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源泉-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欢迎访问:   txtsk
第一部分《源泉》内容简介

    高晓晴编译    
    霍德华·洛克是一个年轻而才华横溢的建筑师。他因为拒绝因循学校陈腐过时的传统而遭到享誉全美的斯坦顿建筑学院的开除。之后,他来到纽约,为自己崇拜但声明狼藉的亨利·凯麦隆工作。同时,洛克的校友,彼得·吉丁,也来到纽约,供职于声明显赫的弗兰肯-海耶建筑设计院,其所有人之一就是著名的弗兰肯·盖伊。洛克在凯麦隆设计院和凯麦隆一道创造出很多漂亮杰出的作品,但是他们的项目很少得到社会的认可。与此同时,吉丁凭借阿谀奉承的本事使自己的事业在弗兰肯设计院获得巨大成功;短短几年时间之后,他就取代海耶,一跃成为公司的合伙人。而亨利·凯麦隆则因为财政亏损而不得不关闭了设计院。洛克自己开了一家小小的办公室,可是由于他拒绝仅仅因为满足客户的需要而糟蹋、妥协自己的建筑设计,最终只好也关闭了办公室。为了生存,他被迫在康涅狄格州弗兰肯的一家采石场上做苦力。    
    在康涅狄格州,洛克对弗兰肯的千金,多米尼克·弗兰肯一见钟情,并深深为之吸引。多米尼克拥有倾城倾国般的美貌却性情孤僻古怪;她因对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平庸建筑深感厌倦而来到父亲的采石场生活。一天夜里,洛克闯入她的房间并强暴了她。多米尼克后来发觉那其实正是自己所需要和渴望的,但是,当她开始在采石场四处寻找元凶时,洛克已经因为意外接到一份建筑委托而赶回纽约了。多米尼克无心再住在康涅狄格州,也回到了纽约。很快,作为《纽约旗帜报》的居家设计专栏的作家,她发现了建筑师洛克的身份,并深深地为洛克的作品所吸引。他们开始秘密约会,但在公开场合,她却竭尽所能去抢夺他的建筑项目并企图摧毁他的建筑事业。与此同时,建筑评论家和社会主义者埃斯沃斯·托黑,正处心积虑地为攀登权力高峰一步一步地做着准备工作。他教尊人们说才华和能力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不会给人带来成就;只有美德才是最为伟大的人性。托黑把洛克看作是对自己的一个巨大威胁并千方百计地想摧毁他。他操纵一个心智薄弱的商人霍普顿·斯考德雇佣洛克设计一座献给人类精神的神庙。神庙刚刚竣工,托黑便又教唆这个商人起诉洛克,说他亵渎了神灵,并违背了客户的设计要求。在审判洛克的法庭上,全纽约所有知名建筑家都对洛克群起而攻之,声称洛克的风格有悖于正统思想而不可思议,只有多米尼克宣称全世界都不配得到洛克所给予那座神庙的才华。斯考德胜诉,洛克的建筑事业又一次走到了绝境。多米尼克为了惩罚自己对洛克的渴望,嫁给了彼得·吉丁。    
    随着第三部分的展开,一个鲜明的人物:盖尔·华纳德正式出场了。他是一个享誉美国的出版商。他抛弃了自己的少年理想,通过出版完全迎合公众口味的报纸而发家。华纳德遇见了多尼克并爱上了她,于是他出高价,并通过一份建筑业内的著名项目诱惑彼得·吉丁,使得后者放弃与多米尼克的婚姻关系。多米尼克因为觉得华纳德比彼得·吉丁更令人深恶痛绝,而同意嫁给他。但是出乎她的意料,华纳德是一个有原则的人。不久后,由于要为多米尼克建一座房子,华纳德找到了洛克。他们很快便成为了情投意合的朋友,但是华纳德对洛克与多米尼克的关系毫不知情。同时,彼得·吉丁,由于没有什么建筑方面的真才实学,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他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向洛克求助,求他帮他设计科特兰德政府居家工程。精简的房屋设计方案原则使洛克对这个项目萌发了兴趣。于是他同意以吉丁的名义设计该项目――条件只有一个:任何人不得对他的设计方案作任何更改。    
    设计好这个政府工程方案后,洛克放下手中的一切,与华纳德作航海旅行去了。三个月后,他回到了纽约,却发现科特兰德政府居家工程的设计早已被改得面目全非了。洛克求多米尼克在一个夜里引开守夜人,自己则引爆了那个正在建筑中的工程大楼。美国举国震惊,声讨严惩洛克的犯罪行为,除了华纳德的《旗帜》――华纳德终于找回了维护正义的勇气。他下令自己的报纸为洛克的行为辩护。《旗帜》的发行量一落千丈,但是在贤内助多米尼克的鼓励和帮助下,华纳德仍然继续为洛克战斗着。然而,最后,华纳德还是在压力下屈服了,放弃了洛克。在法庭上,洛克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为自己辩护:他讲述了人类火种的发现,车轮的发明;文明的创造,人的源泉动力;他讲述了“自我”的价值和人类必须对自己保持“真实”的必要…… 他讲述了创造者在社会中的作用,讲述了在腐败的社会中他们要付出的代价。最后,陪审团宣判他无罪。洛克与多米尼克跨越七年的考验和等待,终于又走到了一起。小说的最后,华纳德请洛克设计他的最后一栋建筑,一栋用以检验人超越一切的摩天大楼。


