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记者与大毒枭刘招华面对面 作者:胡玥,李宪辉-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看到有关提炼毒品的消息后,他就对制冰毒的工艺更感兴趣了。

    大约在1989年,他在福州东湖宾馆7 号楼开始了第一次试制,这东湖7 号楼
是他与台湾的生意人包租下来的,因为他在1988年底转业到1989年底去福安法院
当法警这一年多里,一直跟在平潭的台湾人一起做生意。

    刘招华对他的部队转业始终就是一句话带过。而我曾用心记过有关刘招华的
一份简历:

    1983年入伍前,在福安市赛岐镇汽修厂当学徒工;

    1983年11月,应征入伍,在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当兵;

    1985年5 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85年7 月至1987年7 月,在武警福州指挥学校学习后勤专业(中专);

    1987年7 月,被提升为干部,任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平潭县大队正排职助理员


    1988年1 月,任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平潭县大队屿头派出所正排职干事。在此
期间曾代理司务长,因贪污公款(共计人民币145。15元)受到支队行政记过处分
一次、团内严重警告处分一次;

    1989年12月,退出现役,转业到地方,被安排在福安市人民法院任司法警察


    1994年12月,辞去法警职务,仍然保留干部身份,人事关系转到福安市人才
交流中心。

    以上摘抄自《刘招华档案》

    1997年3 月4 日于福安市委组织部

    我注意到〃1988 年1 月,任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平潭县大队屿头派出所正排职
干事。在此期间曾代理司务长,因贪污公款(共计人民币145。15元)受到支队行
政记过处分一次、团内严重警告处分一次……〃 这一条,我就像是发现了新大陆
似的以为找到了刘招华走上歧路人生的之所在,我固执地认为,刘招华一定是因
为早年这个很不起眼的微小〃 污〃 点给他带来的不堪承受,而放弃了向上的一颗
心任自己滑进堕落……

    而我又不好直接跟刘招华提起这件事,那不就等于当面揭他的短了嘛。所以
我只好私下里把我的猜测讲给阿光听,阿光说,哪里是他承受不了这〃 污〃 点,
这个〃 污〃 点是他一手故意策划和导演的!

    我说我不明白为什么要给自己策划和导演一场〃 污〃 点?

    阿光说,刘招华那时一心想做生意,他已厌倦了部队的生活,而自己又没有
什么理由提前转业,所以就利用自己代理当司务长之职时,采取给出差的战士多
报差旅费的办法造成差旅费的账、额不符,超出账面的那一部分钱自然便被视作
是贪污,如此达到他提前转业的目的……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刘招华真可谓把〃 不择手段〃 做到了极致!他可以毫不
犹豫地自毁〃 前程〃 ,当然,他为了要抵达自己认定的另一个〃 前程〃 ,是不会
把任何的〃 前程〃 放在眼里的……

    这也是刘招华做人的一贯。

    大约在1989年6 月初的一天,台湾人给了他一百克制毒原材料,让他做试验,
他参考了有关的化学书籍后,就开始试制,并在福州街上买了其他所需配剂和化
学试验器皿,就在东湖宾馆四层卫生间内开始试验。大概只用了两三个小时就成
功地生产出来安非他明,也就是冰毒。这次的试制成功是刘招华制冰的第一次。

    一次就成功,这令刘招华很亢奋。在刘招华的印象中那次生产出五、六十克
冰毒。

    按刘招华所说,这第一次生产的五、六十克冰毒全给了那个台湾人……

    在1990年至1995年之间,也就是刘招华在法院当法警期间,还一直在摸索研
究制造冰毒,一直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1995年,他辞去了法警工作,正式下海经商。那时平潭人陈阿章找到他,问
他能不能制一些〃 冰〃 ,准备跟台湾人一起将冰贩卖到日本、台湾去!

    刘招华说当时麻黄素开始管制严了,原材料找不到,只能想办法合成冰毒。

    他们要求他制毒但并没有给他资金,他说他是在88年转业到89年底去法院上
班前的一年多里,作烟酒药材等土特产生意赚取了二三百万。由于自己有钱,同
时,也由于自己一直以来对化学感兴趣,再加上陈阿章的要求,他从1995年下半
年开始正式研究如何通过合成来制冰毒。他说他花费将近40万来研究,到了1996
年2 月到5 月间,他进行了多次的生产、试验、研究,最终被他成功制出大约20
至30公斤的合成冰毒。然而这期间制造出的冰毒纯度不够高,而且生产出来的冰
毒是粉末状的,外观也不好看。由于那段时间他经常去西安出差,按刘招华所说
他去西安是想投资搞房地产生意。但房地产虽并没有做,倒是认识了不少朋友,
而他也有意识地认识了一些化学专家,包括某大学化学系教授。那教授在研究炸
药方面很有造诣,在刘招华的印象中那教授当时已有七十多岁……他去西安请教
那老教授如何提高纯度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和如何让结晶体更美观……老教授并
不知他在试制冰毒,所以专门在试验室为他进行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而后还给他
指点过一二……

