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知道点中国文学-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悲哀;岁月无情地流去,而这种悲哀更显得怵目惊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我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而直到他晚年出任镇江知府时,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仍是一面浩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面追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战斗生涯,表示出不甘衰老、犹有可为的壮烈情怀: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种永远不能在平庸中度过人生的英雄本色,伴随了辛弃疾的一生,也始终闪耀在他的词中。它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
不过,以上只是指辛弃疾词中主流部分的艺术风格而言。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600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家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如《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于简朴中见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所以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鯘,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是比较全面也比较公允的评价。
第四部分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
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斧凿,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
———刘克庄《词林纪事》
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宋诗精华录》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簿,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很多人知道陆游,是从知道这首《钗头凤》知道他和唐琬凄婉感人的爱情故事开始的,他们的爱情故事曾被拍成电影,这首《钗头凤》也被谱成曲作为主题曲,在一段时间里广为传唱。但通常,爱情对于男性来说,绝无可能成为生命的全部,同样地,对于陆游来说,这段爱情也只是生命的插曲,他生命的重心是他忠君爱国的思想,以及由此而引发的爱国事业和文学创作,这也是最终使他名留青史的原因所在。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怎样的一席之地。
陆游(公元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的学生,当过尚书右丞;父亲陆宰,当过京西路转运副使。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南侵前后,陆宰被免职,带着家眷南归故乡,侥幸地逃过了那一场大劫难。但北宋王朝覆灭的耻辱,却深深地铭刻在当时每一个怀有民族自尊感的士大夫心中。据陆游《跋傅给事帖》说,绍兴初年他刚懂事时,经常看到长辈们“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这样一个时代、社会与家庭氛围,使陆游从小就受到了一种民族意识的熏陶。陆游一生创作甚富,其《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另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词2卷(单独刻行的名为《放翁词》)。
他的文学成就首先在诗歌方面。陆游诗最有价值、最有特色的部分是那些表现爱国思想的诗。这些诗内容博大,思想精深,感情真挚。这类作品同时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无论是早年的“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或是中年的“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还是晚年的“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都始终纠结着上述两方面的情绪。而且,这两者相互激扬:愈是悲愤,他对理想愈是执着;对理想愈是执着,他的悲愤也愈是强烈。这使他的诗歌既热情奔放,又深沉悲怆,如下面这两首名作: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金错刀行》)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在陆游的爱国诗作中,固然有传统的忠君意识,但主要的,它是与那个特定历史阶段中的民族情绪融为一体的,是当时人们普遍的共同心声。建立在理智上的清醒的政治见解和感情上的爱憎好恶融汇在一起,形成了陆游这一类诗歌的宏亮的声调和阔大的气势。
除爱国诗外,他的农村诗也有很高的思想性。他把村林茅舍、农田渔耕一一摄入笔端,“山居景况,一一写尽”。(染清远《雕丘杂录》)有些诗还能深刻地反映当时的阶级状况,表现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如云:“有司或苛取,兼并亦豪夺。正如横江网,一举孰能脱?”(《书叹》)“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春日杂兴》其四有些诗还能生动地描写农民简朴勤劳的劳动生活,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如“老农爱犊行泥缓,幼妇忧蚕采叶忙”(《春晚即事》)。有些诗还广泛地记录了当时的乡土节物,民风民俗,具有很强烈的乡土气息和一定的民俗学价值。如《社日》之写社戏,《赛神曲》之写祭神,《秋日郊居》之写教冬学的先生,《阿姥》之写赶集的老妪等等。还有些诗生动地描绘了农村的优美风光,如《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的诗,除爱国题材及农材题材外,“其闲适之诗尤多。”(《瀛奎律髓》卷23)诸如游赏、读书、作诗、课儿、饮酒、赋闲、咏物、纪行、赏吟光景、歌咏节序等。在这些诗中他深深体味日常生活的情趣,刻画出日常生活的细腻感受,“亦足见其安贫守分,不慕乎外,有昔入衡门泌水之风”(《瓯北诗话》)。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就是这类作品中出现的名句。
爱情诗也是陆游诗作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陆游与唐婉本伉俪相得,但因唐婉不得陆母喜欢而被迫离异,唐婉不久抑郁而死。为此,陆游先后写下《钗头凤》及多首怀念唐婉的诗词,如75岁时所写的《沈园二首》之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亭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正如《宋诗精华录》所评:“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
