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6071-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当不为过。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地有了生命,直钻进你的心里去。喜欢张爱玲的人对她的书真是喜欢,阅读的本身就能给读书的人莫大的快感。阅读的快乐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对我是这样。读别的书你或许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识,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读张爱玲的文章你才是快乐的。即便是有点悲剧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文化艺术》 第一章、文人文学武林至尊金庸
武林至尊金庸
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
金庸,原名查良镛,生于1924年,浙江海宁人,查家为当地望族,历史上最鼎盛期为清康熙年间,以查慎行为首叔侄7人同任翰林。金庸祖父查沧珊是“丹阳教案”的当事人。
1937年,金庸考入浙江一流的杭州高中,离开家乡海宁。1939年金庸15岁时曾经和同学一起编写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畅销内地,这是此类书籍在中国第一次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1941年日军攻到浙江,金庸进入联合高中,临毕业时因为写讽刺黑板报《阿丽丝漫游记》被开除。
金庸1948年在数千人参加的考试中脱颖而出,解放前任《大公报》编辑和主持英语国际电讯广播。不久调任《新晚报》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个办公桌。1955年开写《书剑恩仇录》,成为专栏作家。后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不要离开我》、《三恋》、《小鸽子姑娘》、《午夜琴声》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用的艺名林欢)。1959年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共写武侠小说15部,1972年宣布封笔,开始修订工作。
1981年后金庸数次回大陆,先后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领导人以最高规格的接见,后到英国牛津大学当访问学者,1994年辞去《明报》企业董事局主席职务,在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担任院长。
1999年,金庸以一元钱将《笑傲江湖》的版权卖给中央电视台;令同行惊奇万分。在当时他的每部作品版权费高达50万。为何厚此薄彼?在一次座谈会上,金庸笑言:“因为无线经常将剧情加很多改动,所以要多收一点。”这次金庸再度出售小说版权给无线,附带条件是不可以更改和增加剧情。他认为,只有当年王天林所拍的《书剑恩仇录》和《射雕英雄传》最符合原著。他曾因为电视台更改剧情气得不看,甚至致电给无线老板邵逸夫投诉,笑言谁改剧情就炒谁鱿鱼,如果对方写得那么好,就自己出书吧!相反,他象征性地以一元人民币的收费将《笑傲江湖》的版权售予中央电视台,因为他有信心中央电视台可以依照原著拍摄。金庸将这珍贵的“一元钱”装裱在一个有机玻璃镜框里放于自己的家中,这张一块钱人民币编号的尾数为25666666。
金庸博学多才,举凡历史、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无所不包,是香港著名的政论家、企业家、报人,曾获法国总统“荣誉军团骑士”勋章,英国牛津大学董事会成员及两所学院荣誉院士,多家大学名誉博士。
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小说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现在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
《文化艺术》 第一章、文人文学英雄古龙
英雄古龙
1960年,武侠小说已成为香港等地最流行的大众文化消费品之一。金庸、梁羽生已经名满天下,其他大大小小“写家”也各显神通,各据要津。古龙靠自己独特的写法、自己独特的风格在短短的几年内写出了大量独特的作品、很快博得了台湾“四大名家”之一的称号,是武侠文坛中屈指可数的大家。
古龙,本名熊耀华,江西人;台湾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毕业(一说肄业)。少年时期便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评家多以为他是受到吉川英治、大小仲马、海明威、杰克·伦敦的影响。故能日新又新,后来居上,且别开武侠小说新境界。
解放前夕,古龙随他的父母迁居到台湾。他的父亲曾担任台北市长的机要秘书,无须为温饱发愁。遗憾的是父母间的感情不能弥合,在不断的争吵中分道扬镳。倔强的古龙离家出走,过早地承担了自食其力的艰辛,过着食不果腹,困顿潦倒的生活。他一边拼命打工;一边又含辛茹苦地读书,居然以一个流浪少年的身份读完了高中和大学。就在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欧美小说。
出版业的商业化使作家的写作也沾染上浓厚的商业色彩。古龙也尝试写作赚取稿费。大学毕业后,古龙对于文学很迷恋,使古龙做着这样的好梦:幽静的小茅屋,竹林,小溪,阳光灿烂,在窗前或树下、溪旁读书写文章。他喜欢的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是创造文字时的那种无限快乐,因而,他辞去了工作,在偏僻安静的瑞芳镇租了间房子,过起了自由写作人的生活。
古龙出手迅猛,不同凡响,很快在当时的武侠小说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用“一举成名”形容再适合不过了,随之而来的就是金钱和荣誉。从1960年到1963年这4年间,他就写出了14部长篇小说;大约在1965年前后,古龙一口气创作了《情人箭》、《大旗英雄传》、《武林外史》、《名剑风流》、《绝代双骄》等作品,标志着他的武侠写作达到了新的高峰。
在生活中,古龙和他作品中的英雄一样崇尚美酒。燕青初见古龙时是这样回忆的:“我陪一位香港出版家到台北去。由于这位出版家经常介绍台湾武侠小说家的版权,十几位武侠小说家联合做东道主,在梅子餐厅吃宵夜,我也忝陪末席。在这一群武侠小说家中,有诸葛青云、卧龙生、曹若冰、慕容美等等。他们在席上谈笑风生,语惊四座,有一个人却默不作声,只是酒来必干,自得其乐。这个沉默不作声的人,引起我的注意,因为他长得五短身材,却是头大如斗。尤其是喝酒时。头一仰,便是一杯,那种豪迈酒量,使我看得暗暗心惊。”
