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亲爱的爸爸妈妈-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团聚,父亲总要同我妻子或我的两个妹夫聊天,每每谈及我们兄妹儿时的一些琐屑往事。有些事,连我们兄妹们都早已忘却,听上去就像是谈论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蛮有味,也往往凑拢去听,结果父亲更加来劲,唠唠叨叨如檐前积雨,无有止歇。
去年的中秋,阖家十来口人,围着一张大圆桌吃饭,正很热闹,忽然父亲大发感慨,举箸点着桌上大盆小碟的菜肴,说:“我这一辈子吃过的菜呵,最难忘的就是那餐田鸡。我最近经常回忆那次吃田鸡的情形,至今还蛮感动的。”
他这么说时,我妻子同我的两个妹夫都有些愕然,只有我和两个妹妹,相互望了望,又低眉不语。因为我们都不大愿意在团圆的喜气里,回望生命中最阴暗的岁月。而且很显然,只要谁接过了这个话题,父亲便会滔滔不绝谈起那个岁月里的许多事情。这当然是有煞风景的。还是母亲机灵,在我的妻子和妹夫尚未来得及问田鸡何以可以致人感动时,就岔进来说:“快吃快吃,等一会子电视里就是中秋晚会啦。”
父亲的思维被打断,看电视同赏月,他都没有再提及那餐田鸡的事。只是隔了两天,我的妻子忽然想到那天父亲的话,追问起来,我才告诉了她1966年夏天的那桩旧事。
那其实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情。
当时文化革命开始不久,父亲被红卫兵们打成了走资派。这对他的儿女们来说是相当难于接受的事实。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所看到和所理解的“走资派”,是中央或省里的达官显要。我的父亲只是一个中层干部,我们不能料到他居然也成了“走资派”中的一分子。我们兄妹去我父亲的机关玩时,看到许多大字报同标语,其中不少便是针对父亲的。我们似懂非懂地看,朦胧感觉着不祥。我们都太小了,惊惧是我们对这一变故的惟一反应。我想在饭桌之上,父亲一定从我们呆望着他的瞳孔里,发现了这种几乎是完全陌生的惊惧。父亲是一个讷于言辞的人,此时除了沉默更无言说。而我们小小的心灵,则深深感受到了这沉默的重量。
文化革命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什么事情一经发生,便势不可挡朝定最坏的结局直奔而去。所以接了下来,池鱼之殃便是抄家。三番五次地来,不是白昼,便是夜阑;这一派抄过了,另一派又来敲门,终日不得安宁。母亲其时住院开刀,我们三个小孩子,常常被半夜里闯进来的大半屋子的戴红袖章的人吓得蜷缩在一隅,头上飞啸着雷电一般的厉叱。这样的抄过几次之后,有文字的东西在我们家几乎荡然无存了。过去我父亲喜欢记日记,亦喜欢写一点旧体诗。那很厚一撂撂记着日记和诗词的硬壳本子,统叫红卫兵们作为父亲思想反动的罪证一掠而空。
再过些日子,于是批斗开始了。
父亲胸前被挂着一块很大的木牌,同许多大小“走资派”及文革要清扫的“牛鬼蛇神”们一道站在批斗会的台上,木牌上用墨歪写着他们的名字,而名字又被朱笔画了一把大“×”。一开始,批斗还算“文明”,只是不停地控诉、揭发和此起彼伏地大呼打倒这个打倒那个的口号。但也有人在控诉的时候,朝他控诉的那个总之是“坏人”的人唾口水,甚至,抽耳光。有一回一个怀孕的女干部批判一个“走资派”,批着批着就一记耳光掴过去,因为用力过猛,乃至腹中婴儿早产而死。然而唾口水也罢,掴耳光也罢,这都还只是人格践踏和人身摧残的前奏,再轰轰烈烈下去,其情形便可想而知了。
