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男得糊涂(第二部分)-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是当我越看越多《艺术人生》的节目时,才发现,名人不代表他们就没有受委屈的时候,也不会一直都光鲜华丽,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忧伤或者是难过的时候。而朱军,选择了合适的机会让他们放松下来。

  有次做王刚的专题,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切正常,王刚也是神色如常地配合朱军,直到朱军说到不在一起住的王刚妈妈、妹妹与女儿是怎么样心疼王刚时,大屏幕上的王妈妈只说了天下父母都会心疼儿子的话,就希望以后有个女人能好好地疼王刚,毕竟也这么大年纪了。妹妹也说很担心王刚的身体,而在大洋彼岸的女儿说希望父亲能有好的生活时,一向予人坚强印象的王刚立马眼圈就红了,真的就流泪了。

  而在这之前,王刚还说张铁林和张国立一再告诉他,千万不要在镜头面前哭,谁知道,王刚还是憋不住了。这些掏心窝子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她们应该都不会在他面前说的,反而面对镜头少了很多顾忌,表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相互关怀,除去了明星的光环,王刚只不过是她们最亲的亲人。只有她们才会给他最直接和最彻底的爱。在王刚面前,妈妈和女儿一定不会说这些话的。而王刚,也应该没有这样的思想准备,所以才流下了男儿泪。

  看来,在让人感情表露这方面,朱军是一个高手啊。人家不早说了吗?王刚可是自己哭的,朱军从来没有说过:你还不哭吗?你看,这多感人啊,你妈妈和女儿这么说,你就不触动吗?其实,在这种感情表露的拿捏上面,朱军还是蛮精明的,感情是烘托出来的,就像当年那个最能赚人眼泪的《妈妈再爱我一次》,一个人哭,你能忍耐,周围的人都开始哭,你肯定就会定力不够,眼泪自然就哗哗地流下来。这时的朱军,常常会被观众骂为煽情的人,因为把偶像们给煽哭了,而引起万般不满。

  实际上,朱军真的不是故意的。他怎么能知道偶像们在哪个环节上会哭,他又不是神仙。大部分还是些人生经历都特别丰富的艺术家,能这么糊涂吗?在人前掉泪毕竟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

  年轻明星

  另外还有一个在《艺术人生》里落泪最多的一个明星,应该是当时正红的陈坤,年纪轻而命运坎坷的他,在提及童年以及父母离异时,还没有什么,可朱军一问起出车祸的姐姐时,陈坤泪如雨下,节目中又多次泪洒当场。就是这一期,朱军被人质疑甚多。说他是故意提起别人的伤心事,有赚人眼泪提高收视的目的。

  其实看得节目越多也就越清楚,这种套路也是很常用的。名人他(她)也就是一个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烦心事,并不可能事事顺意,在他们还没有成为名人之前,也经历过种种磨难。而《艺术人生》正好是这样的一个媒介,充当了一个能够让嘉宾们敞开心扉的桥梁,说说他们在低潮的经历,让台上和台下都能够交流。

  有一些观众习惯了喜剧或者说是正面的效果,把名人们都超出想像了,他们只愿意看着名人们过着光鲜的生活,至于光鲜外衣的下面是什么,没有人愿意去深究也没有人喜欢看到,或者是生活已经太艰难,不想再看到这些烦心事?

  看过了《时刻准备着》就能了解,朱军当年也是过着这样窘迫的生活,住了大半年的地下宾馆,只能放下一张床,但还是精神地工作着的朱军,有着切身体会的他更能明白嘉宾们提及往事的心酸。揭开往事,虽尴尬但却无比真实的生活场景必然会比经过粉饰的更能震撼人心。

  虽然如此,当嘉宾们真的在某个话题上抽不出身或是太过悲伤,朱军也从来不穷追猛打,实在是看人太尴尬的时候也会很聪明地把这个话题给绕开。示弱不丢人,能体贴并关注人本身的经历,这一点上,朱军做得很漂亮。

  网上回应

  朱军在《时刻准备着》一书中也提到了网上对他的议论,说到了为什么嘉宾上《艺术人生》挞容易哭的问题。他是聪明的,也是含蓄的,在摘抄网上的议论只用了三段,并没有利用他出书的优势而再对观众做出什么反驳,因为他知道,能够让所有的人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是不可能的事,只淡淡地提及是为了节目的需要而不是故意想将嘉宾们弄哭。我想朱军一定是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只能听喜欢自己的话,而对持不同意见的人大加鞑伐会更让人看不起。

