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0世纪中国纪实文学文库-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国总金额的一半。他们不光从国外租进,还开始把国产机电设备向国外出租呢。 
  房地产敢不敢作为商品?中信公司较早地成立了房地产部,现发展成房地产公司。他们自筹资金盖的这座“巧克力大厦”,预计四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一座更高的52层京城大厦,正在北京亮马桥畔兴建。他们还与地方合资,正在兴建十多处宾馆和办公楼。一位负责人说,搞房地产,做房东,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具典型性的东西,我们该不该利用?房地产商品化,地皮就能很好利用。现在“画地为牢”浪费大,地皮反正是国家拨的,占了茅坑不拉屎,你奈何得了他?这个局面有待进一步打开。 

              在夹缝中冲出去! 

  新旧体制正在交替。在新与旧的“夹缝”中,率先“吃螃蟹”,有尝鲜的欢乐,也有扎刺以至卡喉的苦恼。 
  “头四年,公司内部每年总要争论方向对不对?争论的焦点之一:既然作为国家引进外资的一个窗口,办成政府机构岂不更好,何苦要搞这吃力不讨好的公司?”一位负责人回忆道。 
  按规定,公司有权“按经济规律办事”,但旧体制牵扯着,荣毅仁施展不开。他打报告:“我一个人哪能跑这么多部门,请指定一位直接管我们的人!” 
  一个同外商合资的重要项目第二天就要签约了,可批件还未下来!逼急了,荣毅仁就写信“告状”:“请理解我在夹缝中走路的艰难!”当然,这不是绝无仅有的一次,也不是哪个人在故意刁难。 
  荣毅仁感慨:“我们要快节奏,高效率,讲效益,既要反内部的官僚主义,又要与外部的官僚主义周旋,要付出双倍的精力,吃力得很!” 
  中信公司,荣毅仁,在夹缝中走着,路子越走越宽,因为他们有动力。 
  1984年公司成立5周年时,小平同志题辞又一次鼓励他们:“不断创新,多作贡献。” 
  在公司内部矛盾较多之际,叶剑英、王震等几位中央领导同志,谆谆嘱咐新去上任的公司副董事长、党组书记熊向晖说:成立这家公司的目的,就是要发挥荣毅仁他们的作用。 
  熊向晖经过调查,提出了公司党组六条职责、权限,总的是起保证监督作用。报告经赵紫阳总理批准。从此,解开了公司内部争论已久的党政关系一大疙瘩。曾任化工部副部长、公司副总经理杨光启说:“我们都是副手,不管你当过部长、副部长,凡在这里当副董事长、副总经理的,都受董事长、总经理领导。这里真正实行董事长负责制。我们都很尊重荣毅仁,荣毅仁也尊重我们。” 
  1985年5月14日,赵总理同意张劲夫国务委员关于支持中信公司在“笼子”内有进口木材经营自主权、而不必归到专业进出口公司统一经营的报告,并批曰:“照此办理,不准再扯皮。” 
  1986年9月9日,赵总理在办公室听取了荣毅仁的汇报后说: 
  ——中信公司可以组成一个社会主义的企业集团。这要靠你们去闯,同意你们进行试点。 
  ——同意你们公司扩大自主权。你们的投资项目凡电力、原材料、运输等外部条件具备,不需国家再拿钱的,可以授权公司自己决定,而不必什么事都要上面批。 
  ——中信公司有很大成绩,国务院常务会议准备听取你们一次汇报。改革、开放、搞活是大势所趋,扭点秧歌的现象也会有,但总的方向是向前走,你们存在的问题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 
  多么强有力的支持! 
  “荣老板,你们公司也可叫‘四世同堂’、‘五子登科’了。”有人祝贺说。 
  原来,中信公司如愿以偿,今年2月2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在听取荣毅仁汇报后,正式同意成立中信社会主义企业集团,授予公司在一定条件下有重大项目的自行审批权。 
  看,中信房地产公司,中信香港集团公司,中信实业银行相继成立了。以开展国内外投资业务为主的中信兴业公司,类似综合商社的中信贸易公司等子公司正在积极筹备;向天津市长李瑞环要的开发区一块“飞地”上,正着手建立外向型的中信工业基地;公司投资的第一个大型电厂开始筹建,第一期工程完成可发电70万千瓦。中信公司将办成国内外产供销一条龙这样一个集团企业。这是公司又一次大胆的改革和试验。 
  占地1000亩、拥有先进生产线的大项目——中外合资秦皇岛渤海铝业公司第二期工程,不久前中信公司第一次自己审批签约了。 
  尽管与现行经济体制磕磕碰碰,但并没有出现过剑拔弩张的局面。第一副董事长唐克说:“荣毅仁还是很注意处理好人际关系的。经济大载体正处在改革、完善过程中,今后矛盾还会有,并不是哪个部门存心和公司过不去。”为使向集团性企业方向发展这个新宏图得到左邻右舍的理解和支持,今年新年、春节前后,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和公司其他负责人联袂出马,与有关部门领导恳商。唐克幽默地说:“一路路‘菩萨’、‘财神’都烧香磕头了。” 
  经历过烦恼,有过阵痛的荣毅仁和他的伙伴们眉舒目展了。荣毅仁笑吟吟地说:“说我们‘四世同堂’、‘五子登科’,嗯,也对,母公司、子公司、孙公司、曾孙公司,生产、技术、金融、贸易、服务五位一体……” 

