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燕赵文化志-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远在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香山寺和行宫,元明两代继作帝王游山避暑的驻跸之地。明嘉靖年间修“见心斋”,清代康熙十六年(1677年)建香山宫。自乾隆十年(1245年)起大规模营建风景区,共“二十八景”,总称“静宜园”,这是香山园林最兴盛的时代。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入京,焚毁圆明园,劫掠颐和园,也破坏了静宜园。光绪十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再次受到践踏,园内精华被付之一炬。经两次焚掠已被破坏的景观都是精心构画的,与其他京西皇家园林一样瑰丽优美。如勤政殿5楹,南北配殿各5楹,是帝王延见公卿百僚的地方。翠微亭位宫门之南,大木森列,山麓稍北为小亭,入夏千景绿荫,禽声上下,如诗如画。翠微亭东又有青未了,登亭群峰苍翠满目,阡陌村墟,极望无际,都城烟树也隐隐可辨。香山寺位于园内东南部,原建于金朝世宗时期,依岩架壑,前殿5层,金碧辉煌。霞标蹬位于园西部,山路累石为蹬,凡九曲十八盘,仿唐代画家李思训、王维的《蜀山栈道》而建,踏蹬看霞光,景色妖娆。香山的景致既有壮丽的宫殿,更有山林风光的特色。

  山是香山静宜园的主体,丰富多变的山林中点缀着亭台楼阁,使香山显得格外幽雅,如见仙境。进入香山游观览旷既可以避暑,又可以陶养性情,领略到融入无穷宇宙空间的意趣,这正是中国魏晋以来士人园林所刻意追求的,它影响到皇家园林的发展,香山静宜园是又一个范例。

  (二)北 海

  位于北京市中心区,建园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金世宗大定十九年(1129年),挖湖堆山,筑琼华岛,是仿海中三神山而建。元代至元元年(1264年)重修琼华岛,并建广寒殿,元人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记载,广寒殿“重阿藻井,文石甃地,四面琐窗板密,其里遍缀金红云,而幡龙矫蹇于丹楹之上”,殿宇壮丽。明清两代不断修缮扩建,特别乾隆在位时连续施工30年。原广寒殿倒塌,在旧址上建北海白塔,光绪年间进行过重修,园内青山绿水,画梁雕栋,风景俊秀,是皇城中一座精美别致的皇家园林。

  北海总面积68公顷,水面积过半。全园中心是琼华岛,岛高45米,周880米。白塔为藏式建筑。塔前有善因殿,供奉一尊铜铸千手千眼佛。岛上重要宫殿还有悦心殿,清帝视事于此。殿后有庆霄楼,为乾隆侍太后观冰娱之处。

北海是京都内建园时间最长,而规模又小的皇家园林,面积仅是颐和园的四分之一。园虽小,但景观体系具备,尽收天地丰华、乾坤气象,它体现了创造“壶中天地”意境的造园传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三节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位于长城古北口外的冀北山地,属燕山山脉,自古为“引弓之国、刍牧之地”。秦汉时期这一带属渔阳、古北平郡,至明初属于京师北平府。明末,漠南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汉统一蒙古诸部,承德为蒙古族的游牧之地。清初,属直隶省,雍正元年(1223年)设热河直隶厅,十一年(1734年)设置承德直隶州,“承德”名自此始。“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称热河行宫,在今承德市区北部,是清王朝在燕赵大地上兴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皇家宫苑,是清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有第二政治中心之称。

  一、山庄史略

  (一)康熙时期

  清军入关之前,曾与蒙古结成联军,共同对明军作战。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在北京定都之后,仍与蒙古王公保持着联姻的关系。到十七世纪中叶,野心勃勃的沙俄侵略者不断侵扰中国北部边界,并勾结蒙古分裂分子发动叛乱。康熙为加强边防管理,密切同蒙古各部的关系,抵御沙俄的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开始建立北巡制度。康熙二十年(1681年),设置木兰围场(今河北围场),每年举行规模盛大的狩猎活动,称之为“秋狝大典”,皇帝亲率宗室亲王、六部大臣以及满、汉、蒙古王公大臣、内蒙古49旗、喀尔喀蒙古4部及西北厄鲁特蒙古诸部王公、台吉等贵族浩浩荡荡开赴围场,盘马弯弓射猎群兽,并将所获分赐给他们,既习武又增强了同边疆民族的团结。从此,北京至围场之间建立了多处行宫,作为康熙休息避暑、处理军政要务的场所。

  在各处行宫中,以热河行宫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最优。热河位于滦河右岸喀喇屯,这里群山环抱,土质肥沃,气温湿润,有利于动植物生长,宜于屯兵就食。同时,热河与北京靠近,“章奏朝发夕至,综理万机与宫中无异”,又紧邻蒙古各部,是岁幸木兰围场和巡视漠南蒙古的必经之地。因此,康熙决定在热河辟治园林,修建离宫。因岭上森林蔽日,一碧万顷,气候凉爽宜人,取名“避暑山庄”。

