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钓鱼台备忘录-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朝万历年间,玉渊潭钓鱼台又成了慈圣太后的父亲武清侯李伟的别墅。根据《帝京景物略》记载,此时的玉渊潭钓鱼台已经坍塌,既无台,又无亭,早已失去同乐园时代的繁华。但大池四岸,仍“堤柳四垂,水四面,一渚中央,渚置一榭,水置一舟,沙汀鸟闻,曲房一邃,藤花一架,水紫一方”,景观惨淡凄凉。
明末清初,由于连年战乱,京师野战不断发生,玉渊潭钓鱼台被夷为废墟,成了“花石遗墟入战图,蓟门衰草钓台孤”的荒凉景象。
第一部分 钓鱼台揭秘第5节 乾隆皇帝重建钓鱼台
清代定鼎北京,皇家御苑建设达到高峰。乾隆当政之时,恐雨患成灾殃及京师,便下令挖掘玉渊潭。沿湖四周堆石造山,栽种花木,建亭阁殿堂,使废墟钓鱼台再度繁华起来。
清代定都北京。大内御苑均保留明制,除进行改建、扩建外,重点逐渐转向行宫御苑和离宫御园的建设。在西郊改建了静明园,在清华园废址建畅春园,把江南造园艺术引入园内,扩建圆明园,新建承德避暑山庄。此三大离宫御苑,代表了清初宫廷造园的成就和艺术水平。
乾隆时期,北京御苑建设达到高峰,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历史罕见。五十多年建设从未中断,新建、扩建大小园林总面积1500多公顷,分布在皇城、宫城,近郊、远郊等地。
在改建、扩建中,大量吸收江南园林精华,引进欧洲及其他地方建筑风格,进一步扩建静明园、静宜园。在西直门外修乐善园,开拓改造昆明湖,并在万寿山行宫基础上建成清漪园。乾隆、嘉庆两朝是京城西北皇家园林的全盛时期,形成了以五座大型御苑为主的皇家园林群体,荟萃了中国园林的全部形式,代表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
清代皇帝为了适应出巡游幸的需要,兴建大量行宫。初期扩建了南海子行宫。先后营建了二十多处园林,成为临幸、围猎、阅兵的皇家苑囿。扩建香山行宫、钓鱼台行宫、大觉寺行宫,等等。
而就钓鱼台而言,其拓建也有其他缘由。
清乾隆时,西郊玉泉山、香山一带的泉流因没有可泄之处,每逢夏伏季节,大雨成灾,危及京师。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下旨,挖掘玉渊潭,使之成为接收西郊诸水的大水库。
改造香山引河,是清代西郊治水的工程之一。这条引河,俗称“旱河”,有河床、河堤。没有雨的季节,河床干涸,可以行车走马,有的农民还在河床上开辟田地,种植麦田,产些粮食以糊口。但到了雨季,大雨滂沱,山洪暴发,决堤淹村,沿河附近便是汪洋一片。
旱河的上游,从玉泉山静宜园前的买卖街起,下经东宫村、南辛村、楼后村,到鲍家窑,再向东南流经小屯村西村口外,折而向南,经篱笆居村、梆子井村、南平坡庄至双槐树村,折向东南至半壁店五孔桥,从朱各庄折向正东,经罗道庄至西钓鱼台,再向东流入玉渊潭钓鱼台。其下游则从玉渊潭的南宫门前斜向东南至圆通观前分为两股:一股向南,经五统碑村、白云观后身、甘雨桥,流入西便门外的护城河;另一股,从圆通观前折向正东,经药王庙村、三里河村,穿过三里河折至东钓鱼台,往东流入护城河。
经过这次整治河流,玉渊潭也得以进行扩展,原先只有天然泉水自涌自溢的浅水池变成了一座水面广阔的大湖泊。
乾隆还曾亲自到玉渊潭来视察治理工程,并对工匠的整治计划进行修改。
工匠们按照乾隆皇帝的御旨,在大湖四周堆山石,栽花木,建亭阁殿堂,立宫门;筑围墙,垒起了城门式的钓鱼台,从此玉渊潭钓鱼台又一度繁华起来。
对这再度繁华的玉渊潭,乾隆赐以别名为“养源斋”,但北京居民却直呼“钓鱼台”。
其实,钓鱼台只不过是养源斋园内一部分建筑(城门式钓台)的名称。
乾隆皇帝之所以改名“养源斋”,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在五间正厅的前面,有水自泉流出,故名“养源”;二是在封建帝王来看,所谓听政就是理民,理民是政事之源。“养源斋”正厅是皇帝听政的地方,所以取名“养源”。
“养源斋”坐北朝南,五楹歇山顶,南面叠石为山,玲珑剔透,婀娜多姿,面积虽小,但气势磅礴。“养源斋”西边稍北有敞厅三楹的建筑为潇碧轩。厅前有一池,碧水粼粼,乃帝王垂钓之所。再往西过桥有“澄漪亭”,建于石山之上,亭中有乾隆御笔园景诗句:
墙外为湖墙内池,一般凭栏有澄漪;
剔疏意在修渠政,何心瓶壘细较斯。
