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围山丛谈 [宋]蔡絛撰-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宜为〃宗嬴〃,乃合於前代矣。上曰:〃此议虽近古,特不合时宜。〃因谕大臣曰:〃姬虽周姓,後世亦以为妇人之美称,盖不独为姓也,在我而已。〃鲁公於榻前忽力争,上愕然,询其所以。鲁公谓:〃臣乃姬姓也,惧有嫌,使小人得以议尔。〃上笑而不从,乃降手诏,引熙宁欲釐革,雁里本作「欲釐正章」,似误。今从别本。而有司不克奉承,以至今日。周称王姬见於诗雅。姬虽周姓,考古立制,宜莫如周。今帝天下而以主封臣,可改公主为「帝姬」、郡主为「宗姬」、县主为「族姬」;共称大长者,可竝依旧为「大长帝姬」,仍以美名二字雁里本二作「三」,似误。今从别本。易其国号,内两国者以四字。於是鲁公退而具书於时政记。当是时,执政者皆叹息鲁公伤弓,故虑患之深也。是後因又改郡县君号为七等:郡君者,为淑人、硕人、令人、恭人;县君者,室人、安人、孺人。俄又避太室人之目,因又改曰宜人。其制今犹存。
  唐有宏文、集贤、史馆,吴本作「集贤、宏文」。皆图册之府。本朝草昧,至熙宁始大备,乃直左升龙门建秘书省,聚书养贤。其间并三者皆在,故号三馆秘阁,以盛大一时,目之为木天也。中更天圣火,後再立,吴本「后」作「复」。视旧亦甚伟。而秘书省之西,切近大庆殿,吴本「近」作「邻」。故於殿廊辟角门子以相通,遇乘舆出,必繇正寝而前。则秘书省官自角门子人而班於大庆殿下,别本「人而」二字倒转。迓车驾起居,及还内亦如之,可谓清切矣。以是诸学士多得繇角门子至大庆殿,纳凉於殿东偏。世传仁祖一日行从大庆殿,望见有醉人卧於殿陛间者,左右亟将呵遣,询之,曰:「石学士也。」乃石曼卿。仁庙遽止之,避从旁过。政和五年,因建明堂,有旨徒秘书省出於外,在宣德门之东,亦古东观类云。案别本「政和五年」云云别起,连後「秘书省自政和末」云云,至「游戏翰墨也」为一条。
  秘书省自政和末既徙於东观之下,宣和中始告落成。上因踵故事为幸之,御手亲持太祖皇帝天翰一轴,以赐三馆,语群臣曰:「世但谓艺祖以神武定天下,且弗知天纵圣学笔札之如是也。今付秘阁,永以为宝。」於是大臣近侍,因得瞻拜。太祖书札有类颜字,多带晚唐气味,时时作数行经子语。又间有小诗三四章,皆雄伟豪杰,动人耳目,别本「动」上竝有「骇」字。宛见万乘气度。往往跋云「铁衣士书」,似仄微时游戏翰墨也。时因又赐阁下以小李将军唐明皇幸蜀图一横轴。吾立侍在班底睹之,胸中窃谓:御府名丹青,若顾、陆、曹、展而下不翅数十百,今忽出此,何不祥耶。古人之於朝觐会同,得观其容仪而知其休咎,则是举也厥有兆矣。邈在炎陬而北望黄云,书此疾首。
  天下曹务罔不张设条,如秘书省号三馆秘阁,实育才也,独不以吏事责,故许置棊局。然大内前後殿诸班卫士、宿直、寓舍,乃亦得之。盖秘书省本优贤俊,宿卫士则虑其终日端闲,俾不生他意。此咸出祖宗之深旨。
  祖宗时,朝班燕会多袭用唐制,枢密使乃宦官为之也,别本「官」竝作「者」。其位敍甚卑。故遇大燕则亲王一人伴食於客省,又燕设则亲王、宗室率不坐,以用倡故也。国朝枢密使乃儒士为之,实股肱大臣。至神庙时,谓用倡则君臣亦不合礼,始改为女童队、小儿队。於是枢密使、亲王、宗室皆得列坐而与燕会矣。
