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电信行业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大多设在北京。因这一行业涉及很多与政府部委打交道的事,在上海就不方便。这类公司有:摩托罗拉、爱立信、诺基亚等。通用电气尽管中国区总部设在上海,但政府公关部仍设在北京。对跨国公司来说,北京仍有许多诱人的独特优势。
所以,在这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归属战中,北京和上海各有斩获,他们傲视对方却又无法从根本上击败对方,只留下城市口水一滩滩。
谁是王者之城?
北京,是世界上名称最多的城市。据统计,各种名称加在一起大约有60多个。这足以说明了它历史的悠久和沧桑。而只有一百多年城市发展史的上海,是不能和北京比历史的。
但是上海也有很多名堂可以说道。比如乾隆年间的上海十六铺,已经是当时中国和东亚的最大码头。也就是说,在上海向西方国家开埠前,这里已经是东方大埠。此后徐家汇陆续建造了教堂、修道院、藏书楼、博物馆、天文台、大中小学……到处弥漫着欧洲文化的氛围。这在当时的中国和亚洲还找不到第二处……
大上海有大手笔。在今天的上海市区交通图上,人们可以看到许多以我国省份、城市名称命名的城市道路。我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以及众多大中城市名称,都可以在上海道路交通图上找到,这是上海道路命名的最大特点。除了以地名为主的城市道路命名外,上海还出现了以著名科学家姓名命名的新的城市道路。
在整个中国,除了上海,还找不出第二个城市有如此气魄、胸怀全国。上海,也是王者之城?
让我们从城市的细节出发,来管窥城市的气质,看看北京、上海谁是王者之城吧。不妨以北京的胡同和上海的弄堂作一比较。上海的“弄堂”古时写作“弄唐”。“唐”是古代朝堂前或宗庙门内的大路。所以上海弄堂与北京的胡同一样与王气沾了点边,因而著称于世。在旧时上海,住在什么样的里弄住宅中,往往是考评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
上海弄堂从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建筑艺术和上海文化的摇篮,它积淀了上海深厚的人文底蕴,承载了上海百年以来的厚重历史。
北京的胡同不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而且是京城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别看这胡同从外表上看模样都差不多,有句俗话不是这么说吗:“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赛牛毛。”不少胡同里的一片砖、一块瓦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胡同里的四合院四四方方,是缩小的皇宫或王府;或者说,皇宫与王府是放大了的四合院。北京人有着极强的宇宙意识和帝王意识。对应到城市建筑上,北京那些高大厚重的正屋(北屋)给人以“君临臣下”的威仪。同时,北京人又以大为美,往往从横向空间来拓展他们的生活空间,以几进院作为家庭富有的标志。他们的“大气”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如果说北京人多以横向发展为其价值取向的话,上海人多从纵向来拓展其发展的空间,一层两层,客厅卧房储藏室上下其间,亭子间小厨房杂处其中,就连楼梯下面也能被充分利用。处处体现出上海人的精明。
这种建筑意识最终反映出他们的思想意识的不同。
北京胡同反映出北京人思想深处的政治思维,或者说,政治的泛化也明显地表现在北京人的建筑意识上。北京人的意识里总有一种宏观思维,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往往是居于中心的,或者是居于高处的人居高临下、从大处着眼的俯视的角度,同时又具有“以我为尊”、“老子天下第一”的心理。简言之,即为“官”的思想。
上海人则是注重研究实用、可行性及可操作性上,并善于“在螺狮壳里做道场”。他们不拘于传统的形式,一切设计均以“实用”为最高的原则,在“小巧玲珑”中透露出精明。同时又具有极强的“排外”思想和自我保护意识。这也反映出上海人的思维有些“狭隘”。宁可挤在人均五点几平米的都市,每天花几个小时在上班路上,也不愿到南京、西安等内陆的“乡下”谋生。简言之,即为“商”的思想。
在弄堂与胡同的PK中,上海终于露出了破绽,败下阵来。但是京沪口水战却永无停战之日。
北京人来自金星上海人来自火星
说京沪口水战永无停战之日,实在是因为北京人和上海人在所有性格层面上的完全对立和不妥协。
北京人和上海人,究竟是怎样的两种人呢?