             开放与信仰有矛盾吗? 

  以原工商业者为主体搞起的这家公司,如此放得开,搞得活,又不断与资本主义打交道,公司的政治空气与精神文明如何?开放与信仰有矛盾吗? 
  荣毅仁会见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风趣地说:“你是资本家,见过列宁,我也曾是资本家,干社会主义。我们两个都是资本家,可以谈得拢。” 
  荣毅仁给公司年轻人作报告:“人家都怪,我这个资本家怎么搞这玩意儿(按:指社会主义),我就是要搞这玩意儿。因为我经受过失败的教训。通过我经过的道路,我自己认识到,走这个道路才是出路。” 
  荣毅仁在纽约美东圣约翰同学会上讲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是十亿中华儿女通过长期奋斗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一些好奇的西方记者,常常问荣毅仁,你是不是共产党员?荣笑笑说:我还不是,但我希望将来能达到党员标准。荣夫人说:好多亲友也问起这事呢。 
  中信公司创业时的“元老辈”,原工商业者,现仍在任职的,年长的已七十八岁,其他人也在七十岁上下。他们过去做梦也没有想到,今天能如此大展宏图,能如此有职有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他们的身份、地位远非过去当一家或若干家工厂的老板所能比拟的。这8年,他们并不是在发挥余热,而视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 
  人称“小诸葛”的现任总经理徐昭隆,办公室一隅放着一座悬崖勒马钢制品。他说:“我们这些从资本主义走过来的人,过去受过冲击,确实犹如惊弓之鸟,不敢与资本主义沾边,在感情上也可说顾虑重重,忌讳这件事;但我又感到,资本主义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形成一套社会化大生产的办法,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而且我们这些经过沧桑的人,用起所谓带资本主义色彩的东西来,还慎重些。”看来,“悬崖勒马”这件摆设倒很能代表屋主人的个性,既敢于在悬崖奔马,又能及时勒马。 
  他们,过去的资本家,越干心情越舒畅,有些人发自内心地信仰起共产主义来了。 
  公司人员已发展到900多人,大学生、研究生占84%。这里的外事活动很多。几个会客室里,天天热闹得像茶馆。众多的黑头发又如何? 
  社会上某些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时,公司不少年轻人反倒提出入党要求。 
  “涉外‘窗口’不能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他们说。是的,公司几乎尽人皆知,一个派往国外的“双硕士”,违反外事纪律,又自恃有才拒不认错,还以掼纱帽相要挟,公司毫不含糊地批准他辞职。 
  “这里是施展才能的舞台,又是造就人才的环境。”他们说。是的,打杂跑腿的初中生学习上进,当了公司一家海外企业的部门经理;大楼的服务员考上了公司的银行;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在独当一面…… 
  “巧克力大厦”,这个中国实行对外开放获得成功的缩影,这块改革、搞活的试验田,其所产生的辐射作用,远远超过它已经办起的180多个中外合资、中中合资和独资企业。由问号(?)到惊叹号(!),当然现在也还有问号,人们对它的认识正合乎逻辑地发展着。8年的创业是艰辛的,他们感到欣慰的是:路,毕竟走出来了,而且前面的路还更宽广呢。 




  