  合门官者有东上、西上合门使,号横行班,後改左右武大夫。然任上合之职者则自称知东上合门、知西上合门事。又旧有通事舍人主赞唱,别本竝作「喝」。後改宣赞舍人。而合门宣赦书白麻,旧制则皆为吟哦之声,政和间诏除去,但直道,勿吟焉。至今遵用之。
  汉魏以来,警夜之制不过五鼓,盖冬夏自酉戌至寅卯,斗杓之建盈缩终不过五辰,故言甲夜至戊夜,或言五更而已。然日入之後,未至甲夜,则又谓之昏刻;至五更已满,将晓之时,则又有谓之旦至'二'。夜漏不尽刻。国朝文德殿锺鼓院於夜漏不尽刻,既天未晓,则但挝鼓六通而无更点也,故不知者乃谓禁中有六更。吾顷张本「顷」下竝有「於」字。政和戊戌未得罪时,曾侍伺於宣和殿。伺别本竝作「祠」。深严之禁,尝备闻之。
  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别本竝作「三歹」。都邑旧亦然。後都邑独五夜,相传谓吴越钱王来朝,进钱若干买此两夜,因为故事,非也。盖乾德闻,蜀孟氏初降,正当五年之春正月,太祖以年丰时平,使士民纵乐,诏开封增两夜,自是始。别本「自是」下竝有「而」字。开宝末,吴越国王始来朝。
  国朝上元节烧灯盛於前代,为綵山峻极而对峙於端门。綵山,故隶开封府仪曹及仪鸾司共主之;崇宁後有殿中省,因又移隶殿中,与天府同治焉。大观元年,宋乔年尹开封,乃於綵山中间高揭大牓金字书,曰:「大观与民,同乐万寿。」綵山自是为故事。随年号而揭之,盖自宋尹始。
  国朝之制,立后、建储、命相,於是天子亲御内东门小殿,召见翰林学士面谕旨意,乃锁院草制,付外施行。其他除拜,但庙堂佥议进呈,事得允,然後中书入熟第,吴本作「草」误。使御药院内侍一员,持中书熟状内降,封出宣押,当直学士院锁院竟,乃以内降付之,俾草制而已。故相位有阙,则中外侧耳耸听,一报供张小殿子,必知天子御内殿者,乃命相矣。太上自即位以来,尤深考慎,虽九重至密,别本「重」竝作「禁」。亦不得预知,独自语学士以姓名而命之也。及晚岁,虽倦万几,然命相每犹自择日,别本「每」字竝在「然」字下。在宣和殿亲札其姓名於小幅纸,缄封垂於玉柱斧子上,俾小璫持之导驾於前,自内中出至小殿子,见学士始启封焉。以姓名垂玉柱斧子,政与唐人金瓯覆之何异。
  掖庭宫嫱,吴本「掖庭」有「国朝」字。岁给帛多色綵尔。遇支赐俸稍绢应生白者多,即一束十端,必间有一端为红生绢,盖忌其纯白故也。此亦国朝太平一故事。
  国朝燕集,赐臣僚花有三品。生辰大燕,遇大辽人使在庭,则内用绢帛别本竝作「白」。花,盖示之以礼俭,且祖宗旧程也。春秋二燕,则用罗帛花,为甚美丽。至凡大礼後恭谢,上元节游春,或幸金明池琼花,从臣皆扈跸而随车驾,有小燕谓之对御。凡对御则用滴粉缕金花,极其珍(欤Р萃罚┮印1鸨尽福'草头)」竝作「巧」。又赐臣僚燕花,率从班品高下,莫不多寡有数;至滴粉缕金花为最,则倍於常所颁。此盛朝之故事云。
  政和初,上始躬揽权纲,不欲付诸大臣,因述艺祖故事,御马亲巡大内诸司务,在奉宸库古亲涎事中。句似有脱误。别本「亲涎」竝作「龙涎」,亦未详。又大内後别本「大」竝作「至」。拱宸门之左,对後苑东门,有一库无名号,但谓之苑东门库,乃贮毒药之所也。外官一员共监之,皆二广、川、蜀每三岁一贡。药有七等,野葛、胡蔓皆与,鸩乃在第三,其上者鼻嗅之立死。於是亲笔为诏,谓「取会到本库称,自建隆以来不曾有支遣。此皆前代杀不庭之臣,藉使臣果有不赦之罪,当明正典刑,岂宜用此。可罢其贡,废其库,将见在毒药焚弃,瘗於远郊,仍表识之,毋令牛畜犯焉」。乌乎,上圣至仁,大哉尧舜之用心也。
