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比所有的中国城市更滞重、艰难。
不过2004年10月,成渝口水战出现的一个事件似乎让重庆“爽”了一把。
新华网四川频道的“说川道渝”论坛,是成渝两地狂热的城市主义者的据点,兵戈相向的小世界。这年10月,数十张反映成都污躁场景的《成都48小时》成为新华网城市论坛上的里程碑事件,短短一天,跟贴六万。重庆人意气风发,奋力狂顶。面对亢奋的对手,成都网民偶尔的反击也被淹没在叫嚣的声浪中。网络事件透过重庆传媒升级为城市大事件,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在会议上向所有与会者播放了《48小时》中的图片,并批评了成都市建委和成都市创模办公室,限期整改。口水战首次发挥了现实效应,成都政府有则改之,重庆“战友”视若经典。
但是这样的胜利在成都人看来却有些“胜之不武”。要说两个城市之间城市化进程中的硬伤和破绽,谁比谁少多少啊?成都人的故事是这样的:从前的四川省就是一户大户人家,成都是少奶奶,重庆是丫鬟。丫鬟因为地位所限,虽然勤力,却无法如少奶奶那般享福。一天,机遇来了,丫鬟离开了这户人家自立门户,并且社会地位得到极大地提升。但丫鬟却时时不忘对从前的少奶奶语出讥讽,可少奶奶不回应,依旧过自己的日子,反倒让丫鬟越发像个语无伦次的暴发户。
重庆开始反击,于是成渝城市化进程中的口水战便一直硝烟弥漫。
美女PK美女
口水反击口水,美女PK美女。就吸引眼球而言,成渝口水战有好多次都是为所在城市的美女而战。美女是城市的香艳招牌,是城市口水战的必备春药。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重庆多产美女,特别是解放碑一带,更是美女云集。“山城多美女”看来是一种上上下下皆认同的准则了。外地人去重庆,会觉得重庆女人有一种勾人魂魄的美。重庆女人并不需要对人抛媚眼,并不需要张扬个性,并不需要显摆,但她们已靠她们的腰身、她们的美艳把外地男人打倒了。重庆女人美得有一股霸气,她们不能同成都女人比气质,却可以同成都女人比腰身,重庆女人练就了一副好身段,她们中肥胖者极少,但瘦不是干瘦,而是丰满,修长,苗条。
重庆是一个码头,重庆美女是码头上迷你的一群。所以重庆的城市宣传片也大打美女牌,几位长相靓丽的女孩作散花的仙女状,通过她们的身影,让世人去领略重庆的夜景和长江,短片中,她们的镜头远多于其他,而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大轰炸遗址、力帆摩托的影儿都没见着,看后印象最深的还是“靓丽女孩”。相比于苏州的软件、大连的草坪,传统的美女之城重庆无疑是坚持美女路线最坚决的城市之一。
当然,另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成都美女也很有味道,皮肤水色好,会吃会穿会打扮,声音嗲嗲的,说话像唱歌。超女为什么在成都特别火,那是因为有群众基础。在成都,女人就是生产力,美女就是经济。
应该说,不管是成都还是重庆,美女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
重庆同成都一样多雾,而且湿润,使女人的皮肤细嫩;重庆同成都一样有数不清的吃食,重庆人爱吃也敢吃,在吃上甚至同成都人难分伯仲,这使重庆女子发育得非常好,也营养得非常好。成都美女同重庆美女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巴人和蜀人曾经都是四川人,仿佛川菜你不能把它分成巴菜和蜀菜一样,成都人和重庆人都称川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都美女和重庆美女不能简单地分成巴美女和蜀美女,她们都是川美女,是一条河的两条支流,岷江和嘉陵江,最终都汇入长江。
但不同之处更多。重庆是一山城,爬坡上坎,把女人们练得身材健美。成都则不同,成都美女分房分在七楼上就大惊失色,叫唤说我怎么可能爬得那么高,而重庆女子连十层楼也不放在眼里,说我每顿都要多吃两碗饭就是爬楼爬的。成都女人能够坐着绝不站着,能够躺着绝不坐着,她们讲究舒服,见重庆女人爬山不喘气,夏天热到四十度还说今年夏天没得好热,成都女人吓都吓昏了。
重庆美女同成都美女相比输在文化上,她们不如成都美女那么会来事,总是直杠杠的,仿佛吃火锅,重庆美女一味的辣,只有红锅,辣得你跳,流着大汗,顶着四十度的高温,吐着舌头,还是只顾吃;而成都美女是鸳鸯锅,辣了就涮一涮白味,平息了那股燥劲,再重温一下红味,她们总是在一红一白之间游动,所以成都美女有火热的一面,又有温情的一面,不像重庆美女只会一味地辣下去,没有一点松动。