在“澄漪亭”的西北,是一重檐四角攒尖顶的望海楼。登楼远眺,玉渊潭秀丽景色尽收眼底。
清初,有图裕轩学士布,建“野圃”在钓鱼台。翁覃溪曾有记云:“屋在圃之中,南向三椽,曰:‘药香草堂’,折而西,二椽上有小楼曰‘山雨楼’。南迤为栏架木,垒石为台,台下三椽,北向折为廊,东向又为茆亭。南横木为桥,桥下荷数十柄,每夏月出入,步其上,倾露满襟袖,其南篱门也。门外方池积水,沿而东,过土阜,则新疏官渠也。”
清初在钓鱼台建的“野圃”,在乾隆年间大规模拓建钓鱼台时,则全部清毁。
钓鱼台经过这次拓建,再度成为清代风景胜地之一,不少民俗活动也常在这里举行,如放河灯、登高、封台,等等。清代帝后去西陵、天坛、先农坛时路过此地都在这里休息用膳,成为皇家的游乐场所。
到清道光皇帝时,钓鱼台又一度荒废,再次出现“钓竿不落寻常手,养源斋里飞尘埃”的败落景象。但“养源斋”依旧为御苑禁地之一,除皇亲国戚外,一般官家和民众仍是不得随便出入。
后来,清末代皇帝溥仪将这座园林赐给了他的老师陈宝琛,一时旧园重修,成为游观之所,每逢旧历七月十五,游人云集,观赏河灯。九九重阳节,这里还有驰车赛马的活动,热闹非凡。
第一部分 钓鱼台揭秘第6节 开放的公园,国家的宾馆
玉渊潭钓鱼台这一对孪生姐妹,在相携走过几百年沧桑岁月之后,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分手了,玉渊潭开辟为公园,并在1956年再度扩建,而与之相邻的钓鱼台行宫,则变成接待各国首脑的国宾馆;成为友谊的苗圃,国际交往的见证。
1911年辛亥革命后,溥仪把“养源斋”作为私产赐给了他的太傅(老师)陈宝琛。陈宝琛喜之不尽,设宴狂饮。之后,立诗社,招游客,日无虚席。当时的北平大学农学院,早有改玉渊潭钓鱼台为校舍的打算,对陈氏的举动极为不满,发表声明,组织请愿,迫使陈氏“自动”交出。“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陈宝琛当了汉奸,“养源斋”再一次为其占有。直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玉渊潭、钓鱼台才逐渐开辟为公园。
1956年,人民政府决定扩大玉渊潭水面,引永定河之水,又在原来湖的南面,挖一个葫芦形湖面,面积为10万平方米,并在湖的四周和引水渠两岸遍植杨树、柳树和白杨树,使古老的玉渊潭显得更加清幽雅致了。
1958年10月在古钓鱼台以北,建筑了一个国宾馆,包括古台在内,面积达40万平方米,10多座雍容华贵的迎宾楼拔地而起。馆内河道环绕,弯曲有致,新辟的北、中、南三个人工湖,引玉渊潭水入内,水面达6。3万多平方米。鱼群在河湖中游戏,人们到处可以垂钓。婀娜垂柳环绕河岸,钻天的白杨挺拔路旁,形式各异的小桥布落有方。假山、假石、奇花、异草、油松、白皮松遮护着幢幢别墅,真是万木葱茏,还有蜜桃、红杏、苹果、香梨及山楂树等果树。每逢阳春,丁香、海棠散发着沁人的芬芳,牡丹、芍药竞相怒放,引来蜂飞蝶舞。菌茵草坪,如绿色绒毯,真是个万紫千红,妩媚可爱的大花园。它是友谊的苗圃,国际交往的见证。
幽静处,惊闻四海巨涛;闲赋时,鸟瞰五洲风云!这座东方唯一一座具皇家气派的现代化超五星级园林别墅宾馆,接待的是来自世界各国的首脑,也正是出于它特殊的功用,平常百姓不能涉足其中,为此,它也成为京城神秘地之一。
而与她相邻的玉渊潭公园,则经过不断的修整,使之成为首都居民节假日和工作之余休息的好地方。
1979年,玉渊潭公园经过大规模的绿化和建设后,园林面貌焕然一新。
1982年,玉渊潭公园中修建了宋庆龄儿童科学公园。沿岸以河土为山,广植松、柏、榆、柳,并筑环湖路,游廊及儿童游乐场,有观览车等大型游艺设备。水面上还增辟游泳、划船场所。
1983年,玉渊潭公园又修建了留春园,占地面积16300平方米,其格局以绿地和亭廊为主,小景区均在绿树掩映之中。回廊环绕,曲径通幽,是该园的“园中之园”。1987年获北京市优秀新园林奖。
玉渊潭公园虽然没有殿阁楼台、名胜古迹,但它却为人们提供了很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风光。
醒暑时,它是京城的小海滨,身着五颜六色游泳装的人群在这里畅游,对对情侣藏身于小红伞遮住的小船里随波飘荡。岸边小山上的松树林、灌木丛,是年轻父母和小宝贝捉迷藏的好地方。
