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韩叙传-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流散在海外的一些艺术珍品。“艺术节”的组织者们还为上演一部名为《图兰朵》 的歌剧花费了大量心血。歌剧讲述的是一位中国公主的爱情故事,亚拉巴马州人大胆修改了 意大利人普契尼的原作,他们把剧中的背景换成了一个由200人组成的大型合唱团,而且剧 中的男主角是他们特地花重金从意大利聘请来的。
不过对公众而言,更具吸引力的还是中国广西杂技团的精彩表演。有人在看过表演后甚至这 样说:艺术是使不同国家的人民建立起友谊的最好的桥梁,因为艺术的感染力往往会胜过一 打政治宣言。一批专门从中国运来的手工艺品的热销场面更是大出“艺术节”组织者们的预 料,人们不得不采用了限量销售的方式,为的是使更多的人不至于空手而归。
和亚拉巴马州不同,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开幕的“国际节”则更像是一场众人的狂欢。由于 田纳西人将用整个5月份来举办“国际节”,所以它又被称为“五月的孟菲斯”。据说在这 个拥有65万人口的城市中,至少有20万人将会参加与“国际节”有关的各种活动。
当韩叙夫妇抵达孟菲斯时,这个密西西比河畔的绿树成荫的城市已经充满了节日的气氛。邵 比市的市长威廉·N莫瑞斯过去以亲台著称,但现在他欢迎中国大使的热情不比任何人逊 色。当然,这种变化并不仅仅发生在莫瑞斯身上,否则人们就很难解释,孟菲斯人为什么要 让韩叙夫妇乘坐一辆豪华的皇家马车去参加“国际节”的招待会了——这是当地人给予 客人 的最高礼遇。招待会是从傍晚开始的,但它不过是一个欢乐的夜晚的前奏。在它之后人们还 要举行另一个招待会,然后才是正式的晚宴。“我们要让你们体验一下南方人的热情。”东 道主这样对韩叙夫妇说。
第五部分九 出使华盛顿(中)(3)
在整个5月份,孟菲斯到处都弥漫着中国的气息。人们不论是走进孟菲斯大学、孟菲斯艺术 学院,还是迪克森美术馆或迪克森公园,都能欣赏到中国的美术作品、手工艺品,甚至是书 法作品。刚刚从伯明翰赶来的中国广西杂技团的表演更是令孟菲斯人大开眼界。为了让更多 的人欣赏到中国杂技,演员们在每个周末至少向观众提供两三场免费演出。一些介绍中国风 土人情的电影也在“国际节”期间向公众放映,其中包括由柯达公司拍摄的《中国之行》。 不过更具深远意义的事情发生在学校:孟菲斯的学生们每人都得到了一本大约200页的介绍 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手册,而且他们还将在课堂上学习手册中的内容。“让普通美国人了解中 国文化这很重要。”负责文化工作的参赞许家现说,“孟菲斯的做法可以使中国文化深入人 心,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一直都是人们谈论的话题之一。”采访许家现谈 话录音。而它所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是,保守的南方人正在迅速改变他们对 中国的传统看法。
类似的活动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比如在新奥尔良、俄克拉荷马和圣路易斯。而一些以电影 、绘画、书法为主题的规模稍小的文化交流活动更是接连不断。当华盛顿的肯尼迪艺术中心 展映了一批中国影片之后,更多的文化机构和地方都产生了同样的想法。不少私人收藏家开 始购买中国画家的作品,其中一些人还积极出资举办中国画展。对中国书法感兴趣的人也越 来越多,而当人们得知葛绮云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之后,她成了一些组织和学校竞相邀请的 对象。她开始像韩叙一样外出演讲,并且为人们做现场书法表演。她当时写在一幅红绸子上 的书法作品,至今还悬挂在华盛顿著名的国际俱乐部的墙上。
经久不衰的“中国文化热”既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发展顺畅的中美关系锦上添花,同时又 对后者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中国抱有更多的好感时, 这实际上是在加深和推进彼此之间关系的发展。当然,它也可能造成人们对现实中国的某种 错觉。文化处的一秘刘海明说:“我是1986年到使馆工作的,当时美国已经出现了‘中国文 化热’。这种热潮在后来的几年里不仅没有衰退,甚至还有所升温。到了1988年,我所接触 到的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文化普遍抱有一种超越了现实的浪漫感觉。”采访刘海 明谈话录音。
能够影响美国公众对中国的看法的另一个因素是美国新闻界的有关报道,而在那些年间,后 者对中国的态度的确发生了值得赞赏的变化。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的一个报道计划再 好不过地说明了这种变化的程度:他们在1987年下半年曾经组织过一个超过100人的报道班 子,并且耗资300万美元,拍摄了一部以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发生 的变化为主题的电视专题片。事实上,它打破了美国新闻界的某种惯例,因为这个行当的“ 排外”是有名的,美国的媒体几乎从不为宣传其他国家而制定如此庞大的报道计划。
