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合租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生活中的智慧-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捷而深邃。    
    科斯的文字好得出奇,明朗之极。约翰逊(HJohnson)以文笔好而著名,他认为科斯是百年仅见的文字高手。读到科斯的文章,真像喝上一杯甘洌的泉沙子沁人肺腑。    
    科斯一生专心致志地集中精力研究问题,稳扎稳打,循序渐进。科斯擅长于总结,但在没有实证的、做透彻的推论之前却不妄下结论。科斯对理论本身不感兴趣——他眼中的世界是真实的。科斯不以为任何标准论据是神圣的。    
    科斯的思想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对任何问题,科斯似乎是先有答案才试做分析。这与弗里德曼刚好相反。当人们向科斯提出问题或某种观点,他预感地回应:“你似乎是对的!”或“你似乎是错了!”问科斯一个问题,他脑子里好像在空中随意抓一下,拿一个令人莫名其妙的答案,然后再加以分析。这种纯粹预感在先的方法,其预感可能会错,但创意的确非凡!当然一个可取的创见,通常是必须通过慎重的分析和必要的逻辑支持的。不过,这也使科斯创见丰富。科斯认为他之所以有那样的本领,是因为他先以预感做出结论,然后才进行分析。与此相反的是,在芝加哥大学研究院的另一位老师,即后来变得大名鼎鼎的宾纳(KBrunner),他才智过人,为逻辑学的高手。宾纳有一个原则:未经慎重的逻辑推理;不应该有任何结论。从推理的严谨方面看,科斯不及宾纳,但若以创见言高下,则后者远逊于前者了。除了创见超人外,科斯的脑子还有两方面过人之处。其一,他在推理时一般化的能力很强。任何人提出任何稍有趣味的论点,他就往往可以立刻举出同类的论点或例子来论证。更有趣的是,假定与科斯讨论问题的人举出多个不同的例子来,他就返璞归真,将不同的例子归纳到同一例子上去。科斯曾经对张五常说过:“我这个人不可救药,因为任何人提出任何例子,我都想到马铃薯那里去了!”很明显,推理一般化既要求其异,也要求其同,而科斯的确有这种天赋的本领。其二,对哪一个思想重要或不重要,科斯知其然,而不管其所以然。德姆塞茨和卡塞尔认为,没有谁对一个思想的重要性能比科斯有更敏锐的感觉。张五常曾经问科斯:“大家都同意你对思想的重要性很敏锐,但究竟你自己怎么样判断一种思想的重要呢?”科斯回答说:“我从来不做这样的判断,只是觉得一个观点很有趣味、很有意思。”这是个可信的回答。是的,科斯的趣味感很强烈。自己感兴趣的,他就立刻投入地参与讨论;可以早晚不断地花几个月的时间;自己不感兴趣的,他连听也不愿意去听。思想的兴趣所在,刚好与思想的重要性吻合,这样的人是学术上的天之骄子。这好比一个天才的导演选择未入门的演员,不需以什么准则来衡量,只凭敏锐的感觉选择。而被科斯认为是好演员的将来的观众也有同感。    
    跟科斯结交,畅谈经济,人们很快就意识到科斯的兴趣所在,因此在与科斯倾谈时人们往往会谈些他感兴趣的事,这样大家就谈得很投机。对科斯来说,经济学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黑板”经济学——那些在黑板上推理及求证的;另一类是“真实世界”经济学——那些以现实世界观察为大前提的。科斯对前者毫无兴趣,而在他感兴趣的真实世界经济中,他对那些所谓的宏观经济现象漠不关心。    
    一方面,他对传统经济学例如马歇尔的经济学很欣赏,但另一方面,有不少众所接受的传统概念,他认为毫无用处,避之惟恐不及。例如,科斯认为“效用”这个有悠久发展历史的概念是空空如也的那一种,对经济学只有负面作用。又如经济学上的均衡概念,他认为是徒有虚名,半点用途也没有。    
    能够将这些在传统上根深蒂固的热门概念视为粪土,可见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之高。的确是绝无仅有。奇妙的是,这些科斯看来是一文不值的概念,都与马歇尔的理论有内在关系,但是科斯对马歇尔推崇备至,视若天人。不同意,反对其概念,却对其学问尊敬万分。这正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表现。    
    科斯崇拜马歇尔为经济学鞠躬尽瘁的精神,他自己也是一样。在科斯的一生中其敬业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例如,1991年12月10日下午诺贝尔奖颁发后,人们都向科斯道贺,张五常也前去祝贺,科斯见到张五常激动地说:“我们今后要多做一点工作,是吗?”张五常当时没有回应,但心里在想:“科斯这人真是研究做得痴了,以至不识时务。颁奖道贺,怎么样连致谢的话也不说呢,只管什么研究工作?”但又想,若不是这样的人,又怎么能获得经济学诺贝尔奖呢?就此可见他对事业专心致志到了何等的程度啊!正如他在一次演讲中所说的,“如果我在《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中的分析为人们所接受的话,那么将来的任务是什么呢?诺贝尔委员会说我已经提供了制度结构理论的框架的基石。我现在必须去发现它们应该怎样合适地结合,以至于我们能够建筑它。我希望能帮助这个研究。但是,显然,在有限之年内,我思想的演进将要到头。但是另外一些有能力的学者将继续其工作,一种更为综合的理论框架应该在不久的将来开始出现。”    
    因此,科斯在获得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100万美元奖金后,在美国的匹兹堡大学工商学院建立了一个合约和企业结构研究中心,来支持和鼓励人们对生产的制度结构研究,以便增加人们对现实经济体系如何运作的理解的研究,并使科斯开创的事业万古长青。    