    他带着老教授的指点回到福安赛岐镇他的厂子自己又开始试验,他发现不用
教授说的方法也可以生产出美观的结晶体冰毒,最终他用试验剩下的液体生产出
了20至30公斤的冰毒,纯度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他把其中的一公斤先交给陈阿章试试市场的认同与否。据陈阿章说这一公斤
的冰毒在台湾销路很好,于是他就决定把剩下的冰毒全部都交给陈阿章去贩卖,
他跟陈阿章的协议是每公斤赚取1。5 万人民币,多出的部分都由陈阿章收取……

    央视某套节目曾让阿光就刘招华不当法警后从事制冰,以及后来到西安请教
某大学教授代为向刘招华提问了两个问题:

    〃 刘招华,你过去是当法警的,怎么后来就走上了制冰这条路的?〃

    刘招华头脑的反应相当机敏,他马上反驳说,这个问题不可以这么问。我当
法警跟制冰从来就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当法警就一定会走上制冰之路?那当法警
的多了!所以我要说,当法警是当法警,制冰是制冰。制冰只是我的一个个人的
兴趣和爱好,跟当法警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 刘招华,你曾经到西安向一名大学教授请教过制毒方面的知识,是事实吧?〃

    对这一问,刘招华更不以为然地纠正说,不是事实,只能讲是请教过有些化
学方面的知识,而不是制毒知识,这是质的不同……

    刘招华是连语言缝隙里的一丝一毫的漏洞都不肯放过的。这使我想起侦查员
林峰跟我说的,刘招华在初次面对审讯时在座的警察说:你们不用跟我玩智商,
要是单纯玩智商的话,你们不一定玩得过我……

    谁也不用怀疑刘招华智商的高超和过人。但是,一个人,无论智商多么高超,
倘若那高超和过人是用来反法律、反社会、反人类,最终的结果必然会被社会和
人类所不耻,被法律所制裁……

            地下制造冰毒的工厂被捣

    首次浮出〃 冰〃 面:地下制造冰毒的工厂被捣

    我采访过当年经办陈阿章贩毒案的老缉毒警察薛建和。薛建和说当时的真实
情况是:那个陈阿章也即陈文印并不是把毒品卖给他所说的台湾人,而是联系了
一个长乐人。那个长乐人在偷渡的时候恰被边防警给抓获了,为了抵偷渡的罪,
长乐人就举报了陈文印联系他贩毒这档子事。福州市公安局缉毒大队接此情报,
就派了两名侦查员化装成买毒品的老板经长乐人引见跟陈文印和一个叫张明辉的
人进行接触和谈判。交谈后定下1996年7 月5 日进行交易。按交易的规则,交易
前卖方要先看一看买方是否有钱。当时冰毒的行情每公斤是三万元,陈文印要求
先验资,警方为陈文印准备了六、七千美金。验资是由张明辉来完成的,地点选
在平山大厦12层的一个房间里。临近中午,张明辉独自来验钞,验完后给陈文印
打电话说,钱都看了!电话打完之后,张明辉说,因为是初次交易,先做五公斤!
日后,你们要是还要,还有货,要多少有多少……

    扮成老板的两个侦查员提出就在房间里交易,张明辉请示陈文印,陈文印说,
还是在外面交易吧,保险一些!

    后来,陈文印临时通知交易地点在福州工业展览中心酒店门口(现在的福建
经贸汇展中心),所有的外围侦查员便紧急往工业展览中心门口移动。

    薛建和说当时他们只是看到陈文印是由五四大街那个方向过来的,坐的车也
不是的士,如果是的士,司机就会讲明陈文印是从哪里坐车过来的,也就不难查
到冰毒是从哪儿取的。事后才知陈文印是找了张明辉的一个亲戚开车来的……

    陈文印是将五公斤的冰毒装在一个方便面的纸箱内带过去的。毒品在,钱在,
人在,扮成老板的侦查员很快给外围发出了信号。

    陈文印被抓。张明辉一看情势不好撒腿就逃,在翻越栏杆的时候,被警方捉
回。

    薛建和主审张明辉时问张明辉知道不知道毒品是从哪里来的,张明辉说,我
是被陈文印给拖来的。我跟陈文印都住平潭一带,是好朋友,平常做一些杂七杂
八的生意,这一次陈文印说要做一宗大的生意,把我拉来,给我的主要任务就是
验钱的真假,别的我什么都不知,好像据陈文印讲,毒品是从一个姓潘的台湾人
那里买来的……

    审陈文印时,陈文印一口咬定毒品是从潘姓的台湾人手里买来的。薛建和问
陈文印怎么跟这个台湾人联系,陈文印说,我联系不到啊,都是他联系我!