  在这本书里面,朱军很轻易地就表现了自己的大度和能听取各方面意见的胸怀。不论是尖锐的质询还是关心的提问,朱军都能够以在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的心态平静对待。我觉得起码朱军的心理素质比较能过关,否则,质疑的人一多,自己就乱了阵脚,尤其容易落人口实。

  他的风格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喜欢他的节目的人觉得能够跟着节目静下来去回顾一下包括他们自己的人生。有这么一个点可以让人释放某些情感上的东西,有很多人赞许。否定这个节目的恰恰也是这一点,说《艺术人生》总是拿出那些人生历程中不愉快的或是最脆弱的东西来让大家伤感。

  对朱军的印象也是这样,说他好的是因为说话平实,显得比较真诚;认为他不好的是反映他在主持的时候,思维不够睿智。对此,朱军也有话说。他说他是在跟着嘉宾的思维同步走,在做一个思想上的交流。因为他不可能把嘉宾的回答能完全想像出来,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节目也没有做下去的必要了。从这点来讲,我认为朱军算得上是一个老实人。有一说一,最怕的就是不懂装懂,或者说是自作聪明,还以为幽默地沾沾自喜。展示自己的无知在观众面前也是需要勇气的,具备这种勇气的人可以成大器。朱军不缺这个,因此相较于其他主持人,反而显得更明白。

  观众都喜欢看喜剧结局,不太接受名人的懦弱一面显露出来。这是对《艺术人生》的期望,另外活跃在网络上的人更多是一些年轻一点的,他们所追求的时尚或者并不能跟朱军六十年代生人的看法一致,他们更喜欢年轻的、更COOL的偶像,周杰伦、谢霆锋之类的明星更适合他们的胃口,与朱军同时代或者更老一辈的人他们欣赏水平更加一致些,这批人上网的又不太多,所以网络上的一边倒也是情有可原的。

  朱军采访刘欢时,两位同时代的人谈起当年,都自有一番心情波动。栏目组甚至找来了刘欢当年的小学同学,当刘欢的旧同学们一起站立起来的时候,刘欢也流泪了。这种感慨在现场也蔓延开来,浓浓的怀旧情感不但感动了在场的观众,也勾起了同一时代所有观众们的记忆。

  朱军还应景地拿出了那个时代孩子们的两个最典型的玩具:玻璃球和铁环。甚至还和刘欢以及他的一个同学拿着玻璃球现场比试了一番。跨越时空的游戏,再次让现场的观众拉近了距离。

  这样的交流,在《艺术人生》中还有很多很多,或者他的主持手法并不新奇,也不时髦,对不上现在新新一代人的口味,可这是原汤原汁的,真诚面对观众,虽然不够花哨,却最能打动人心。再回想起来,好像对朱军的评价,没有几个说他聪明的,可他的这种糊涂很合年纪大一点的人的口味。或者这是另一种的智慧?

  《东方红》的回忆

  有时朱军在节目里会为了拉近和嘉宾的距离,刻意说一些亲近的话,这也是正常的吧,谁和谁又是一见钟情?大家都在各自的生活中,因为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前面还是陌生人,这一时间就得亲如家人,不动点心思行么?也许有时有点蹩脚,可也没什么坏心眼。

  前两天还看到了《艺术人生》做了《东方红》这个专题。牛啊,这都几十年的东西了,虽然带着特定时代的烙印,但是由当事人回忆起来那种感觉又是不同凡响。

  “1964年10月2日,一群青年才俊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火热激情上演了一场经典大剧,献礼年轻的共和国15周岁生日。该剧仅仅用了50天的时间便调动了3000多人的力量,其创造的经典不仅轰动了文艺界,更成为中国文化政治进程不可磨灭的生动手笔。这就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我对这个《东方红》的全剧并不熟悉,但里面出来的一些歌唱家、舞蹈家、领舞们都是一些国宝级的明星,之所以说他们是国宝级,一是年纪大,走一个就会少一个。另一个原因是因为那时的包装少,个个都是真功夫,到现在这些老艺术家们都能在没有道具或缺少道具的情况下自若地演出。

  才旦卓玛不用化妆,直接清唱《翻身农奴把歌唱》;傣族的刀美兰,到现在都美得是那么动人心魄,头发比年轻人保养得还好。跳起舞来仍然轻盈优美。虽然我身为女人,也在这样精致而专业的美女面前惊叹,她保持得这么好,时间只能证明年华的流逝,却为她增添了优雅。在当年的《东方红》中,王昆唱歌是多么干脆而有力,虽然有些手势现在看来有些生硬和可笑,可是在当年的那种情况下那就是一种流行。

