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005年第21期-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九三八年在香港薄夫林道住时,他也在屋上面的空地上耕耘,是什么吸引了他?是恬静的田园生活?
  天气渐渐凉了,父亲买回了儿张床,我和奶奶住在一楼客厅的后面一间,父亲他们住在二楼,书房也搬到了二楼。这时他的宝贝,八箱书也从香港运来了。他把一箱箱的书打开,上上下下的翻着,满脸满足的微笑,他买来了许多书柜,把客厅的一面墙全占去了,书柜里放满了线装书,四部丛刊就放在那里。
  有书,有朋友,有安定的生活,这是我父亲最最向往的,可以看出父亲当时真是心满意足极了,我常常会听到他用英文唱“老黑奴”,还有法文歌,至今我还记得它的前两句曲谱。
  书来了,他的心似乎也定下来了,他在楼上不停地看书、写文章直到吃饭才下楼,冬天到了,父亲的气喘病常发,吃饭时看到他脸黑黑的,呼吸很困难的样子。
  胜利之后的日子并不是大家所盼望的,可以过太平日子了。国民政府专制腐败,民不聊生。学生走上街头,父亲也参加到了学生运动中,在他留在上海的最后日子里常有学生到家里来,他还帮学生排朗诵节目。不久父亲消失了,听大人讲他住到了施伯伯家,再后来说他去了香港。几个月后,杨阿姨和两个小妹也走了,剩下我、奶奶和书。热热闹闹的一个家就这样人去楼空了。有一天家里来了两个穿深色制服的男人,问奶奶:“戴望舒哪里去了?”后来我听说他们是国民党的军统特务。上海的房子紧张,我们家大人又都走了剩下一老一小,于是不断地有人来催我们搬走,可是我们往哪里搬呢?后来有人硬是搬进来与我们共住。一九四八年秋,一对从事宗教事业的夫妇到家把我带上轮船带我到了香港,我祖母又只好回到姑妈家。到达香港后是父亲和杨阿姨来接我的,从旅馆出来,领我到一个小饭馆吃了一顿便餐,便送我到杨阿姨母亲的家里,两个妹妹已经在那里了,父亲没有住在那里。这时我才知道,这次回香港他没有能建立起自己的家,没有住
处,但他还是把我接到了身边,这就是他:自尊而又坚韧。
  父亲不仅爱书,他还十二分的爱自己的妻子和女儿,他总是千方百计为我们安排他所能给以的舒适生活,但这次他实在是走投无路了,就是这样他还是急着张罗我上学的事,为我选了一个好学校,好学校程度当然高,加上香港的英文和文言文本来就深,我的入学考试成绩便可想而知了,但我还是上了那个学校,因为爸爸的原因。他又携我们一家五口,手上抱着小妹,到山上联系妹妹上托儿所的事,父亲有病,人又胖,一路的山路走起来是相当吃力的,不过他一声不响,我看他流着汗一副执著的样子,心中很难过。父亲一向注重我们的学业,在上海时他虽每天在楼上看书,但我整天贪玩的事他全知道,吃饭的时候说我,有一次居然把门锁了不让我回家,这那里就难倒了我,我从窗户爬进了家。父虽生气,但在暑假里还是给我交了补课的学费让我去补课。
  我以为生活就这样过下去了,慢慢爸爸会找到房子的,我们又会生活在一起。但事情发展出我所料,杨阿姨要和父亲离婚了。在这之前他们没有吵闹、争执,而且前不久父亲还将过去留港的东西变卖了,给我们四个人,一人买了一条项链和十字架,杨阿姨那条是赤金的也最粗。现在回想起这件事的发生是有些迹象的。杨阿姨的母亲对我父亲很不满意,讲他不能负担起家人的生活。杨阿姨也讲过,父亲答应她,等大妹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同意离婚,他们平静地分手了。我感觉杨阿姨对父亲是有感情的。
  他对妻子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一九三八年到香港时,大批大陆的文化人来香港只能住在学士台简陋的房子里,他却千方百计的找到了山上的洋楼,让我母亲有个好住处。跳舞、游泳他都会,但他要读书,就请朋友代劳,朋友都是君子,他们也遵守古言“朋友妻不可欺”。杨阿姨在香港和上海也都有条件很好的住处,她在家无聊,想学声乐,父亲马上就向音专借了钢琴帮她联系学校去上学。但父亲毕竟是文人没有大把的钱,也没有时间陪娇妻,也可能是不“志同道合”,也可能是年龄差距。婚姻的失败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了他的感情,使他备受折磨,却也给了他许多灵感,事情总还有另一面。在这里我要补充一点:很多年后,杨阿姨又重新有了自己的家庭,她曾对一位记者讲,我那时年纪太轻,不理解望舒。有了这句话,父亲的在天之灵可以告慰了。
  既然两人分手了,我和大妹自然不能再住下去,便随父亲住进了叶伯伯(灵凤)家,他们家的房子虽好也在山上,但房子却不多,他儿子平时也只能在客厅里搭张帆布床。我们父女三人就在客厅的地毯上,铺一张薄薄的被子,香港不冷,我们睡在上面挺宽敞,挺好。
  这年的春节我们在叶家过的,他们家也没有特别的讲究,除夕那天父亲带着我们两个和叶伯伯到街上看放烟火、放鞭炮,在空巷中溜溜,买点芒果吃。和爸爸在一起不快乐也快乐,我不用提心吊胆怕做错事,挨别人的白眼,那双瞪着的大眼睛似乎有那么多的仇恨。
  父亲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他常拿一个喷雾器对着嘴喷,大口贪婪地吸着喷出来的药水,有时这也起不了作用,他会用麻黄素给自己打针,这是饮鸩止渴,喘不过气来的痛苦使他顾不了这么多了。这样的身体还要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女儿北上,朋友们都为他担心,他不会不知道这有多艰难,但他还是决定北上。他说,不想在香港住下去,决定到北方去,就是死,也要死得光荣一点。
  一九四九年三月我们离开叶家,叶伯伯送我们,我们四人坐在一辆货车的后排位子上,父对叶讲,我还有一千块没拿,算了,没时间了。晚上朋友们来旅馆送别,杨阿姨也带着小妹来了。吃完饭杨阿姨没走,他们和我们一起睡在旅馆集体房间里,陪大妹度过了最后一晚。此时我非常羡慕大妹,我离开上海时,可没这个福分。