    薛建和说陈文印你在讲假话,是台湾人要卖,而后找你,而后呢你联系到买
主。你联系到买主之后你肯定要联系台湾人,告诉他你看到了钱,人家要买多少
东西……你怎么能说你联系不到台湾人呢?

    依据张明辉在交易前所说〃 你们要是还要,还有货,要多少有多少……〃 的
话来判断,薛建和直觉感知毒源一定不是如陈文印和张明辉所说那么简单。

    而由于两人拒不交待,毒源这一层无法深入地追究下去,又由于是打现行的
案子,两个人很快就被刑事拘留。在送往看守所的路上,陈文印和张明辉看上去
一点压力也没有,甚而还能隔着薛建和他们几个侦查员谈笑风生……

    当然薛建和后来弄明白了陈文印和张明辉的那份放松,源于他们相信后面有
人保他们。他们自以为后边的那个人也即刘招华跟法院的关系熟络,托托人找找
关系,他们顶多被判个几年就会出去……因为此后,有个很神秘的人的确曾往薛
建和的家里打电话找他探问陈阿章案子的情况。薛建和问那人是谁,那人不肯告
诉他。薛建和便告诉那人案子已移交给法院……

    后来还有一个熟人打电话,问他是不是在7 月5 日抓了一个人?

    他问怎么啦?

    那人说有人托问问……

    许多年里,薛建和对隐在打电话人背后的人始终心有疑惑,他不知那人会不
会正是刘招华……

    而在当时,薛建和在给陈阿章他们办入看手续的时候,看到他们还在笑,他
就很不客气地跟陈文印他们说:你们不要笑,事情还没有完,货到底从哪里来的
你们还没有交待,笑到最后那才是真正的笑!

    这话虽然不是薛建和的独创,但,在这个时候,用在这样两个人的身上,是
再恰如其分不过了。

    后来,。薛建和就听社会上流传了一种说法,说陈阿章他们这个案子有人在
背后说情,可能判不了多重……

    当陈文印和张明辉在这一年的年末,也即1996年12月底接到一审的死刑判决
时,两个人一下子就傻在了那里:他们终于明白谁也不是他们救命的稻草!他们
更不愿以死去保一根与他们不相干的稻草!

    求生的本能使得两个人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主动坦白检举冰毒不是从潘姓台
湾人那里拿的,而是从福建省立医院内一个叫吴晓东的人那里拿的。而货主是吴
晓东的姐夫刘招华…

    福州警方于1997年1 月6 日晚9 点,在福州市古楼区温泉路14号省立医院宿
舍12幢403 单元抓获了刘招华的小舅子吴晓东(男,1968年9 月5 日出生,福建
福安市人,福建省立医院工作人员)。

    吴晓东交代说,1996年5 月底的一天,他的姐夫刘招华将一个装有15公斤〃
冰〃 毒(甲基苯丙胺)的蓝色旅行包存放在他的资料室内(位于省立医院影像楼
四层),并告诉他,包内装的是〃 冰〃 毒,由陈文印去联系买主,联系到买主后,
陈文印会直接到他这儿取〃 货〃 ……

    事发后约一个星期,刘招华打电话给他,告知陈文印出事了,叫他将剩余的
〃 冰〃 毒处理掉。他按刘招华的交代,就在当天夜间,将剩余的10公斤〃 冰〃 毒
塞进泥巴里揉搓后,从省立医院住院部病房大楼的垃圾通道扔掉了……

    1 月7 日凌晨,福州市刑警支队组织力量赶赴福安市赛岐镇,在宁德地区公
安处和福安市公安局的配合下,于1 月9 日凌晨约六时许,冲击了位于赛岐镇苏
洋村和溪里村交界处刘招华开设的地下制造〃 冰〃 毒的工厂……

    我行走着的那条路,就是当年他们行走过的同一条路……

    厂内自然是空无一人。

    在厂房内,侦查员查获搅拌机、发电机、化学测试器具等一大批试验、制造
〃 冰〃 毒的设备、用具;在厂房和车库内查获大批用于试验、制造〃 冰〃 毒的化
学配剂;在刘招华的卧室内搜到刘招华购买的有关化工方面的业务书籍和〃 冰〃
毒生产工艺流水图、配方以及购买生产设备和化学配剂的单据若干……

    这就是刘招华的首次浮出〃 冰〃 面。

            刘招华从生走向那个死

    刘招华虽然躲过了命运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