第一部分个体创造者──人类文明的源泉(1)

    评安·兰德的哲理小说《源泉》    
    石涛    
    在被美国十二家大出版社拒绝之后,哲理小说《源泉》出版于六十多年前的1943年,那时作者还年轻、美丽,只有三十几岁,还没有出人头地、大红大紫。那之前她已经写了《生而为人》(1936)和《颂歌》(1938)两部小说,几乎无人问津。那时,美国正处于二次大战之中,欧洲战场上烽烟正浓,人们根本不想听兰德的声音。但书终于出版了,然后,就像所有不可预见的奇迹一样,《源泉》开始畅销,而且一畅销就是六十多年,至今仍以每年十万册以上的销量加印。    
    到底《源泉》一书里写了些什么,让读者如此趋之若鹜?难道书中隐藏着魔法,让打开书页的人立刻神魂颠倒,迷醉其中?如果按文学批评的标准来看,小说的形式和内容都极其简单,甚至可以用更难听的言辞描述,比如“篇幅庞大、文笔枯燥、缺乏平衡、没有节奏”(见2005年10月8日《新京报》“兰德和她的乌托邦”一文)。因此作为小说的《源泉》,显然具有超越小说之外的力量。    
    兰德笔下的故事十分简单:学建筑的大学生霍华德·洛克,因为不苟同老师的传统说教,在三年级的时候被学校勒令退学了。而他“听话”的同学彼得·吉丁则被视为优秀毕业生,进入该校杰出校友所创办的建筑师事务所,成为他的竞争者。在他的职业生涯中,洛克离经叛道的行为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专栏作家埃斯沃斯•;托黑更是不遗余力地对他进行攻击。同时,洛克深爱的姑娘多米尼克,最后也成为了彼得·吉丁的妻子。在一次政府住宅的兴建中,洛克与彼得·吉丁达成协议——完全按照他的设计来建造。但由于公众的反对,这一协议被政府机构推翻,而这两位建筑师没有办法诉诸法律——因为他们无权控告政府。由于洛克不甘忍受自己的设计被任意修改,便抗起炸药包把建到一半的大楼炸成了一堆瓦砾。在法庭上,他也同样孤军奋战,为自己的原创行为自我辩护:“创造是自己的私事,是天赋的权利,维护创造也是同等的天赋个人的权利。”最终,洛克自辩成功而被无罪释放。    
    很显然,《源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相反,它是典型的哲理小说,即:借用小说的形式传递思想。因此尽管畅销,却始终没有登上温文尔雅的文学史殿堂。然而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罕见,比如伏尔泰的《老实人》,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奥威尔的《1984》,甚或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都可以被看作是哲理小说。这些书在出版之后都没有立刻走进文学殿堂,然而随着历史的诡秘进程,它们不是都成为经典了吗?而今天,尽管《源泉》还没有走进文学史的殿堂,但在2004年美国现代图书馆出版社举办的20世纪最受读者欢迎的100部小说评选活动中,名列第2名,第1名则是兰德的另一部小说《耸肩的阿特拉斯神》。    
    无论如何,在这个长达六十多年的文化事件面前,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必须努力找出书中隐藏的魔法,以便给读者提供一个说法。其实,作者在该书出版25周年版的序言里对这一魔法做了精辟的总结:    
    “《源泉》之所以具有如此恒久的魅力,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对青年志气的认可。同时,它歌颂了人的光荣,显示了人的可能性有多大。”


第一部分个体创造者──人类文明的源泉(2)

