玉华门曰同乐国,若瑶池、蓬瀛、柳庄、杏村尽在于是”。(《大金国志·燕京制度》)城外西北近郊的水源导入同乐园,植柳栽莲,造成一个优美的风景区。
既然是优美的风景区,必然引起文人墨客们竞相题诗留字的雅兴。
金代文学家赵秉文和数次考进士而不中的师拓曾留下吟咏同乐园的诗句。
赵秉文,生于1159年,卒于1232年,字周臣,号闲闲老人,磁州滏阳人。是金代有成就的文学家。
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