    但是,科斯对自己的生活,几十年来一直是节节俭俭,舍不得乱花费一分钱。张五常教授记得在1990年8月,他在瑞典与科斯相聚,见到科斯手中拿着一把雨伞。该雨伞陈旧不堪,分明是不能用了。张五常好奇地问科斯:“你拿这把伞做什么?换把新的在香港也只要两美元,美国也不会怎么贵吧?”科斯却回答说:“这伞我已经用了40年,最近坏了,在美国找不到修伞的人,所以我要带它到伦敦去。”张五常说:“但修理这行业已成陈迹,就算找到了修理的人费用也会比买一把新的贵。”可科斯说:“10多年前,我在伦敦找到了一位修理伞的人,很便宜地把这伞修理了一次。过两天我要去伦敦,会找那个人再修理的,希望他还在。”张五常:《随意集》;香港壹出版有限公司;1993;第205~209页。科斯获得诺贝尔奖,要把怎么样的雨伞也不足为贵,但是科斯仍然要去修理一把用了几十年的雨伞,这是其性格使然啊!窥其一斑则可知科斯其人!    
    (1998年)


第二部分 诺贝尔奖得主走过之路第7节 让抽象的经济理论走向生活

    本文与黄少军合作。    
    ——诺贝尔奖得主麦克法登和赫克曼思想介绍    
    贡献:对定性变量的分析研究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由于人们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总是复杂纷繁的,总是不确定及存在着种种风险的,而人类的理性思维又是有限的、所获得的信息不是受到种种约束,就是不对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人、组织或政府如何来预测其行为,如何来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呢?首届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希曾说过,计量经济学是“量化了的经济理论与统计观测之相互融合的结晶”。但是,如何从理论与数据的连接中建立起与现实密切相关的经济计量模型,即艰深抽象的经济计量模型如何深刻地反映人们的经济行为、验证有关的经济理论、预测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为人们的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呢?这就是现代微观计量经济学研究焦点,也正是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对现代经济学的贡献所在。不过,他们的研究与一般的计量经济学不同的是,一般的计量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定量问题,一种商品交易量是多少,价格的高低及由此引起的市场的供求关系变化;但是许多数据不能简单地用定量方式来表示,而要用定性方式来表示,比如,一个人买东西时,是买还是不买;在投票表决时,一个人是赞成还是反对;一个人外出旅行时,可能自己开车,或乘公共汽车,或是乘地铁等;一个人不是就业就是失业,等等。这些都是定性问题,用今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发展的微观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这种定性数据进行研究,从而得出有利于对人们行为选择的预测。    
    2000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加州伯克利大学经济学教授麦克法登(DLMcFadden)和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赫克曼(JJHeskman),以表彰他们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赫克曼教授的主要贡献是在分析选择性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方面;麦克法登教授的主要贡献是在分析离散性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方面。这些理论与方法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具体的问题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空间。例如,麦克法登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人们在选择职业或居住地点时考虑的主客观因素奠定了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他的研究最终还导致美国旧金山市出台了知名的BART公共交通系统以及针对老年人的住房和通话需求进行投资。正如他谈到自己的研究课题时所表示的:“我的工作就是试图去建立某种理论模式,并通过这种模式对人们称为‘一生当中最重大的几个选择’(例如职业和居住地点、何时结婚以及生养子女等决定)的普遍性加以研究。”赫克曼则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经济学理论研究领域获得过重大突破,当时他通过阐述受教育背景与工资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对就业者的自我筛选过程提出了重要的理论见解。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卡尔·古斯塔夫·乔尔雷斯科教授谈到赫克曼的获奖时表示:“利用赫克曼所研究的理论,我们可以了解受教育程度每增加一年就会对就业者的工资产生何种影响,我们还可以对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均相同的男女两性的工资差别有更多的了解。”    