 
 命运备忘录 
  



  作者:张建伟 蒋峰 陆小娅 郭蓝燕 高峻 宁光强

         ——38名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境遇剖析 

  1984年4月,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培养高级工商管理硕士(MBA)。7月,招生在全国铺开。9月,440名精通外语、有三年实践经验的青年人才被选拔出来,获准应试。10月,440人再次被严格的考试筛选,仅留下40人步入MBA学业的起跑线上。两年后,1986年9月,39人完成学业,赴美实习,被誉为“中国经济管理黄埔一期”学员。同年12月,荣膺MBA学位的38人归国,投入中国的改革大潮…… 
  然而,1987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接收到MBA的呼救信号。 

  呼救者声声叹息: 
  ——我们,38名高级工商管理硕士,虽年纪轻轻,却无用武之地。报国无门,苦恼不堪。 
  ——为培养我们,国家耗资百万,我们历尽艰辛。然而,培养与使用完全脱节。 
  ——我们怀疑,国家耗费巨资办这种“国家级人才培训项目”是为了什么? 
  ——我们不明白,我们干嘛要进行这种劳而无功的努力? 
  痛苦的呼救震撼了报社,六名记者紧急出动,行程十几省,奔波万里路,朝一个个呼救点追踪而去…… 

              MBA:中国的呼唤 

  1984年4月27日,美国总统里根在人民大会堂发表演说: 
  “我很高兴地宣布,两国已一致同意成立一个新的特别训练班,毕业生将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这一学位将由纽约州立大学授予。” 
  早些时候,邓小平同志访美期间,也曾表示,希望美国能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培养一批高级管理人才。 
  在两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的关注下,这个“特别训练班”——中美合作培养MBA计划终于付诸实施。 
  MBA——工商管理硕士(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是现代西方经济的宠儿。 
  MBA学位教育,是西方近百年管理经验的结晶。在美国,每5个硕士生中就有一个攻读MBA。哈佛大学的MBA,被称为比“博士还值得骄傲的学位”。拿到这个学位,立即会被大公司聘为经理人员,年薪高达6万美元,决无失业的危险。今天,正是三十岁左右、具有MBA学位的人掌管了半个美国经济,为西方世界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也需要MBA。 
  据1982年调查:我国县团级以上企业领导中,懂得管理的不到1/3,而具有科学管理知识的人员只占15。2%。 
  据一次简单的考试摸底测定:我国工商贸等7个行业的520名厂长、经理,企业管理知识平均及格率只有60%,即使有大学学历的企业领导,也有20%不及格。许多人对“网络技术”、“价值工程’等现代化管理观念闻所未闻。 
  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改革征途上,我国政府远见卓识,把中国的青年英才推上世界经济舞台,去获取西方最先进的管理经验,实是中华民族刻不容缓的事情。 
  MBA因此被列为国家级人才培训项目。 
  为了MBA,国家经委每年拿出全国人才培训费用的一半投入学员受业的大连培训中心。 
  为了MBA,学员所在单位将为各自的学员提供二万元左右的学杂费。 
  中国需要MBA,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为了MBA,中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为了中国,MBA理应产出三倍的效应! 

               MBA:命运之剑 

  当我们6名记者分头与38名MBA毕业生会面时,他们已毕业10个月。 
  10个月中,他们大多数人一事无成。 
  对MBA来说,10个月是什么概念? 
  我们听到了现代世界发出的警告: 
  面对变动不定的现代世界,经过工商管理硕士训练的现代管理人才,他们的知识只在17个月内完全有效。17个月后,他们必须补充新的知识,学习并掌握新的外事经济案例,才能重新适应残酷竞争的世界经济。 
  10个月已经过去,浪费已成现实。 
  然而,这还不是我们最为沉痛的感觉。 
  在与38名MBA毕业生会面的前后,我们还分头访问了他们的单位领导。 
  没有一位领导认为他们不重视这批人才,相反,他们提出了一套一套的重视人才理论。 
  一边是重视,一边是浪费。 
  我们对MBA命运的反思就从这里开始。 

            命运之一:难以摆脱的怪圈 

  一切信息都表明,MBA毕业生回国后将被委以重任。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这样评论:“他们将置身于中国现代化的先锋行列。他们承担了将西方经济学及管理学理论溶于中国改革的使命……他们经过两年的学习而得到MBA学位,他们将处于引导中国工业及政府部门前进的路上。” 
  在准备返回的几天内,美国一些工商界的首脑人物闻讯赶来,在百忙中分头设便宴款待他们,以期同他们拉上关系。 
  一个形象的比喻诞生了:中国的首届MBA毕业生不仅要成为祖国改革事业的先锋,还应成为管理革命中的“母鸡”,孵化出中国9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