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想法从一开始就得到了韩叙的积极支持。他立即开始同国内的有关部门 讨论接待方案,以便帮助摄制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拍摄计划。这部名为《变化中的中国 》的电视专题片是在1987年中国国庆节前后与观众见面的,它在NBC台黄金收视时段播出的 《今日》栏目中一直占据了两周的时间。这种破天荒的举动足以令美国观众感到吃惊,因为 他们以往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媒体如此详尽地了解美国之外的某个国家的情况。韩叙夫妇 在很多场合都听到人们这样说:“电视片我们看过了,我们认为它好极了!”韩叙专门在使 馆为摄制组举行了一个热闹的庆祝晚宴,大受鼓励的NBC负责人又透露了一个新的设想:他 们打算在两年后,也就是新中国成立40周年前夕再度拍摄一部有关中国的大型电视专题片。
如果说有什么能够逐步消除美国新闻界对中国所抱有的某些偏见的话,那么这样的报道本身 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著名新闻节目主持人丹·拉瑟邀请韩叙夫 妇出席的一个小型聚会上,与他同样家喻户晓的记者华莱士就曾经这样说:“我以前认为所 有的共产党人都是像苏联那样的,但自从采访了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以后,我的看法改 变了,他们的谈吐让我感到很亲切,而他们所实行的开放政策则让我感到很实际。” 据葛绮云回忆。华莱 士的这番话刚好可以成为对NBC打破惯例的做法的某种解释。尽管在最终消除偏见方面还有 很长的路要走,但人们显然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当然,并不排除有些人对中国正在发 生的变化产生了某种新的误解,比如右翼专栏作家威廉·萨菲尔就这样描述了中国的改革: 中国已经“拒绝了马克思主义,并且接受了资本主义”。也许应该说,这并不仅仅是一种误 解,它同时也表达了某些人对中国改革的一相情愿的期望。在后来的日子里,人们对这一点 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当田纳西人还沉浸在“五月节”所带来的狂欢般的感受中时,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夏威夷也 在为迎接一位中国客人的到来展示着自己的热情和魅力。一个被当地人称做“水仙皇后”的 姑娘将一只美丽的花环挂在了中国国家副主席杨尚昆的胸前,这揭开了由后者所率领的中国 政府代表团访美旅程的序幕。
作为中国国家副主席和军委副主席,杨尚昆同时受到了美国政府和军方的高规格接待,白宫 和五角大楼的大门都对他敞开了。与国务卿舒尔茨的会谈成了本次访问中最重要的会谈。杨 尚昆对1984年以来双边关系的发展状况表示满意,他用“没有大的波折”和“总的情况是好 的”来加以描述。但他同时也指出了双边关系中还存在的某些“消极因素”,比如美方在进 口中国商品以及对华技术转让方面仍然在采取一系列不必要的限制措施,等等。此外,他还 希 望美方在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前提下,对推动两岸统一有更积极的作为。舒尔茨对上述 问题做出了积极回应,他表示美方愿意为消除双边关系中的消极因素而努力,比如在推动双 边贸易和放宽对华技术转让的限制等方面采取进一步的行动。至于两岸关系问题,他表示美 方不便直接插手或介入,但他重申美国将继续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并且鼓励两岸交往 不断增加的趋势。王立著《波澜起伏——中美关系演变的曲折历程》,第246页。
布什副总统在一个宜人的傍晚陪同他的中国客人登上了一艘名为“塞克尤阿”号的总统专用 游艇,他们将沿着流经华盛顿的波托马克河去观赏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的故居。在这个或 许更适合谈论美国历史的晚上,布什却被坐在自己对面的杨尚昆所讲述的中国革命起伏跌宕 的奋斗历程迷住了。后者的亲身经历也许比任何抽象的表述都更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 奋斗的崇高意义。“那个夜晚简直太令人难忘了,”当时在船上参与了这场谈话的美大司司 长刘华秋回忆说,“我们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话题,这个话题使双方之间的交流相当深入。 谈论这个话题是韩叙的建议,他说,美国人普遍不了解这段历史,他们认为共产党人很可怕 ,但是当他们了解了以后,他们的看法是会改变的。当然,杨副主席采纳了这个建议。” 采访刘华秋谈话录音。