    麦克法登和赫克曼生平和成果    
    麦克法登1937年出生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市。1957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明尼苏达大学行为科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明尼苏达大学、匹兹堡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工作过。目前是加州伯克利大学经济学教授,计量经济学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微观计量经济学、统计方法、人口统计学等。近10多年来,重点放在老年经济学、市场与心理计量数据及离散资料与消费者经验资料的计量经济方法分析上。1998、1999年两年出任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调查员,研究全球信息网的功能、效用及影响;应用全球信息网的远端互动功能达成决策制定的实验;全球信息网对协助教育的个案功用等。并利用互联网建立的模拟实验室。其主要著作有:《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的经济行为论集》(1974)、《城市旅行需求:一种行为分析、生产经济学的理论与应用》(1975)、《计量经济应用下的离散资料结构分析》(1981)、《微观经济模型与决策分析:住宅能源需求研究》(1984)、《计量经济学手册》(1994)等。    
    赫克曼1944年出生在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市。1965年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学院获得数学本科学位,1968年和1971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但从1974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没有离开过芝加哥大学(除期间曾到加州洛杉矶大学、威斯康星大学、耶鲁大学做过短期的访问教授外),从1977年起就为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1995年到现在为舒尔茨杰出成就经济学教授。赫克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劳工与人口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及统计学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劳力市场资料的纵向分析(1985)、《社会项目评估》(1995)、《政府官僚的表现标准》(1999)等。    
    麦克法登1975年获得美国克拉克经济学奖。赫克曼1985年获得克拉克经济学奖。


第二部分 诺贝尔奖得主走过之路第8节 麦克法登的主要思想:离散选择分析

    离散选择分析早期又称“定性反应模型(QualitativeResponseModels)”。“离散”是指不连续,在数学上有专门定义。用林行止的话来说,就是“面面俱到”一个个的点。这里,“离散选择”指有限选择,当备选择集为有限集时,这种选择就是离散选择。传统微观经济学说是假定人们的消费选择是连续的,它所研究的往往是可量化的指标,如价格,数量等。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面对的不一定是数量指标。在大部分的研究调查中,人们经济行为都是定性的而不能够量化,如就业还是不就业,受教育还是不受教育等等,这些就是离散选择分析中最基本的二项分布模型。其模型假设一个人要在两项事物中选择其一,而要选择哪一种必须看事物的性质而定。假设我们知道每一个人之特性的资料和他们的选择,我们自然要想知道,研究者是否能够建立一个方程式,用以预测不在原来样本中之个人的选择。例如,假设我们要建立一个模型,用来预测个人对某个城市公债之发行的表决。我们可能会预料个人的收入可能是投票表决的决定因素。高收入者可能会比低收入者更容易投票赞成发行地方公债。虽然我们可以预料收入和投票行为之间的直接关系,但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资料十分准确地预料每个人的投票决定。一种可能的做法是预测某一收入阶层的个人投票赞成的可能性。定性选择模型的目的就是要决定具有某些特质的个人将会选择某一项事物的概率。例如,一个适当的模型及其估计结果使我们可以预测:收入1万元的个人投票赞成发行公债的概率是06。更一般地说,我们想要建立具有某些特质的个人和他所做的选择之概率的关系。    
    有人把这种定性选择模型应用于大学生是否住校或走读选择的预测中。它就是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