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逃离大学-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他的眼里,父亲是一个一心埋头学问的人,对家里的事似乎不闻不问。父亲总将自己关在小书房里埋头读书写作,李蔚总记得在炎热夏天看到的一幕:父亲趴在书桌上,汗水一滴一滴落下来。
他还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在广州读书,母亲要上班,不得不将年幼的他整天锁在家里。不能出去,不能与小朋友一起玩,李蔚实在忍受不了,有一天,他从三楼的窗户跳了下去,楼底下是水泥地,那一次,他摔伤了,差点就没命了。母亲吓得差点晕过去,给父亲去信讲了这件事。后来父亲来了一封信,信上大而化之地写着:向李蔚表示慰问云云。
这一切让他觉得做学问太苦,觉得父亲做学问,似乎做得没了人情味,没了生活的情趣。
与父母意见相左,常常一谈就崩,李蔚干脆躲到学生宿舍,好些天都不回家。有时候妈妈打电话过来,问问李蔚考虑得怎么样。李蔚倔头倔脑地答复母亲:“定了,去宝洁!”他听到了电话那边母亲极度失望的叹息声。
4月初,中科院让李蔚到所里面试。虽然不打算读书,面试还是要去的,因为好奇,也因为这是对自己的一次再认识。
在北京,李蔚见到了导师陈润生先生。
陈先生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后来获洪堡奖学金赴德国留学,80年代回到中国,从事基因组信息学研究。1996年,因为他在基因组信息学方面所做的卓越工作,在第十五届国际科学技术数据委员会大会上被授予小谷正雄奖。
当初,李蔚之所以投报陈先生门下,不但由于他的赫赫大名,也因为基因组信息学是一门热门学科,它将对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贡献。
他的导师陈先生曾这样描述这门学科发展的灿烂前景:
“在生物物理学,当前国际上一个最重要的学科发展方向就是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人的遗传密码中有10万个基因,30亿个碱基。有些基因是引起肿瘤的,有的基因是引起高血压的。引起肿瘤的基因约有1000个,另约100个基因是抑制肿瘤的。如果搞清楚这个,对人类的健康有重大意义,这是全世界都很关注的。这个研究中会出现大量的数据,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分析这些数据,从数据中找到答案,这就产生了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基因组信息学。
“从事这门学科的研究需要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的知识,必须具备创造性的头脑。搞这项研究的人在国内极少,不仅中国缺少这方面的人才,就是在美国也十分稀缺。这是一个在整个世界都十分热门的学科。”
陈先生与李蔚交谈了两次,算是面试,虽然接触的时间不长,但李蔚觉得这个老师很可敬。陈先生则很欣赏李蔚谈话中所表现出的思维的敏捷。
临走时,陈先生说:“这门学科既有广阔的前途,又有充分拼搏的余地。如果你要献身科学的话,这是最好的选择。”
北京之行,虽然天平稍稍有些摇摆了,但并不足以把李蔚拉向“黑道”。
李蔚还是想去宝洁,父母则更坚定地要他去北京读书。
李家的气氛更紧张了。
只有两个赞成
130多个电话,只有两个赞成李蔚去宝洁。
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李炳炎与江苏电视台的丁龙江坐在了同一张饭桌上。闲聊中,李炳炎苦恼地谈起了家里最近发生的风波。丁龙江听了心里怦然一动。
丁龙江是江苏卫视“走进直播室”栏目的制片人。他觉得李家发生的风波很有典型性
,他们面临的问题也正是社会转型期,人们普遍感到矛盾和困惑的东西。他想邀请李家人一起“走进直播室”。
李炳炎很痛快地就答应了,他正愁没辙儿说服儿子。李蔚觉得听听大家的意见也好。
那天,在直播室,爸爸妈妈和李蔚坐在了嘉宾席上,哥哥坐在观众席上。观众席上坐满了人,有李蔚的同学、老师,还有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外企的职员,也有机关干部。电视台之所以邀请了方方面面的人,也是想使他们的讨论更有代表性。
从录像带上可以看到那天的场景:
李蔚:很多人都认为我去宝洁公司眼光太低了,没想到将来,只一门心思钻到钱里面。我去了趟广州,对宝洁了解得比较多,我认为去宝洁,就是走向社会,接触社会,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学习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些在中科院是学不到的,所以现在我还是倾向于去宝洁。
主持人:那你没觉得上学的机会很不容易吗?而且是博士。
李蔚:正因为如此,我才犹豫。
主持人:李先生你是什么意见呢?