那年夏末的一个中午,如往常一样,我去机关食堂里买了饭菜回家,就等着父亲。很久了,那熟悉的慢而沉重的声音仍未在门外过道上响起。饭菜摆在桌上都已凉了。我们三兄妹围着桌子坐着,馋馋地望定那两碟菜。其中的一碟,是我们全家都爱吃的田鸡。又过了一会儿,我的小妹三毛实在熬不住了,伸出手来欲拈一只田鸡的肥腿。我这时止住了她。三毛便打着哭腔央求我:哥哥,我实在饿得不行啦。我说三毛,别一副好吃相,等爸爸回来一起吃饭好不好?三毛就不作声了。我们三兄妹,平素在家都有些俏皮,但在这种时候,却很懂得疼爱父亲。于是都忍着,静静地等。日影在桌上移动,邻居们早已吃过饭困午觉了,四下里很宁谧。但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只好对两个妹妹说:“爸爸看样子中午不会回来了,吃吧。”两个妹妹就吃起来。我也吃着。但大家都吃得很慢,也不似平素吵吵闹闹,仿佛知道父亲会回来,只是边吃边等。而且又都知道父亲极喜欢吃田鸡,于是只夹动炒在田鸡里的大红椒,或无肉的背脊,把大腿都剩着。平素最贪馋的三毛,这时一副懂事的模样。她夹着一块田鸡腿,看了一看又放回到碟子里。我望到她那神情心中不免荡荡的。结果是一餐饭吃完,那一碟田鸡还剩下大半,全是大腿。
刚吃过,父亲却忽然回来了。父亲的脸色非常难看,而且他的额角隆起了一个馒头样的包。我一见之下仿佛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冲过去扑到父亲身上。父亲抚了抚我的脑壳,什么也没说。大妹望见父亲额角的包,惊问是怎么搞的。父亲勉力一笑,说是走路不小心碰在了电线杆上。父亲本是近视,这么一说还真是诓住了我的两个妹妹。我却忍不住,仰头说:“爸爸,今天又开你的批斗会了!”父亲急忙对我丢眼色,又趁妹妹没明白过来,故意轻松地问:“你们都吃过啦?我还没吃中饭呢!”三毛一听就表功似地说:“爸爸,我们给你留着菜呢。你慢慢吃罢。”父亲把桌上的竹纱罩揭开,望到那一碟田鸡,都是大腿,他的脸立即抽搐了一下。我看见我父亲的眼睛分明地潮红了。我朦朦胧胧地感觉着,在外边受尽凌辱的父亲,带着肉体与心灵的伤痕回到家中,从一碟他的儿女舍不得吃而为他留着的田鸡里体味到的是什么。
就是从这天中午起,父亲说他的儿女长大了,懂事了。
文化革命,父亲经历了更多的摧残和更大的事件,但是早些天,他对我说,有许多旧事,他都能记起,就是回想不到当时的情绪,只有那年夏天的那餐田鸡,他却能清清楚楚忆及他当时的感动。
父亲说,他恐怕是一辈子都忘怀不掉的了。
第九部分:父亲的礼物父亲(1)
素素
十年前的那一天,父亲像一朵苍白的蒲公英,为太阳做了标本,落在乡下那一座山上,就在那座山上荒芜了。
十年中,最怕人问我父亲做什么,在哪里。一问,心就绞成了绳子。十年中,我无数次坐在桌前想写点关于父亲的文字。一铺开稿纸,眼睛就下起了滂沱大雨。
一个女孩子不能没有父亲。即使为人妻为人母,做了成熟的女人,也不能没有父亲。因为,人可以同时面对各种感情,每一种都是惟一的,绝对的。
是初秋的一个早晨,我坐在办公室里看报纸。看完了,又一份一份装订上。办公室里散发着清扫后那种整洁的气息。这是我留校工作的第一天,非常祥和。
老师们上班来了,检阅我一个早晨的辛苦和不安。我的脸发烧。这时楼下有人喊我接长途电话,声音似不对头。
我飞起来跑到传达室。
大弟在电话里哭得断断续续:“姐,快回来,爹不好了,晚了就看不见了……”
我已记不清我是怎样跌跌撞撞由校区跑到市里,又怎样跌跌撞撞爬上那列即将出站的特快了。当我跑进县医院急救室时,家里许多人都在,一个个垂头丧气。整个房间只有一张大床,父亲像陷在白色泡沫里,等待人去救他。床边,无数条管子通向他的身体,喘息很弱,双目微翕,像在竭力延长早晨那个最甜的梦。我如叶地飘到他的身旁,想从这片安详里寻找死神蠕过的痕迹。可是什么也没有。
父亲的头发像年轻人那样带着油光,且带着自然的卷曲。额头宽而白净,皱纹又浅又淡,回到乡下一比,就知道是城里住地方的。父亲的鼻子挺秀,像女人。嘴唇略厚,线条很温柔,平时总是紧闭着,一闭,下巴就裸露出一片雨点般的肌肉坑儿。不了解父亲的人,就以为他一天总在生气。
可是现在,父亲的嘴唇关不上,下巴松弛得一点波澜也没有。我多么想生出一只神手啊,捉住父亲身体里支撑生命的那几根神经,让他从此醒来!