隆冬时节,这里是冬泳爱好者难得的场所。湖水清澈,每逢清晨,许许多多的人来这里游泳,向严寒挑战。由于这里冬天仍有很大的水面,每年都成成千上万的候鸟来此栖息越冬,使这里似乎缺少冬季,总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公园南边的中央电视台,西侧建起的电视发射塔,倒映湖底,为玉渊潭公园增添了新的景色。当您有意欣赏那高耸入云的电视发射塔——这一京城之最的雄姿时,您最好是到玉渊潭公园的游船码头,荡起一叶小舟,那时,映入眼帘的又是一番意境。
第二部分 钓鱼台的疑案轶闻第7节 辽太子的读书处
公元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升幽州为南京,由此揭开北京都城史的序幕。公元1012年,辽太宗的太子耶律隆绪又将南京改为燕京。燕京城西北隅,月榭风亭,莲池柳岸,乃赏花钓鱼之地。相传此地是太子耶律隆绪的读书处。
公元936年,石敬瑭起兵太原反叛后唐,为求得契丹军事上的援助,许以灭唐后,将幽燕和雁门关以北十六州的土地割让给契丹,并且岁贡帛30万匹,此举正中契丹下怀,为表示亲密,辽太宗耶律德光与石敬瑭“执手约为父子”,封石敬瑭为“大晋皇帝”。
耶律德光轻而易举地得到幽州,在他即位时,平定了各个部落的叛乱。耶律德光的年号天显、会同、大同。
耶律德光深知幽州的重要,当会同元年(938年)石敬塘遣使送来燕云十六州图籍之后,耶律德光立即决定升幽州为辽朝的南京。幽州上升为陪都揭开了北京都城史的序幕。
耶律隆绪开泰元年(1012年),圣宗耶律隆绪将幽州府改为析津府,南京改称燕京。燕京即现在的北京城。从辽代开始,北京作为国都营建,大内在城西南隅,极其壮丽。有永兴宫、积庆宫、延昌宫、章敏宫、长宁宫、崇德宫、兴圣宫、永昌宫、延庆宫、太和宫、延和宫,还有清凉殿、嘉宁殿,并有五花楼、五凤楼、迎月楼、乾文阁、天膳堂。在这些宫室中,元和殿是皇帝莅临南京进行大典的地方。平时在这里接见群臣,打了胜仗在此受百官朝贺。皇帝御试进士的典礼也在这里举行。
辽南京北靠群山,南临平原,河网交织,湖泊错落,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辽代崇尚自然风光,所以帝王游幸之地多以自然苑囿为主。帝王游幸之地主要有长春宫、观灯的五凤楼、球场及果园。
“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聚于其中,僧居佛寺,冠於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契丹国志·四京本末》)。城西北隅,月榭风亭,莲池柳岸,乃是赏花钓鱼之所,即今北京西郊钓鱼台遗址。
辽圣宗耶律隆绪,从小就喜爱书法,十岁就能作诗,而且精通音律,善画画,尤其喜爱吟诗。相传钓鱼台是圣宗耶律隆绪的读书处。《辽诗话·题辞》有句云:
黄尘饮血猎初回,乳洒频频琥珀杯。
城外花园遗堞在,闻支听舞纳凉来。
此诗所言的“城外花园”,即今钓鱼台址。
第二部分 钓鱼台的疑案轶闻第8节 金章宗筑台垂钓
长时间被拘囿在都城里的皇帝;由于严格的礼制和宗法的限制,在政事之暇,也不能够尽情尽兴地休闲。为寻求一个避喧游憩的场所,他们把眼光放到京城之外,于是大量的离宫别馆应运而生。游览尽兴之时,金章宗还筑台垂钓王渊潭。
金政权是女真族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公元1115年)建立的。政权建立后,公元1125年灭辽,公元1127年灭北宋王朝,成为我国北方的一个强大国家,与南宋政权对峙,是我国第二个南北朝时代。
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将都城从上京迁到燕京,改称中都。从此,北京成为北部中国的心脏,一代王朝的都城。中都城不是单纯地沿袭旧日的辽南京,而是参照北宋都城东京汴梁的规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与扩建,分为大城、皇城、宫城三重。
深居在皇城里的金朝统治者,虽有帝王之家的豪华享受,但终因严格的礼制和宗法的限制,在政事之暇,不能够尽情尽兴地休闲,为寻求一个避喧游憩的场所,他们把眼光放到了京城之外的广阔地区,故而大量的离宫别馆、私园庄苑应运而生。
早在战国时期,燕国以宁台为中心的地区是蓟城西郊著名的园林风景区,成为燕昭王礼贤纳士的好地方。汉代燕王刘旦曾在此设行围的大猎苑,三国时期北京地区的私人桑园十分兴盛。辽、金时在此大建园苑,金中都皇城西侧引西湖(今莲花池)洗马沟的河水,营建起13处大型庄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