他的朋友和学生丁情记载了古龙临终前的情景:对于酒的执着,大概没有人能比得上古大侠、他三番两次的因酒而住院,换了别人,早已怕酒怕得要命了。可是我们的古大侠却照喝不误。他死后,生前友好为纪念这个“酒国烈士”,特意花了30万台币购买近50瓶“XO”白兰地,陪同古龙羽化到另一个世界。
在古龙的小说里,他十分重视剖析和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大胆借鉴现代意识流以及推理小说的写作技巧。使人物形象更加深化,情节发展更加富于逻辑,作品意境更加虚实汇融,读来别有一番风味,可获得强烈的艺术美的享受。
《绝代双骄》无疑是值得赞赏的一部作品,时至今日,它也已成为古龙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故事是典型的古龙式的,它的人物也是古龙式的人物。整部小说以一个阴毒的陷阱为背景,在谜一样的气氛中展开情节。移花宫主设计杀死江枫夫妇,又领养了他们留下的双胞胎中的一个,而把另一个留给了江枫的结拜兄弟燕南天,为的是日后让这对同胞兄弟自相残杀。
《名剑风流》笔力不弱。小说写的是少年俞佩玉的成长历程,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似乎注入了古龙自己的辛酸经历,读来非常感人。尤其是描写了一个真假颠倒的复杂世界,以及一个个谜一般的假面人物,表达了古龙内心深处很深的悲观情怀,特别引人深思。
金庸、梁羽生走的是“正路”,以历史意识、文化品味、哲理高度取胜。古龙最初也想走这条路,后来受日本文学和《007系列》、《教父》等西方文学影响,以人生况味、机锋智慧、诗意哲理取胜,以情节的悬疑和惊魂取胜,形成“新派”的独到之处。
金庸也曾说过,古龙的小说独创一格,构思奇妙,有成就。倪匡初读古龙的作品,惊为奇才,在香港大力推介。他认为古龙是金庸以来最好的武侠小说作家,突破传统,别具风格,浪漫激情。其作品刻画人性深刻,人物生动,能把传统与现代合而为一。
古龙的武侠小说销量之多,流行之广,只有金庸能和他相比。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古龙的创作真正达到辉煌,成为风行天下的名家。他的影响超越台湾地区,而与金庸、梁羽生一起被公认为现代武侠小说最有成就的三大家。
《文化艺术》 第一章、文人文学三毛与《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与《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以其特立独行的作品与人格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她笔下异彩缤纷的异国情调,字里行间的爱心,以及文中时刻迸发出的诙谐、机智,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三毛本名陈平,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出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并受当时担任《联合报》主编平鑫涛先生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回台湾定居。同年1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程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夙愿。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三毛的作品在内地很出名。一次在台北亲友的聚会里,三毛遇到许多她过去不认识的人,他们竟然对她刚出的书——《撒哈拉的故事》里的每一篇,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小事,甚而每一句话,都好似背过了似的熟悉。这种情形,令一个远方归来的游子惊讶、木讷。
三毛一向没有耐性,尤其讨厌把自己钉在书桌前爬格子,但是当她回台湾第一天,她听到居然有许多学校的同学,整班整班的在预约她的新书的时候,令她非常感动。更令人惊讶的是,看她的书的人,除了大人以外,竟也有小学生。托了她的侄儿和外甥们,要请他们带着来拜望这个沙漠里的姑姑。
三毛自杀的新闻,震撼整个华人世界。特别是她编剧的电影《滚滚红尘》刚在半个月前获得金马奖的八项大奖。由于她投入此片工作甚多,她的母亲也说:“三毛是以生命在写剧本。”三毛内心的失落感是相当强烈的。三毛编剧了《滚滚红尘》,电影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独有她没有获得“最佳编剧”。她最后不解地离世,给热爱她的人们留下一个谜。
《撒哈拉的故事》就是沙漠生活的平实而又风趣的生活记录。本书共收录了12篇文章,分别是《沙漠中的饭店》、《结婚记》、《悬壶济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观浴记》、《爱的寻求》、《芳邻》、《素人渔夫》、《死果》、《天梯》、《白手成家》。这12篇文章不仅将三毛夫妇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以诙谐、机智的文字描绘出来,如在《芳邻》一文中拉布的母亲要把小山似的骆驼尸体放进三毛那鞋盒般大的冰箱里,三毛拒绝了,换来的是拉布母亲的一句话:“你拒绝我,伤害了我的骄傲。”这句精彩的对白,实在使人忍俊不禁。还有在《沙漠中的饭店》中,三毛促狭地把粉丝称作“雨”,还顺口对荷西吹牛道:“这个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扎好了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换米酒喝,不容易买到哦!”荷西还是呆呆的,研究性地看看三毛,又去看看盆内的“雨”,然后说:“你当我是白痴?”寥寥数语,夫妻之间那种融洽甜蜜的感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文化艺术》 第二章、书法艺术篆 刻
第二章书法艺术
篆刻
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两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的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
篆刻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从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