醒过来就一定是那次栽葱的记忆。父亲让我把葱根摆整齐,我急着去玩就摆得乱七八糟。“摆成什么了!”父亲第一次朝我发火,我扭头就跑。吃晚饭的时候,父亲慌了,一头钻进棉槐壕里,叫魂儿似地找:“素儿,里面有蛇,别吓着……”他知道我最怕蛇。
醒过来就一定是那个雨季。老师带我和另一个女学生到县里学跳“忠字舞”。午睡时,天下起小雨,我偷跑出来闲逛。没想到,在商店门口遇见父亲。他惊喜万分,像绿蝴蝶似地张开雨衣,抱住我淋湿了的小脑瓜。看我一双家做的布鞋变成水鞋,转身走进商店,阔气地买了一双塑料凉鞋。只记得,中午喝汤早晚吃咸菜的父亲,却让我在乡下的那个夏天,变成了公主。
醒过来就是一个严冬漫长的故事:
高考体检的路上,车翻了,伤亡惨重。在我整个的头被绷带裹住,理想摔得皮开肉绽的时候,父亲生平第一次那么无所畏,舍了工作陪护我两个月零六天。那是1978年元旦与春节之交,我住在大连的一所大医院里,枕头下藏了一面小镜子,每天以泪洗面。
父亲每早总是最先一个进病房,给我端了尿盆,陪我吃了早饭,然后就搬个小方凳,守在床边用一双慈父的目光照耀着我。屋子里住的全是一起受伤的女孩子,有几次她们想解手,憋得眼神儿都不对了,父亲也没察觉,最后被女孩子们公然“驱逐”。等父亲明白过来,脸就红得像喝了酒,于是一天就在走廊上站着,不喊不敢进屋。
父亲执意回乡下一次,背来一包母亲包的酸菜肉馅饺子。趁女孩子们不注意,父亲把一个小布包塞进我的被子里。一看,居然是女孩子“坏事儿”用的东西。母亲说,他那次回家就是为了取这些东西,饺子在其次。
父亲每早进屋时总是显得又冷又饿。我问他夜里睡在哪儿,他说,在医院车库一间打更小屋找的宿儿,那屋里有暖气,床也干净。我就信以为真。出院才知道,父亲就在医院前大厅空旷的长椅上,躲过门卫老头一次又一次的“清剿”,披一件大衣睡了六十六个无眠的冬夜……
在母亲眼里,父亲醒过来就一定是他二十三岁参军走时的样子。穿一身黑棉袍,戴一顶黄毡帽,怀抱两岁的姐姐,对母亲说:“听枣树上喜鹊叫,不是我的信儿到了,就是我人到了。”让母亲后悔昨晚上没把那壶烧开的水浇到他腿上,却煮了路上吃的鸡蛋。
在姐姐眼里,父亲醒过来就一定是她出嫁那天的情形。父亲抱着小弟逃出送亲的人群,走到大柳树下像小孩子一样哭泣。
在弟弟们眼里,父亲醒过来就一定是那一次生死关头。他正和母亲烧豆腐汤,大弟小弟爬上柜子,把母亲兑好的一碗卤水当红糖水喝了,喝完了问:“爹,怎么不甜?”父亲一听脸色变了,差了声喊救命,倒是母亲镇定,用手指去抠两个淘气的喉咙……
许多往事积淀在心里,许多泪水一触即不可收。我断不相信,贫穷的时候,幼小的时候,我们有父亲,生活安定,事业成功的时候,父亲会离我们而去!
我不相信。
第九部分:父亲的礼物父亲(2)
父亲的身体好极了,他所在的劳改管教支队就有医院,院长丁伯伯是父亲的老战友。他说父亲甚至没有一册病志。他还说,假如他不开那个玩笑,父亲就不会病成这样。
我不明白他说的什么,我只知道父亲是因为我才病的。毕业时,学校通知我留校工作。过几天,学校又来信说不留我了。记得那是1979年8月末的一天,当我把一切都找回来,重又向父亲报告喜悦的时候,他显得疲惫,脸色苍白,不论我情绪怎样飞扬,他已经激动不起来了。中午的饭也办得潦草,吃几口便放下筷子,一个人看报纸。我也跑累了,打一盆凉水泡脚。要到一点了,父亲说他得去开会,我便看着他走进那座森严的院子。
其实,父亲那几天一直感冒。那个中午,他懒得说话,我也懒得说话,我们都以为这世间有得是供我们父女说话的时光,用也用不完。就在那天晚上,父亲倒下便再也没有起来。他一个人在小火炕的蚊帐里发着高烧。他试图起来过,后背都磨烂了,可是夜太深,太遥远。他烧得口干,喊不出来,烧得骨软,挣扎不起来。那个时刻,父亲的神智一定是清醒的,他心里想些什么?他才五十三岁,连一次生病的经验也没有,他怎么会处理这急来的恶魔呢?
父亲在大院里有一间办公室,里屋便是宿舍。或许是那里面的气氛使他梦中也不轻松,就选择在院外农场的一间平房里住。那天早晨,总与父亲散步打拳的丁伯伯见屋里没动静,以为父亲又熬夜了,便拣来一块木板顶在门上。他想和父亲开个玩笑,他们以前常开玩笑。
第二天早晨,丁伯伯又来了,他想听听父亲如何骂他。可那块木板没人动过。他感觉到了什么,忙招呼人踹门。门开了,父亲已奄奄一息。就是说,在地狱与天堂之间,父亲整整奔波了两夜一天……
然而,不论丁伯伯怎么说,我的心仍疚疼难当。父亲是个性格内向情感脆弱的人,他太以子女为重。我考的是大学,却因车祸“照顾”到中专;留校的事,已人人皆知,突然又不留。一个乡下女孩,没有父母一点庇护,路全由我自己独走,他因为无奈而难堪。如果那天我问问父亲哪里不舒服,如果由我陪他进一次医院,也许就什么都不会发生了。在生命的十字路口上,只需伸伸手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