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英国风情-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把这座城堡称之为废墟还远远不能够,但是,这些院落统统无人居住了,已到了残败不堪的地步。透过窗户望去,一位美眉正坐在草坪那头的树下,你看她双膝屈起,嘴中正在咬着什么东西。无疑,她嘴中咬着的正是一支驼手画笔,那位美眉肯定是在写生。这个地方所面对的仅有的围攻者就转悠这些人了,虽然我怀疑那位美眉是否怀有很美好的动机,但是,他们是不会构成任何严重的伤害的。我们在这个空荡荡的城堡内游荡,一想到这么好的事物居然落到了如此破败不堪的地步,真叫人唏嘘不已。里面一间很漂亮的大厅——相对于一座小城堡来说,应该是很大的(假如它的位置换到了现代住宅中,将会是非常美观的客厅)——厅里的窗户是高大的,属于教堂式的窗户,另一端一条巨大的楼梯,沿着墙往上爬,就来到了一间宽敞的卧室。对于那种略觉简朴的生活的大概情形,你依旧能够充分地领略到。需要解释的是,虽然比较简朴,可是,我们自己所需的诸多便利显而易见是一点也不欠缺的。大楼梯的顶端有一个房间,也魅力十足,它那很不规则的构造,进门的天花板低得很,里面有壁橱,此外还有一个非常深的凸窗,是由许多小方格构成的。请想像一下从这个房间走到楼梯平台上的情形。楼梯的阶梯是用粗糙的圆木制成的,好结实的扶手,而且留有的沟槽非常深。它们俯看着大厅,我相信,在那个时候,总有一群仆人在大厅中走动、候命,并从一条通往院落的门穿来穿去。我刚才说过,在夏日,你可以看到的是一副芳草萋萋、美仑美奂,而在那个时候,这个院落并非如今的模样;那时这个院落中圈养着牲口,人来人往,把地踩踏得高高低低。然而,老爷或是夫人站在高处,从小房间的门口俯视着大厅,毫无疑问是在发号施令。在大厅里,仆人三五成群、声响络绎不绝、橡木桌子一字摆开、火盆摆在大厅的中央——所有这些好像又在眼前重现出来了。也还容易透过这幢建筑其他部分来追踪历史的原貌——能够透过把大厅与塔楼衔接起来的那部分(那位写生的美眉的同伴把他那个三脚架平稳地支在外面);也能够透过塔楼上的一片昏沉的近似圆筒形的房间;还能够经由塔楼的旋转楼梯,来到这座古城堡最迷人的位置,站在这个位置上,各种景致都能尽落你的眼底——这就是那个塔顶平台,敞亮而又令人眩晕,堡旗高悬在那儿,警惕的堡民从那个地方监视来犯者。在这个地方,你总算实实在在地捕获了这个地方的画面——在这个地方,在阳光明媚的幽静中,这幅画面好像凝固下来了,喘着粗气,然后就举手向你投降了。  我不仅只在斯托克塞的城堡塔楼顶端徘徊一阵子,对这样捕捉的完整的画面加以玩味。在拉德洛,因为它也是一座历史古迹,而且它的气势更加雄伟,它更加有名,我也就如此地在那儿流连了半个小时。然而,拉德洛却早就是一片废墟了,尽管是一片最难忘怀的、最壮观的废墟。被人朝拜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美丽的古镇与令人赞不绝口的城堡。在英国保留下来的还不曾为工业所污染所扭曲的小镇中,拉德洛是一个典型;在拉德洛,没有高耸入云的烟囱,没有滚滚上涌的浓烟,也没有相伴相随的脏兮兮的郊区与贫民窟。拉德洛小镇蹲在一座小山头上,拥有一种格外引人翘首的城市的庄严气质。迷人的塞汶河蜿蜒曲折,从那座小山旁边静静地流过。宽敞、干净的街道,偶有小草点缀在街边上,阔大的、稍事装饰的砖房分立街道的两旁,看上去在本世纪的头10年它们比如今可要风光得多,但是,它们至今还能够昂头挺胸,依然有明净的窗玻璃、锃亮的门环、雪白的门前石阶。  这个地方仿佛在悄悄地倾诉着,几百年前,它曾是一个很庞大的地区的中心,而这个社区则在同类中是出类拔萃的。这个社区过那个季节的时候,一定迁徙到了拉德洛——运载工具的是四轮大马车及双轮轻便马车——在拉德洛,它风风光光地赶超那座铁路线还不曾挨得太近的更加宏丽的首府,自我陶醉于其中。它在大厅中举行舞会,把西登斯夫人(一位著名的悲剧演员,她的全名为萨拉·西登斯,1755—1831。--译者注)请出来作表演,它把卡塔拉尼请出来唱歌。就在这个地方,伯尼(英国小说家,全名为范妮斯·伯尼,1752—1840。她著有《埃维莉娜》及《塞西莉娅》等小说。下文提及的埃维莉娜与塞西莉娅分别为她的小说《埃维莉娜》及《塞西莉娅》中的女主角。--译者注)与奥斯汀 (英国小说家,1775—1817,她的全名叫简·奥斯汀,著有《曼斯菲尔德庄园》及《埃玛》等小说。下文提及的范妮·普赖斯和埃玛·伍德豪斯分别为她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及《埃玛》中的女主角。--译者注)的女主角们完全有可能邂逅她们的初恋情人。对范妮·普赖斯小姐或埃玛·伍德豪斯这两个美眉来说,甚至于对故事更为浪漫的埃维莉娜小姐与塞西莉娅美眉来说,去拉德洛旅行绝对是一件大事。  外地贵族在这个地区打上了鲜明的印痕,使你既能够感受到那种大家的风范,也能够察觉出那种小巧的气度。从富有诗情画意的住宅建筑开始,到衰落至庸俗风格出现之前,在这段时间之中,这个地方的府邸真可谓形形色色,别具情趣——可以这样说,它就是一篇优美动人的经典散文,其中略带一点花絮的味道。在一些这样的地方,在一些这样的房屋中,在一些这样的遗迹里,我们被带回到了英格兰前维多利亚的晚近时代,多亏它的众多特色有一部分得以保留下来了,对一位外国人来说,要把它的画面生动真实地想像出来,这依然不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要把传统的褊狭状况开始式微之前这个地方的人情、风俗与社会生活的林林总总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这对一位在英格兰生活了一些时日的外国人而言更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观察家一致同意这种说法:这种式微大概在30年前开始的。的确,在这件事上多想一想,会使我们想像到有一些构成民族特色的东西是被无限地夸大了:譬如说僵化的贵族体制、人们普遍欠缺审美情趣、社会道德的程度偏低。让一个对本世纪早期保守的情趣还未曾忘却的老绅士来说一说,就在一个小小的俱乐部中给你说一说——依他的想法,作为一个绅士生活的地方,在最近的40年中,伦敦除了江河日下之外,什么也没有改进。当然,你会表现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来洗耳恭听他的“高论”,但是,你却在自己心里掂量,在那个时候,对外国的游客而言,要在伦敦停留是多么的艰难啊!——由于保守风俗的存在,在诸多方面大都市的风范很少,局限又很大。当时,这座大都市的所表现出来的概况在外地的表现更为厉害,至于拉德洛这类社区,势必是狭隘性的一种集中表现。然而,在那个时候,外国人即使心中气恼不已,但这壮观而美丽的城堡废墟也会使它引发无限的浮想,使心绪回复到愉快的状态。这些废墟将有效地使他将一切此消彼长的凡尘俗事统统抛却到九霄云外。