  朱军很好地运用了他的亲和能力,让这些大部分超过了六七十岁的艺术家们又回到了当年,大家兴致高昂得甚至当场展示了他们的才艺。如果不是心情舒畅而只是来执行一个任务的话,未必能达到这样轻松的效果。朱军能把这样一台怀旧的节目做到雅俗共赏,应该说是用了心的。至于一些吹毛求疵的要求,我认为没必要太过深究,毕竟,生活的本身不是用来当做学术一样的量化,它不可复制,也就更显得独特了。

  请到这么多老艺术家是需要心思的,要了解当年历史和小故事,比如那个导演就和王昆是夫妻俩,两人为了工作从来没有宣布,在节目中揭晓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大跌眼镜。这些资料的收集与主题的确定,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能够学习并分享一段当年的历史,于所有人都是有益的。成熟的人,都会一日三省吾身,这样的智慧,值得人学习。

  真实自我

  朱军在《艺术人生》中采访别人,在《时刻准备着》中剖析自己,更多的人也关注他在私下里是一种什么样子。

  你一定不会想到,朱军说过,事业和家庭来说,如果“事业有成”和“生活乱七八糟”二中选一时,他宁可选择事业不成功,也要选择他的家庭幸福。他说人其实就是吃一口饭的事。

  生活中的朱军,能文能武,除了会说学逗唱,曲艺方面有特长之外,还有一手漂亮的针线活手艺,妻子的衣物都可以自己包办。我看过他在书中的照片,还是有点功底的,想来,当初他去了中央台的时候也不是全无底气的,最起码,他就算是退出,也可以做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技不压身嘛。

  朱军作为一个主持人,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有自信的男人,深信努力必有回报,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他在台上与人交流碰撞火花,不至于为爆料而一味地哗众取宠,虽然明知观众们希望有些隐私类消息越多越好,但嘉宾们首先也是人,他们也有不愿意说的心事,有谁愿意把家丑外扬?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不能让他全显在大众面前吧?这方面,朱军还是比较宽容的,毕竟,人无完人。

  相较于这点,我倒是对有一些八卦专家不耻,他们为了所谓的自由,不求证不鉴别,一点资料就够他们在媒介上胡说八道很久,或者,这些明星、艺人们在他们眼里来说是没有尊严的人?他们受这样的待遇就是理所当然?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作为一台人气比较旺的节目,除了与之唇齿相依的节目主持人,能够有生命力的还有他们为这个节目的定位,能够走进艺术家的心灵,能够坦诚地面对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能够给其他人一些启迪,并不用自己的经验或是教训去强加于人。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大智慧的糊涂,是存在就是有道理的。在这样的一个岗位上,朱军同志还是在时刻准备着,真心实意地准备给观众们掏心窝子地贡献出好的、生活化的节目,因为我就是一大俗人,我就想知道在他们光鲜的外表下面,有着什么样的痛苦和挫折,或许在那样的时候,会让我感到,大家活得都不容易,只有坚持,咬着牙坚持,才能够慢慢地往下走。

手机及其背后

  一看这题目大家伙儿心里跟明镜似的,这肯定跟冯小刚的电影《手机》有关。对了,太有关了,我看完这电影心里都变凉了,也对身边人按《手机》里的规律作了神经质的回顾,好在他没有严守一那么圆滑,也就是说《手机》让人有了空前绝后的危机感,这危机感来自于你,来自于他,甚至你会自己都不相信自己,对本身都会有了批判的审视。似乎这手机的背后有着无数的秘密,而这秘密又都是相关联的,一个套着一个,处处都是破绽,处处都是漏洞,在这圈子里,没有人会有安全感,没有人没有软肋,随手一指,全都有窟窿。

  怪才导演

  冯小刚是个怪才,我一向看人先看牙齿,他那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当然,在徐夫人小帆的眼里,是又酷又帅又靓。自然情人眼里出西施,小帆眼里出潘安那也是正常得不得了的情况。

  《手机》之所以演得这么深入,跟目前社会手机使用频率是有莫大关系的,当年小品说的俩买土豆的都用大哥大通气,可见这通信工具普及到了什么程度。现在办个什么卡,填个什么表,无一不需要填上家庭电话、手机什么的,不然,现代人这么忙,真有什么事,还是手机能随时找到你。比起当年人手一个BB机,那可是先进多了。我也觉得手机是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只要有手机号码,这人管他是在天南还是海北,睡觉还是坐车,只要一通,天堑都能变通途,电话里就把所有事搞定了,你也不必急赤白脸地盘算着车马费、置装费、活动场费之类的,多省事!

  冯小刚很聪明,不然也不会把贺岁片拍得风生水起,每年都能在年末把大家逗得不亦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