如果说北京人来自金星的话,那么上海人就来自火星。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在一场天地大冲撞中,他们宿命般地遭遇了。
于是就像政治遇到了经济,男人遇到了女人。
就像火遇到了冰。
比如,在到底是北京人更有钱、还是上海人更有钱这个问题上,上海人会说:“自然是上海人更有钱。你看,北京人吃的都是馒头、包子和水饺这些上海人只作为点心看待的东西。北京郊区的房子那还叫房子呀?这么矮小的房子,在上海郊区也就是放放杂物了。北京青年人聚会吃什么?还不是聚在大排档里吃毛豆子、花生米和海带这一类的上海人当作小冷盘的便宜菜。北京老年人有什么业余娱乐?还不是在街心公园里打打拳、跳跳舞、聊聊天等这些老掉牙的玩意儿,哪有上海老年人的生活来得充实呀!”
北京人则回敬道:“你们上海人就以为自己牛,可你们现在到底还有什么值得牛的呀?你说我们北京人的生活不如你们上海人好,可你们有人遛鸟吗?我们有天赐福酱蹄子吃,你们有吗?我们周末上大碗茶和相声俱乐部去听京剧、看相声,你们也看吗?我们几乎顿顿都有啤酒喝、有炖肉排吃、还有烤羊肉串,你们怎么总是青菜淡饭地少见油腥气呢?再回过头来讲讲你们的那破房子吧,哪有我们的实惠呀,我们有暖气,你们有吗?我们的房子虽然矮小,可暖和,而且,里面讲究着呢;可你们的房子呢?高大是高大了些,可里面有我们的好么?连墙都是空心墙,漏风,一点都不御寒。要都是像你们这样用空心墙的话,我们还能盖得比你们的还高呢,可那不冻死我们呀?”
整个是鸡同鸭讲。
这是北京的悲哀,也是上海的悲哀。作为中国最大的双城记,京沪之争说到底应该是君子之争。“君子和而不同”,这样,北京和上海才会走上和谐互补的发展之路。
也只有这样,金星人和火星人才能和睦相处。
广州VS深圳
骆驼与马比大小
广州和深圳是注定要成为冤家的。
因为一山难容二虎。
在今天,广州在企业家群落中的“失宠”意味着,对广东后来居上的城市的市民来说,他们拥有了对以前的老大进行挑剔的本钱;而对被挑剔的广州市民来说,反击“暴发户”们的趾高气扬是不可避免的了。毫无疑问,这个后起之秀就是深圳。
广州作为省会城市,从来就不是吃素的。因为省会城市的地位是历史经典地位的遗传,不是浪得虚名的。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中国的省会城市们早已觉醒起来,要增强创新优势,把后起之秀们的嚣张气焰再次比下去。
相距125公里,车程一个半小时,广州和深圳两大城市经济体在这条广深线的两端争夺龙头大哥的近距离战争持续了十年以上。现在,这两个城市仍在寻找各自位置的最后归属。
在这场城市口水战中,深圳有着难与人言的自卑。作为中心城市,深圳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这种挑战随着深圳长期依赖的政策优势的消失而逐步增强,由此产生的“抛弃论”阴云一直弥漫在深圳人心头,久久无法挥去。
一直以来,深圳几乎被广州视为“文盲城市”。“文盲城市”还是“文化城市”,深圳一直试图向广州作出自己的证明。
广深口水战大多数时候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呈现出苍老和年轻的不协调对白,充斥着的是激情的误解或者近乎结结巴巴的真诚表达,令人感动。某些时候,他们谨慎地接近理智,但更多的时候,他们被各自城市的尊严和认同感所打动,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们集体脸红脖子粗,一个个铿锵陈词,滔滔不绝……
命中注定的冤家
广州和深圳是注定要成为冤家的。
为什么?一山难容二虎嘛。
广州原本是中国的外贸中心,然而现在中国最大的外贸中心是深圳,中国有七分之一的货物从深圳出境;广州港原本是华南最大的港口,但现在深圳是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集装箱港;广州原本是华南的金融中心,但是深圳证券交易所把一切都改变了,大量的券商在深圳崛起,许多的基金盘踞在深圳,招商银行及平安保险公司的成长更是让广州无可奈何。深圳在金融业的地位显然已高出广州许多。总之,广州以前是无可争议的华南王,但是现在广州在罗列自己的许多统计数字时都有点心虚,所有广州在所谓国内大城市中排第一的时候,差不多都是统计口径没有把深圳算进去的时候。现在广州的经济总量虽然还在深圳前面,但是在深圳看来,深圳超过广州似乎是迟早的事情。(详见网文《深圳,你是来到还是离去》)