  我们乘的一艘欧洲货轮,船上有许多外国船员。一起走的大约有七八个人,其中有一个人从不言笑,大家打牌、聊天他也不参加,只是站在一边,我上大学后有一次去中南海礼堂看戏,在走廊上见到了他,我走上前去说,我认识你,我们一起从香港来北京的。他矢口否认,一副严肃的样子,让我再也问不下去了,但我不会记错,因为他那时候很特别,又和我们相处了一周之长,相信他是中共派来接我们的。
  我们在大沽下船。上船时我穿着裙子,下船就要穿棉袄了。大沽和天津中间还隔着塘沽,不知走到那一段,我们的队伍就狂奔起来,估计天津刚刚解放时局尚未完全平定,我们在那住了一夜,第二天坐上为我们几个人开的专列从天津到北京,而窗外的车站上却挤满了人,你推我搡的。
  到了北京安排我们住在翠明庄,我们住的一套房子是最好的,与同来的卞叔叔相邻,后来马思聪也住在我们旁边。
  自从踏上北京,我俩就成了父亲的附属体了,他到哪里就把我们带到哪里。他先访问朋友茅盾、沈宝基等。沈是在法国与父亲相识的,我们去看沈伯伯,那天是晚上,父亲借着月光熟门熟路的往前走,走到一个门洞,他忽然呼叫走来的人“宝基”!那人一愣:望舒?你不是死了吗?父自人日寇地牢受尽酷刑,朋友都知道,传言他死了也自然。父亲笑着说:“没有。”他引我们走进了家,这是一排三间的正房,养了一屋子的猫,屋里较零乱,但我们经常去。那时的文人,生活就像沈伯伯那样,解放后在党的关怀下,才得以提升。父亲还带我们到一处像庙的地方看花,花已没有,被废弃的庙住进了人,父亲遗憾地说:“本来是有好看的牡丹的。”晚上有时还会去东安市场,刚刚解放的东安市场是很有京味的,市场的周围是一些小铺,有卖肥皂也有卖冰淇淋的,卖什么的都有,市场的中间卖北京的特产冰糖葫芦、蜜饯、酸梅糕、山楂糕,茯苓饼,还有小小的又软又黄的梨和各种北方水果。每个小摊各点一盏小灯,照亮着自己那小小的摊位,乍一进去似乎有点黑,走着走着就不觉得了。摊主穿着中式服装,手里拿着两个铜制的小小的似碗的东西不停地当当地敲着,操着京腔吆喝招徕顾客,那些东西看着非常好看,吸引你买,吃起来也好吃,如今的这些食品可太比不上它们了。父亲很高兴地带我们看北京的别有风味的东西,市场里也有旧书报摊,他也去浏览。
  父亲带我们去得最多的是琉璃厂的旧书店。那里不仅有古旧书籍,还有古旧的字画、砚台、珐琅制品。父亲对一切都有兴趣,当然最爱的还是书,一间又一间的小书店,一排排的书架,密密实实的排在了书里,爸爸胖胖的身子就挤在里面细心地翻看,有时还会到后面的藏书间去翻找。在这里我想补充的是:在上海的家里那些线装书都放在书柜里了。那些洋装书为什么就放在箱子里了?后来我读了他的《巴黎的书摊》我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洋书是他在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五年在法国和西班牙时淘来的古书,有一七六五年出版的杜·罗朗思的《伊米兰思》、一七四九年李实版的《山芳年回忆录》、有高克多签名赠给诗人费尔囊·提华的LE GRAND,ECART,高克多亲笔签名给诗人法尔格的初版本OPERA等等,其中
有些书还是孤本。他视其为珍宝,珍藏在书箱里。
  来翠明庄最多来看望我们的是艾青。他们见了面有那么多话讲,他让我父亲写诗,父亲写了四句,也许这四句我爸不认为好,给艾青看过后,就随便地放在了茶几上,记得其中有一句似乎是:红旗高高的挂在山上。我们在那里住了很久从冬天到夏天,北京刚解放百业待兴,文化工作还不可能就绪。父亲将我和妹妹送进了法国人办的孔德中学和托儿所,送进好学校,他才放心,他重视我们的教育。招待所来人催我们搬家,我们确实是住得太久了,一起进去的人陆续的都走了,后来我们搬到了南池子的一个独门独院的中式院子里,据说是马彦祥的办公室,但屋里空无一人,只有办公桌椅,后面那间就是我们住的,也仅有一床一桌一椅和上下两层的壁柜,再后面一间有一个烧着的开水炉。将屋里的窗户打开便是护城河,那时的北京是那么的幽静,柳树、河水、还有飘进屋的清香,有了这一切眼前的简陋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了。晚上我和妹妹各睡一层壁柜,半夜她一个翻身掉了下去,掉到了爸爸的身上,爸爸哈哈地笑着,从此,她不再住到柜里。
  第一届文代会召开了。父亲带着我们两个一起住进了前门的留兰香饭店。一个中年男人带着二个孩子来开文代会那是绝无仅有的,大家都很同情他,对我们也十分好,我们也十分乖,文代会期间父亲的情绪昂扬,参加文代会就是对他的信任对他的肯定,住在一起的代表又都是老朋友,再次见面有多少事要叙,他的心情十分好,白天爸爸去参加会议,我们在饭店里玩,代表们开完会回来休息时,我和妹妹拿着小本子,请代表为我们写纪念册。画家就给我们画画留念,我记得有李可染、陆志庠,其他的就记不起来了。这么有意义的一本纪念册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我撕了,后来我真是后悔不已,妹妹的那本她还保存至今。吃完晚饭,代表们就去看解放区的文艺节目,每天都有节目。歌剧、话剧、舞蹈足足看了近一个月,会议最后还给各代表发了有大妹那么高的一摞书,爸爸捆好寄给施伯伯,他说要施伯伯也来北京。
  文代会的高潮是毛主席在天坛接见代表,正好那天北京下雨,七月的北京下起雨来也是气势滂沱的。我们在门口等爸爸回来,天渐渐黑了,父亲一身湿透的下了车,兴奋的神色还保留在脸上,他不断地对人说:“太好了,太好了,见到了毛主席。”吃晚饭时他告诉朋友:“今天太高兴了,你看我淋了雨也没犯病,真是太好了。”父亲的气喘病发起来也很吓人的,一声接一声的呼吸声如拉风箱,似乎随时会停下来,记得去逝前就是这样,他去逝后一星期里,他的呼吸声久久萦绕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但这次他没病,因为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回到了祖国,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写于2005年8月10日