    主人公洛克所代表的形象,恰好是“青年志气”最形象的表达。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敢于打破常规的“创造者”。在他们看来,与其逆来顺受,还不如通过激烈的创造性活动来争取自我的生存空间,即使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但只要坚持下去,最终他们会赢得胜利,会凯旋而归。因为说到底,创造性活动恰恰是推动人类前进的动力。这种理念,正好契合了绝大多数人在青年时期的内心理想和抱负。即使在犬儒主义盛行的今天,青年人的内心深处还是会保留“绝对自我”与“个人志气”的空间,不管这空间多么狭小,也不管这样做有多么艰难。尤其是对于青年创业者们,真正的商业成功,恰是从他们的“绝对自我”与“个人志气”空间里生长出来的。在作者的下一本书《耸肩的阿特拉斯神》中,兰德便把这一形象发展成了商业智识英雄。在兰德看来,你完全不必为获取财富而羞愧,但你却要为缺乏创造性而感到耻辱。这种理念,被后来的所有IT英雄们所推崇。    
    另外,我必须特别指出的是,兰德这里所说的“人的光荣”中的“人”并非指芸芸众生,尤其不是书中加以无情抨击的“二手货”(second hander),即那些依靠别人的创造性劳动生存的寄生虫。兰德的“人”是指纯粹的个人,是尊崇个人自由的自我主义者(egoist)。在兰德看来,正是这些人创造了整个人类文明。而本书的主旨,就是用个人主义对抗集体主义,并鼓吹人之得以成立恰是因为个体的独立意志和创造精神。    
    然而兰德知道,创造者的数量同“二手货”相比,是少之又少的。她说:    
    “每一代人中,只有少数人能够完全理解和完全实现人类的正常的才能,而其余的人都背叛了它。这并不重要。正是这些极少数的人将人类推向前进,而且使生命具有了意义。我所一贯追求的,正是向这些为数不多的人致意。其余的人与我无关;他们要背叛的不是我,也不是《源泉》。他们要背叛的是自己的灵魂。”    
    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正是兰德的思辨习惯的产物。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说:“安·兰德绝对坦率,她什么问题都不怕,你能亲眼看到她开动思想的过程。她喜欢尖锐的问题与干脆的回答之间的精彩交锋。”当然,她的话也容易灼痛大多数惯于自欺欺人的人们,尤其是那些根本不把自己当回事的人。    
    《源泉》试图告诉人们,世界上存在着两种人:独立创造的个人──文明的生产者,以及对独立存在感到恐惧的寄生虫。为此,兰德在一篇写于1944年的文章里警告人们,集体主义并不是“明天的新秩序”,它生长于黑暗的昨天。但是,明天的新秩序确实存在,它属于独立的个人——人类明天的惟一创造者。    
    据说,安·兰德在《耸肩的阿特拉斯神》即将出版时,和助手沿着纽约麦迪逊大道朝兰登书屋大楼走去,几十年的写作、拒绝和贫穷在她的脸上交替闪过。看着这个她深深热爱的城市,安·兰德突然回头对助手说:“永远不要放弃生活中那些你渴望得到的东西。为之奋斗是值得的。”


第一部分兰德:自由主义的哲学代言人

    江怡    
    我初知兰德是在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名单之中:兰德被看作与哈耶克、弗里德曼和布坎南等人同时代的古典自由主义先锋人物;我再识兰德则是身处美国哈佛,“兰德研究所”、“客观主义研究中心”、“阿特拉斯研究会”等一大批专门从事研究和传播兰德思想的机构如雨后春笋涌现在我的面前。如今,只要你从网上检索“Ayn Rand”,就会有上千的网页条目蜂拥而至,令你目不暇接。在一般人看来,兰德是一位著名的小说家,她的《源泉》、《耸肩的阿特拉斯神》、《我们活着》、《赞歌》等作品早已为人熟知;但事实上,兰德主要是一名哲学家,更准确地说,她是自由主义哲学的宣传者,她在哲学方面的著作更能代表她的思想主流:她的《客观主义》、《理性的声音》、《谁需要哲学》、《商人为什么需要哲学》等已经广为流传,她的《自私的德性》、《致新知识分子》、《新左派》以及《浪漫主义宣言》等著作也是当代西方知识分子的必读书目。    
    兰德小说的哲学基础是自古希腊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她把人类的理性能力归结为人类意识活动的产物,而这样的意识活动则是通过感觉表现为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在个人的存在活动中,理性是起决定作用的支配力量。兰德的哲学主张叫做“客观主义认识论”,因为她反对传统哲学的概念化思维方式,强调以感觉经验为核心去理解我们的理性活动,并由此形成我们对外部世界以及我们自身的客观认识。她的哲学公式为“存在存在着”。她说:“存在存在着——把握这个陈述的行为就包含着这样两个推断的公理:人们感觉到的某物存在着,某个拥有意识的东西存在着,这种意识是感觉到存在之物的能力。”(《耸肩的阿特拉斯神》)套用笛卡尔的说法,兰德的哲学口号可以被叫做:“我感觉,我存在”。    
    我们的认识活动总是从个人感觉出发的。但要把不同的个人感觉上升为我们的共同认识,就需要人类理性能力的作用。兰德对个人感觉活动的强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