  国朝肆眚故事,三省枢埂罘坷簦鸨尽腹‘」竝作「密」。分陈其应行事,计诸官长,粗以为当,则宰辅於是共议於都堂而可否之,事目已定,始将上进御,乃入熟,降付翰林学士院命词,而宣付於外焉。其约束之辞,大致悉吏文也。独大观戊子元日受八宝,大赦,如罢重法、分宗室、陞班行、省刑名、别本「省」竝作「宥」。宽党锢,凡数十事,以事体既重,方赖朝廷彰明其制,不如吏文。时多出鲁公之手,故独为国朝之盛举。吴本「举」作「事」。
  唐制,北门学士在内朝枢密使班,雁本「朝」下有「廷」字,似衍。遇天子寿节,学士、待制自从枢密院先启建道场,罢散花宴。别本「罢散」上竝有「锡」字,似衍。及寿节日,则宰臣预命直省官具帖子,请学士、待制赴尚书省锡宴斋筵。故中外文武百僚罔有不隶尚书省班属御史台者,独学士、待制不隶外省班,自属合门,号称内朝官,雁本「朝」作「翰」,似误。今从吴本。又曰西班官。雁里本「西」作「两」。似误。今从别本。则儒者清贵,其为世之荣如此。始熙陵时,亲御飞白,书「玉堂之署」四字,以赐承旨苏易简。及泰陵时,别本「时」竝作「朝」。鲁公亦为承旨,以其下一字犯厚陵御讳,因奏请第摹「玉堂」二字,牓於翰苑之正厅,别本「厅」竝作「位」。且为儒林之荣,制曰「可」。於是锡上牌,燕近臣,馆阁毕集,天子宠(上来下贝)非常,有踰故事,为一时之光华云。
  鲁公为北门承旨,时翰苑偶独员,当元符末,命召入内东门草哲庙遗制,既未发丧,事在秘密,独学士与宰执而已。於是知枢密使曾布捧研以度鲁公,左丞叔父文正公为磨墨,宰臣章惇手自供笔而授公焉。鲁公後每曰:「始觉儒臣之贵也。」
  秘书省岁曝书,则有会号曰曝书会。侍从皆集,以爵为位敍。吴本无「位」字。元丰中鲁公为中书舍人,叔父文正公为给事中。时青琐班在紫微上,别本竝无「在」字。文正公谓:「馆阁曝书会非朝廷燕设也,愿以兄弟为次。」遂坐鲁公下。是後成故事,世以为荣。
  国朝仪制:天子御前殿,则群臣皆立奏事,虽丞相亦然。後殿曰廷和、曰迩英,二小殿乃有赐坐仪。既坐,则宣茶,又赐汤,此客礼也。延和之赐坐而茶汤者,遇拜相,正衙会百官,宣制才罢,则其人亲抱白麻见天子於延和,告免礼毕,召丞相升殿是也。迩英之赐坐而茶汤者,讲筵官春秋入侍,见天子坐而赐茶乃读,读而後讲,讲罢又赞赐汤是也。他皆不可得矣。
      枢密院故事,枢密使在院延见宾客,领武臣词讼,必以亲事官四人侍立,仍置天鈛方尺二於领事案上。句似有误。别本竝云「仍置大铁方尺一寸于领事案上」。盖国初武臣,皆百战猛士,至密院多有所是非干请,故为之防微。