李父:我嘛,一直是要求他去考研究生的。他的导师非常有名,他搞基因学。现在美国有个很庞大的计划就是基因重组,这在我们国家是薄弱环节,他的导师的研究处于理论前沿,在学术界很有威望。导师指名就带他一个研究生,认为他四年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我对此很有信心。我希望他成为一个科学家。
主持人:你怎么看待宝洁公司呢?
李父:宝洁公司占领我们国家的市场,又来抢夺我们的人才,它就是靠有钱。我想,相比之下,中科院是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因此我认为我们第一个去向应该是为国家做贡献,而不是为外国人,不是为美国人。虽然它给他的待遇是七八千一个月,算不了什么,因为他创造的利润是惊人的。所以我觉得起码应该先报效祖国,不是大道理,是应该真这样做。
主持人:姚女士,作为母亲,说句公道话,他们俩在家有没有为这事发生过争执呀?
李母:发生过的。李蔚说他可能耐不住清贫。因为在中科院读研,加上各种补助,一个月的生活费是400元。他爸爸就说,我每月补贴你500块钱,你每月900块,我求你读个博士。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劳动人民,出个博士不容易。我也希望李蔚去读书,因为我有个多年的梦想。他爸爸是经济学博士,我大儿子将来是工科博士,小儿子是理科博士。
李蔚:我去宝洁呢,并不是看中他的钱,因为宝洁的培训制度是全球有名的。如果哪天宝洁倒闭了,我根本就不怕,因为有经验、技术在手里,我觉得跨国公司或者国外企业都会欢迎我去的。
主持人:你有没有考虑过,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下,本科学历是不是低了点?
李蔚:是这样,本科学历在这个社会肯定不够,但如果走学术道路,比如说你将来要当教授,你必须是博士;如果将来是经商或是在公司供职,我认为一个MBA就够了,并不需要博士学位。
主持人:你觉得学多了,对实践没什么用处?
李蔚:对。学多了容易把人学傻了,就我看,一些科学家差不多都是这样。
李父:我就是引导他看得远一点,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我认为,他今后能成为一名科学家,他对国家的贡献也大,自己的收入也不会低。
后面是观众发言。
观众一:如果是我的话,我还是觉得去读博士好,为什么呢,四年很快,像他这么年轻,想干什么都会有机会。
观众二:如果去读博士的话,辛辛苦苦四年读下来,出去之后仍然去公司,所做的事跟自己所学的东西没有什么关系的话,我觉得有点浪费,我倾向于去宝洁。
观众三:我总觉得在科学道路上,总要有一部分人守住自己的底线,要耐得住寂寞,要有自己的精神价值,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观众四:我和李蔚一样也是个毕业生,但我是研究生,我现在就被好几个美国大学录取了,学的是纯文学专业,但是我现在被《羊城晚报》录取了,也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在择业过程中人都会受到很多诱惑,但最重要的是哪一项选择能够更好地发挥你的个人潜能。我想你去中科院,最后你出来可能只是一块庸才,是科学界的失败者。但如果你去宝洁,你可以利用你在宝洁学到的企业管理知识振兴民族工业,所以我支持李蔚同学自己的选择。
观众五:我觉得李蔚就像是一笔本金,中科院就像个大银行,把李蔚这个本金存到银行里,肯定能获利,也很保险,但不能变成一笔很大的财富。宝洁公司就像一个大股市,把李蔚投进去,也许很多年后,他会是一笔很大的财富;也许过了许多年后,他一败涂地。我本人比较欣赏李蔚把自己投到股市中去,我欣赏这种闯劲。
观众六:我建议李蔚去中科院读研。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潜力很大,他一个人可以同时做两件事。如果他去读研,还可以有许多其他机会,比如去国外拿个别的学位,然后他同样可以成为高级白领。所以我建议他还是去读研,失去了这个机会,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
那天,现场的观众大都站在李蔚父母一边,劝导他去读研的人占了多数。但是对于李蔚来说,这并没有真正解决该选哪条路的问题。他说那天他越听越糊涂,他的心仍在徘徊不定。
从演播室出来,李蔚并没有回家,他留下来跟丁龙江一起接热线电话。因为在节目最后,主持人说欢迎观众打热线电话继续发表意见。
那天的电话,从晚上9点钟一直接到凌晨两点多钟,他们共接听了80多个电话,有南京本地的,有上海、浙江的,最远的电话竟是从新疆石河子打来的。
电话记录一:我是芭蕾化妆品公司的,宝洁没什么,我们的产品也挺好的,我们就是没钱作广告,你干嘛要去给外国人干,希望你能为民族工业服务,是金子哪儿都发光。
电话记录二:打电话进来的是一个农民,他说,我不想说什么,只是想告诉你一件事,我们镇上有一个人在江苏的一所学校读研究生,镇上的人因此特别尊重这家人,连镇长逢年过节都去他们家拜年。
电话记录三:打电话进来的是一个做生意的,做画框生意。他说自己辛苦一年没意思,还不如出去读一天书呢。
电话记录四:打电话的是一位在治疗烧伤方面有很高造诣的老中医。他说,美国人要买我的秘方,我坚决不卖,但有穷人来看病我经常不收钱。他不希望李蔚去给美国人干活。
电话记录五:只有一句话——“振兴民族工业,个人要有所牺牲”。
……
听了这些电话,李蔚很迷惑,怎么大家都将这件事跟爱不爱国,跟报效祖国,跟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联在一起了呢?难道去外资企业工作就是不爱国,就是不顾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就不能报效祖国?而宝洁可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呀?况且,就算是独资企业,也得向中国政府交税呀?选择去哪里,是我个人的事啊,怎么一些人竟将它上升到国家、民族利益的高度?