  (二)乾隆时期

  乾隆皇帝继位后,在山庄内增建了许多新建筑景观,在庄外的东面、北面,也大修庙宇,构成了极为壮观的避暑山庄、外八庙相互联属的清代皇家园林。

  山庄在建筑中,乾隆在此的政治活动也十分频繁,朝中许多重大决策都在山庄内制定,避暑山庄成为清前期全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自1741年至1782年,乾隆38次至避暑山庄,初夏来,仲秋走,与随行文武大臣共同处理军国庶事。乾隆庆贺生日的万寿大典也在山庄“澹泊敬诚殿”举行,遇事也在殿内接见王公大臣、各国使节。乾隆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事尤为重视。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山庄接见了杜尔伯特蒙古部首领三策凌(即策凌、策凌乌巴什、策凌孟克三位首领),成为反对准噶尔部分裂叛乱势力、维护全国统一、民族和睦的一段佳话。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居住在伊犁河畔的达什达瓦部人不受准噶尔叛乱分子的诱惑和胁迫,千里迢迢内迁热河。乾隆下令在山庄东部山麓仿伊犁河畔的“固尔扎都纲”,营建“安远庙”,表示对达什达瓦部宗教信仰的尊重。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土尔扈特部反对沙俄的压迫,部众46万人历经艰险返回中国,乾隆十分感动,并在山庄与部首领渥巴锡欢宴三日,封为汗。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70寿辰,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不远万里来山庄祝寿,表示心向中央之志。寿辰之日,班禅施了无量寿佛大灌顶,每天率僧为皇帝诵经祝福。班禅在山庄1个月零3天,受到乾隆热情接待,充分反映西藏边境和清王朝中央政府的密切关系,在各族人民心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乾隆在山庄接见过英国特使马嘎尔尼,并游览了山庄,马嘎尔尼感到“无上之光荣,心甚感激”。除英使外,山庄还接待过越南、朝鲜、南掌(老挝)、缅甸等国使臣,为发展与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

  “康乾盛世”是清王朝最强盛的时代,也是避暑山庄最兴旺的时期。嘉庆、道光两帝以来国势转衰,嘉庆帝也只是出于祖训不得已而为之来过山庄,以后因天理会义军一度攻入紫禁城,吓得他再也不敢出京了。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咸丰以“去木兰围场秋狝”为名,逃到山庄,第二年病死“烟波致爽殿”。此后,同治、光绪、宣统三帝均未到过山庄。同治即位之初,内阁曾就山庄发过一道“停工”旨意,这道旨意宣告了避暑山庄作为全国第二政治中心的历史的终结。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不断维修,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已成为中外著名的旅游胜地,被列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并以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地位受到重点保护。

  二、避暑山庄的景观景点

  避暑山庄背山面湖,树木葱郁,绿草如茵,著名的72景布列园中,殿台亭榭相互掩映,湖洲沼岛错落有致,美不胜收的景观景点大致可分为四部分:

  (一)宫殿区

  山庄宫殿区集中在东南部,分为4组:正宫、松鹤斋、东宫、万壑松风。

  1。正宫

  丽正门是正宫的正门,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入二宫门即避暑山庄门,门额铜匾上有康熙五十年(1711年)题“避暑山庄”4个大字,凝重浑厚,遒劲有力。门内正中大殿即“澹泊敬诚殿”,这是皇帝听政和读书的场所。“澹泊”两字源于《易·系词》“不烦不扰,澹泊不失”。这里也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殿面7间,歇山卷棚顶,天花板和隔肩板上有卍字、寿字、蝙蝠、卷草刻花。殿正中有宝座、围屏,《耕织图》雕刻在围屏上。

  从澹泊敬诚殿向北,通过走廊到“四知书房”,供皇帝大典之后休息更衣使用,平日处理政务也在这里。继续向北,是“烟波致爽殿”,是清帝的寝宫,面阔5间,前后廊,殿内正中有宝座,后妃在这里朝见皇上。咸丰帝就病死在西暖阁中。慈禧太后也是在“烟波致爽殿”策划了“辛酉政变”,处置了顾命八大臣,实现垂帘听政。

  2。松鹤斋

  正宫东面有松鹤斋,是供太后居住的地方。这组建筑群,还包括继德堂、乐寿堂、畅远楼。当年松鹤斋内“常见青松蟠户外,更欣白鹤舞庭前”。松和鹤都是吉祥长寿的象征。

  3。东宫

  在松鹤斋东面有一组庞大建筑群,南起德汇门,北抵塞湖之滨,主体建筑依次有门殿、正殿、清音阁、福寿阁、勤政殿、卷阿胜境殿。勤政殿供皇帝召见大臣、办理政务使用,清方阁是大戏台,“楼阁皆重檐,高可达五丈旗”,福寿楼是后妃听戏的地方。