基辛格分别在纽约的大河俱乐部和国际关系委员会为杨尚昆主持了两场公开讲话。中国将坚 持“三个不变”,这是杨尚昆讲话的突出主题,他这样解释了“三个不变”的具体含义:“ 一是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的政策不变;二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变;三是加强和发展 中美友好关系的愿望不变。”同注释①。来宾席上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对 于不少怀疑或担忧中国能 否坚持现行政策的美国人来说,他们无疑很想亲耳听到来自中国领导人的保证。
军方负责安排了中国代表团离开纽约后的大部分行程。他们为后者选择的参观内容是位于奥 马哈的美国战略空军基地和位于圣迭戈的北岛海军航空站。这种安排令人想起了1980年中国 国防部长耿飚的美国之行,当时是美方第一次向中方开放这些只对盟国开放的军事基地 。如果说,那时双方的主要目的是向世界展示一种战略合作姿态的话,那么当中国客人在六 年后又一次出现在这些地方时,双方的军事关系中已经被注入了越来越多的实质性内容。
在中国代表团此行的最后一站洛杉矶,所有的安排都显得更加轻松和富有人情味。事实上, 在国家领导人的访问中,并非只有那些重大安排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杨尚昆在某 天晚上曾特地赶到伯沃利·威尔士饭店,向在这一天度过自己89岁生日的西方石油公司董事 长哈默先生表示了祝贺,这个小插曲就非常令人难忘。而格外凑巧的是,他本人也在第二天 度过了自己的80岁生日。
如果说在这次访问期间中美双方签署了什么协议的话,那就是美国新闻署署长查尔斯·F 威克和韩叙分别代表各自国家签署的中美文化协定1988—1990年度执行计划。它也许算不上 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突破性成果,但这并没有妨碍这次访问成为最有特色的访问之一,应该说 ,它是中国领导人在中美关系曾经有过的最顺畅的时期完成的一次气氛最融洽的访问,而这 样的访问在后来的若干年间一直没有出现过。
韩叙在1987年7月26日这天从广播中听到了一个坏消息:商业部长鲍尔德里奇25日在加 州骑马时不幸坠马身亡。这个悲剧似乎不应该发生在曾经获得过驯马竞技冠军称号的鲍尔德 里奇身上——尽管韩叙已经开始起草一份唁电了,但他还是忍不住这样想。很显然,中国和 他本人在那天都失去了一位老朋友。
追悼会是于三天后在华盛顿最大的天主教堂里举行的。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各部部长、 议会领袖以及他们的夫人们都出现在鲍尔德里奇的灵柩前。里根总统亲自为这位未能结束任 期的内阁成员致了悼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即使在那篇非常简短的悼词中,里根还谈 到了鲍尔德里奇在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发展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这既是对已经去世的商业 部长本人的赞扬,同时也是对他所执行的政策的肯定。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新任商业部长沃 瑞特在发展中美经贸关系方面和他的前任持有相同的看法。“别看他以前担任过美苏贸易经 济委员会的两主席,但他对苏联不感兴趣,相反却对中国非常友好。”韩叙夫妇的一位老朋 友是这样向他们介绍沃瑞特的。
就像人们已经看到的那样,不论中美两国在搭建双边经贸关系基本框架的过程中有过多少分 歧和争执,中美之间的贸易额还是以令人吃惊的速度增长着。中美双方略有不同的统计数字 都显示,两国建交以来的贸易额已经翻了两番,或者说已经从1979年的20多亿美元增加到了 1988年的140多亿美元。而比这些数字更重要的一个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人正在从这种日益 成长起来的关系中获益,并且因此造就了一些希望中美关系稳定的利益集团。
那些持贸易保护主义观点或对中国怀有敌意的议员们可能对此感到颇为不快,但另外一些议 员们的感受则刚好相反,这使得在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的问题上一向扮演保守角色的国会的立 场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一个突出的例证是,21名关心中美贸易但观点各异的参议员在19 87年11月份组成了一个“参院中国贸易小组”,该小组以“美国对中国和香港未来10年的贸 易及投资政策”为主题,通过举行研讨会的方式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这个研讨会的召 开被美国舆论界普遍评价为“中国在美国国会的突破”。1987年11月23日《华侨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