第五部分四月的英格兰(1)…(图)

  在蒙默思郡,在4月将逝之际,报春花尽情地绽放,开得如同拳头般大。我之所以说是在蒙默思郡,是因为我认为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地方有一座美丽迷人的草山。我在美好的原野上穿行,山花烂漫的田埂,树篱屹立在田埂上面,隔成了一条条的小径,我穿过小径,来到了山脚下,开始朝山上爬去,这又给了我很大的快乐。其时正是复活节期间,走出伦敦的借口一向都很容易找到。当然,雨一直下个不停——而且,雨还下得挺大——天气一向不如人之所愿。不过,也有阳光明媚、气候温和的日子。在英格兰,在阴雨连绵之中,突然晴朗那么两三个钟头,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把一种毫不妥协的印象留给了人。有时候,这种暂时性的解脱所持续的时间甚至于会颇为不短。比如说,那一天,整整一个上午,我与一个友人一起爬上了小山斯基里德。你会感觉到你远离伦敦了;实际上,坐了六七个小时的特快列车之后,你当然会产生一种这样的感觉。在英格兰,六七个钟头可算得上是一段很漫长的时间。这个地区的确属于“不毛之地”,我看人们总是承认得很勉强,看来还真有一定道理。一片荒凉的后面还有另一片荒凉,我思忖:虽然我一向不属于大探险家之列,我还是对这个粗犷的地区与邻近的几个被视为已开垦过的地区作了一下对比。我甚至于期盼着能够把这个地区的一些粗犷特征移植到那种管理比较粗放的风景区去,与它郊外的荒蛮混融为一。威尔士边境就在我们不远处,远处有十多座小山争先恐后地从别人的肩头上探头探脑地伸出头来,大自然总显得有些零乱,但其实未必比这种风景更坏。远远地眺望斯基里德山(我爱重复这个名字),它的确就像一个圆锥形熄烛器,只不过是放大了一点罢了;微风轻轻拂来,阳光明媚和煦,姹紫嫣红的树篱,宛如松散的珊瑚串般围在山肩上,我们先从小径穿过去,穿过草地,走到尽头,然后,就开始朝那座青草漫山遍野的圆锥形山顶进军(很有一派尼布甲尼撒大酒瓶的阵势),不曾料到它的外表滑溜得像花园中的山丘。附近,在其他小山的山腰上,有一群群的羊儿,在那儿悠闲地啃着青草,惟有那股强劲、潮湿的风,让人产生一种尖儿刃儿的感觉。然而,就是这股强紧的风,也有一副好德性,只不过是想嬉戏一通罢了,它轻轻地把旁边山脊上招摇的珍珠色晨雾拂开,企图把山谷中飘浮于阿伯加文尼那座风景迷人的小镇上空的气纱拨弄开来。在英格兰,置身于一个绿草如茵、清风徐徐的小山顶上,俯视一个有一个令人浮想连翩的名字、遍布着历史悠久的印迹并有着意味深长的故事的地方(特别当你在风景如画的地方散步,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还有一瓶酒揣在怀中的时候),于是,一个光洁如镜的世界呈现在你面前,可以说,这是人类把它打磨成了如今这般模样。