李蔚真的是越搞越糊涂了。
第二天,热线电话照样开通,又接到了50多个电话。
让李蔚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是,在这130多个电话中,只有两个赞成他去宝洁公司,剩下的全部电话都是坚持让他继续读书。
一位老教授在电话里甚至大声斥责电视台,为什么要做这样的节目。他说,难道这有什么可讨论的吗?怎么能让帝国主义的东西来站领我们的电视节目?当然应该去读研究生。你们的节目到底是什么价值取向?
李蔚感觉到了一种压力,他有点不知所措了。
那天凌晨,他和丁龙江接完热线电话走出电视台,李蔚突然回头问丁龙江:节目做完了,我还不知道你的意见呢?你是赞成我去宝洁,还是去读研?
丁龙江沉吟片刻,说:“第一,我不希望以我个人的观点影响你,我希望我给你提供的是社会上客观的观点。第二,如果我是你,我会去读书。
听了丁龙江的话,李蔚半天没有开口,最后他神情黯然地说:“这么说,我得去读书了。”
这之后,李蔚又陆陆续续收到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观众的信。一位自称是李蔚同龄人的来信这样写道:”我有一种预感,你最终会选择中科院的,人类历史的前进总是以那些大智大勇的人将自己奉献在真理的祭坛上为代价的,但愿天使的翅膀不会被沉重的金条缚住……”
李蔚内心很矛盾,很彷徨,他又躲回到学校宿舍。这么多人都反对他去宝洁,坚持要他去读书,而且每个人都振振有词地有似乎无可辩驳的理由。他是得好好再想一想。
那些天,家里都回避这个话题。该说的都说了,该由他自己选择了。
由于观众反映强烈,江苏卫视打算就此问题再做一次节目。
这次,参加节目的嘉宾是从全国各地100多个打来电话的观众中挑选的。为了体现公平性,客观性,4位嘉宾中,不同观点的比例为3:1,即反对李蔚去宝洁的3人,赞成他去宝洁的1人。之所以3:1,是因为130多个电话中只有两个是赞成李蔚去宝洁的。总不能将两个人都请来,那样做不公平,也不客观。
当天的场景令所有在场的人都难以忘怀:
来自南京大学的一位老教授慷慨激昂,情不自禁拍打着桌子说:“国家的强盛,急需科技的振兴,我们老一辈的人总要退下来,迫切需要优秀的年轻人来接班,我看李蔚很有灵气,他如不去搞科研,我感到非常痛惜。”
而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老师的观点与众不同,他说:“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成才之路千万条,报效国家的方式也有千万种,不要拘于一个传统模式。宝洁公司能在1000多人中选出李蔚这样一个有博士潜能的人,说明他们选拔人才的机制是科学的、先进的,他们能对一个普通大学生给予住五星级宾馆的待遇,说明了对人才的尊重。在那里能学到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李蔚应该选择去宝洁公司。”
这时观众席上一位老教师着急地站起来说:“你们知道李蔚去的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基因信息专业是干什么的吗?它是国际尖端科学,这个学科每年只招收三四十人,凤毛麟角啊!下个世纪的产业革命就将发生在这个学科之中……”
最后,李蔚被主持人从观众席上请出来,让他发表意见。
李蔚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