一分钟看月(组诗)
■ 王尔碑
  观  我
  
  人生五分钟
  一分钟看月亮
  三分钟看雾
  最后一分钟,夕阳来了
  
  散  步
  
  十七岁和七十岁散步
  昨天的太阳和今天的太阳散步
  笼中之鸟和天空之鸟散步
  回忆和幻想散步
  高跟鞋和平底鞋在争吵中散步
  
  山  寺
  
  陈妙常换上迷你裙下山去了
  敬香者的热泪打湿了蒲团
  弥勒佛一笑置之
     晒
  
  有人晒黑发晒白发
  有人晒富贵晒沉醉
  有一只鸟儿晒它无声的飞翔
  
  诗
  
  有一首诗
  在黎明的海上,黑的白的波涛里
  尚未写成文字
  
  墓  碑
  
  葬你
  于心之一隅
  我就是你的墓碑了
  
  向日葵
  
  夕阳就要回去
  它感觉很冷。乱石山中
  有一株向日葵灿烂孤独
  
  七棵树
  
  七个朋友.   忘了回家,就这样站着说话   说了几百年说到今天还在说
  
  遗憾说
  
  亿万年鱼的泪晶莹了海
  不要去填
  
  所有的……
     所有的生命不能注释   所有的形容词都是陷阱   所有的精巧意味着艺术的自杀   所有的魅力消逝于灵魂的黄昏   所有的名声后面站着一个问号   所有的高峰给你留下遗憾   所有的流星变成青色白色的鸟儿   所有的大树在风暴中拒绝沉沦
  
  闲
     门院里有一棵树   自由自在地绿   不管秋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