成都有两千五百年的建城史,一直是中国西南的重镇,而重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近百年来的事情,重庆在历史上不可与成都相提并论。成都人总是拿重庆人开涮,特别是成都女人,对重庆女人也这么妖艳很不顺眼,说那些重庆妹崽不读书(没有文化底蕴),走路风风火火(不会休闲),不会吃茶(生活艰辛),天棒崽儿太多,动不动就要打架,不像成都人君子动口不动手,多文明,多有教养,爱打架是不受教化的结果,特别是那些重庆汉子,被女人教得粗鲁不堪,在女人面前爱显摆自己,提劲打靶。那些女人也吃了火药似的,唆使男人们动辄就大打出手,还在一旁助阵。何况重庆那么一个半岛上,两江三岸之地,挤了那么多的人,人挤人,人挨人,连个耍处也找不到(缺少自然风光)……总之,重庆一无是处,夏天热得人像上了蒸锅,成都人一看天气预报就万分同情重庆人,说她们咋个活得出来!特别是那些美女,精瘦精瘦的,熬得过这个夏天吗?幸亏重庆有长江,不缺水。
重庆人也编排成都人,特别是成都美女让重庆人看不习惯,说那些成都的女娃子虚伪得很,一件衣服做了改,改了做,就那么一块布,弄过来改过去,使人以为她们有多少件时装,打开衣柜才发现就只有一套出门服。
重庆美女就像夏天重庆的温度一样热得够呛,但只热不降温,不像成都热一阵就要下场透雨,凉爽几天再升温,中间有一个过渡。重庆那么热,美女们偏偏爱在这种高温下吃火锅,说把汗出透了才爽。成都美女认为那是活受罪,我们才不会这么干,而要上青城山去避暑,泡一杯酽茶,吃一碗泡菜,打一打通宵麻将,那享受简直不摆了。
但在局外人看来,成都美女一张嘴就带把子,这很掉份;重庆美女更是脏话连篇,就更不可取。
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说的:重庆因为天热,女人爱穿吊带装,钱没有放处就装在胸罩里,而成都女人夏天穿的是露出肚脐眼的褂子,俗称三只眼睛看世界,钱同样没有放处,就放在长袜子里。一个重庆女人和一个成都女人吃了饭抢着付账就好看了,一个把胸罩一翻变出几张钞票要请客,一个把袜子一脱搜出纸币买单,两个人还互不相让,看得邻桌的外地男人目瞪口呆,把酒都吓醒了。
当然这都是外省人的“偏见”,影响不了成渝美女的口水战。
西三角龙头之争
无疑,要说清楚重庆与成都的西三角龙头之争,不得不从重庆直辖之前说起。
1997年之前,重庆作为当时四川省最大的纳税城市、工业基地,每年按35∶35∶30的比例上缴中央、四川和自行留用。但是无论从政治资源还是经济资源来说,四川省都有意向省会成都倾斜,整个四川省的金融机构的分支也几乎集中在成都。重庆人觉得四川对重庆提取多而投资少。坊间曾流传着“重庆挣钱,成都花钱”和“重庆为四川打工43年”的怨言。
这样的矛盾一直延续到重庆直辖,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愈演愈烈。曾一度还大打出手:在距成都仅仅400公里的重庆,一些烟摊上可以卖云南烟、上海烟、湖南烟,但是就不能卖成都烟;成都的蓝剑啤酒在重庆的餐馆推销,不止一次地和重庆山城啤酒的推销员发生冲突,酿成流血事件;足球队来重庆踢球,球迷势必发生冲突,被戏称为“川渝大战”。
直辖之后,重庆趁着直辖之势,千方百计地脱离四川的樊篱而自立门户。总之,直辖之前的重庆对成都是心照不宣的不忿,脱离四川之后,是全民皆兵的暗战,旧账难清,新怨难了。直辖,对重庆人而言,是自立门户的独立宣言,是掌控资源的开门匙,是把握命运的尚方宝剑,是取得先机的资本。争回资源的山城人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以俯视的姿态对话成都,原本语调铿锵的重庆话更加义不容情地斩钉截铁。正是这种努力,加剧了重庆与成都的对峙。1999年,重庆GDP超过了成都。此时,在重庆市有些政府官员的口中,已将“矛头”直接对准了成都背后的四川省,成渝之争演变成川渝之争。
随后几年间,成都在发力,重庆在发飙,不敢轻怠,不能停歇。受到刺激的成都改变战略,用成都—绵阳—广安组成大方阵,以三地GDP总量相抗衡,振振有词:“重庆是省级城市,我们也要扩大版图。”
2003年6月底,随着三峡工程实现125米蓄水之后,一个被经济学者不时提及的“西三角”一词浮出水面。一场争夺西部枢纽的“战争”,又开始在重庆与成都之间打响,并形成了“西三角”的龙头之争。