  4。万壑松风

  建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是宫殿区兴建最早的一组建筑群,包括万壑松风、鉴始斋、静佳室等殿,这里地势高,俯临湖水。主殿万壑松风坐南朝北,周围有大松林,山风吹来,松涛声不绝于耳。康熙在这里批阅奏章,召见大臣。鉴始斋是康熙教诲乾隆读书的地方,乾隆即位后为表示不忘教养之恩,改称“纪恩堂”。

  (二)湖 区

  7个面积不同的湖泊位于山庄东南部,分称:如意湖、上湖、下湖、镜湖、银湖、长湖、澄湖,总称塞湖,面积60万平方米。水源则来自武烈河和西北群山。

  1。东湖区

  包括下湖、镜湖水域和岛屿。经过东宫区,出卷阿胜境殿就是东湖区。它包括水心榭、文园狮子林、清舒山馆、戒律堂、汇万总春之庙(花神庙)、金山和热河泉等地方。

  水心榭位于下湖与东湖之间,是从卷阿胜境殿进入湖区的必经之地,上有3座重檐式亭榭。榭下承以石梁,梁下有水闸八孔,闸门可调节水量使下湖总能保持高于银湖的水面,流水昼夜不息。

  与水心榭隔湖相望的是文园狮子林,仿苏州狮子林所建,精巧幽美,富有江南水乡特色。文园内有狮子林、虹桥、浮山等16景。

  金山是康熙仿照镇江金山的名胜建造的,最高处是上帝阁,高3层,登临远眺,山湖美景尽收眼底。金山之北有热河泉,这是清帝泛舟游湖和赛龙船的起点。

  2。中湖区

  “芝径云堤”仿苏州堤,位于湖区中心,连接着环碧、月色江声、如意洲等岛屿。如意洲美如玉,是湖区中的大洲,洲上有12景,如金莲映日、沧浪屿、观莲所等。洲的西北有以“金莲映日”命名的殿室,院内有金莲花,阳光映照如黄金洒地。殿南有观莲所,是一处专供帝王观赏荷花的小亭。位于洲西北还有沧浪屿,意境取材于《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在房北有全石为底的小池,湖水清澈,游鱼倏忽往来,此处有“园中之园”之称。

  如意洲北有一个小岛,即青莲岛,上有著名的烟雨楼,上下两层,单檐,周围有廊。登楼可欣赏到雨中濛濛的烟雾。这座楼仿浙江省嘉兴县南湖鸳鸯岛上的烟雨楼建造,以感受雨雾如烟的意境。

  如意湖与上湖之间的环碧洲上有采菱渡,渡口有草亭一座,夏季到来,“菱花菱实满塘”,清帝与后妃来此采莲泛舟。

  3。西湖区

  如意湖及西岸一带属西区,这里有如意湖亭、芳园居,沿湖岸有芳清临流、长虹饮练、临芳墅、知鱼矶等胜迹。

  如意湖北有一处四合院式建筑总名芳园居,俗称买卖街,皇帝在山庄居住,由这里提供一切所需物资。在如意湖滨有题名芳清临流的小亭,岸上树木葱茂,亭中可见“远禽出没于烟际”,如画一般。芳清临流之北有殿5间就是临芳墅、知鱼矶,皇帝后妃常在此临湖垂钓。在湖区西北,有观瀑亭,亭北有山泉,亭西有瀑布,亭左右有白莲如云的池塘,处处诗情画意。

  (三)平原区

  位于湖区以北,直至西北山麓。

  1。东部平原

  位于热河泉北,有春好轩、嘉树轩、永祐寺等9组建筑,是赏花纳凉的地方,乾隆《秋海棠》诗:“春好轩前风露好,居然八月有三春。”永祐寺是平原区最大一组建筑物,为殿式大型佛寺,山门前有牌坊3座,山门以北有钟鼓楼,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宝轮殿、后殿、舍利塔、御容楼。寺有4块碑文,分汉、满、蒙、藏4种文字,有《永祐寺碑文》、《永祐寺舍利塔记》、《避暑山庄百韵诗》等。塔仿南京报恩寺塔修建,八角形10层,高60米。

  2。中部平原

  由万树园、试马埭组成,地广数千亩。

  试马埭是“秋狝大典”之前放牧、“调试”马匹之处。万树园面积辽阔,原是蒙古牧马场地,后圈入山庄里。这里芳草如茵,一派草原景色。万树园还是山庄政治活动中心之一,特别乾隆、嘉庆两帝常在这里接见蒙古、西藏等民族的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和外国使节,并且颁赏、赐宴、观火戏、马技等。上千人参加的“大蒙古宴”更体现了草原游牧民族的风俗习惯。

  3。西部平原

  位于万树园迤西的西岭山麓,有文津阁、宁静斋、玉琴轩等建筑。文津阁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是模仿浙江宁波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