但是广州依然坚挺。比如广州地产商的大盘就搞得比深圳好得多,比如广州的房子就比深圳便宜,比如广州的媒体业就比深圳发达得多,而且广州的几家媒体在深圳都俨然有反客为主的架势。
在今天,与深圳相比,广州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动摇;广州在交通运输业,包括铁路、公路、水路的华南枢纽地位没有改变,两者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相比,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华南航空枢纽地位是客观事实:白云机场在飞机起降架次、货邮吞吐量的绝对数及绝对数增长量方面大大领先于深圳机场;旅客吞吐量绝对量方面也高出深圳机场一倍以上,绝对数增长量目前与深圳机场处于同一水平。白云机场仍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华南航空枢纽地位。
应该说,作为一座极具平民性格的城市,广州的崛起并非偶然。早在大清王朝,这座城市就以十三洋行闻名于世,英国人甚至将中华帝国把外贸限制在广州一地进行的做法称为“广州体制”。即使到了计划经济的共和国年代,广州依然保持着自己作为“外贸首都”的地位不变。早在中国对外开放以前,每年一度的“广交会”几乎是外国商人与中国做生意的唯一机会。
广州的再度辉煌,自然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这里的珠江三角洲企业群落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新生力量。在这个呈三角形的地带上,顺德、深圳、东莞等地构成了早年间中国的新经济中心,它的特征是以大规模工业制造为轴心,源源不断地把“MADEINCHINA”的产品以令人惊叹的廉价运往整个世界,而广州就是这一三角地带的中心。
广东的经济一直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全国五大经济特区中有三个坐落在这里。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浦东大开发的启动,广东开始遭遇自己最大的障碍:全国经济的中心已经位移到了长江三角洲流域,珠江三角洲的繁荣虽然仍在继续,但戏的主角却变了。从某种程度上看,广州的角色划分更多地被归结为“华南经济中心”,不再具有改革开放之初“粤货北伐”的意气风发。自此,在众多的企业当中,很少会有人打算“迁都”广州,只有乐百氏将自己的总部搬到了广州。广州在企业家群落中的“失宠”,意味着对广东后来居上的城市的市民来说,他们拥有了对以前的老大进行挑剔的本钱;而对被挑剔的广州市民来说,反击“暴发户”们的趾高气扬是不可避免的了。
毫无疑问,这个后来居上者就是深圳。广州有300万人口的时候,深圳人口3万,一个小渔村;广州有995万人口的时候,深圳人口700万,一个敢于挑战与挑剔广州的大城市。
光荣来自2001年。这一年,广州人均GDP达到4586美元(北京为3000美元、上海突破4500美元),市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16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广州人最富。不过,这十大城市指的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沈阳、哈尔滨、南京、武汉、西安,并不包括深圳。把深圳纳入的话,广州就不是第一名了,深圳2001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44元,是真正的全国城市首富。
与此同时,深圳人对广州的挑剔在国内各大论坛盛行,而在珠三角生活的人们更是时常把对深圳与广州的比较挂在嘴边。一群自称是“热爱深圳的极端深圳主义者”建了一个因特虎论坛,以特有的民间立场和智慧关注着深圳的前途与它的竞争对手们。因特虎论坛发表长篇文章指出:“如果把目前整个中国比喻成一个处于生长期的少年,那么京津塘、长三(角)、珠三(角)就可以形象为这位少年的胸大肌、腹肌和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