2003年8月底举行的重庆发展论坛上,首次提出了“西三角”(四川、重庆和宜昌地区)经济区。有人预言,它将是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后,中国又一个经济迅速核聚、膨胀的地区,重庆、成都和宜昌三市及其腹地将构成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三角洲”经济带。9月,重庆拟订了一份“西三角”规划,方案中提出将分三步走打造西三角:先以重庆为中心,培育重庆主城区、成都、宜昌三个增长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之后三个城市之间将加强经济联系,形成三角增长区;然后以重庆、湖北、四川为中心构建“泛西三角”地区,带动云、贵、鄂西、陕南。重庆毫不掩饰地宣称,重庆将成为“西三角”的中心。
而成都也不是吃素的,它自然不会买重庆的账。早在重庆成为第四个直辖市不久,成都就针锋相对地喊出了中国第四城的口号。同时,成都在中央发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之后,第一个提出了要做西部开发的一个支点的构想。成都还发布《上海与成都经济发展战略比较》,不仅将成都与上海相提并论,更出现了这样的字眼:“成都要当仁不让地建设成西部金融中心……”
2004年6月,泛珠三角合作(简称9 2)与发展论坛在香港开幕。粤、桂、湘、闽、赣、琼、川、滇、黔9省区和港、澳2个特区共同协商打造“9
2”协作机制。这个几乎囊括了珠江流域和长江中上游以南省市的经济圈联盟唯独没有重庆。
如此的怠慢让重庆多少有些尴尬。一切似乎都在印证:300—500公里的范围内,难以容纳两个中心城市。长三角、泛珠三角,每一个经济联盟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川东、川南,每一座城市都是发展要塞。但重庆未曾言败,重庆人说:“成渝谁是中心,一切言之尚早,真正意义上的西部金融中心还没出现,重庆、西安、成都,都还在路上。”
既然,“西三角”重庆要争龙头不易,“泛珠三角”又将重庆排除在外,所以重庆自己打出的旗帜是——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
毫无疑问,在“西三角”经济区概念中,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成都和重庆这两个龙头之间的微妙关系。由于目前成渝两地经济实力相差不大,谁也不占绝对优势,因此都想通过资源的争夺和扩张成为该区域内的主角。
两个城市的营销技巧
城市口水战很多时候跟GDP无关。《新周刊》在《成渝战与和》里这样写道:
失落于GDP,成都玩起了城市营销技巧。“2004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东方伊甸园”、“红粉之城”、“中国花都”,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名片头衔令重庆人义愤填膺,怒而不齿却欲罢不能地加入战团。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将重庆评为“中国西部最具潜力的城市”;2001年《经济日报》公布内地城市竞争力排行榜,重庆被评为“西部最具竞争力的城市”;2002年联合国评出“中国最具发展前途的25个城市”,重庆排位第8,居西部之首;2003年世界银行在对中国西部及沿海城市的投资环境进行调研后表示,在西部城市中重庆的外资注入比例最高,达到20%,成为投资环境发展最快的城市。重庆人也陶醉在一则未经证实的传闻中:在联合国办公室内的中国地图上,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被红笔勾勒出来,成为世界精英们眼中的四大中国经济重镇。有重庆人以此为据回应成都:重庆才是真正的第四城。
当然新的排行榜竞赛还在继续,在《福布斯》2005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榜单中,成都力压重庆坐稳西部第2名,全国第25名;重庆稍逊,居西部第3位,全国第33位。这场城市口水战中,双方各自攻陷山头。劳动力素质、高级人才指数成为成都商业的最大优势。成都的劳动力素质排名比重庆靠前80多位,高级人才指数比重庆靠前40多位,市场规模也比重庆靠前40多位。重庆则凭借市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