  宣和四年既开北边,度支异常,於是内外大匮,上心不乐。时王丞相既患失,遂用一老胥谋,始为免夫之制,均之天下。免夫者,谓燕山之役,天下应出夫调,今但令出免夫钱而已。御笔一行,鲁公为之垂涕,一日为上言曰:「今大臣非所以事陛下也。陛下圣仁,惠养元元,泽及四海。矧前日之改,但取地宝,吴本「地」作「他」。走商贾,未尝及农亩。吴本「亩」作「甸」。今大臣於穷百姓口中敛饭椀,以取州钱,雁里本「州」作「用」,似误。今从别本。地弗取。」别本竝有「也」字,吴本「地」作「他」。上心亦悔,别本竝无「心」字。亟令改作圣旨行下,然无益矣。吴本「益」作「及」。自是作俑,故动敷田亩,因习以为常。不但祖宗朝,盖崇观、政和之所无者。是时,天下免夫所入,凡六千二百余万缗,朝廷樁以备缓急。至宣和七年春已用之,止余六百万缗尔,外二千二百余万缗,有司奏不知下落,此黼密以奉宴私者。盖自启北征,则省中创立一房,号经抚房。及告功,吴本云「及敌告急」。黼遽奏请,凡经抚房文籍尽取焚之,故不得而稽孜也。
  国朝之制沿袭五季,始时武臣皆不丧其父母,至仁庙乃诏崇班以上持丧,供奉官以下不持丧。政和初方讲太平故事,且亦顺人情,乃诏供奉官以下,愿持丧者听。当是时,雅惬众心,小使臣往往丧其父母者多矣。不二十年,世变风移,今罔睹不愿持丧者。
  
  校勘记
       '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按,学海本「昌」下有「又一文曰」四字。
       '二'则又有谓之旦至  原脱气「旦」字,据学海本补。
  
  
  
  
  
铁围山丛谈卷第二
  冠礼肇於古。国初草昧未能行,因循至政和讲之焉。是时,渊圣皇帝犹未入储宫也。初以皇长子而行冠,於是天子御文德殿,百僚在位,命官行三加礼毕,当命字,别本「当」字下竝有「建」字。仪典甚盛。是日,方乐作行事,而日为之重轮也。先是,诸王冠止於宫中行世俗之礼,谓之「上头」而已。繇是而後,天子诸子咸冠於外庭,盖自渊圣始。
  乐曲凡有谓之均、谓之韵。均也者,宫、徵、商、羽、角、合、变徵为之。此七均也。吴本无「此」字,张本云「谓之七均也」。变徵,或云殆始於周。别本竝无「殆」字。如战国时,燕太子丹遣庆轲於易水之上,作变徵之音,是周已有之矣。韵也者,凡调各有韵,犹诗律有平仄之属,此韵也。律吕、阴阳,旋相为宫,则凡八十有四,是为八十四调。然自魏晋後至隋唐,已失徵、角二调之均韵矣。孟轲氏亦言「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疑春秋时徵、角已亡,使不亡,何特言创作之哉。别本竝作「也哉」。唐开元时,有若望瀛法曲者传於今,实黄锺之宫。夫黄锺之宫调,是为黄锺宫之均韵。可尔奏之,乃幺用中吕,雁里本「幺」下衍「为」字。视黄锺则为徵。既无徵调之正,乃独於黄锺宫调间用中吕管,方得见徵音之意而已。及政和间作燕乐,求徵、角调二均韵亦不可得,有独以黄锺宫调均韵中为曲,而但以林锺律卒之。是黄锺视林锺为徵,虽号徵调,然自是黄锺宫之均韵,非犹有黄锺以林锺为徵之均韵也。雁里本「犹」字作「独」。此犹多方以求之,稍近于理。自余凡谓之徵、角调,是又在二者外,甚谬悠矣。然二调之均韵,几千载竟不能得,徵角其终云。句似有脱误。古之乐,备八音。八音谓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土则陶也。後世率不能全其克谐,至政和诏加讨论焉,乃作徵招、角招而补八音所阙者,曰石、曰陶、曰匏三焉。匏则加匏而为笙,陶乃埙也。遂埙篪皆入用,而石则以玉或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