陆游作为整个宋代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以更为广泛的题材、更为多样化的风格和更为老练的技巧,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成就。尤其是他的诗中始终表现出一种激烈而深沉的民族情感,反映着在那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年代人们的普遍心愿,在当时以及后世,都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第四部分瘦石孤花,清笙幽磬———姜夔
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张炎《词源》
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清真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
———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姜夔(约公元1155年—约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做官,除卖字以外,大多依靠他人的周济过活。姜夔精音律,多才艺,怀抱用世之志而困踬场屋,不能展其才。他的一生是怀才不遇、飘泊四方的一生,但他啸傲湖山,自标清高,绝不同于庸俗的清客文人。陈郁赞其“襟怀洒落,如晋、宋间人”(《藏一话腴》)。存词80余首,内容有感慨时事,有抒写身世、山水记游、咏物、爱情等。词集中今存17首自注工尺旁谱的词,是流传下来的惟一的宋代词乐文献,在音乐史上有重大价值。姜词风格清幽峭拔,用江西诗派瘦硬之笔作词,以清刚救周柳一派的软媚;又以委婉富有情致救苏辛派末流的粗豪,在词坛独树一帜,享誉很高,影响深远。有《白石道人歌曲》。
姜夔的词当以感时、抒怀、咏物、恋情等题材成就较高。有些词抒发了自己虽落魄江湖,但仍不忘国事的感情,有一定的爱国意义,但情调低沉伤感,隐约含蓄,如《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寇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这首词抒发了诗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内心的郁愤,表达出一片爱国的深情。《扬州慢》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写景物时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它的写景,不俗不滥,紧紧围绕着一个统一的主题,即为抒发“《黍离》之悲”而写。词人“解鞍少驻”扬州之时,是在金主完颜亮南犯后的十五年。战争的残痕到处可见,但词人却仅仅摄取了两个镜头:“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这些景物所引起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无生命的事物以人所特有的思想感情。物犹如此,何况于人!人民对战争的痛恨与诅骂由此可知。“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万言,亦无此韵味”(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上片结句中,“清角吹寒”四字的“寒”字下得很好。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词人不言天寒,而说“吹寒”,好像是凄清的角号之声把寒意“吹”出来似的。这就突出了人为的感情色彩。这里,词人听到的是清角悲吟,感受到的是寒气逼人,再联系到前面所看到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完全是一幅有声有色、惨淡寥廓的图画。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交织在一起,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同时化景物为情思,将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来突出”《黍离》之悲”。 下片第三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原本就“无声”,也无冷暖之别,但姜夔却借助“通感”手法,“使本色之外,笔补造化”,让触觉感受“冷”与听觉感受“无声”互相挪移沟通,这就强化了读者对冷寂凋敝景象的感受性。这里的“冷月”、“无声”与上片“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的“厌”字,都是词人主观感受的联想、迁移,是移人情于物象的结果。这就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上阕于叙事写景之中自带一片抒怀深情,下阂之抒情又多从侧面、虚处入笔,很具骚雅派特色。
姜夔词的艺术风格可以张炎所评的“清空”二字来概括。他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吴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此清空质实之说。……白石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等曲,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姜夔的词在南宋自成一家,历来备受推崇。张炎《词源》评为“古雅峭拔”,“读之使入神观飞越”;范成大说白石词“有裁云缝月之妙手,敲金戛玉之奇声”;张炎说“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陈郁《藏一话腴》也说白石“意到语工,不期高远而自高远”;戈载《宋七家词选》更称赞姜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真词中之圣也”;王国维虽觉姜夔词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但也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人间词话》)。姜夔词风神潇洒,意度高远,仿佛有一种冷香逸气,令人挹之无尽;色泽素淡幽远,简洁醇雅,能给人以隐秀清虚之感;笔力疏峻跌宕,言情体物,善用健笔隽句,造成刚劲峭拔之风;讲究律度,多自制曲,格高韵响,谐婉动听。《灵芬馆词话》说他“一洗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颇能道出白石词的独特个性。姜夔写作态度严谨,注重艺术琢练,精通乐理,作词刻意求工,反复雕琢,推敲字句,追求格律。其词风很受南宋晚期的骚雅派和清代浙派词人推崇。影响所及,当时就有史达祖、张炎、王沂孙、周密等,号为“姜派”词人。到了清代,朱彝尊倡导“浙派”词,更推姜夔为其宗师,姜夔在词史上的地位,由此可见。
姜夔也工于诗,写诗初学江西诗派,后又承受唐诗的影响而自出机杼,杨万里把他比为晚唐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