第五部分四月的英格兰(2)…(图)

  因为我担心教堂中还充满着中世纪的寒气——腰痛显然还在那儿蔓延,所以周末我就未上教堂。在路上还杳无人迹的寂静时刻,我干脆就跑到了教堂墓地,在一块被太阳晒暖了的墓碑上坐了下来。我说路上杳无人迹,但前面提到的大报春花却遍地开放——花朵大得如同熟透了的苹果,而且虽然它们开得非常旺,但是颜色又浅又淡,呈现出一种淡黄色,好像它们的金黄色被银灰色冲淡了一般。还有白色的银莲花,遍地皆是,这种鲜花虽然看上去很娇嫩,但朵朵都如一枚完美无缺的铜币,被丢弃在绿茵茵的路旁,宛如一位王子一路打出来的赏钱。这的确是一片金色银色交错的世界。  做礼拜时,一座英国乡村教堂的外面倒是一个极其舒适的场所;在圣公会那神秘的仪式举行之际,我平日敢于靠近的也仅限于这个程度。聆听着隐隐约约传来的乡村音乐,那声音打破了外面世界的寂静;在裂开了的石板上,在错位了的墓碑上,刻着一段段祈祷文,细细吟诵着这些祈祷文,那么,对那种仪式的严肃性,或许就会体味出一些真切的充分的味道来。在这种类型中,我提及的这座教堂就是一个极好的范例——历史悠久,几度修葺,但依然牢固、耐用,被人修复过的迹象丝毫都看不出来。它隐没在田野中,但看上去气势恢弘高大,展露出了一种孤僻壮丽;在它的近旁,除了那与世隔绝的小小的牧师住所之外,再无其他独特的景物了。在数不清的同类教堂中,它仅仅是普普通通的一个罢了;我早就看到过不少这种教堂。但是,如水的阳光照在它那历史悠久的砖石结构的皱褶上,面对这样的画面上,我依然没法把我的目光从这个画面移开;有几株紫杉树,株株枝叶繁茂,把自己黑色的枝枝伸到了墓地上去了,在紫杉树阴下,我伫立了许久。其时,正好是复活节,根据当地习俗,花环摆满了墓地,而那花环是用报春花与犬堇菜编织而成的。我寻思,这么一个“不毛之地”,有这么一个宁静的避难地,这还真是难得的福份。


第五部分四月的英格兰(3)…(图)

  后来,我又碰到了另外两处避难地,它们比这处都要宽敞得多,但宁静不如这个地方。两处都是历史悠久的乡村古宅。但是各有各的亮丽之处。一处位于一个谷地之中——由一片久远可爱的猎苑围成的大凹地,谷地树木葱郁,这是一所半现代化的中世纪府邸。看这座府邸正面,以一片白嘴乌鸦常栖的榆树为背景,正面极其长,灰色的墙壁,有6个塔楼,当然也少不了那常见的常春藤及高耸入云的烟囱。但是,它的窗户全都是关着的,林阴道上没有人来来往往的印迹;这座府邸本来归属于一位贵夫人,但是,她因欠缺财力,无法遵循应有的气派在那里生活,就稍加装饰,把它出租给了一位纨绔子弟,“供打猎时住”。一年到头,那位纨绔子弟住在这处府邸的时间只有短短的3个礼拜,其余的时间就留给了路过的游人和需要改正错误审美观的人了,让他们一饱眼福。可是,如此美好的府邸居然未能成为一个有人常住的温馨的家,从审美上来说,这好像本身就是一个天大的错误。在英格兰,所有这些都是很常见的现象。要花费许多平民百姓的心血才能供养起一位“真正”的绅士。牺牲很多的温馨才能补偿一份得救的财产。实际上,在我即将谈到的另一处府邸中,甚至于有更多的温馨浪漫,而对它的浪费也更显得麻木不仁。如果这座府邸里也是空空如野的话,那么,至少还有鬼魂在里面游荡。这处府邸蹲在一块朦朦胧胧的凌空高台上,正面是深红色的墙壁。一眼瞧去,阴森森的山墙;想上去就得爬一段阶梯,而阶梯上陡峭曲折,长满了青苔。阶梯下一个古典素朴的花园,一大片草地从花园的这一头延伸出去了。在草地的中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